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模式,来实现语文高效课堂,不仅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形成了更强的能力,也让老师从不同的课堂构建中获得自我能力的提升,可以说,“同课异构”的设计理念正是“因材施教”这千年教育思想最好的延伸。在教学活动中,我始终结合所教不同班级的不同特点进行着“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从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中“获得更多知识,形成更强的能力”方面来进行“同课异构”设计。
结合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我对每一次课堂教学都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对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班级,采取的是“三步导学一训练”的高效教学模式,即通过“设置问题到自学,同伴互助导对学,小组讨论导群学以及教师设题一测试”的教学模式,在对知识进行分步分层学习的同时,当堂测试学习效果,并提出反馈意见。
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文时,我采取的是这样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第一步“设置问题——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自己对课文的初步认知;第二步“同伴互助——结合具体的语句综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展开互助学习;第三步“小组讨论——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中心?进行群学。”综合学习之后,老师结合课后问题进行测试。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水平优势,实现了集中学,当堂练的高效设计。
针对学习能力较低,学习综合水平较差的班级。我采取的是“狠抓常识,结合文体要点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会针对性学习的基础上,由浅入深,逐步突破。”的教学设计方案。
结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文,我的具体设计是:多遍读文,从文章中找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然后结合小说情节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次开展合作分析,教师指导点拨随时到位。
利用这样的层近式教学设计,学生从一点一滴的知识开始学起,按部就班的开展学习、积累。最终获得知识。在这中间,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又如《明湖居听书》。在看到文本后,我一直在思索,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究竟应该如何安排教学内容.这篇课文在对人物的描写方面有很多值得咀嚼的地方,但很明显,四十分钟的课堂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仔细分析教材后,我发现,对人物的侧面描写和衬托方面,对于初一的同学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白妞绝调的这一段,作者使用了大量通感将声音美描摹得淋漓尽致,但同学们的理解和体会却未必能深入细致.于是,我决定将重点放在白妞绝调这一段的反复咀嚼上.在体会文字的同时感受白妞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绝妙笔法. 教学内容确定后,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又成了难题.在反复思考后,我认为,还是因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品味文字.这时候,朗读就进入了我的思考范围.成功的朗读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之后,而同时,又是自己感受体悟所得的外化表现.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品味文字,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语文的动机.在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再咀嚼,再朗读的过程中,将文字美再次转化为声音美.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自然就形成了。
正是因为学生的不同,教学设计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的需求,这样“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就凸现了它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多设计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案,按照不同的教学结构,从不同的知识角度、能力角度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最终实现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课堂的高效学习。
(作者单位:河北省隆化县第三中学)
我们可以从高效课堂的构成要素中“获得更多知识,形成更强的能力”方面来进行“同课异构”设计。
结合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不同,我对每一次课堂教学都进行了“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对学习水平相对较高的班级,采取的是“三步导学一训练”的高效教学模式,即通过“设置问题到自学,同伴互助导对学,小组讨论导群学以及教师设题一测试”的教学模式,在对知识进行分步分层学习的同时,当堂测试学习效果,并提出反馈意见。
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文时,我采取的是这样的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第一步“设置问题——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他(她)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来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掌握相关的知识。形成自己对课文的初步认知;第二步“同伴互助——结合具体的语句综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让学生展开互助学习;第三步“小组讨论——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中心?进行群学。”综合学习之后,老师结合课后问题进行测试。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水平优势,实现了集中学,当堂练的高效设计。
针对学习能力较低,学习综合水平较差的班级。我采取的是“狠抓常识,结合文体要点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会针对性学习的基础上,由浅入深,逐步突破。”的教学设计方案。
结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文,我的具体设计是:多遍读文,从文章中找到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然后结合小说情节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依次开展合作分析,教师指导点拨随时到位。
利用这样的层近式教学设计,学生从一点一滴的知识开始学起,按部就班的开展学习、积累。最终获得知识。在这中间,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又如《明湖居听书》。在看到文本后,我一直在思索,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究竟应该如何安排教学内容.这篇课文在对人物的描写方面有很多值得咀嚼的地方,但很明显,四十分钟的课堂不可能面面俱到.在仔细分析教材后,我发现,对人物的侧面描写和衬托方面,对于初一的同学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对白妞绝调的这一段,作者使用了大量通感将声音美描摹得淋漓尽致,但同学们的理解和体会却未必能深入细致.于是,我决定将重点放在白妞绝调这一段的反复咀嚼上.在体会文字的同时感受白妞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绝妙笔法. 教学内容确定后,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又成了难题.在反复思考后,我认为,还是因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感受品味文字.这时候,朗读就进入了我的思考范围.成功的朗读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之后,而同时,又是自己感受体悟所得的外化表现.通过朗读,可以更好地品味文字,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语文的动机.在学生读,教师范读,学生再咀嚼,再朗读的过程中,将文字美再次转化为声音美.一个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自然就形成了。
正是因为学生的不同,教学设计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的需求,这样“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就凸现了它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妨多设计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案,按照不同的教学结构,从不同的知识角度、能力角度进行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最终实现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同课堂的高效学习。
(作者单位:河北省隆化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