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创造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维度地激活课堂教学要素,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文章主要介绍了创造活力数学课堂的三种策略:鼓励学生多提问,注入课堂以活力;激发学生兴趣,给予课堂以生机;把探究和发现留给学生,赋予课堂以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素
“让课堂成为生命活力的主阵地”要创造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维度地激活课堂教学要素,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目标外,还要实现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潜能目标,因此要把数学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一、鼓励学生多提问,注入课堂以活力
问题是不枯的学习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生疑”到“释疑”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关系,教师可以提问题,学生也可以提问题,学生提问往往就是他们的学习热情的体现,提得好的问题具有相互学习的价值,提得不好的问题具有引以为鉴的作用。例如在讲“几倍求和”的应用题时,为了培养学生独主思考问题,没有提出题目中所求问题,笔者只出示这样一幅图:
学生积极提出圆是正方形的几倍的问题笔者再让学生就图观察,让学生讨论思考,还能不能提出问题。若是他们还能提出问题,就说明对图形、事物间的关系已经理解。处理好这些关系就会解答这个问题。这比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单纯找答案的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题意说出了2个正方形,小圆是正方形4倍,一共有多少个?若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提出问题,虽然就是这节课的内容,但笔者并没有停止。笔者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相结合,学生提出了许多独特见解:如有2个正方形,圆是正方形的4倍,圆比正方形多几个?正方形比圆少几个?正方形和圆相差几个?一个有挑战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正是因为自己的问题,学生的探究发现才那么主动,这时的课堂已成为学生发展的阵地。
二、激发学生兴趣,给予课堂以生机
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生机盎然。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设置悬念生趣,把那些“多余重复”“不必要的铺垫”“无效的分析和讲解”进行巧妙加工,变成一个个“悬念”,学生会热切期待,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主动、积极地学习。例如:教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之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把一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由于受到等分除法负迁移的影响,学生不假思索就说出了是90度,这时教师肯定地说:“不对!”学生惊奇不已,由疑问产生疑惑。新课后又一次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冲突,由于新的矛盾需要解决,学生探索学习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再次学习和探索时仍然兴致勃勃,毫无倦意。从而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欲望,让学生更投入生机而活力的数学课堂。
三、把探究和发现留给学生,赋予课堂以魅力
常见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学生学习知识纯粹是被动接受或只是记忆知识形成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阻碍思维能力的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放手,让学生探究和发现。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计算时,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发现,让学生动手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然后用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每拼一个就把它的长宽面积分别记录下来,操作完成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所量和所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这样通过探究学生很容易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放手让学生探究发现。学生学得更主动,理解得更透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师需要灵活多样地应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引导方法,为学生的基础学习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乐中求思、思中求异,只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成俊双.浅谈创造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J].教育,2015(05).
[2]李浩.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以生为本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4 (17).
[3]朱华萍.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感受[J].数学学习研究,2013(20).
[4]冯小梅.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07).
[5]钟恢明.浅谈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素
“让课堂成为生命活力的主阵地”要创造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维度地激活课堂教学要素,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目标外,还要实现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潜能目标,因此要把数学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焕发课堂生命活力。
一、鼓励学生多提问,注入课堂以活力
问题是不枯的学习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课堂教学就是一个“生疑”到“释疑”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关系,教师可以提问题,学生也可以提问题,学生提问往往就是他们的学习热情的体现,提得好的问题具有相互学习的价值,提得不好的问题具有引以为鉴的作用。例如在讲“几倍求和”的应用题时,为了培养学生独主思考问题,没有提出题目中所求问题,笔者只出示这样一幅图:
学生积极提出圆是正方形的几倍的问题笔者再让学生就图观察,让学生讨论思考,还能不能提出问题。若是他们还能提出问题,就说明对图形、事物间的关系已经理解。处理好这些关系就会解答这个问题。这比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单纯找答案的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题意说出了2个正方形,小圆是正方形4倍,一共有多少个?若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提出问题,虽然就是这节课的内容,但笔者并没有停止。笔者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相结合,学生提出了许多独特见解:如有2个正方形,圆是正方形的4倍,圆比正方形多几个?正方形比圆少几个?正方形和圆相差几个?一个有挑战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正是因为自己的问题,学生的探究发现才那么主动,这时的课堂已成为学生发展的阵地。
二、激发学生兴趣,给予课堂以生机
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生机盎然。兴趣是最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学习,能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设置悬念生趣,把那些“多余重复”“不必要的铺垫”“无效的分析和讲解”进行巧妙加工,变成一个个“悬念”,学生会热切期待,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主动、积极地学习。例如:教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之后,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目:把一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由于受到等分除法负迁移的影响,学生不假思索就说出了是90度,这时教师肯定地说:“不对!”学生惊奇不已,由疑问产生疑惑。新课后又一次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冲突,由于新的矛盾需要解决,学生探索学习的强烈愿望油然而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再次学习和探索时仍然兴致勃勃,毫无倦意。从而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和欲望,让学生更投入生机而活力的数学课堂。
三、把探究和发现留给学生,赋予课堂以魅力
常见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学生学习知识纯粹是被动接受或只是记忆知识形成的结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阻碍思维能力的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放手,让学生探究和发现。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计算时,就可以让学生探究发现,让学生动手画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然后用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每拼一个就把它的长宽面积分别记录下来,操作完成之后,引导学生观察所量和所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的关系,这样通过探究学生很容易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放手让学生探究发现。学生学得更主动,理解得更透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教师需要灵活多样地应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引导方法,为学生的基础学习和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乐中求思、思中求异,只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创造力。
参考文献
[1]成俊双.浅谈创造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J].教育,2015(05).
[2]李浩.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以生为本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4 (17).
[3]朱华萍.创设情境,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些感受[J].数学学习研究,2013(20).
[4]冯小梅.浅谈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07).
[5]钟恢明.浅谈构建充满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