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意义非凡。这是因为从教材上看,语文学科所选用的课文,大部分课文都属文学作品。作品的创作过程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情感的想象力。如《草原》(小语第十册)中就有这样的描写:“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里作者把羊群比喻成白色的大花,草原比喻成中国画,就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小学语文中的识字、看图说话、造句、阅读、作文等活动,只要运用得当,都可以极大地促进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而另一方面,丰富的想象活动,还能促进语言的发展。
那么在语文的读写教学中,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呢?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读者根据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创造的过程。根据想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创造性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又可以把它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形式。
一、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再造想象是依照词语描述或图表描述,在人脑中产生新的形象的过程。因为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示意,运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现别人曾经设想过的形象,所以再造想象不但灵活、清晰、准确,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再造想象在青少年的学习中显得十分重要,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教材的重要条件。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1.根据语言材料,扩展想象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决定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从语言文字开始,必须让儿童在感知语言方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牧童》这首诗学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一个小故事。学生的兴趣浓厚,表达欲极强,把短短的一首诗,扩展成一个几百字的小故事,想象力非常丰富。根据语言材料去扩展想象,实质上经历了将语言想象成一幅画的思维过程,然后再描述出来,这种过程就是一种创造过程。
2.根据形象材料,启发想象
形象直观的材料,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形象的画面、声音、实物模型等材料,借助想象的翅膀,重新构想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它体现了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程度。这里,选用一些具有新奇特征的内容,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一,根据插图进行培养。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就能使学生的想象得以诱发。
其二,创设情境,激发想想。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丝绸之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教学中,播放一些音响,一边听一边想象,让学生说,听了这些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一群骆驼在沙漠中慢慢地前进,非常落寞;有的说,我仿佛看见骑在骆驼背上的人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神情寂寥,好像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这两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别人现成的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想象者对已经掌握了的许多素材进行创造性的综合,独立地首创出出新的形象。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想入非非”的学生不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要在表扬他们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如《白杨》一课,最后写道“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发挥儿童的主体能动性
发挥儿童的主体能动性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基础。传统学习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儿童则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阻碍了其创造性学习。现代教育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就是强调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对于具体教学而言,就是要使儿童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敢想,包括想象、联想、幻想、甚至“想入非非”,会想(多方面、多角度、独立地等想)。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采取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的态度。使学生敢问,养成好问的习惯,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情感是创造想象的动因。人们在产生想象时,往往产生一定情感,如看到美丽的风景,人心情就会高兴,乐观、愉快的情绪常使人想象可喜的情景,“情景交融”、“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这一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境,美好的激情,培养他们具有崇高的情操。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可以培养学生想象的“孔隙”,让学生们在想象中邀游,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上语文课,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作文水平才能得到较明显的提高。想象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说是指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实践。学生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里,才能探取到智慧的明珠。任何脱离实际生活的企图,都会给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障碍。实践是衡量创造价值的唯一标准,也是创造想象的唯一源泉。
那么在语文的读写教学中,用什么方法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呢?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读者根据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创造的过程。根据想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创造性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又可以把它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形式。
一、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再造想象是依照词语描述或图表描述,在人脑中产生新的形象的过程。因为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示意,运用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再现别人曾经设想过的形象,所以再造想象不但灵活、清晰、准确,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再造想象在青少年的学习中显得十分重要,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教材的重要条件。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再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1.根据语言材料,扩展想象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文教学的基础性,决定教学目的的实现,必须从语言文字开始,必须让儿童在感知语言方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如《牧童》这首诗学完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一个小故事。学生的兴趣浓厚,表达欲极强,把短短的一首诗,扩展成一个几百字的小故事,想象力非常丰富。根据语言材料去扩展想象,实质上经历了将语言想象成一幅画的思维过程,然后再描述出来,这种过程就是一种创造过程。
2.根据形象材料,启发想象
形象直观的材料,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形象的画面、声音、实物模型等材料,借助想象的翅膀,重新构想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它体现了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程度。这里,选用一些具有新奇特征的内容,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其一,根据插图进行培养。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紧扣课文内容,构思新颖、生动有趣的插图。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就能使学生的想象得以诱发。
其二,创设情境,激发想想。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极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如《丝绸之路》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教学中,播放一些音响,一边听一边想象,让学生说,听了这些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我仿佛看见一群骆驼在沙漠中慢慢地前进,非常落寞;有的说,我仿佛看见骑在骆驼背上的人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神情寂寥,好像在思念远方的亲人……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这两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别人现成的描述,而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想象者对已经掌握了的许多素材进行创造性的综合,独立地首创出出新的形象。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等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粗看起来故事已讲完了,但细想起来,还留有一定的悬念,言虽尽意未了。对这类教材的处理,要使学生解放大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对“想入非非”的学生不横加指责,冷嘲热讽,要在表扬他们敢想的同时给予引导。如《白杨》一课,最后写道“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发挥儿童的主体能动性
发挥儿童的主体能动性是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造能力的基础。传统学习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儿童则是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忽视了儿童的主动性,阻碍了其创造性学习。现代教育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培养,就是强调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对于具体教学而言,就是要使儿童尽可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老师的引导下,敢想,包括想象、联想、幻想、甚至“想入非非”,会想(多方面、多角度、独立地等想)。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对学生采取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的态度。使学生敢问,养成好问的习惯,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
情感是创造想象的动因。人们在产生想象时,往往产生一定情感,如看到美丽的风景,人心情就会高兴,乐观、愉快的情绪常使人想象可喜的情景,“情景交融”、“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这一道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心境,美好的激情,培养他们具有崇高的情操。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可以培养学生想象的“孔隙”,让学生们在想象中邀游,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上语文课,阅读理解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作文水平才能得到较明显的提高。想象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说是指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实践。学生只有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里,才能探取到智慧的明珠。任何脱离实际生活的企图,都会给创造能力的发展造成障碍。实践是衡量创造价值的唯一标准,也是创造想象的唯一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