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考冲刺阶段,往往是学生与教师最迷茫的阶段,如何抓住最后最后的时间,提高历史学习效率是初三历史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本文从知识点巩固课、整合课、综合训练与讲解、教学目标达成四方面入手,探讨了让学生在中考冲刺阶段学好历史学科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方法
作为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中考复习阶段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性更为重要。
一、上好知识点巩固课
首先本阶段历史课需要学生能够对照中考指导用书与六本课本,完成考点与书本的结合。按照书本的编制安排,本阶段复习课以书本为依据,分别完成七上、七下、八上、八下、九上、九下的知识点,让学生将知识点落实书本每一页。
在本阶段教师将课堂分成三个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书本与考点查找阶段,每次课堂的前10分钟让学生自主根据课本完成考点与知识点的结合。在这个时间段教师可以在教室巡回走动观察学生知识点完成情况,巡回走动时教师要具有针对性,重点观察薄弱学生完成状况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辅导与帮助;第二个部分为你问我答环节,用时为10分钟,两位学生为一组:一位学生回答知识点在书本的页码,另一位学生根据考点回答教师的相关问题。在此过程,教师需要抓住重点知识点给出简洁、合理问题,并且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直观性地归纳与总结;第三个部分为限时训练环节,本环节用时25分钟,其中限时训练为15分钟,课堂讲解为10分钟。限时训练题目为10个选择题,一个材料题,每个材料题选题必须切合考点而材料题的在此环节中教师必须首先强调时间概念,之后在学生进行训练时教师重点观察薄弱学生训练情况,同时还需分层观察,教师要能够掌握各个层次学生易错与易混点,为第二阶段的整合提供第一手的课堂素材。限时训练结束后,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可以讲解重点题的方式进行,注意各个单元之间环节的练习。也可以公布公布答案让学生自主批改。在讲解或者公布材料题答案时,教师一定要给出每个题目的评分标准和分值。
二、上好易错与易混点整合课
本课程与知识点巩固课穿插进行,分别在完成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下册知识巩固课完成后开展。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前两节课学生练习情况而总结和归纳出的易错与易混知识点,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与突破。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错题展示与纠正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之前学生易错的典型题目,然后根据这些典型题目来对照考点和书本与学生一起找到出错的原因。第二个环节为易混点分析与梳理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首先展示学生易混知识点,然后过运用构建知识点框架的形式让学生在框架中完成知识点的填空。第三个环节为变式训练环节,教师在完成前面两个环节后,将学生之前集中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简单地变化,让学生再次进行纠正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训练时教师依然需要巡回练习与针对性的批改。
三、加强综合训练与讲解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后,教师需整合两套综合试卷,一套为各个区县模拟试卷整合,一套为近三年中考题整合。在每套试卷讲解时,教师需要着重加强学生方法与思维性的锻炼,首先比如在讲解材料题时需要让学生归纳出每个材料的主题性线索与脉络,让学生们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四、本阶段教师需达成的教学目标
1.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
近年中考历史试题,较多地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史实”的题量的分值,于是在师生中产生了一种错觉,俯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只是提高能力。其实,强调能力培养,决不意味着削弱基础知识的教学,事实上每道能力题都在考查相应的知识。从逻辑上看,知识的存在和增长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要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瞄准中考,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前提,即使较高难度也是以基础为依托的。而要牢固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就必须同知识结构相结合,“历史知识结构,就是基本历史知识,特别是历史概念的联系。”理解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还“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要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
2.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本阶段需要让学生在知识点巩固与纠正训练中,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在知识体系中薄弱点,并且能够具体分析出自己没有掌握好的原因,同时在练习过程中纠正自己在知识体系中的误区与错误,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知识升华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在本阶段完成各个知识环节的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点体系与结构。
3.方法性与思维性培养,增强学生应试信心
在本阶段知识目标达成后,对于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还需要完成方法性与思维性目标的完成。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各个单元之间隐形的线索与脉络,还需要学生面对提升性的材料题答题技巧与方法的掌握。首先全部学生在解答材料题时,要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做到几问几答初步解题方法。其次,对于成绩中等学生要能够识别提升性问题的问法并且能够掌握答题技巧,从而达到规范地答题。比如这部分学生能够识别出“从材料中指出”、“根据材料归纳”“根据材料概括”、“根据材料列举”等不同的问法,然后根据问法正确并规范地答题。
4.以知识串联法来组织活动,以活动促探究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把整个知识点连成一条线来学习或复习的方法。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历史任务,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經过和结果,就可以让学生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总之,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同步增长,二者不可偏废。因此,作为初三历史教师不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应教给学生科学、完整、系统、准确的知识和方法,切不可忽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有效方法
作为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来说,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中考复习阶段通过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来促进课堂效率的有效性更为重要。
一、上好知识点巩固课
首先本阶段历史课需要学生能够对照中考指导用书与六本课本,完成考点与书本的结合。按照书本的编制安排,本阶段复习课以书本为依据,分别完成七上、七下、八上、八下、九上、九下的知识点,让学生将知识点落实书本每一页。
在本阶段教师将课堂分成三个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书本与考点查找阶段,每次课堂的前10分钟让学生自主根据课本完成考点与知识点的结合。在这个时间段教师可以在教室巡回走动观察学生知识点完成情况,巡回走动时教师要具有针对性,重点观察薄弱学生完成状况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辅导与帮助;第二个部分为你问我答环节,用时为10分钟,两位学生为一组:一位学生回答知识点在书本的页码,另一位学生根据考点回答教师的相关问题。在此过程,教师需要抓住重点知识点给出简洁、合理问题,并且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直观性地归纳与总结;第三个部分为限时训练环节,本环节用时25分钟,其中限时训练为15分钟,课堂讲解为10分钟。限时训练题目为10个选择题,一个材料题,每个材料题选题必须切合考点而材料题的在此环节中教师必须首先强调时间概念,之后在学生进行训练时教师重点观察薄弱学生训练情况,同时还需分层观察,教师要能够掌握各个层次学生易错与易混点,为第二阶段的整合提供第一手的课堂素材。限时训练结束后,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可以讲解重点题的方式进行,注意各个单元之间环节的练习。也可以公布公布答案让学生自主批改。在讲解或者公布材料题答案时,教师一定要给出每个题目的评分标准和分值。
二、上好易错与易混点整合课
本课程与知识点巩固课穿插进行,分别在完成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九年级上下册知识巩固课完成后开展。教师根据自己掌握的前两节课学生练习情况而总结和归纳出的易错与易混知识点,针对性地纠正学生容易犯错的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与突破。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错题展示与纠正环节,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台展示之前学生易错的典型题目,然后根据这些典型题目来对照考点和书本与学生一起找到出错的原因。第二个环节为易混点分析与梳理环节,在本环节中教师首先展示学生易混知识点,然后过运用构建知识点框架的形式让学生在框架中完成知识点的填空。第三个环节为变式训练环节,教师在完成前面两个环节后,将学生之前集中错误较多的题目进行简单地变化,让学生再次进行纠正和针对性的训练,学生训练时教师依然需要巡回练习与针对性的批改。
三、加强综合训练与讲解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后,教师需整合两套综合试卷,一套为各个区县模拟试卷整合,一套为近三年中考题整合。在每套试卷讲解时,教师需要着重加强学生方法与思维性的锻炼,首先比如在讲解材料题时需要让学生归纳出每个材料的主题性线索与脉络,让学生们能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四、本阶段教师需达成的教学目标
1.重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
近年中考历史试题,较多地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降低了“再认、再现重要历史史实”的题量的分值,于是在师生中产生了一种错觉,俯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只是提高能力。其实,强调能力培养,决不意味着削弱基础知识的教学,事实上每道能力题都在考查相应的知识。从逻辑上看,知识的存在和增长是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必要要件,对某种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瞄准中考,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必要的前提,即使较高难度也是以基础为依托的。而要牢固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就必须同知识结构相结合,“历史知识结构,就是基本历史知识,特别是历史概念的联系。”理解和掌握学科基本结构,“这是在运用知识方面的最低要求,这样才有助于学生解决在课堂外所遇到的问题和事件或者日后课堂训练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结构还“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要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
2.查漏补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本阶段需要让学生在知识点巩固与纠正训练中,让学生能够找到自己在知识体系中薄弱点,并且能够具体分析出自己没有掌握好的原因,同时在练习过程中纠正自己在知识体系中的误区与错误,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知识升华的效果,而且也能够在本阶段完成各个知识环节的梳理,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点体系与结构。
3.方法性与思维性培养,增强学生应试信心
在本阶段知识目标达成后,对于成绩中等以上的同学还需要完成方法性与思维性目标的完成。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各个单元之间隐形的线索与脉络,还需要学生面对提升性的材料题答题技巧与方法的掌握。首先全部学生在解答材料题时,要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做到几问几答初步解题方法。其次,对于成绩中等学生要能够识别提升性问题的问法并且能够掌握答题技巧,从而达到规范地答题。比如这部分学生能够识别出“从材料中指出”、“根据材料归纳”“根据材料概括”、“根据材料列举”等不同的问法,然后根据问法正确并规范地答题。
4.以知识串联法来组织活动,以活动促探究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把整个知识点连成一条线来学习或复习的方法。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历史任务,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經过和结果,就可以让学生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
总之,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同步增长,二者不可偏废。因此,作为初三历史教师不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应教给学生科学、完整、系统、准确的知识和方法,切不可忽视历史基础知识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