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近年来,我们针对高职学院的特点,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改革探索,明确了服务于学生就业、创业的具体任务和为学生终身成长服务的长期目标,对教学内容围绕就业的需求进行了整合,在教学实施上突出实用性,以此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高职 就业 思想政治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b)-0131-02
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高职学校必须加强就业教育。一方面学校的专门的就业职能部门有责任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学主阵地优势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高职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教改的必要性
1.1 社會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学提出新的挑战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社会矛盾也比较突出。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难免产生负面影响。在学习、生活中,对物质攀比,在选择职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的倾向,在重视经济价值的时候,舍弃了人生理想价值。对物质的追逐,对理想的舍弃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复杂性和难度。另外,网络的兴起,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使年轻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呈现易变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中,只有不断发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新问题,明确新目标,探索思想政治教学的新方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成效,积极解决学生心中对社会现实的迷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对思想政治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2006年以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进行了课改,统一了教材,规划了课时,这无疑为高校的德育教学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建设性工作。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高职院校开设《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新教材《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融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为一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是把理论课与我们国家的发展紧紧相连,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与我们党的理论建设与实践进行融合。应该说教材权威经典,为德育课程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深深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又有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办学与本科院校相比学制短,专业设置有着明显的职业特色,强调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思想政治课程也必须针对高职办学的实际情况,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职业教育预期的培养目标。
1.3 高职院校的学生状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任务
高职学生大部分学生升学成绩不高,基础比较差,在过去的基础教育中大都属于边缘化的学生群体,在学习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都比较弱势。来高职后,对所学专业不适应,缺乏自信心,人际交往容易出现障碍。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在三年的学期内把这些学习生活、思想状态都具有特殊性的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能积极服务社会,又有品德、能守法,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应用人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关注他们的就业,注意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为将来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通过分析调研,我们对高职学生的状况、存在的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目标,找准努力的方向。经过学习调研,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确立了“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增强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基本课程定位。
2.1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要求是有教育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一名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必定是一个热爱国家、热爱人民、遵纪守法的人,一个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精神信仰,具备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本科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而高中毕业学生总人数却逐年减少,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相应出现一些新的状况,加上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职业院校的学生从知识结构到道德规范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品德状况,在职业中的道德操守,直接影响他的职业发展乃至整个人生。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把加强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立足点。把培养学生日常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上有进一步的提升,为将来的生活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加强个体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高职学生在入校之前,大都带有对高考的挫折感,心理上常常表现出自卑、迷茫等不健康的情绪色彩。在校期间,由于基础知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面临专业学习的压力较大,又容易呈现焦虑、无助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在行为上表现为逃课、厌学、甚至有很多故意违反学校纪律的叛逆行为。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容易引发心理失衡。
面对未来的就业,由于社会转型加剧带来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青年学生的不安全感增强,心理压力加大。乃至到了工作岗位之后,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也常常引发一些不适行为和心理障碍,影响到个人的正常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和高职学生的心理弱势,思想政治课程要加强对学生个体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和抗逆力,使学生勇于接受挑战,主动参与竞争,正确分析形势,合理定位,发现自己的潜能,培养乐观豁达、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品质,在职业生涯中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3 有系统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加强就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社会对高职办学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高职学生自身的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上树立了服务于学生“就业、成才和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下面几个方面有系统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2.3.1 正确的择业观
正确的择业观是顺利就业的前提。高职学生毕业之后追求理想的职业无可厚非,但是也要对社会需求和个人的情况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美好的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保持达观的择业心态,是帮助学生迈向职业生活的第一步。
2.3.2 良好的沟通能力
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每一个环节上的工作者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与人顺利的交往,很成功地表达自己,很好地理解他人,是现代职业素质的重要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缘自专业,其余85%靠的是他的人际关系交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能力,为走向社会的职业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2.3.3 团队协作精神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都离不开协作。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界定,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正在成为企业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依据。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也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切入点。
2.3.4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职业操守、从业的道德规范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尽管不同的岗位对职业道德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任何用人单位都需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奋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引领学生做一个有职业道德的合格的劳动者,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2.3.5 开拓创新精神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生产直接对接,其毕业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锐意创新,敢于提出新问题,勇于探索新事物的创新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建立自信心,在思想意识上,引导学生树立创新观念,鼓励他们关注社会,大胆实践,不怕失败,用一些典型的事例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2.3.6 法律意识
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相对薄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学生就业后缺乏劳动维权意识,在自身权益遭到侵害时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法律意识教育能够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法律去观察、评价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积极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3 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我们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针对我院的专业特色,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進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3.1 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历经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我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丰富的德育的内容,启迪着道德人格的养成,而且关注个体心灵的成长,富有人文关怀精神。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高职德育教学当中,对学生心理的调适,道德的内化、心灵的提升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对学生走向社会后的为人处世,生存生活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在课堂上,我们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讨论中国传统的孝道、师道,引导他们怀想父母不易,平时思想做事,培养回报之心。讨论一些善恶因果的小故事, 使学生明了人生命运种种皆系自己行为所致,把社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教导学生应自强不息,勇于承担,做人要有人格,自尊自重。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常养浩然正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要有安心化解的智慧,塞翁失马的小故事虽然浅显,但也能传达一种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年轻人容易为情所困,中国文化中也有宽解的智慧,心理调适的方法。这些内容贴近高职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为人处世,生存生活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
3.2 围绕就业、创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按照教材本来的章节安排,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主线不是特别突出。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我们围绕就业、创业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以就业、创业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主线,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包括身心发展、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法律、创新意识等一系列的专题内容,这些内容的安排有计划,有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实施上我们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除了课堂讲授、讨论等传统教学形式外,我们尝试通过一系列的有组织的多人参与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比如通过拓展训练,分组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模拟就业过程的不同场景,针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对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能力进行实践训练,增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邀请在就业、创业中表现突出的往届毕业生来学院,给在校学生做专题讲座,进行互动,很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职业意识。
3.3 加强课外实践,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我们还注意利用校外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培养他们参与公益、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同时通过参与活动,也能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为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院安排每级学生都有不少于半年的校外顶岗实习,学院思想政治教师与顶岗单位的管理人员及时沟通,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作为德育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素质。在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解决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围绕就业创业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他们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并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备较好的社会生存能力。
关键词:高职 就业 思想政治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b)-0131-02
高职院校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高职学校必须加强就业教育。一方面学校的专门的就业职能部门有责任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学主阵地优势作用,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 高职思想政治课程进行教改的必要性
1.1 社會环境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学提出新的挑战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社会矛盾也比较突出。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不良现象,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这些不健康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难免产生负面影响。在学习、生活中,对物质攀比,在选择职业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追求实惠和功利化的倾向,在重视经济价值的时候,舍弃了人生理想价值。对物质的追逐,对理想的舍弃给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复杂性和难度。另外,网络的兴起,纷繁复杂的大量信息,使年轻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呈现易变性,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这种大的社会环境中,只有不断发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新问题,明确新目标,探索思想政治教学的新方法,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成效,积极解决学生心中对社会现实的迷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2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对思想政治教学提出新的要求
2006年以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进行了课改,统一了教材,规划了课时,这无疑为高校的德育教学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建设性工作。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高职院校开设《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新教材《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融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为一体;《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则是把理论课与我们国家的发展紧紧相连,把马克思的基本原理与我们党的理论建设与实践进行融合。应该说教材权威经典,为德育课程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深深地认识到,高职院校又有高职院校的特点:高职办学与本科院校相比学制短,专业设置有着明显的职业特色,强调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思想政治课程也必须针对高职办学的实际情况,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成职业教育预期的培养目标。
1.3 高职院校的学生状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任务
高职学生大部分学生升学成绩不高,基础比较差,在过去的基础教育中大都属于边缘化的学生群体,在学习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都比较弱势。来高职后,对所学专业不适应,缺乏自信心,人际交往容易出现障碍。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在三年的学期内把这些学习生活、思想状态都具有特殊性的高职学生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能积极服务社会,又有品德、能守法,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应用人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一是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关注他们的就业,注意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的培养,进一步培养创新精神,为将来就业、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 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通过分析调研,我们对高职学生的状况、存在的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明确目标,找准努力的方向。经过学习调研,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确立了“注重道德品质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增强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的基本课程定位。
2.1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基本要求是有教育的基本规律决定的。一个合格的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能力,还要具有较高的道德水准。一名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必定是一个热爱国家、热爱人民、遵纪守法的人,一个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确的精神信仰,具备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本科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而高中毕业学生总人数却逐年减少,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相应出现一些新的状况,加上市场经济给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职业院校的学生从知识结构到道德规范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品德状况,在职业中的道德操守,直接影响他的职业发展乃至整个人生。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把加强道德品质的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立足点。把培养学生日常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思想、行为、习惯上有进一步的提升,为将来的生活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加强个体人文关怀,促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高职学生在入校之前,大都带有对高考的挫折感,心理上常常表现出自卑、迷茫等不健康的情绪色彩。在校期间,由于基础知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面临专业学习的压力较大,又容易呈现焦虑、无助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在行为上表现为逃课、厌学、甚至有很多故意违反学校纪律的叛逆行为。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容易引发心理失衡。
面对未来的就业,由于社会转型加剧带来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青年学生的不安全感增强,心理压力加大。乃至到了工作岗位之后,由于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也常常引发一些不适行为和心理障碍,影响到个人的正常的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形势和高职学生的心理弱势,思想政治课程要加强对学生个体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心理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和抗逆力,使学生勇于接受挑战,主动参与竞争,正确分析形势,合理定位,发现自己的潜能,培养乐观豁达、百折不挠的良好心理品质,在职业生涯中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为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3 有系统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
加强就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社会对高职办学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高职学生自身的发展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上树立了服务于学生“就业、成才和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下面几个方面有系统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
2.3.1 正确的择业观
正确的择业观是顺利就业的前提。高职学生毕业之后追求理想的职业无可厚非,但是也要对社会需求和个人的情况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美好的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保持达观的择业心态,是帮助学生迈向职业生活的第一步。
2.3.2 良好的沟通能力
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需要每一个环节上的工作者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与人顺利的交往,很成功地表达自己,很好地理解他人,是现代职业素质的重要因素。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缘自专业,其余85%靠的是他的人际关系交往。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能力,为走向社会的职业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2.3.3 团队协作精神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任何一个单位或企业都离不开协作。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界定,除了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外,是否具有团队精神正在成为企业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依据。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也必然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切入点。
2.3.4 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职业操守、从业的道德规范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尽管不同的岗位对职业道德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但任何用人单位都需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勤奋奉献,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引领学生做一个有职业道德的合格的劳动者,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2.3.5 开拓创新精神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生产直接对接,其毕业生的开拓创新能力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思考、锐意创新,敢于提出新问题,勇于探索新事物的创新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激励学生建立自信心,在思想意识上,引导学生树立创新观念,鼓励他们关注社会,大胆实践,不怕失败,用一些典型的事例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2.3.6 法律意识
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观念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任务。一方面高职学生法律意识相对薄弱,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加强法制教育,可以提高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学生就业后缺乏劳动维权意识,在自身权益遭到侵害时不能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法律意识教育能够使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法律去观察、评价社会问题,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自觉遵守法律规则,积极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其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3 高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我们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针对我院的专业特色,在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進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3.1 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历经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造就了我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丰富的德育的内容,启迪着道德人格的养成,而且关注个体心灵的成长,富有人文关怀精神。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高职德育教学当中,对学生心理的调适,道德的内化、心灵的提升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对学生走向社会后的为人处世,生存生活也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在课堂上,我们思想政治教师与学生讨论中国传统的孝道、师道,引导他们怀想父母不易,平时思想做事,培养回报之心。讨论一些善恶因果的小故事, 使学生明了人生命运种种皆系自己行为所致,把社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教导学生应自强不息,勇于承担,做人要有人格,自尊自重。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常养浩然正气,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挫折,要有安心化解的智慧,塞翁失马的小故事虽然浅显,但也能传达一种乐观通达的生活态度。年轻人容易为情所困,中国文化中也有宽解的智慧,心理调适的方法。这些内容贴近高职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为人处世,生存生活有着非常有益的帮助。
3.2 围绕就业、创业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
按照教材本来的章节安排,对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主线不是特别突出。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职业特点,我们围绕就业、创业对思想政治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以就业、创业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主线,有针对性地组织了包括身心发展、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法律、创新意识等一系列的专题内容,这些内容的安排有计划,有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在教学实施上我们注重教学的实践性,除了课堂讲授、讨论等传统教学形式外,我们尝试通过一系列的有组织的多人参与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比如通过拓展训练,分组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模拟就业过程的不同场景,针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对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能力进行实践训练,增强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邀请在就业、创业中表现突出的往届毕业生来学院,给在校学生做专题讲座,进行互动,很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职业意识。
3.3 加强课外实践,不断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我们还注意利用校外实践,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培养他们参与公益、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同时通过参与活动,也能使学生的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为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院安排每级学生都有不少于半年的校外顶岗实习,学院思想政治教师与顶岗单位的管理人员及时沟通,把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作为德育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职业素质。在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假期的社会实践,帮助他们解决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围绕就业创业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他们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适应工作,并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具备较好的社会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