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探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797043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活动,通过创设探究情境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体发展,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达到这一要求呢?教师应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并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探究 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消极地从外界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创造力、想象力手段,它紧扣住素质教育这个导向,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途径。探究式教学比其他教学方式更需要学生的主动性,也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在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他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评价者。
   1 创设情境并由此产生新的平衡
   首先,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找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的起点,把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成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动学生主动探索。如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先重温正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再用类比探究的方法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来学习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这样不但会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时可以让三个同学合作分别去画出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这是学生会发现三条线为什么会是一条线?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种,为什么“角边边”不能判定两三角形全等?在学习镶嵌时,可以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正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正六边形可以,而正五边形不可以?等等。
   再次,数学实验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时候,连最不学习的学生也会动手认真的去做,去尝试,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例如,将一三角形的硬纸片剪拼成一个矩形,使这个矩形的面积与原三角形硬纸片的面积相等,学生运用硬纸片剪剪、拼拼,充分地进行动手、合作,发现有多种剪拼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抛一枚硬币的实验研究概率时就需要学生合作,一个学生反复抛一枚硬币,另一个学生记下每次抛硬币的结果,在大量实验下,得到一组数据,利用这组数据定性的去分析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
   2 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将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创设问题情境对探究式教学至关重要,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探究容易起步,为探究最终取得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数学教学中,认真把握好课堂导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熟悉事例、周边生活把所探究的数学问题创设成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自己“发现”所学知识,感觉知识的有用、有趣,从而提高学习成就感和积极性。
   在探究式教学中,建立民主课堂也至关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讨论、争论,容许学生向老师质疑、问难。同时,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另外,设置悬念、恰当地运用幽默等,都是启迪学生思维、增强课堂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引起学生注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情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从而主动探究。
   3 加强合作交流,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建立师生间的双向交流,更应该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广泛、多向的信息交流,包括相互讨论、相互倾听、相互评价、相互合作与竞争。提供自主探究的合作伙伴,这种伙伴间的合作交流学习给学生提供了宽松、融洽、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协作探究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获得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采用小组研讨形式为主,辅以全体研讨和讲解的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质疑、探究问题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群体协作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照建构主义的教学论,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加强合作交流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5 结束语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对于数学教学而言,作为结果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全新教育理念下,要使每一节课都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去学习,激活课堂,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杨裕前,董林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版)
  
其他文献
中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但越是发展越是暴露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人才不足,尤其是缺乏创新人才,甚至我国伟大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老人在临终前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创新人才)?”。这个问题实际上暴露了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当代中国中小学教育的一般模式就是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标,很多时候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学
新课改针对以往比较封闭的预设性教学提出了“生成性教学”模式,可是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多“生成误区”。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有效”反思“生成”,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一、反思“预设”,倡导“生成”  “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例如,可以成功地教会学生对所学材料提问题、作总结和类比等等。这些生成性活动都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反思传
【摘要】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一大难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并力求探索出古诗教学的新思路,而比较阅读就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本文就从“正确认识比较阅读,比较阅读的类型、常见比较点及应遵循的原则”四方面谈几点对“古诗比较阅读”浅薄的看法,以期我们的古诗教学能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比较”中感受古诗的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比较阅读:策略:初探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
【摘要】情境的创设有它的技巧,方式多种多样。本文提出了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有效地教学情境。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应用意识;激发;兴趣    初中数学教学应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烈竞争的情境。它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下面,仅就结合自己这
[摘要] 本文根据近几年各高校大学生众多自杀事件和轻视生命事件的发生,分析当前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究其原因,并分析我国生命观教育存在问题。通过认识生命教育的内涵并通过对比国内外生命教育事例分析如何加强生命观教育及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生命教育;生命;大学生    一、目前大学生生命观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008年11月清华大学化工系研究生洪
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判断学生的作业正误时,如果单纯的用“对”或“错”来评价,不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甚至会影响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探索能有效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维度和谐发展的新型数学作业批改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激励式批改——以“优”激”优”,提高作业兴趣    我们批改作业时可以尝试采取客观评价与
【摘 要】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要建立体育档案,主要应分三个步骤做起;1、为每一个新入学的高一生进行立卡建档;2、新入学的高一生,对规定项目进行测验,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然后,在每一学年结束时,都进行逐项对照测验,看学生身体锻炼的进展情况;3、学生毕业时,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把他们从入校到毕业的基本情况公布,并逐个写出具体分析意见,让他们了解自己三年来的体育锻炼及提高情况,以便他们在升入高中后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面临诸多困惑,如:语言积累中,学生都能背诵名言佳句,但结合意思填空时,却不知是哪一句;仿写(拓展)句子时,“下笔千言”,结果却“离题万里”。“教无定法”的理念大家都烂熟于胸,但若想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的话,从情感“破”课,即进行愉快教学,定会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几千年前,《论语》开篇就载有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物的特征或原理。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文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说明文的教学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说明文也是中学生最不愿意学的一种文体,这就造成了说明文教学长期处于低效状态,使其处于中学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翻阅不同时期名师的课堂实录及通览各级各类的语文公开课,也很少发现有说明文的教学实例。  暑假培训时听了两位老师上的叶圣陶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