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b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了。尤其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仪器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是有着大显身手的机会。因此,现代教育手段应该更为广泛地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领域中去,从而引导初中语文教学从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上都进行深入的改革。让现代教育手段与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整合在一起,从而真正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进而增强现代教育手段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作用与效果。
  一、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所谓现代教育手段,就是指借助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把知识传输给学生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把信息技术与电子技术作为知识信息的有效载体,把计算机作为核心,把各种影视资料与多媒体课件技术等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真正把现代化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结合在一起,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发展。这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和大需要,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发展潮流。但是,把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去,应该遵守一定的应用原则,包括科学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1.科学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应该根据相关的课程标准要求,运用科学化的智力开发理论与全脑学习理论,让其充分指导初中语文教学。
  2.先进性原则。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做到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正如相关的教育改革规划中提出的那样,义务教育阶段应该重视对于学生品行方面的培养与学习兴趣方面的激发,从而真正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
  3.可操作性原则。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手段,也应该充分考虑到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可操作性问题。
  二、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创造学习情境,促进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的情境再现,可以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对课文讲解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课文的情境表现出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语文学习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与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更加贴近,让学生全身心地投人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中,教师要重视学习情境的打造,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苏州园林的美景展现到学生面前,还可以结合历史,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历史有所了解,使学生置身于情景交融的学习情境下,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2.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会让学生对每一堂语文课都有所期待。因为对学生来讲,每一堂课都会有精彩的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每一堂课都会在知识的学习中获得审美的享受,这正符合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所以,教师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熟练应用,使每一深堂课都能为学生表现出新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使学生越来越热爱语文学习。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
  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优势作用。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能够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完全打破传统语文课堂沉闷、呆板的局面。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应该得到教师的重视。每一位教师都要敢于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进行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教师的角色地位过强,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现代教育技术教学适当变换师生位置,增加学生互动、小组互动、组际互动等网络化交往学习方式,进行知识探究,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在这种和谐宽松的网络学习氛围中教学,教师易于调控,便于调节,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都大有好处。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出每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整堂课上都是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其中。由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得不到重视,导致他们对课堂教学形成了错误的认识,在学习上不积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进行授课时也不能照顾到所有学生,通常情况之下,教师以中等学生为基础展开课堂教学,使得两头的学生有被忽视的感觉。这些情况,都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5.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考试的压力之下,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经常进行的是字词的讲解、课文结构的分析、中心思想的总结等,导致原本应该精彩的语文课堂,失去了其应有的味道。在新课改下进行语文教学,教师不应该拘泥于单纯字词的学习和文章的分析当中。语文知识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教师要还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悟文章当中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感悟语文学习的美,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得更积极,使语文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随着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需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学习积极性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期刊
常听到教师这样抱怨:学生真是太呆板了,总爱沉默,整天昏昏欲睡,没有朝气,没有活力。面对这样一个死气沉沉的灰色课堂,教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做法。长期以来,教师执著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使命,把课堂作为赋予学生知识的主阵地,而传统观念所强调的“师道尊严”也就自然被许多教师演绎成了“板起面孔说教”。学生面对教师严肃的面孔、权威性的话语,个个噤若寒蝉,课堂气氛就只能死气沉沉。这样的教学,教师忽视了语
期刊
语文知识包罗万象,而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在情感中学习。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
期刊
关于午时三刻处斩  古代除了用日晷计时外,还以漏刻计时。这种计时方法分一昼夜为一百刻(一刻相当于今天的14.4分钟),因而古代语言中就有“刻”的说法。 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子时是夜里十一点到凌晨一点,那么午时应该在中午的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午时三刻该在十一点44分左右。  午时三刻这个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十二点,这个时间,阳气最盛,人的影子最短,迷信的说法中,此时可以用旺盛的阳气来冲淡杀人的阴气。
期刊
一、引导动情  既然课文是一篇蕴涵浓烈情感的优美散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对学生情感的调动,所以导入语显得十分重要。可以这样深情解说:“在我们身边,永远流淌着家人的关爱,父爱、母爱……爱,这在文人笔下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笨拙肥胖的背影不仅使作者泪流满面,也使我们读者每当想起,便心潮起伏,不能自已。”一边解说,一边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图
期刊
世界第一部教育学著作的《学记》,深刻、更具体的揭示了愉快教学思想:“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中的“和”,就是指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处理得当,教师善于引导而不是牵着鼻子走;“易”是指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教师严格要求而不施加压力,学生就不会视学习为畏途;“思”指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教师只开个端倪而不和盘托出,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才算善于诱导,达到启发式
期刊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简介作家是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式,教师往往借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我想,我们不仅要了解作家,更要深入展开作家研究,即对作家人生经历、思想精神、相关作品等方面进行更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和评价,因为它的功用远不止于此。  一、作家研究是提升语文教学的文化功能的有效途径  “每篇文章,每个文学作品都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换句话说,它们都应该是作者的文化焦虑的体现。” 因此,研究作家,破解作
期刊
课堂提问是课堂组织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引发学生的思考,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师与学生情感进行双向交流的目的,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一、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
期刊
《烛之武退秦师》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第一篇文言文讲读课,从以前的课改教材来看,多个版本都收入了这篇文章,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要性以及意义。现在,从此文中的利益关系入手,以此推及春秋战国时期各诸候国之间的的利益关系。  一、秦晋利益  本文开篇直接写出“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写出秦晋围郑的原因,但从“秦晋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期刊
有人说:“读龙应台的杂文,可以感受她的万丈豪情。”在《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无限深情。  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欧洲时,安德烈已是一个十八岁的高校生。为了重新认识长大了的儿子,也让儿子了解自己,龙应台邀请安德烈共写专栏,以书信的方式进入对方的生活、世界和心灵,诚实表达心中的感受。  读完这本书后,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