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因治理而得以充满活力

来源 :新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e5653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学校治理不仅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主题,而且成为中小学领域的政策话语和学术研究的热点。学校治理不仅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分工协作,形成合法、规范、良好的学校治理外部环境,而且需要学校内部重構治理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协调运行机制,在法治化、人本化、科学化的学校治理过程中,逐步达到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的。
  由于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很多学校是一元化管理,其管理构架是传统的科层制,这种封闭型、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往往容易滋生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且因管理层级过多、信息传递滞后等因素,致使学校管理效率低下、师生机械地教与学、教育教学质量长期处于高原期,不少学校师生的创新行为还常常因为不符合管理要求而被压制或视而不见。由于缺少相应的学校治理理念、完善的制度体系、相应的文化建设等,致使不少学校还没有构建起扁平化、分权制、制衡型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学校中各个利益群体的知情权、参与权、自主权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等得不到有效充分地发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引导规范学校治理、激发学校活力的政策文件,如 2014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2017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等。可以说,深入推进中小学整体治理、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充分激发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对学校治理问题的田野研究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在办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值得关注的治理之路,不仅学校面貌为之焕然一新,而且教育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成效。该校在对相关利益群体进行系统调研,并充分征求全校教师、学生、有关家长、社区代表等多方意见及建议的基础上,围绕“成就不一样的你” 的办学使命,把学校治理划分为“目标与价值”“育人模式”“制度管理”“办学资源与条件”四大系统,进而构建了“三线六中心”的治理架构,并据此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深化了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空前地发挥,学生的核心素养获得了大幅度地提升。“三线六中心”治理架构是指借助矩阵式管理理念,以“三条线”为纵、“六中心”为横, 纵横交叉,减少学校治理的盲点和漏洞。
  该校治理领域的划分、结构重组、人员分工等均突出强调三个方面:第一,授权,即重组后的各职能部门具有专业领域的自主权;第二,重心下移,即设立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实施与评估,并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与质询;第三,通过改革参与、评价机制, 使教师真正拥有主体性、自主性,“使人人有机会发展,人人都能发挥作用”。
  可以看出,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的上述做法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学校由管理走向治理的发展趋势,其践行的多元主体参与、分权共治、协商制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崇尚“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精神等,均得到了有效地落实、充分发挥,其持续获得的多项教育教学成就,可以说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赞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为学校治理树立了勇于实践的榜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相信在新时代学校治理理念的指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积极探索,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会进一步提升,各方面工作也会越来越有成就!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阐述现阶段高校英语翻译所存在的翻译专业课堂教学问题、学习者翻译自身所存问题、翻译教学的评价所存问题,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模式:认为首先应当构建符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翻译教学资源库,其次要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真人对话模式提升学生的翻译水平,最后应当提升教师的英语翻译教学课堂设计能力,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课后的评价、反馈的每一个阶段都要重视,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更新评价体系对翻译进行有针对性的讲授,全面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而达到提高英语教学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结合是时代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本文主要阐述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从教材、学生、教师方面分析当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条件,以及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真正达到三全育人的目的。
随着我国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对怪诞小说的分析文献愈加增多,如《夜叉》《魔道》等。但是部分分析文献中,只论述了人物的病态心理,并没有深入刻画人物的实际内心思想,这样的分析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约束了怪诞小说的发展。施蛰存先生写的《魔道》属于一种寓言化小说载体,施蛰存先生在此作品中,隐喻了各种丰富的意象。在小说叙事过程中,充分融合意象,能引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使脑海构建出多姿多彩的意象世界。这也是施蛰存小说独具特色魅力的写作技巧,是现代文学艺术中相当独特的风景。本文主要站在精神分析美学视域下,以《魔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通过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品质,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分析了低年级教师的课堂纪律管理方法,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将劳动教育纳入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大强化了劳动教育的地位,劳动教育成为“五育”之一。义务教育阶段正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黄金时期,劳动教育是当前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探索创新形式的劳动教育。
如何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学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教师与“问题”学生的关系?这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探讨的话题。笔者以班级中的“问题学生小H”为例,针对其上课不认真听讲、故意捣乱、课堂纪律散漫、下课惹是生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通过采取“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批评指正适度包容、给予学生空间、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等策略,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多年来,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以“教育变革与创新实践”课题引领,深入思考和探究“如何满足社区居民对优质教育的渴求,如何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如何落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的路径,系统思考变革实践,资源整合协同育人;厘清概念明确目标,顶层设计文化浸润;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依法治校优化流程;构建支点着实底色,五育并举七树筑基;以“家庭学校社会”共育为路径,素养提升专业发展,整合资源建立机制,取得显著成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量身定制地施教于“问题”学生,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找到诱发学生行为背后的真实内因,转变他们的思想、态度、观念,帮助其养成学习和生活的良好习惯。本文以分析实际案例的形式,叙事性地探析了“问题”学生面临的困惑和真实需要,呈现了破解问题的过程与思路。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责任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问题”学生小辛的教育成长故事为例,探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以阅读增厚育人智慧;家校沟通、将心比心;积极反馈,找到问题的根源;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对家校合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进行家校合作是一线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教师须创设积极有效的家校沟通环境,引导家长与学生互相成就、共同成长;改变家校沟通方式,改变评价方法;创新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角色的定位也逐渐在家校沟通中得以明晰,即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指引者,是家庭教育的引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