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学习过程,重视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学习。“合作实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概念,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思想。
【关键词】物理;合作实验;探究
新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学习过程,重视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学习。“合作实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概念,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思想。在合作实验中,学生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交流,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1.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
首先学生的实验认识能力较低,很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小学及初中根本就没有开设物理实验课。其次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只有少数一部分学生能规范完成实验操作。实验教学资源不充分,有的实验只能教师演示完成,学生分组实验的资源不够,学生合作的机会不多。学生实验的条件不足,学生分组人数较多,只有一部分会操作。
2.如何提高“合作实验”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1 合理分组。
原则一:合作实验可采用异质分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原则二:也可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班内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组,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教师在分组时应注意:每组最好3~5名学生,在实验时,组内的学生可取长补短、合理分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可以各抒己见、质疑、探究创新,从而营造学生自主表达、合作实验、共同学习的活动氛围,这是合作实验的前提。对于小组的评价,要以小组成员的表现和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其目的是使小组内共享学习资源,将个体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共同合作活动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小组内的同学共同提高。
2.2 规范操作。
(1)在小组实验时要合理分工,一部分学生是实验的操作者,另一部分学生是实验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进行实验时,操作者进行实验时,检查者一定要认真观察,并对其操作进行评价,然后互换角色,其目的是让全组同学都有发言、操作的机会,都是学习的操作者,同时也是学习的检查者,从而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责任感。例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实验比较复杂。在合作实验时,可以把小组成员分为两队:甲队操作,乙队读数及检查。甲队操作完毕,乙队进行评价,然后互换角色。
(2)实验完毕在全班进交流,每组出一名发言人,针对本组的实验过程、现象、结论进行发言,每组的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实验中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
(3)在各组发言之后,師生共同对各组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应注意:一方面要看到各小组活动时的积极面,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小组活动时的不足之处,注意积累总结,以便在以后的合作实验中进行改正。
2.3 教师的作用。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适时地加入到小组成员,教师在合作实验中应起如下作用:
(1)督促规范。学生实验时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参与到活动中去,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活动不认真,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使“合作实验”教学模式不流于形式。
(2)激发兴趣。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对物理学现象的好奇,正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新奇感才会激起他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兴趣。兴趣与探究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因为在实际上探究中如果遇到困难,一些学生往往会丧失信心,以至于无兴趣继续探究下去。“合作实验”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3)解除疑难。在合作实验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困难使实验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这时教师应及时的进行点拨,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或者以这些困难为突破点让小组成员展开讨论,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
2.4 交流总结。
合作实验最终要让各小组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各组把结论进行交流,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注意听人家分析的理由,然后作出正确的评价,通过交流教师进行总结,然后填写好实验报告册。“合作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它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而且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这样才能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使教师的行为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从而能推进物理课程的改革,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物理;合作实验;探究
新物理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明确提出来,强调学习过程,重视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学习。“合作实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概念,实现了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思想。在合作实验中,学生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交流,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1.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
首先学生的实验认识能力较低,很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小学及初中根本就没有开设物理实验课。其次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只有少数一部分学生能规范完成实验操作。实验教学资源不充分,有的实验只能教师演示完成,学生分组实验的资源不够,学生合作的机会不多。学生实验的条件不足,学生分组人数较多,只有一部分会操作。
2.如何提高“合作实验”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1 合理分组。
原则一:合作实验可采用异质分组原则,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原则二:也可根据学生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班内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组,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教师在分组时应注意:每组最好3~5名学生,在实验时,组内的学生可取长补短、合理分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可以各抒己见、质疑、探究创新,从而营造学生自主表达、合作实验、共同学习的活动氛围,这是合作实验的前提。对于小组的评价,要以小组成员的表现和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其目的是使小组内共享学习资源,将个体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共同合作活动的基础上,最终达到小组内的同学共同提高。
2.2 规范操作。
(1)在小组实验时要合理分工,一部分学生是实验的操作者,另一部分学生是实验的检查者,这两种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任。进行实验时,操作者进行实验时,检查者一定要认真观察,并对其操作进行评价,然后互换角色,其目的是让全组同学都有发言、操作的机会,都是学习的操作者,同时也是学习的检查者,从而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责任感。例如,“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实验比较复杂。在合作实验时,可以把小组成员分为两队:甲队操作,乙队读数及检查。甲队操作完毕,乙队进行评价,然后互换角色。
(2)实验完毕在全班进交流,每组出一名发言人,针对本组的实验过程、现象、结论进行发言,每组的发言人是轮流担任的,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合作实验中体现地位均等与机会均等,培养学生平等合作的意识。
(3)在各组发言之后,師生共同对各组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应注意:一方面要看到各小组活动时的积极面,做出鼓励性的评价;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小组活动时的不足之处,注意积累总结,以便在以后的合作实验中进行改正。
2.3 教师的作用。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更不要做局外人,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适时地加入到小组成员,教师在合作实验中应起如下作用:
(1)督促规范。学生实验时教师要进行巡视指导,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个别学生不能参与到活动中去,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活动不认真,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实验能够顺利进行,使“合作实验”教学模式不流于形式。
(2)激发兴趣。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对物理学现象的好奇,正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现象有新奇感才会激起他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兴趣。兴趣与探究是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因为在实际上探究中如果遇到困难,一些学生往往会丧失信心,以至于无兴趣继续探究下去。“合作实验”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3)解除疑难。在合作实验中,时常会出现一些困难使实验不能顺利进行下去,这时教师应及时的进行点拨,使学生很快地排除障碍,或者以这些困难为突破点让小组成员展开讨论,齐心协力,共同解决困难。
2.4 交流总结。
合作实验最终要让各小组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各组把结论进行交流,组内同学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注意听人家分析的理由,然后作出正确的评价,通过交流教师进行总结,然后填写好实验报告册。“合作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它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而且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这样才能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使教师的行为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从而能推进物理课程的改革,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