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宜昌市将网格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初步构建了以人为本的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社会治理“一本三化”新体系。2014年起,宜昌市将工作重心放在深入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工作上,充分发挥信息支撑引领作用,探索建立了“三化四务”农村社会服务治理新体系(即推行农村组织网格化、自治规范化、服务综合化,搭建农村电子村务、电子学务、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综合平台)。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将农村网格化管理与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有机整合
科学界定农村网格信息单元。各县市区以“地域相近、产业趋同、组湾为界”或“平均百户、三天入户”为标准,将全市1395个村共划分农村网格8843个,实现了网格划分无缝覆盖。
精心推選农村网格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全市以“高中以上文化、年富力强、本村常住居民”为基本条件,充分整合符合条件的中心户长、村民小组长等力量,由村民按照自己的意愿民主推选产生农村网格管理员8726名。每个村推选一名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农村网格管理员,担任农村网格管理站副站长。
合理赋予农村网格员综合信息服务职能。全市统一赋予农村网格管理员综合履行信息采集、反映诉求、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职责,把农村的人、房、事、物和各类组织的信息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和综合服务范畴。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的日常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落实网格管理信息化工作经费保障。
二、整合基层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优化全市统一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交换平台。投资建设了三峡云计算中心,搭建了全市统一社会管理综合信息交换平台。全市在进一步完善人口、法人、房屋、城市部件四大基础信息系统基础上,将34个部门112个应用信息系统统一部署在云计算平台,实现了与基础信息完整对接、实时交换。
政务网络连接到村。落实光缆村村通规划,全力推动电子政务专网进农村。全市除边远山区外已接通电子政务专网的行政村1262个,覆盖90%以上,一些地方还给3054名农村网格管理员配发了手持移动终端。各县(市区)正开展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目前已有1146个村完成了信息采集任务,848个村完成了信息录入任务。
服务平台延伸到村。通过网格员动态采集和部门关联比对,以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重点人群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农村人口基础信息库;以土地承包权、林权、房权等“三权”信息和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建立农户基础信息库。在基层集成建立了1262个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三、聚合服务管理信息,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精准有效
社情民意精准掌握。各县(市区)建立了农村人口分类服务管理机制。全市农村网格管理员坚持每半月定期核查和随时走访,及时掌握农村人口基础信息和生产生活情况,共采集掌握信息3882252条,其中人口基础信息2151962条,生产生活信息620285条,特殊人群信息105785条,房屋信息730552条,车辆信息300667条。
社会服务进村入户。整合农村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行网格员为乡村代理事务,为村民代办事宜的“双代服务”,实现社会服务进村入户。整合农行、农商行、人社、通信、供电等部门资源,在全市1411个村打造了“一站式”缴费、涉农电子商务、金融惠农、信息服务等服务平台,已为100451名农民群众服务办事103630件。
社会矛盾及时化解。各地建立了农村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实行矛盾化解层级管理,村网格信息员可通过电话或短信上报信息,村网格管理员录入分流。农村网格员共上报情报信息24782条,其中涉稳信息2385条,治安信息3504条,民生诉求信息3504条;共排查矛盾纠纷5338条,调处矛盾纠纷4656条。
平安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开展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实行信息数据联通、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充分发挥农村网格管理员职能,健全完善各类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村民共同参与、多元共治、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将农村网格化管理与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有机整合
科学界定农村网格信息单元。各县市区以“地域相近、产业趋同、组湾为界”或“平均百户、三天入户”为标准,将全市1395个村共划分农村网格8843个,实现了网格划分无缝覆盖。
精心推選农村网格管理信息化建设队伍。全市以“高中以上文化、年富力强、本村常住居民”为基本条件,充分整合符合条件的中心户长、村民小组长等力量,由村民按照自己的意愿民主推选产生农村网格管理员8726名。每个村推选一名文化程度大专以上的农村网格管理员,担任农村网格管理站副站长。
合理赋予农村网格员综合信息服务职能。全市统一赋予农村网格管理员综合履行信息采集、反映诉求、化解矛盾、服务群众等方面的职责,把农村的人、房、事、物和各类组织的信息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和综合服务范畴。建立健全网格化管理的日常工作机制和相关制度,落实网格管理信息化工作经费保障。
二、整合基层资源,建立全市统一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优化全市统一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交换平台。投资建设了三峡云计算中心,搭建了全市统一社会管理综合信息交换平台。全市在进一步完善人口、法人、房屋、城市部件四大基础信息系统基础上,将34个部门112个应用信息系统统一部署在云计算平台,实现了与基础信息完整对接、实时交换。
政务网络连接到村。落实光缆村村通规划,全力推动电子政务专网进农村。全市除边远山区外已接通电子政务专网的行政村1262个,覆盖90%以上,一些地方还给3054名农村网格管理员配发了手持移动终端。各县(市区)正开展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目前已有1146个村完成了信息采集任务,848个村完成了信息录入任务。
服务平台延伸到村。通过网格员动态采集和部门关联比对,以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重点人群等为主要内容,建立农村人口基础信息库;以土地承包权、林权、房权等“三权”信息和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建立农户基础信息库。在基层集成建立了1262个农村综合服务平台。
三、聚合服务管理信息,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精准有效
社情民意精准掌握。各县(市区)建立了农村人口分类服务管理机制。全市农村网格管理员坚持每半月定期核查和随时走访,及时掌握农村人口基础信息和生产生活情况,共采集掌握信息3882252条,其中人口基础信息2151962条,生产生活信息620285条,特殊人群信息105785条,房屋信息730552条,车辆信息300667条。
社会服务进村入户。整合农村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行网格员为乡村代理事务,为村民代办事宜的“双代服务”,实现社会服务进村入户。整合农行、农商行、人社、通信、供电等部门资源,在全市1411个村打造了“一站式”缴费、涉农电子商务、金融惠农、信息服务等服务平台,已为100451名农民群众服务办事103630件。
社会矛盾及时化解。各地建立了农村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实行矛盾化解层级管理,村网格信息员可通过电话或短信上报信息,村网格管理员录入分流。农村网格员共上报情报信息24782条,其中涉稳信息2385条,治安信息3504条,民生诉求信息3504条;共排查矛盾纠纷5338条,调处矛盾纠纷4656条。
平安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开展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实行信息数据联通、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工作联动、治安问题联治、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充分发挥农村网格管理员职能,健全完善各类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村民共同参与、多元共治、和谐有序的社会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