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法治教是个大课题,结合我们的教育实践,我想围绕如何依法处理校内纠纷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
中医有“防大于治”“治未病”的理念。这非常切合我们依法处理校内纠纷的思路。认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完善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坚持办事程序公开公正,如此等等,都是化解校内纠纷的必要措施,是依法治校题中应有之义,也应该是依法治校的重点和中心。这些都做好了,校内矛盾和纠纷大概就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
先讲一个真实的案例。2012年7月,我校接到市信访办转来的一位早年从我校自动离职的教师写来的一封上访信。事情的大致经过是,1999年1月,该教师因体检出身体携带乙肝病毒而回家养病,此后再也没有回校上班。学校在1999年9月把他自动脱岗已超过3个月的情况报告了上级主管部门,并停发了他的工资。随后,2003年,市编办下文取消了一批自动流失教师的编制。13年后,这名教师因病做了大手术,面对巨额医疗费用,自认为需要原单位承担,于是他找到了信访部门,问他的医保问题怎么解决。
当然,这件事情最终得以合理解决。但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开始思考解决校内纠纷的途径和机制。
首先,我们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岗位责任制,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学校有校委会、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又设有各年级组、处室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如果发生了纠纷,隶属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负责处理到底。
其次,我们畅通了教师反映问题的渠道,即使小的矛盾纠纷也能够及时被发现,保证了解决纠纷的即时性。在制度及办事程序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学校设有信访校长,专门负责学校的信访工作,设立了多元化的信息反馈渠道,如意见箱、校长接待日等,校内领导的电话、微信、邮箱全部公开,打电话,发微信,书面写,当面谈,任何问题都能及时沟通交流、疏导解决。
最后,设立多元化的纠纷调解机制,灵活机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根据工作需要,我们设立了很多常设机构及一些临时机构,甚至还有一些外聘、委托机构,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家长理事会。这是一个由学生家长组成的公益性质的常设机构,可以帮助我们调解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成功的案例是帮我们协调了禁止学生上课带手机的问题。由家长理事会出面,号召所有家长,不给孩子买手机,更不让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
学生自理委员会。这是一个由学生选举产生的常设机构。它曾经成功地帮学校协调解决了食堂饭菜涨价问题。2010年,由于社会上物价上涨,食堂老板擅自提高了饭菜价格,学生哗然。在处理这次危机的过程中,学校后勤处、食堂管理人员联合学生自理委员会,与食堂老板谈判,搞调研,做协调,确定了饭菜质和量的标准,商定了双方都能接受的饭菜价格,约定食堂不得擅自涨价。从那时起,学生自理委员会参与了对食堂饭菜质量、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
职评委。这是一个在校委会监督下抽签组成的临时机构,职称评定工作开始时,在符合设定条件的人群中抽签产生;按照学校文件要求为参评对象积分排序;负责对参评对象递交的评审材料进行审核,对积分情况进行解释说明;评审工作一旦结束,职评委就地解散。它协调解决了校内职评工作的绝大多数纠纷。
绩效考核委员会。这是一个由校委会监督、任命的临时机构,每半年一次,根据学校文件要求和教师们的业绩表现评定积分,核算全体教职员工的绩效工资。它协调解决了校内绩效考核工作的绝大多数纠纷。
市人社局劳动仲裁处。这是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的一个部门,也是学校和老师们都非常信任、可以依赖的政府职能部门,它代表政府来协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纠纷,非常权威。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案例,就是在市人社局劳动仲裁处的帮助下解决的。
学校外聘法治校长。我们学校不仅有一个负责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的副校长,而且还从当地人民法院外聘了一位法官担任我们的法治校长。他也兼做我们的纠纷调解人,偶有学生发生冲突,当事双方家长也掺和进来、学校调解不了时,我们就请这位法官来,协调当事双方解决纠纷。
学校法律顾问。我们学校常年聘请了一位资深律师担任我校的法律顾问,帮助学校师生提高法律意识,尽量消除学校在管理中的法治漏洞,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法治风险,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学校真正做到预测风险、防患于未然。一旦有了调解不了的、涉及法律层面的纠纷,不得不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时,学校一定会在法律顾问的帮助下积极应诉,依法维权。
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了多元化的纠纷调解机制,积极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我们把主要精力用在教育教学上,提高了全校几千名师生的幸福指数,打造了一个平安、和谐、幸福的校园。
中医有“防大于治”“治未病”的理念。这非常切合我们依法处理校内纠纷的思路。认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完善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坚持办事程序公开公正,如此等等,都是化解校内纠纷的必要措施,是依法治校题中应有之义,也应该是依法治校的重点和中心。这些都做好了,校内矛盾和纠纷大概就可以消灭在萌芽状态。
先讲一个真实的案例。2012年7月,我校接到市信访办转来的一位早年从我校自动离职的教师写来的一封上访信。事情的大致经过是,1999年1月,该教师因体检出身体携带乙肝病毒而回家养病,此后再也没有回校上班。学校在1999年9月把他自动脱岗已超过3个月的情况报告了上级主管部门,并停发了他的工资。随后,2003年,市编办下文取消了一批自动流失教师的编制。13年后,这名教师因病做了大手术,面对巨额医疗费用,自认为需要原单位承担,于是他找到了信访部门,问他的医保问题怎么解决。
当然,这件事情最终得以合理解决。但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开始思考解决校内纠纷的途径和机制。
首先,我们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岗位责任制,重点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学校有校委会、党支部和工会组织,又设有各年级组、处室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如果发生了纠纷,隶属哪个部门,哪个部门就负责处理到底。
其次,我们畅通了教师反映问题的渠道,即使小的矛盾纠纷也能够及时被发现,保证了解决纠纷的即时性。在制度及办事程序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学校设有信访校长,专门负责学校的信访工作,设立了多元化的信息反馈渠道,如意见箱、校长接待日等,校内领导的电话、微信、邮箱全部公开,打电话,发微信,书面写,当面谈,任何问题都能及时沟通交流、疏导解决。
最后,设立多元化的纠纷调解机制,灵活机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根据工作需要,我们设立了很多常设机构及一些临时机构,甚至还有一些外聘、委托机构,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家长理事会。这是一个由学生家长组成的公益性质的常设机构,可以帮助我们调解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矛盾。成功的案例是帮我们协调了禁止学生上课带手机的问题。由家长理事会出面,号召所有家长,不给孩子买手机,更不让孩子把手机带到学校。
学生自理委员会。这是一个由学生选举产生的常设机构。它曾经成功地帮学校协调解决了食堂饭菜涨价问题。2010年,由于社会上物价上涨,食堂老板擅自提高了饭菜价格,学生哗然。在处理这次危机的过程中,学校后勤处、食堂管理人员联合学生自理委员会,与食堂老板谈判,搞调研,做协调,确定了饭菜质和量的标准,商定了双方都能接受的饭菜价格,约定食堂不得擅自涨价。从那时起,学生自理委员会参与了对食堂饭菜质量、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
职评委。这是一个在校委会监督下抽签组成的临时机构,职称评定工作开始时,在符合设定条件的人群中抽签产生;按照学校文件要求为参评对象积分排序;负责对参评对象递交的评审材料进行审核,对积分情况进行解释说明;评审工作一旦结束,职评委就地解散。它协调解决了校内职评工作的绝大多数纠纷。
绩效考核委员会。这是一个由校委会监督、任命的临时机构,每半年一次,根据学校文件要求和教师们的业绩表现评定积分,核算全体教职员工的绩效工资。它协调解决了校内绩效考核工作的绝大多数纠纷。
市人社局劳动仲裁处。这是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局的一个部门,也是学校和老师们都非常信任、可以依赖的政府职能部门,它代表政府来协调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劳动纠纷,非常权威。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案例,就是在市人社局劳动仲裁处的帮助下解决的。
学校外聘法治校长。我们学校不仅有一个负责法治宣传和法治教育的副校长,而且还从当地人民法院外聘了一位法官担任我们的法治校长。他也兼做我们的纠纷调解人,偶有学生发生冲突,当事双方家长也掺和进来、学校调解不了时,我们就请这位法官来,协调当事双方解决纠纷。
学校法律顾问。我们学校常年聘请了一位资深律师担任我校的法律顾问,帮助学校师生提高法律意识,尽量消除学校在管理中的法治漏洞,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法治风险,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学校真正做到预测风险、防患于未然。一旦有了调解不了的、涉及法律层面的纠纷,不得不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时,学校一定会在法律顾问的帮助下积极应诉,依法维权。
正是因为我们坚持依法治校的发展战略,建立健全了多元化的纠纷调解机制,积极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才能确保我们把主要精力用在教育教学上,提高了全校几千名师生的幸福指数,打造了一个平安、和谐、幸福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