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多元智能理论试论地理教学改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元智能理論是新课改的理论支持之一,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中,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改革探索教学方式,创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观念,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多元智能;地理教改;地理观念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有七种以上的不同智能。它们是:1、语言智能;2、数学逻辑智能;3、空间智能;4、音乐智能;5、身体运动智能;6、人际关系智能;7、内省智能。这七种智能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体现在个体上既多元又有差异,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造成人与人的差别。
  传统的智力观念认为:智能是以语言能力的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各种各样的智力测量表应运而生,以测量一个人的智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发现,一方面大量的成功人士并非那些在智力测试中被认为是智商很高的人;另一方面许多被认为是“低能儿”者却在某些领域表现出了突出的才能和聪明过人之处,这些例子说明,单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判定一个人的智能并不科学。
  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之一是以人为本,尊重人,重视人,发展人,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切相通,已成为新课改的理论支持之一,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中,可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改革,探索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动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地理教学方式改革探索
  
  1 努力创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尽量为学生提供发展多种智能的机会。如:学完中国地理后,可设计“我当导游,去某地旅游”的活动方案,让学生自己安排旅游时间,路线,住宿,学生有的通过访问调查完成,有的可对照地图,计算路程,安排行程,加深对国内公路,铁路,航线的识记;有的可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安排出不重复的旅游路线。创建此类教学环境,从而开发学生的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2 利用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增减地理观念
  即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简略地讲,就是增减地理思维能力、地理观念。它直接体现学生地理智能的高低。我认为初中地理教学要着重培养下列基本地理观念:
  整体观念。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最基本的地理观念。地理环境每一要素的变化都必须会引起该系统中其他因素的相应变化。例如,三峡工程提议,论证了几十年,就是考虑到影响长江下游的水文特征和中下游的气温,温度,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
  生态观念。人作为自然界的一种生物,必然地要能将自己融于自然,必须尊重自然规则,适应自然规律,有计划,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所以,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必须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不能破坏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保持生态的平衡。
  人口观念。通过我国资源储量占全球储量的比例,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名国中的排名作对照,养成俭朴、节约的良好习惯,正确认识计划生育政策,扶弱济贫,关助孤寡,这也是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的发展。
  时空观念。“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中学地理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不同层次的时空观念。一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理解地表可看作地理事物分布在一个平面上,实际地表的一切事物都存在于球形、立体、空间之中,并且这个大圆球在沿时间维不断运动变化。
  预测观念。人类居住的地球,随时随处可能有自然灾害发生,如冰雹、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甚至有陨石、星球撞击地球。通过对地理的学习,了解这些自然灾害的成因,从而在一定条件下防止、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明白了德国鲁尔地区为什么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工业区,就能大胆地对自己家乡的工业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和预见。
  持续发展观念。沙漠吞噬耕地,草原;天气污染;物种减少;水资源减少等环境变化,与人类的行为有关,也与人类的生存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必须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3 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内省(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无所谓高低,只是各种智能的组合不同而已,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考试内容方面,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应注重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地理现象能力的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认知自己。
  新国家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和带有明确指向性的评论理念:“地理学习的评论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实现评价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评价机制”。
  
  二、对地理教师的素质要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没有任何一套教学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时期。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人人都能成功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根据这一思想,对中学地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认为在提高素质上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 做复合型教师
  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地理教师尽可能地学习和了解其它学科的理论,如生物、物理、化学、历史、计算机、语文等。在教学中能做到自然交叉和综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了解传统地理文化,适当穿插课堂教学之中。如我们的祖先造房舍大多是坐北朝南;看山脉走势凿井取水;天空有二十八宿方位;地面有十二地支方向;还有象“子午卯酉”、“斗柄回寅”类似的词语,可在教学中作适当解释。
  2 更新教育思想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每一方面,了解多元智能理论,能帮助教师克服单一的以考试成绩论学生的陈旧评价观念。
  3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电子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是地理教师的基本功,近些年出现的“语音地图”给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方便和较好的视听效果。
  
  三、结论
  
  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开放的时代,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和积极的影响。务必按照新的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中,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改革探索教学方式,创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环境观念,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把学生从以前被动的听讲者转变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他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强化,从而能够增强对各科功课的主动学习意识,就能提高学习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发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建立体育档案,主要应分三个步骤做起;1、为每一个新入学的高一生进行立卡建档;2、新入学的高一生,对规定项目进行测验,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然后,在每一学年结束时,都进行逐项对照测验,看学生身体锻炼的进展情况;3、学生毕业时,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把他们从入校到毕业的基本情况公布,并逐个写出具体分析意见,让他们了解自己三年来的体育锻炼及提高情况,以便他们在升入高中后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面临诸多困惑,如:语言积累中,学生都能背诵名言佳句,但结合意思填空时,却不知是哪一句;仿写(拓展)句子时,“下笔千言”,结果却“离题万里”。“教无定法”的理念大家都烂熟于胸,但若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话,从情感“破”课,即进行愉快教学,定会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几千年前,《论语》开篇就载有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说明文的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说明文也是中学生最不愿意学的一种文体,这就造成了说明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状态,使其处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翻阅不同时期名师的课堂实录及通览各级各类的语文公开课,也很少发现有说明文的教学实例。  暑假培训时听了两位老师上的叶圣陶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探究情境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达到这一要求呢?教师应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层次,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本文就力学部分的教学及对力学解题做了一些探究。    一、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教材    从全局观点分析力学部分教材,揭示物理学基本规律,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对此从以下二个方面认真分析教材。  1 力学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学的基础,也是经典物理的基础之一,动能定理和动
新课程基本要求是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地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引导激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小学语文作是一门基础学科,饱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注入新鲜血液,深化改革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听、说、读、写的训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寓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一、以疑激趣,激发学生情感,诱发创新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
儿童时期是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其思维、个性、道德观念的形成,感觉、知觉、注意、想象、记忆、情 感、意志的发展,无不需要教师的密切注视和科学的教养。因此,教师应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卫生特点, 做好幼儿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材,不但思想内容丰富,而且不少课文中都蕴含着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们在教学时,要很好地去把握它,把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  一、克服嫉妒,培养
伴随21世纪脚步的临近,知识经济浪潮已悄然兴起。知识经济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社会的进步使知识的创造、存储、学习和利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而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则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以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强大的社会功能、独特的教学优势和卓越的现代技术,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面对现代教育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国都提出明确的教育目标,以赶上和超过
【摘要】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新的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学科。但是,长期应试教育使学生知识的增长是以情感的麻木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的,最终直接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使他们对生命价值与意义充满怀疑、虚幻和破灭。而培养孩子感受世界、感受美的人文情怀,首推语文教学。语文教师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改变目前应试教育成绩至上的做法,学会关怀,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