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点儿心思,在街心公园拍摄“雨林大片”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6382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或许摄影爱好者都有这样一个梦想,踏进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与野生动物为伍,拍下点赞无数的环球旅行照片。这样的旅行拍摄,除了要有假期,必定会带来昂贵的花费,让很多人渴望而不可及。有没有一种好玩的拍摄方法可以不花费重金也不必跑很远,就能模拟拍摄这种大场景的画面呢?答案是有的,今天我们摄影实验室栏目带大家一起,尝试把自家后院或者街心公园中的小景观努力拍出大场景效果。
  根据诉求,我们设计了将石堆拍摄成山峰效果、利用水坑拍出湖泊感觉、将草丛和花坛拍成热带雨林和花海的效果等几种画面。在前期准备中,我们先网购了鹿、河马、狮子等野生动物的模型,希望通过不同焦距的镜头,搭配合适的拍摄角度以及光线,最终获得“以假乱真”的拍摄效果。事实证明,这些野生动物的模型在微距镜头下,逼真地呈现了一种现场感。在拍摄器材上,我们准备了一台佳能EOS 5DsR相机搭配EF 16-35mm f/2.8L Ⅱ USM镜头、一只EF 100mm f/2.8L IS USM微距镜头和一盏可调输出功率的常亮LED灯。

实验一:公园草丛变热带雨林


  第一个场景我们是在公园的草丛拍摄完成的。最终拍摄完成的照片(图01)营造了幽静无人的氛围,给观者一种小鹿在热带雨林中行走的错觉。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我们选择了EF 100mm f/2.8L ISUSM微距镜头,使用F2 8大光圈进行拍摄。大光圈容易让画面看起来整洁,焦点对在模型鹿的身上。在大光圈下,前景和背景产生的虚化能让画面的纵深感更强,场景自然而然变得大了。
  拍摄角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照片的成败,太高或者太低的拍摄角度都会让照片看起来有些别扭。经过多次尝试,拍摄角度基本和模型鹿平行是最理想的。另外,热带雨林当然要有一种潮湿感才行,拍摄时刚好遇到公园的洒水装置给草丛浇水,解决了“潮湿感”的问题。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偶遇,拍摄时只需要利用一个小喷壶,来营造一场微型“人工降雨”即可。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光线。从图02拍摄现场可以看出,我们选取的草丛有很明显的光影变化。这时你只需要把模型鹿放置在其中的一个高光区,调节好相机曝光,就可以营造出清晨一束阳光打进热带雨林的效果了。

實验二:石堆变山峰、水坑变湖泊


  第二个场景选择在公园中几块错落的石头堆中,在缝隙中倒入了一瓶矿泉水,利用石块的错落感,寻找山中湖泊旁一群动物在喝水、嬉闹的场景。我们依旧使用EF 100mm f/2.8L IS USM微距镜头搭配大光圈进行拍摄。画面中虚化的前景,是为了营造一种“偷拍”的视觉效果。在选择前景的时候,尽量找一些浅绿色的树叶和草丛进行适当遮挡。
  当你想要拍摄一群动物的时候,你首先要考虑的是动物之间的站位,也就是构图问题(例如图03)。基本原则是由近到远进行摆放,不要让动物出现重叠。如果天晴且光照很强的话,你还可以在背景的石头上浇上一点水,在曝光不变的情况下,潮湿石头的颜色会变得很深,因此降低反射,曝光也随之减少,这样就会和周边的动物产生一些有趣的明暗对比。
  最后是选择光线。我们从中午三点一直等到下午五点多才开始拍摄,只是为了等到一束稍弱一点的侧光。从图04中可以看出,前侧光把模型动物的影子打在湖泊和假山上,并且动物身上也出现光影的变化,这样增加了照片的真实感和层次感。

实验三:花坛变花海


  或许你也经常在路上或者街边看到过图07的野花丛,因为它们实在太普通了,没有什么存在感,也很难让人提起拍下来的兴趣。但是如果稍微变通一下,你也可以让野花丛有一种花海的既视感。这里所说的“变通”就是更换镜头。我们选择使用的是EF 16-35mm f/2.8L ⅡUSM,由于广角镜头的焦距短、视角大,所以能够更夸张地表现景物的远近感,增加主体张力,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就是图06画面中的花朵比图07的大并且显得多的原因。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拍摄角度一定要低,镜头尽量靠近前景的花朵,镜头微微上仰,如果环境太暗出现对不上焦的情况,可以使用一盏常亮的LED灯,打亮对焦主体的花朵即可。

实验小结:


  经过这期的实验你会发现,其实好看的照片不一定是在美景中拍摄完成.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镜头的选择、现场光线的变化和拍摄角度的运用把身边平凡的小景观拍成不一样的大场景。如果我们在日常的拍摄中,多思考、多观察,变通一下拍摄技巧,无论在哪里都能够拍出有趣的照片。
其他文献
这种老照片看似再普通不过,但左面未被遮住脸的是一位家佣,她并不是照片里原先的主角。这是香港摄影师唐景锋在他的项目《颜姐》里展示给观者的。打出生起,颜姐就在身边照顾他。颜姐在唐家工作了37年,77岁才退休。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感情却胜似家人。  长大后的唐景锋,偶然发现颜姐其实是中国最后一代自梳女,她不结婚生子,年輕时反抗包办婚姻,从广东老家来香港做佣人,一做就是60年。于是,带着感恩的心情,他决定把
期刊
梅丽莎·泽克斯特(Melissa Zexter)  许多艺术家都喜欢尝试刺绣这种古老而有魅力的手工艺,美国女摄影师梅丽莎·泽克斯特(Melissa Zexter)就是其中之一。  光滑的针尖穿过照片表面,针线在缜密交织间加入了艺术家的奇思妙想,每一次的手眼合一都为最终的完美缝出下一步。杂乱的纤维被有意识地交织着,与照片中的形影融合在一起,泽克斯特将这种“祖母”级的手工艺,与摄影杂糅在一起,构建出一
期刊
雷斯·科齐拉  (Lasse Kurkela)  都说芬兰人对于野生动物摄影有着某种天生的、特殊的狂热,这可能与芬兰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不少芬兰摄影师很早就开启了自己的野生动物摄影生涯。本文要介绍的这位15岁的雷斯·科齐拉,就是一个例子。  科齐拉生活在芬兰的考尼艾宁镇,距离首都赫尔辛基约15公里。在父母的影响下,他5岁就开始“零距离”地接触大自然,7岁便开始拍摄。他先从拍摄难度较低的植物拍起,技
期刊
“我拿起手机给女儿打电话,有点不好意思但又抑制不住情绪地说:‘笑啊,这会儿太阳好温暖,妈妈这会儿好想谈恋爱……’”这是刘瑶给我讲的一段和女儿的对话。  刘瑶,一位普普通通的南京退休工人,50岁开始自拍,55岁在家办展,中间经历三次手术(曾患癌症和抑郁症),58岁在美术馆办展,被誉为中国版“塔莎奶奶”(塔莎·杜朵,一位在現代社会仍然坚持田园生活的美国女性——编者注)。在《这会儿的太阳好温暖》中,这位
期刊
你是否幻想过自己能拥有某種与众不同的超能力?如果是,并且你也正好喜欢拍摄照片,那么现在我们就试着利用照片来实现不同的超能力吧。穿越回到过去  如何说照片能够借助光线获取图像并反映时空,那么光、时间和空间便是照片的组成要素。随着各类图片后期软件愈加强大,我们只需要对照片中某个要素进行一些加工,便可得到一张神奇的“超能力”照片了。  首先介绍一种穿越回到过去,与小时候的自己同框的超能力。主要操作步骤如
期刊
虽然现代大都市的生活节奏普遍较快,但有些人依然过着惬意的慢生活,而这部分人中,有的甚至就居住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这些人的生活方式与时代变化并不同步,他们更喜欢过自己认可的小日子。  虽然人生来并无贵贱之分,但生活水平的差距还是存在的。有人追求锦衣美馔、天天有聚会的生活;也有人安于粗茶淡饭、悠闲自在的日子。这两种人,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城市里,居住的距离往往并不远,有的甚至只隔几条街。一个有心的摄影师
期刊
天下牡丹出洛阳。洛阳是牡丹的故乡,牡丹是洛阳的市花,是洛阳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是洛阳这座城市诗意的精神坐标和文化图腾,可以说更是凝聚着时代的价值取向和人民的审美喜爱。王昆峰生活、工作在洛阳,他说自己没有理由不喜爱牡丹。作为一个摄影人,牡丹也是他身边的题材,没有理由不去表现、赞美。  王昆峰第一次拍摄牡丹是在1978年4月,《解放军画报》的编辑到洛阳组织牡丹专题的稿件,他在当地某部队负责新闻报道工
期刊
尼古拉斯·沃尔穆尔  (Nicotas Wormull)  无论是探索内心世界还是外部世界,保持好奇心是摄影师必需的特质之一。在摄影师尼古拉斯·沃尔穆尔(Nicolas Wormull)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他试图努力通过摄影去理解过去、探索当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成为一种介质,帮助他使用温和、朴实的语言与外界进行对话。沃尔穆尔的大部分作品都有清晰的主题:家庭和亲密关系。而采用私人纪实拍摄手法的家庭影
期刊
柯克·科里本(Kirk Crippens)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字显示,美国人最大的开销是在住房方面,仅这一项就使许多家庭的预算捉襟见肘。80%的美国家庭住的是独栋楼房,每栋房屋是家庭的领地,但这些独立的私人空间连起来又形成大的社区。美国社会是在殖民和移民历史中逐步形成的,因此,社区往往因族裔划分,各具特色,但每个社区内部的人员构成则相对整齐划一。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有钱人逐渐迁入,穷人
期刊
近几年,胶片摄影回潮,许多用惯了数码相机的影友纷纷购买胶片机,体验传统的魅力。其中,极少数人会购买大中画幅相机,大部分人会购买35毫米单反相机,也有少数人喜欢买一台小巧的袖珍胶片机,以便于随时拿出来拍照。下边给大家介绍几台适合体验的袖珍胶片机。奥林巴斯XA  1978年的Photokina上,由日本著名相机设计师米谷美久设计的一台小相机引起了轰动,这就是奥林巴斯XA,从1979年量产一直生产到1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