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健康的个性等.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呢?针对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认知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1.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角度可知,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感情有密切联系.当一个学生认为老师对他好,他就会认真听你的课,久而久之,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乐于学习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作为教师,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态和生活动态,时刻关心他们,特别对“差生”更应倾注全身心的爱,热情、主动地去关爱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充分肯定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都能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热情和诚挚,使其“亲其师而倍其道”,认真学好数学.
2.挖掘数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过去为了应试,教师给学生机械重复的练习,扎进无边的题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造成对数学的厌学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考虑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及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以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发展.
二、加强解题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也是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映了思维活动中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同时又以思维的流畅、变通等形式来表现出来.思维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的程度又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熟知的生活,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尝试.
三、重视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培养学生数学品质的总的目标和要求,是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数学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它们之间互为影响、互为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必将对学生产生内驱力,使他们的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而学生思想这一良性转化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重要作用.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育功能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数学史”是出色的教育指南.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数学文化成就.通过渗透数学发展史现状及展望,加强数学学习的社会功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同时发挥教学评价手段对学生的作用,适时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动力和信心.
2.言传身教,激励参与
根据数学学科严谨性特点,在教学中,用规范、精炼的数学语言,严密、工整的解题过程,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另外,要强化学生参与的意识,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参与问题的解决等,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品质.
当前,我们要坚决克服那种轻视甚至忽视心理素质培养的倾向,改变那种把心育“挂靠”在德育上的做法.纠正那种混淆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用道德教育取代心理疏导的现象,确立心育在学校中的独立地位,建立学校心育体系,真正按照少年儿童发展的规律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的心理素质获得健康发展,从而成长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通讯[J].2004,(3).
[2]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邓国勋)
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认知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1.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习兴趣
从心理角度可知,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感情有密切联系.当一个学生认为老师对他好,他就会认真听你的课,久而久之,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便乐于学习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同时,作为教师,应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随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动态和生活动态,时刻关心他们,特别对“差生”更应倾注全身心的爱,热情、主动地去关爱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应充分肯定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让每个学生尤其是“差生”都能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热情和诚挚,使其“亲其师而倍其道”,认真学好数学.
2.挖掘数学魅力,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多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过去为了应试,教师给学生机械重复的练习,扎进无边的题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造成对数学的厌学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生动、活泼、自由地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要考虑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及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以有趣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发展.
二、加强解题训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能力是心理素质的主要内容,也是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思维品质反映了思维活动中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同时又以思维的流畅、变通等形式来表现出来.思维的反应速度和熟练的程度又离不开课堂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熟知的生活,离不开学生的动手尝试.
三、重视言传身教,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培养学生数学品质的总的目标和要求,是数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数学知识素养、能力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它们之间互为影响、互为促进.良好的个性品质必将对学生产生内驱力,使他们的学习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而学生思想这一良性转化对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重要作用.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育功能
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数学史”是出色的教育指南.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数学文化成就.通过渗透数学发展史现状及展望,加强数学学习的社会功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同时发挥教学评价手段对学生的作用,适时鼓励、表扬,增强学生的动力和信心.
2.言传身教,激励参与
根据数学学科严谨性特点,在教学中,用规范、精炼的数学语言,严密、工整的解题过程,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另外,要强化学生参与的意识,经常鼓励学生参与定理的发现、推导、证明,参与问题的解决等,使学生敢于面对困难.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克服困难,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毅力,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的品质.
当前,我们要坚决克服那种轻视甚至忽视心理素质培养的倾向,改变那种把心育“挂靠”在德育上的做法.纠正那种混淆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用道德教育取代心理疏导的现象,确立心育在学校中的独立地位,建立学校心育体系,真正按照少年儿童发展的规律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他们的心理素质获得健康发展,从而成长为适应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通讯[J].2004,(3).
[2]吴庆麟主编.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邓国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