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山挑夫三万里挑起女儿梦想
木兰是一个弃婴,现就读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997年7月,出生才6个月的她,就被家人遗弃在了大别山区一个小村子村口小卖部的大门口,村里一对年老夫妇把她抱回了家……
上天送来的女婴
这对老夫妇家境贫寒,有个33岁的儿子,名叫王惠敏。很多年以前,他们也给儿子订过一门亲。但王惠敏却在一次上山伐木时,被电锯锯断了左臂,亲事也泡了汤。老人当时心里想,有了这个上天送来的女婴,儿子年老以后,就不会成为孤家寡人了。
老两口请人排了孩子的生辰八字,命里缺木。于是,给孩子取名木兰,还有一层意思,是想她长大后,能像花木兰一样勇敢坚强。从这天开始,木兰就成为了这家人当中的一员,命好命坏,都将休戚与共。
傍晚,干了一天活的儿子回家了,看到屋里突然多了一个手舞足蹈的女婴,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就被吸引了过去。这个白白的、身上散发着奶香味儿的女婴有着一张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孩子铿锵的哭声,塞满了屋子里所有的空间,这个平时十分安静,吃过晚饭后,连灯都不会开很久的人家,突然就有了勃勃的生機。
照看孩子,对这个只有一条胳膊的汉子是个难题,好在有父母包办,平时也用不着他。他有的是力气,虽然少了一条胳膊,但能骑自行车,能砍柴、担水、挑谷子,到建筑工地背水泥,还到林场伐木,四处挖草药,种茯苓和天麻,秋天时进山打猎。女儿的奶粉钱和全家人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是靠他一点一点地赚回来的。他在干活的时候,嫌左边空荡荡的袖子碍事,就干脆把它扎进裤腰里。
木兰开始学语了,像当地其他孩子一样,她管王惠敏叫“父”。小时候,她并没有感觉到她的这个父与别人家的父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少了一只左手,但他粗糙的右手好像比别人家的父都更加强壮有力。她有时也好奇,会把手伸进“父”空荡荡的袖管,像个无底洞,她问:“父,你的手去哪儿了?”父笑着对她说:“父会变魔术呀,把手变到天上去了。”
有时,父也会把木兰背在自己宽厚的背上,但只能用一只手护着她,她稍一调皮,左右扭动,父就控制不住她,她几次差点从背上摔下来。
村里的小伙伴们看了电视剧《神雕侠侣》,有几个捣蛋鬼就经常往她家院子里扔瓦片和小石子,并大声地喊“杨过,杨过”。木兰说:“村里一些大人有时也会拿父的身体开玩笑,但他从不介意。”
父的懦弱让木兰很恼火。青春期的女孩自尊心强,她和父走在一起时,不再用手挽着父空荡荡的袖管,而是有意与父拉开一段距离。村民们经常看到,她在前面走,父走在她后面十米远处。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雨,父步行四五里路赶到学校给她送雨伞。看到同学们投来的异样眼光,她恼怒地吼道:“谁让你来的?现在,别人都知道我父是个残废了!”
父既没有生气,也没有辩解,只是沉默,似乎有些惧怕她。以后,父就几乎不到学校来了,但木兰上学的所有费用,父都是早早地准备好,从来没有拖欠过一次。
木兰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一次模拟考试后,班主任要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必须都到。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来不了,只好让父来学校开家长会。他在人群中是那么的扎眼——泛黄的旧夹克,皱巴巴的裤子,脚上是双黄胶鞋。
家长会最后,要对几名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木兰是优秀学生,上台时,底下的家长都在热烈地鼓掌。木兰始终低着头,不敢朝下面看。当她偷眼向台下瞄去时,发现父竟把衬衣上的两颗钮扣解开了,正用右手狠狠地在自己的胸口上拍打。有力的手掌拍在削瘦结实的胸膛上,发出“啪啪啪”的响声,比掌声更清脆、更响亮。
旁边的家长们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于是又给予了更热烈的掌声。
独臂挑夫,挑起女儿的梦想
2016年,木兰参加了高考,结果被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录取了。开学前正值酷暑,父把家里唯一一台电风扇清理了出来,放进了木兰的房间。
开学了,父托族内一位有文化的亲戚带着木兰去学校报名。临别,木兰坐在班车上,偶一回头,发现送别的父如同泥塑般还站在原地:他的脸很黑很瘦,鬓角已经有了白发,他的身躯一点也不伟岸,一只空荡荡的袖管在风中飘舞。时间过得真快啊,父已经是年过五十的人了。
木兰还记得,两年前父向亲友借了6万元盖了一栋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木兰上大学每年的学费加生活费要3万元。听说离家不远的天堂寨景区建设,材料需要人肩挑背驮运到山上,父在熟人的介绍下,成为了景区内的一名挑夫。
建设用的砂石和其他一些材料都是先用缆车运到仙女峰半山腰的一个材料场,然后再用人力运到正在施工的山顶。这段路程的直线距离有500多米,而且山路狭窄,一边是万丈悬崖,普通人空着手走上去,也要加倍小心。王惠敏每背一大袋子砂石到山顶,中途要歇五六次,内衣能拧得出水来。一袋砂石的重量有一百五六十斤,按照一斤砂石2毛8分钱的运费,每背一袋上去,可以挣到46元钱。他每天都要背够八袋才肯休息。当记者问他:“你也这个年纪了,每天干这么重的活,你不觉得累吗?”他说:“累肯定是累了,但不累又怎么挣钱?现在我父母的年龄都大了,也干不了什么活儿了,女儿还在上学,家里就我一个人能挣钱,不累我累谁?”他或许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为了养家和供女儿上学,平时他自己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大多时候,都是选择住在山上,因为这样一来,他每天就可以早点出工,晚点收工了。
王惠敏不能像别的挑夫一样,可以腾出一只手去挟山道上的铁链和扶手,如果控制不好平衡,很容易连人带货跌下山谷。而且他的年龄有点偏大了,所以每挑一趟下来,都会让他感到精疲力尽。肩膀常常会磨出血来,衣服粘在上面,脱的时候会很疼。
王惠敏每次上山,都会带一包方便面,饿了就就着山泉水吃下去。在返回的途中,他还会捡一些游人丢下的饮料瓶,能挣一毛是一毛。两年多来,他跋涉了30000多里的陡峭的山路和台阶,用坏了10多根马杈,穿烂了20多双鞋。
今年6月初,一位游客拍下了一张王惠敏在峭壁上负重前行的照片,发到了网上,没想到竟让他这位“大别山独臂挑夫”一下子出了名,就连央视的记者也来采访他了。木兰在网上看到后,也深受感动,回忆到父亲这些年的不容易,她几度泪流满面。又忽然想起,这天正好是父亲节,自己从小到大,还没有送给过父一声节日的祝福。于是,她很快就编了一条微信,发给了父:
亲爱的父,父亲节快乐!您是我生命中的守护天使,虽然只有一只翅膀,但却给了我全部。
据《幸福·婚姻版》土豆度整理
木兰是一个弃婴,现就读于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997年7月,出生才6个月的她,就被家人遗弃在了大别山区一个小村子村口小卖部的大门口,村里一对年老夫妇把她抱回了家……
上天送来的女婴
这对老夫妇家境贫寒,有个33岁的儿子,名叫王惠敏。很多年以前,他们也给儿子订过一门亲。但王惠敏却在一次上山伐木时,被电锯锯断了左臂,亲事也泡了汤。老人当时心里想,有了这个上天送来的女婴,儿子年老以后,就不会成为孤家寡人了。
老两口请人排了孩子的生辰八字,命里缺木。于是,给孩子取名木兰,还有一层意思,是想她长大后,能像花木兰一样勇敢坚强。从这天开始,木兰就成为了这家人当中的一员,命好命坏,都将休戚与共。
傍晚,干了一天活的儿子回家了,看到屋里突然多了一个手舞足蹈的女婴,吓了一跳。但他很快就被吸引了过去。这个白白的、身上散发着奶香味儿的女婴有着一张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孩子铿锵的哭声,塞满了屋子里所有的空间,这个平时十分安静,吃过晚饭后,连灯都不会开很久的人家,突然就有了勃勃的生機。
照看孩子,对这个只有一条胳膊的汉子是个难题,好在有父母包办,平时也用不着他。他有的是力气,虽然少了一条胳膊,但能骑自行车,能砍柴、担水、挑谷子,到建筑工地背水泥,还到林场伐木,四处挖草药,种茯苓和天麻,秋天时进山打猎。女儿的奶粉钱和全家人的生活费,基本上都是靠他一点一点地赚回来的。他在干活的时候,嫌左边空荡荡的袖子碍事,就干脆把它扎进裤腰里。
木兰开始学语了,像当地其他孩子一样,她管王惠敏叫“父”。小时候,她并没有感觉到她的这个父与别人家的父有什么区别,不过是少了一只左手,但他粗糙的右手好像比别人家的父都更加强壮有力。她有时也好奇,会把手伸进“父”空荡荡的袖管,像个无底洞,她问:“父,你的手去哪儿了?”父笑着对她说:“父会变魔术呀,把手变到天上去了。”
有时,父也会把木兰背在自己宽厚的背上,但只能用一只手护着她,她稍一调皮,左右扭动,父就控制不住她,她几次差点从背上摔下来。
村里的小伙伴们看了电视剧《神雕侠侣》,有几个捣蛋鬼就经常往她家院子里扔瓦片和小石子,并大声地喊“杨过,杨过”。木兰说:“村里一些大人有时也会拿父的身体开玩笑,但他从不介意。”
父的懦弱让木兰很恼火。青春期的女孩自尊心强,她和父走在一起时,不再用手挽着父空荡荡的袖管,而是有意与父拉开一段距离。村民们经常看到,她在前面走,父走在她后面十米远处。
有一天,突然下起了暴雨,父步行四五里路赶到学校给她送雨伞。看到同学们投来的异样眼光,她恼怒地吼道:“谁让你来的?现在,别人都知道我父是个残废了!”
父既没有生气,也没有辩解,只是沉默,似乎有些惧怕她。以后,父就几乎不到学校来了,但木兰上学的所有费用,父都是早早地准备好,从来没有拖欠过一次。
木兰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一次模拟考试后,班主任要开家长会,要求家长必须都到。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来不了,只好让父来学校开家长会。他在人群中是那么的扎眼——泛黄的旧夹克,皱巴巴的裤子,脚上是双黄胶鞋。
家长会最后,要对几名优秀学生进行表彰。木兰是优秀学生,上台时,底下的家长都在热烈地鼓掌。木兰始终低着头,不敢朝下面看。当她偷眼向台下瞄去时,发现父竟把衬衣上的两颗钮扣解开了,正用右手狠狠地在自己的胸口上拍打。有力的手掌拍在削瘦结实的胸膛上,发出“啪啪啪”的响声,比掌声更清脆、更响亮。
旁边的家长们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于是又给予了更热烈的掌声。
独臂挑夫,挑起女儿的梦想
2016年,木兰参加了高考,结果被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录取了。开学前正值酷暑,父把家里唯一一台电风扇清理了出来,放进了木兰的房间。
开学了,父托族内一位有文化的亲戚带着木兰去学校报名。临别,木兰坐在班车上,偶一回头,发现送别的父如同泥塑般还站在原地:他的脸很黑很瘦,鬓角已经有了白发,他的身躯一点也不伟岸,一只空荡荡的袖管在风中飘舞。时间过得真快啊,父已经是年过五十的人了。
木兰还记得,两年前父向亲友借了6万元盖了一栋砖混结构的两层小楼。木兰上大学每年的学费加生活费要3万元。听说离家不远的天堂寨景区建设,材料需要人肩挑背驮运到山上,父在熟人的介绍下,成为了景区内的一名挑夫。
建设用的砂石和其他一些材料都是先用缆车运到仙女峰半山腰的一个材料场,然后再用人力运到正在施工的山顶。这段路程的直线距离有500多米,而且山路狭窄,一边是万丈悬崖,普通人空着手走上去,也要加倍小心。王惠敏每背一大袋子砂石到山顶,中途要歇五六次,内衣能拧得出水来。一袋砂石的重量有一百五六十斤,按照一斤砂石2毛8分钱的运费,每背一袋上去,可以挣到46元钱。他每天都要背够八袋才肯休息。当记者问他:“你也这个年纪了,每天干这么重的活,你不觉得累吗?”他说:“累肯定是累了,但不累又怎么挣钱?现在我父母的年龄都大了,也干不了什么活儿了,女儿还在上学,家里就我一个人能挣钱,不累我累谁?”他或许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为了养家和供女儿上学,平时他自己舍不得乱花一分钱,大多时候,都是选择住在山上,因为这样一来,他每天就可以早点出工,晚点收工了。
王惠敏不能像别的挑夫一样,可以腾出一只手去挟山道上的铁链和扶手,如果控制不好平衡,很容易连人带货跌下山谷。而且他的年龄有点偏大了,所以每挑一趟下来,都会让他感到精疲力尽。肩膀常常会磨出血来,衣服粘在上面,脱的时候会很疼。
王惠敏每次上山,都会带一包方便面,饿了就就着山泉水吃下去。在返回的途中,他还会捡一些游人丢下的饮料瓶,能挣一毛是一毛。两年多来,他跋涉了30000多里的陡峭的山路和台阶,用坏了10多根马杈,穿烂了20多双鞋。
今年6月初,一位游客拍下了一张王惠敏在峭壁上负重前行的照片,发到了网上,没想到竟让他这位“大别山独臂挑夫”一下子出了名,就连央视的记者也来采访他了。木兰在网上看到后,也深受感动,回忆到父亲这些年的不容易,她几度泪流满面。又忽然想起,这天正好是父亲节,自己从小到大,还没有送给过父一声节日的祝福。于是,她很快就编了一条微信,发给了父:
亲爱的父,父亲节快乐!您是我生命中的守护天使,虽然只有一只翅膀,但却给了我全部。
据《幸福·婚姻版》土豆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