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雄主义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竖立着行为的榜样,促进着社会的进步。电影作为人们非常熟悉的一种媒体,它不仅娱乐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还有传播世界上不同文化的功能。在当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电影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众多的电影题材中,英雄主义题材类的电影越来越多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然而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各个电影中英雄主义的表现形式也截然不同。本文将通过中西方电影中对英雄的不同定义、英雄主义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的英雄主义的塑造几方面,对中西方电影中的英雄主义进行对比。
关键词:英雄主义;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对比
英雄主义是什么?据字典上的解释,当某一伟大的全民族事业和为实现这一事业而积极克服当时发生的矛盾和障碍所必需的巨大努力而成为个别人的性格品质,他们在整个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精神,并且体现在个别人的行为中,而使行为具有伟大意义时就出现了英雄主义精神。在中国和西方的很多电影里,英雄主义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电影里的主角不管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还是有权有势贵族富人,他们必定是智慧过人,有胆识,能担当,身负多种技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化解危机,获得成功。如果仔细研究中西方电影,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其中的英雄肩负着使命,充满着正能量,有诸多的相似之处。然而因为巨大的文化差异,他们在诸多相同之处的背后,仍热有很多的不同点。
1英雄的形象对比
1.1西方人心中的英雄
西方人心中的英雄有以下特征,他们或是英勇无畏、勇敢智慧,如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或是关心民族利益,国家命运,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如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或是捍卫正义,自由与平等,如第16届美国总统亚布拉罕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南北统一做出了不朽功勋;或是现实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成为被追捧的对象,如乔丹、科比。总之,西方的英雄们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的故事体现的是人们向往和平、尊严、民主的美好愿望。此外,英雄不仅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甚至就在大家的身边,因为英雄也有正常的生活,他们也享受生活,也关心家庭、关爱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他们更多的是展现个人的魅力、能力;向往的是自由不受拘束。这反映了他们文化中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元素,也就是,崇尚个人自由和平等,主张人应当自立、自强,反对强权及其对个人的支配。他们认为,只要依靠自己的奋斗、家人的关心、自己的努力,就能最终获得成功。
1.2中国人心中的英雄
在中国认得心目中,英雄离不开历史长河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大禹治水为民福祉到义薄云天的关云长,从精忠报国的岳武穆到“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从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鞠躬尽瘁的焦裕禄到甘为孺子牛的孔繁森等等,他们是中国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英雄,从这些英雄的故事里,能够找到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孕育出的英雄主义。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具有三个特殊的品质,就是“舍生取义”、“以身许国”、“重义轻利”。每每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中国的英雄就会站出来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舍生忘死、慷慨捐躯、“以身许国”;而在国家相对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之时,英雄则“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他们顽强勇敢、不怕牺牲、公而忘私、无私奉献,以他人利益为重,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也正是区别于西方文化中豪侠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人格特质。总之,中国人心中的英雄,或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被世代敬仰和赞颂,代表着“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德”忠、孝、节、勇、和的人物,或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信仰而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无论身处何等平凡岗位都能始终如一的人物,英雄们向国人传递着一种精神,是国人学习的楷模与榜样。正因如此,我们的英雄必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必须经历一番磨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就一番作为,成为英雄后依旧是保持一颗常态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心甘情愿的为这片美丽的土地流血牺牲、奉献自己的青春、奉献自己的一生。
2英雄主义的不同表现
2.1西方电影中的个人主义
好莱坞编织的英雄神话,普遍是由个人英雄主义者充当主角。好莱坞打造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有着共同特征,就是将个人英雄无限神化,从而表现出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
西方个人主义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方文明的起源时期,即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面临大自然的各种挑战,不畏惧,艰苦奋斗,和大自然抗争,同时也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因而,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所处地靠近大海,使得大海对古希腊人的影响相当大。由于当时的人对大海的认识非常有限,对大海的神秘感和具有丰富的财富来源的渴望,使得古希腊人渐渐形成了不畏艰险、勇于冒险、主动出击的性格特点。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核心内容是人本主义,焦点是人权挑战神权,最终达到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在思想和文化层面确立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宗教改革运动是基督教于16至17世纪发起的一次改革运动,实现了以宗教为途径,把个人主义灌输给人们,从而把个人从教廷的束缚中予以解放,宣扬个人主义。启蒙运动,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卢梭等提出了有關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学说,对个人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个人主义才开始在西方文化中形成系统理论,到20世纪,个人主义对西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成为一种思潮,成为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们思想上的重要精神支柱,成为西方文化的精髓,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发挥作用。
个人主义在西方经过逐渐的发展,已经渐渐深入到大多数西方人的心中,进而表现在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大多数的英雄题材的电影也继承了此方面的影响,表现出浓重的个人主义。 2.2中国电影中的集體主义
集体主义是指个人归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在人民、民族和国家利益之后,是一种很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中国英雄来说,自童年时期“集体”这个词自小就扎根在他们的心中,所以这决定了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保护国家和百姓。所以中国电影中的英雄更像是组织中的其中一员,他们把集体利益和社会规范放在第一位。有时他们也会有个人情绪,但是为了达到目标,集体必需放在第一位,顺从集体。无论是古代电影中行侠仗义、见义勇为的侠客,还是当代电影中为人为民、为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人民公仆,他们都是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英雄角色的塑造
3.1西方电影中的英雄类型
西方电影中塑造的英雄类型有很多与中国电影中的不同。英雄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应该是“无所畏惧”,但是,“无所畏惧”并不代表“从未畏惧”。当大部分的人开始畏惧,开始退缩时,英雄的潜质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显露的。如《终结者》系列中阿诺施瓦辛格扮演的终结者始终以弱胜强,最后挽救了人类;或机智灵活,风度翩翩,如蒙面大侠佐罗和《007》系列中的詹姆斯邦德,他们更能赢得女性观众的青睐;或如《阿甘正传》中的平民英雄阿甘,虽然智商只有75,但凭借其坚忍不拔的毅力,也成就了一番英雄业绩。
西方电影中也有一些“超级英雄”的形象。所谓超级英雄,其实完全是幻想中的英雄角色,他们拥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保护人民,与恶势力搏斗。一般,他们都会有一套能够代表其个性和超能力的华丽装束,加上一个有着同样个性的名字。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形象就是影片“Superman”中的“超人”形象;接着,2002 年被誉为电影业的“重磅炸弹”的《蜘蛛侠》的成功在好莱坞掀起了一股以拍摄改编超级英雄为题材的电影风潮。
3.2中国电影中的英雄类型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重情重义的人视为英雄,也就是说有人情味的英雄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英雄概念。中国电影中演绎了很多“情意英雄”的形象。中国人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众多古典文学名著中浓墨重彩描述的兄弟、朋友情谊,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因此,英雄,在中国,可以潦倒,可以悲情,甚至可以失败、牺牲,但他们不寂寞,因为他们有朋友。就像刘德华主演的《见龙卸甲》、张国荣主演的《英雄本色》等影片中展现的,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情谊。此外,“正义英雄”也是一个常见的题材。在中国的电影中,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但是整个过程却很波折。有时代表正义一方的英雄可能会经历磨难,但最终却通过不懈的战斗战胜邪恶。有时邪恶势力虽然力量强大,但却被正义一方攻击到了人性的软肋或是遭到天谴报应正义英雄力量长存,只要代表正义一方,就一定会胜利。“侠义英雄”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特色。武侠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产物,止戈为武,仁义为侠,真正的英雄不会轻易出手,会忍让,或是念及旧情,给其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结局往往却是反面人物死心不改,抱有一丝幻想,最终是自寻死路。中国人崇尚的侠义英雄有高的本领,但,侠——最重要的不是武功,而是一种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中美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不尽相同,美国电影的英雄代表着正义、自由、独立,具有美国本土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却代表精神、修养、大义,具有民族情怀和崇高信仰的集体英雄主义。虽然因为历史。文化等原因有所不同,但他们所代表的正义、力量都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没有孰好孰坏之分,都代表着特定时期特定文化的正义与勇敢。
4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英雄主义形象的塑造也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英雄主义的解读以及英雄观念也正在悄然发生在变化,内涵不断丰富。无论是在中国电影中还是在西方电影中,为了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实现其文化认同,电影中的英雄角色总是会加入其文化特色,以求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获得更多的市场。我们应该对电影中的英雄叙事给予一定的关注,探求其如何表现,来影响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王一鐳.《从美国电影看其英雄主义文化》.2006.
[2]李弋菲.《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2015.
[3]付云.《中美影片中的英雄主义比较》.2012.
作者简介:
程科娟(1994—),女,籍贯:河南省周口市,工作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职称:本科生。
关键词:英雄主义;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对比
英雄主义是什么?据字典上的解释,当某一伟大的全民族事业和为实现这一事业而积极克服当时发生的矛盾和障碍所必需的巨大努力而成为个别人的性格品质,他们在整个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精神,并且体现在个别人的行为中,而使行为具有伟大意义时就出现了英雄主义精神。在中国和西方的很多电影里,英雄主义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电影里的主角不管是普通的平民百姓还是有权有势贵族富人,他们必定是智慧过人,有胆识,能担当,身负多种技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化解危机,获得成功。如果仔细研究中西方电影,我们就会发现虽然其中的英雄肩负着使命,充满着正能量,有诸多的相似之处。然而因为巨大的文化差异,他们在诸多相同之处的背后,仍热有很多的不同点。
1英雄的形象对比
1.1西方人心中的英雄
西方人心中的英雄有以下特征,他们或是英勇无畏、勇敢智慧,如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或是关心民族利益,国家命运,为国家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如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或是捍卫正义,自由与平等,如第16届美国总统亚布拉罕林肯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南北统一做出了不朽功勋;或是现实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就一番事业,成为被追捧的对象,如乔丹、科比。总之,西方的英雄们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的故事体现的是人们向往和平、尊严、民主的美好愿望。此外,英雄不仅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甚至就在大家的身边,因为英雄也有正常的生活,他们也享受生活,也关心家庭、关爱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他们更多的是展现个人的魅力、能力;向往的是自由不受拘束。这反映了他们文化中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元素,也就是,崇尚个人自由和平等,主张人应当自立、自强,反对强权及其对个人的支配。他们认为,只要依靠自己的奋斗、家人的关心、自己的努力,就能最终获得成功。
1.2中国人心中的英雄
在中国认得心目中,英雄离不开历史长河中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大禹治水为民福祉到义薄云天的关云长,从精忠报国的岳武穆到“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从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到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从鞠躬尽瘁的焦裕禄到甘为孺子牛的孔繁森等等,他们是中国人心目中不折不扣的英雄,从这些英雄的故事里,能够找到在中华大地这片沃土上孕育出的英雄主义。中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具有三个特殊的品质,就是“舍生取义”、“以身许国”、“重义轻利”。每每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中国的英雄就会站出来为国家民族的利益而舍生忘死、慷慨捐躯、“以身许国”;而在国家相对稳定,人们安居乐业之时,英雄则“重义轻利”、“义以为上”。他们顽强勇敢、不怕牺牲、公而忘私、无私奉献,以他人利益为重,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也正是区别于西方文化中豪侠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人格特质。总之,中国人心中的英雄,或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被世代敬仰和赞颂,代表着“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德”忠、孝、节、勇、和的人物,或是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信仰而不怕牺牲、甘于奉献、无论身处何等平凡岗位都能始终如一的人物,英雄们向国人传递着一种精神,是国人学习的楷模与榜样。正因如此,我们的英雄必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必须经历一番磨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方能成就一番作为,成为英雄后依旧是保持一颗常态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心甘情愿的为这片美丽的土地流血牺牲、奉献自己的青春、奉献自己的一生。
2英雄主义的不同表现
2.1西方电影中的个人主义
好莱坞编织的英雄神话,普遍是由个人英雄主义者充当主角。好莱坞打造的个人英雄主义形象有着共同特征,就是将个人英雄无限神化,从而表现出极端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取向。
西方个人主义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方文明的起源时期,即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延续,面临大自然的各种挑战,不畏惧,艰苦奋斗,和大自然抗争,同时也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因而,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的文明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由于所处地靠近大海,使得大海对古希腊人的影响相当大。由于当时的人对大海的认识非常有限,对大海的神秘感和具有丰富的财富来源的渴望,使得古希腊人渐渐形成了不畏艰险、勇于冒险、主动出击的性格特点。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核心内容是人本主义,焦点是人权挑战神权,最终达到唤醒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在思想和文化层面确立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宗教改革运动是基督教于16至17世纪发起的一次改革运动,实现了以宗教为途径,把个人主义灌输给人们,从而把个人从教廷的束缚中予以解放,宣扬个人主义。启蒙运动,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中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卢梭等提出了有關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学说,对个人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18世纪末19世纪初,个人主义才开始在西方文化中形成系统理论,到20世纪,个人主义对西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成为一种思潮,成为西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们思想上的重要精神支柱,成为西方文化的精髓,渗透于人们生产、生活的点点滴滴,并发挥作用。
个人主义在西方经过逐渐的发展,已经渐渐深入到大多数西方人的心中,进而表现在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西方大多数的英雄题材的电影也继承了此方面的影响,表现出浓重的个人主义。 2.2中国电影中的集體主义
集体主义是指个人归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在人民、民族和国家利益之后,是一种很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对于中国英雄来说,自童年时期“集体”这个词自小就扎根在他们的心中,所以这决定了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保护国家和百姓。所以中国电影中的英雄更像是组织中的其中一员,他们把集体利益和社会规范放在第一位。有时他们也会有个人情绪,但是为了达到目标,集体必需放在第一位,顺从集体。无论是古代电影中行侠仗义、见义勇为的侠客,还是当代电影中为人为民、为国家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利益的人民公仆,他们都是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英雄角色的塑造
3.1西方电影中的英雄类型
西方电影中塑造的英雄类型有很多与中国电影中的不同。英雄和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应该是“无所畏惧”,但是,“无所畏惧”并不代表“从未畏惧”。当大部分的人开始畏惧,开始退缩时,英雄的潜质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显露的。如《终结者》系列中阿诺施瓦辛格扮演的终结者始终以弱胜强,最后挽救了人类;或机智灵活,风度翩翩,如蒙面大侠佐罗和《007》系列中的詹姆斯邦德,他们更能赢得女性观众的青睐;或如《阿甘正传》中的平民英雄阿甘,虽然智商只有75,但凭借其坚忍不拔的毅力,也成就了一番英雄业绩。
西方电影中也有一些“超级英雄”的形象。所谓超级英雄,其实完全是幻想中的英雄角色,他们拥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保护人民,与恶势力搏斗。一般,他们都会有一套能够代表其个性和超能力的华丽装束,加上一个有着同样个性的名字。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英雄形象就是影片“Superman”中的“超人”形象;接着,2002 年被誉为电影业的“重磅炸弹”的《蜘蛛侠》的成功在好莱坞掀起了一股以拍摄改编超级英雄为题材的电影风潮。
3.2中国电影中的英雄类型
中国传统文化中把重情重义的人视为英雄,也就是说有人情味的英雄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英雄概念。中国电影中演绎了很多“情意英雄”的形象。中国人常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众多古典文学名著中浓墨重彩描述的兄弟、朋友情谊,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因此,英雄,在中国,可以潦倒,可以悲情,甚至可以失败、牺牲,但他们不寂寞,因为他们有朋友。就像刘德华主演的《见龙卸甲》、张国荣主演的《英雄本色》等影片中展现的,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情谊。此外,“正义英雄”也是一个常见的题材。在中国的电影中,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但是整个过程却很波折。有时代表正义一方的英雄可能会经历磨难,但最终却通过不懈的战斗战胜邪恶。有时邪恶势力虽然力量强大,但却被正义一方攻击到了人性的软肋或是遭到天谴报应正义英雄力量长存,只要代表正义一方,就一定会胜利。“侠义英雄”是中国电影的一个特色。武侠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产物,止戈为武,仁义为侠,真正的英雄不会轻易出手,会忍让,或是念及旧情,给其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但是结局往往却是反面人物死心不改,抱有一丝幻想,最终是自寻死路。中国人崇尚的侠义英雄有高的本领,但,侠——最重要的不是武功,而是一种精神。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中美电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不尽相同,美国电影的英雄代表着正义、自由、独立,具有美国本土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中国电影中的英雄却代表精神、修养、大义,具有民族情怀和崇高信仰的集体英雄主义。虽然因为历史。文化等原因有所不同,但他们所代表的正义、力量都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没有孰好孰坏之分,都代表着特定时期特定文化的正义与勇敢。
4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英雄主义形象的塑造也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英雄主义的解读以及英雄观念也正在悄然发生在变化,内涵不断丰富。无论是在中国电影中还是在西方电影中,为了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实现其文化认同,电影中的英雄角色总是会加入其文化特色,以求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获得更多的市场。我们应该对电影中的英雄叙事给予一定的关注,探求其如何表现,来影响更多的人。
参考文献:
[1]王一鐳.《从美国电影看其英雄主义文化》.2006.
[2]李弋菲.《中西方英雄主义的对比分析——以影视作品为例》.2015.
[3]付云.《中美影片中的英雄主义比较》.2012.
作者简介:
程科娟(1994—),女,籍贯:河南省周口市,工作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职称: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