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资讯日新月月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则一直是近些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一、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核心。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材料好坏、施工方法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
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设计漏项多,变更大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根本。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的设计能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节省投资、提高质量。现在,有的项目无正规设计单位,
有的项目设计跟不上施工的需要,有的设计深度不够、漏项多、变更大。
3总包与分包责任不明招标投标管理不严,总包与分包责任关系不明,总包缺乏统一管理,为了私人利益,层层转包,非法转包的结果造成施工方以降低质量来获利。招标
投标中合同管理缺乏法制化,致使合同管理约束性差。
4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5质量监管不到位工程项目缺乏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质量管理责任不清。有的项目没有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或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或不能发现问题,或没有及时上报处理。有的项目存在施工单位自己监管自己的现象。
三、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1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依法治理工程质量。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订不少和实行,但这些法规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实施,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变。因此必须积极持久宣传贯彻《建筑法》,严格依法治建,重点要把各乡镇、各私营企业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严厉查处质量事故责任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活动各方真正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2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出现阶段人们的对建筑功能的需求,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政策。在这个阶段造成的失误,一旦施工完成,是难以在以后弥补的。所以,政府对设计单位的质量监督和设计单位本身的自我监督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了。要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首先,通过招标投标选择资质等级高、实力强、管理先进的设计单位。其次,采取设计方案评比等方法,优选设计方案,并反复论证、修改、审定,优中选优。
3强化招标投标管理强化招标投标管理,健全各级招投标管理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禁止层层转包、无证或越级承包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分包工程的合同管理。使
整个建筑市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4提高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4.1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施工企业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管理通过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作。对施工企业而言,质量体系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它是否科学、实用、健全,是否与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模式接轨。当前要以宣传贯彻IS09000系列标准为契机,围绕更新、改造、完善和健全四个方面做文章。
一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
二是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是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推翻,而是要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所以,科学的质量体系应强调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满足标准要求。三是注重持续有效运行。通过运行———审核———评审———改进,保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和良性循环。
4.2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认识和态度
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使职工懂得所从事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质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4.3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质量预控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事先尽可能地找出质量形成过程中所有阶段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对一项工程的质量预控,关键足质量计划,此外还应该包括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工程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它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或合同规定的专门的质量措施,计划和活动顺序的文件,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对已干过的工程项目可引用原有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工法等作业指导书。对新开工的工程项目编制的质量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需要达到的质量具体目标值。
(2)施工各过程的步骤和部署。
(3)不同阶段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分配。
(4)适用的试验、检验、测量和审核大纲。
(5)可能遇到的施工环境的保证措施。
(6)样板开路和实验阶段。通过质量预控,尽量做到技术上的先进性、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管理上嚴密性、经济上合理性,确保质量体系的优化和工程质量的优良。
5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过程监理。要提高质量监督的覆盖率,必须把建筑工程项目都纳入政府质量监督范围。通过监督检查推动施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壮大,只有坚持依法建设,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坚雄.探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途径[J].广东建材,2010,(08).
[2]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3]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4]冯爱社.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6).
[5]沈任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大众科技,2008,(06).
[6]李卓伟.浅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08).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一、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是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
核心。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基于建设工程以上特点,形成了建筑工程质量本身具有以下特点:建筑工程质量受设计水平、材料好坏、施工方法先进与否、技术措施是否到位、人员素质的高低、工期等多因素的影响。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不尽完善。
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旧体制的基础上,逐步改革完善形成的,或多或少
还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打上的烙印,还存在着政企不分、政出多门的状况。由此形成的局部封闭管理和内部监督体系,难以实行严格、公正的质量监督,不利于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政府部门执法不力,导致行业内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不能得到有效遏止,使工程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
2设计漏项多,变更大设计是工程的灵魂,是决定工程质量的根本。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的设计能缩短项目建设周期、节省投资、提高质量。现在,有的项目无正规设计单位,
有的项目设计跟不上施工的需要,有的设计深度不够、漏项多、变更大。
3总包与分包责任不明招标投标管理不严,总包与分包责任关系不明,总包缺乏统一管理,为了私人利益,层层转包,非法转包的结果造成施工方以降低质量来获利。招标
投标中合同管理缺乏法制化,致使合同管理约束性差。
4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质量和法律意识淡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的颁布实施,既明确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也明确了施工企业在工程技术、质量管理中的操作程序和规范。但一些施工企业和施工技术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弱化,在施工活动中违反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不按图施工,不按顺序施工,技术措施不当,甚至偷工减料,由此造成工程质量低劣,质量事故不断发生。
5质量监管不到位工程项目缺乏严格的质量监管制度,质量管理责任不清。有的项目没有实行工程监理制度,或监管部门未能充分履行政府赋予的职责,或不能发现问题,或没有及时上报处理。有的项目存在施工单位自己监管自己的现象。
三、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的方法
1各级政府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大建筑市场管理力度,依法治理工程质量。虽然有关工程质量的法规已经制订不少和实行,但这些法规还缺乏威慑力,一些严重质量事故责任者未能受到应有的查处。随着《建筑法》的颁布实施,这一现状将得到改变。因此必须积极持久宣传贯彻《建筑法》,严格依法治建,重点要把各乡镇、各私营企业的建设项目纳入到法制化、程序化管理轨道;坚决查处无证设计、无证施工、无施工报建、无委托质量监督的工程项目;严厉查处质量事故责任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活动各方真正重视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
2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反映出现阶段人们的对建筑功能的需求,符合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经济政策。在这个阶段造成的失误,一旦施工完成,是难以在以后弥补的。所以,政府对设计单位的质量监督和设计单位本身的自我监督管理就变得十分重要而迫切了。要加强设计单位的管理,首先,通过招标投标选择资质等级高、实力强、管理先进的设计单位。其次,采取设计方案评比等方法,优选设计方案,并反复论证、修改、审定,优中选优。
3强化招标投标管理强化招标投标管理,健全各级招投标管理机构,形成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禁止层层转包、无证或越级承包等违法行为。加强对分包工程的合同管理。使
整个建筑市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4提高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4.1健全质量体系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施工企业要搞好工程质量,就要建立完善的质量体系。质量体系是为实现质量保证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管理通过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地运作。对施工企业而言,质量体系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它是否科学、实用、健全,是否与国际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模式接轨。当前要以宣传贯彻IS09000系列标准为契机,围绕更新、改造、完善和健全四个方面做文章。
一是用系统的思想建立和健全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及所有的质量活动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全面控制并形成文件化(质量手册、质量体系程序、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
二是注重质量体系的可操作性,不是把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统统推翻,而是要对照标准进行完善、更新、补充和健全。所以,科学的质量体系应强调可操作性和适应性,满足标准要求。三是注重持续有效运行。通过运行———审核———评审———改进,保持质量体系的持续有效和良性循环。
4.2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思想基础质量意识是人们对质量认识和态度
的综合表现。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第一道关。通过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质量意识,激发质量责任感,使职工懂得所从事本职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质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4.3实行质量预控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科学方法质量预控是为了达到质量要求而事先尽可能地找出质量形成过程中所有阶段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所采取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对一项工程的质量预控,关键足质量计划,此外还应该包括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工程防护计划等一系列的预防手段。它是针对具体工程项目或合同规定的专门的质量措施,计划和活动顺序的文件,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对已干过的工程项目可引用原有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工法等作业指导书。对新开工的工程项目编制的质量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
需要达到的质量具体目标值。
(2)施工各过程的步骤和部署。
(3)不同阶段的职责、权限和资源分配。
(4)适用的试验、检验、测量和审核大纲。
(5)可能遇到的施工环境的保证措施。
(6)样板开路和实验阶段。通过质量预控,尽量做到技术上的先进性、方法上的可操作性、管理上嚴密性、经济上合理性,确保质量体系的优化和工程质量的优良。
5进一步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施工过程监理。要提高质量监督的覆盖率,必须把建筑工程项目都纳入政府质量监督范围。通过监督检查推动施工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从而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壮大,只有坚持依法建设,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意识,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才能使建筑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坚雄.探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途径[J].广东建材,2010,(08).
[2]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3]廖品槐.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8.
[4]冯爱社.简述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8,(06).
[5]沈任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大众科技,2008,(06).
[6]李卓伟.浅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