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思想政治课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用所学知识去理解生活,就必须坚持以生为本,就要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创设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对生活再现、感知来理解课本观点,并能在课后的生活中去体验、实践以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
[关键词] 生活化;课堂;实践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寻找教学的切人点和联系点,用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认识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感悟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现实生活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我是如何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一、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构建学生感兴趣的课堂
第一、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为此我在平时教学进程中就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间接的生活,如要求学生看新闻联播、全球资讯榜及今日说法等栏目,有条件订一两本杂志如《读者》《科学世界》等;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新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大量情景、案例、问题等材料;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学生对生活有了感知,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
第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设计,采取如歌曲、漫画、案例、游戏、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我在选取材料创设情境时,能有意识地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学生关心的生活情境,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中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感到生活就是课堂,课堂就是生活,从而提升对教材知识的探索激情与理解。在教《如何对待“上网热”的问题》时,我采用了辩论形式,正方:上网利大于弊,我们应积极上网;反方:上网弊大于利,我们应远离网吧。再如在教《学会调控情绪》中“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紧密相连”这一难点时,我就举了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上课说话”被教师批评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认识态度及所带来的不同情绪:一种是“我真倒霉或老师真烦人,这么多人说话就批评我一个”;另一种“我的确说话了,违反了学校纪律,老师批评我是应该的”。很显然第一种认识只会产生埋怨、气愤等不良情绪,影响以后的学习,第二种则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今后认真听课,更好地学习。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一难点。
第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材的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一种充满变性和弹性的课程资源。有时候对教材内容的适当取舍,教学进度的适当调整,并对其中的资料内容,活动设计都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进行适当的选取,这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更生动、精彩,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我就没有用课本中的沙尘暴等图片资料,而是把平时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学校周围的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图片展现于学生眼前,接着把拍摄的一组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被破坏的场景,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会更好地认识这一观点,会用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爱护生命的情感无声地萌发。
二、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生活,在实践中巩固、升华。
为了配合前面要求学生看新闻及关注身边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观察生活,用所学知识去指导生活,在每节新课前我们都5-10左右时间学生自由交流时间:讲我身边的事,感兴趣的新闻,谈谈感受、看法。通过这个活动,不单给了学生彼此交流和上台锻炼自己胆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并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八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常要求进行角色体验。在上“我爱我家”这课时,要求学生回家“抄一盘菜,洗一次衣服”去体会做父母的不易;讲“孝敬老人”时让父母洗一次脚;上“我爱我师”时,让学生“当一天老师”“上一节课”“辅导一次学生”从中体会教师的辛苦工作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并顺利的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等等。学生通过在生活中的学习、实践与体验,认清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学会了生活基本技能和做人的基本准则,以便将来成为社会大舞台上的明星。
我特别重视课后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生活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根据需要尽可能的要求学生开展操作体验,采访,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題,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我就布置学生去调查:你所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卫生问题?它们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并设计出整改方案。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努力使思想政治课堂洋溢生活的气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这不仅有利于本课程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可以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生活化;课堂;实践
“生活化”教学,就是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寻找教学的切人点和联系点,用学生生活中现有的思想认识学习教材、深化教材,以求得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感悟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现实生活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那么,我是如何做到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呢?
一、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构建学生感兴趣的课堂
第一、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为此我在平时教学进程中就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间接的生活,如要求学生看新闻联播、全球资讯榜及今日说法等栏目,有条件订一两本杂志如《读者》《科学世界》等;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新教材为我们提供的大量情景、案例、问题等材料;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善于把身边的小事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学生对生活有了感知,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
第二、创设生活化情境,让生活走进课堂,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设计,采取如歌曲、漫画、案例、游戏、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热情,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我在选取材料创设情境时,能有意识地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情境,学生关心的生活情境,这样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在课堂中回归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感到生活就是课堂,课堂就是生活,从而提升对教材知识的探索激情与理解。在教《如何对待“上网热”的问题》时,我采用了辩论形式,正方:上网利大于弊,我们应积极上网;反方:上网弊大于利,我们应远离网吧。再如在教《学会调控情绪》中“情绪与个人的态度紧密相连”这一难点时,我就举了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上课说话”被教师批评这一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认识态度及所带来的不同情绪:一种是“我真倒霉或老师真烦人,这么多人说话就批评我一个”;另一种“我的确说话了,违反了学校纪律,老师批评我是应该的”。很显然第一种认识只会产生埋怨、气愤等不良情绪,影响以后的学习,第二种则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今后认真听课,更好地学习。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这一难点。
第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材的内容生活化
新课程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是一种课程资源,一种充满变性和弹性的课程资源。有时候对教材内容的适当取舍,教学进度的适当调整,并对其中的资料内容,活动设计都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进行适当的选取,这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更生动、精彩,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我就没有用课本中的沙尘暴等图片资料,而是把平时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学校周围的姹紫嫣红、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图片展现于学生眼前,接着把拍摄的一组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被破坏的场景,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会更好地认识这一观点,会用实际行动保护自然、爱护生命的情感无声地萌发。
二、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理解生活,在实践中巩固、升华。
为了配合前面要求学生看新闻及关注身边生活,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观察生活,用所学知识去指导生活,在每节新课前我们都5-10左右时间学生自由交流时间:讲我身边的事,感兴趣的新闻,谈谈感受、看法。通过这个活动,不单给了学生彼此交流和上台锻炼自己胆子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并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在八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常要求进行角色体验。在上“我爱我家”这课时,要求学生回家“抄一盘菜,洗一次衣服”去体会做父母的不易;讲“孝敬老人”时让父母洗一次脚;上“我爱我师”时,让学生“当一天老师”“上一节课”“辅导一次学生”从中体会教师的辛苦工作设身处地地为老师着想,并顺利的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等等。学生通过在生活中的学习、实践与体验,认清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学会了生活基本技能和做人的基本准则,以便将来成为社会大舞台上的明星。
我特别重视课后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生活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课后实践活动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一般情况下我都会根据需要尽可能的要求学生开展操作体验,采访,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題,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可持续发展战略”后,我就布置学生去调查:你所生活的小区有哪些卫生问题?它们存在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并设计出整改方案。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努力使思想政治课堂洋溢生活的气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这不仅有利于本课程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可以满足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