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音乐课的教学目标是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打开教材,我们发现:每个单元除了一到两首演唱曲目外,更多的是音乐欣赏。从我国的民族音乐到世界音乐文化,包罗万象,风格各异。以我们寻常的认知会觉得,相较于唱歌课的简单直接,欣赏课显得讳莫如深,学生有限的音乐素养难以企及,其实只要我们愿意尝试,欣赏课也可以深入浅出,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喜闻乐见。下面就笔者的教学课例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文化;探究;表现;创造
一、中国民歌之少数民族民歌欣赏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之音乐欣赏《牧歌》为例。
蒙古族长调《牧歌》及由瞿希贤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具有典型的长调元素:舒展、辽阔,旋律优美、音乐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首先让学生了解长调:“长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是牧民在放牧时唱的一种牧歌,伴奏乐器以马头琴为主,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向往和追求幸福生活等为主要内容。长调,通过舒缓自由延绵婉转的旋律以及歌唱中特殊的技法,创造了一种与辽阔的草原极为融合的,唯草原环境才会产生的坦荡的音乐语言风格。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请学生用心聆听歌曲《牧歌》,体验长调所具有的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的曲风特点。试着找出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复习一段体知识。跟着范唱版音响,模唱《牧歌》旋律,尽可能做到轻柔快速地换气,以保持歌曲平稳、连贯、悠长的风格,以自然舒展的声音,体验长调易于叙事、长于抒情的特点。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依照书上的图谱聆听歌曲,体会女低、女高、男低、男高各声部音色、力度的变化,听辨歌曲主旋律依次在哪个声部中出现,体会各个声部的音色特点。
最后对比分析《牧歌》与无伴奏合唱《牧歌》(一)部分A段的旋律、歌词的异同,加深体会蒙古族长调与具有长调意境的无伴奏合唱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唤起学生对祖国广博深厚的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
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之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为例。
中国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结合动与静、远与近、景与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春、江、花、月、夜、人,这六种事物相互辉映、幽美恬静的意境,体现了以“平和恬淡”为美的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特征。
首先为学生进行教材分析:该曲为多段体,文学标题成套,属于一种套曲化的单乐章混合曲式:①江楼钟鼓;②月上东山;③花影层叠;④水云深际;⑤渔歌唱晚;⑥回澜拍岸;⑦欸乃归舟;⑧尾声。乐曲旋律优美、构思巧妙,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犹如展开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带领学生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八个“音乐段落”。先学唱《春江花月夜》音乐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段音乐与主题音调之间变化、展开、统一的关系。欣赏全曲时,当听到“232 1231 |2 - |”这句旋律时就随音乐唱出来,体验“换头合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探究活动,我们可以从张若虚的词中选取一段填入《春江花月夜》主题音乐旋律中。先通过朗读理解词中的意境,引导学生把填配的诗词与旋律基本对应,并大胆自信地独立演唱出来。诗词与旋律的填配不止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创编。
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琵琶和新笛在乐曲各段的开头和结尾处出现的意韵。介绍彭修文先生为确立中国民族管弦乐团基本编制,及乐团的兼容性与丰富表现力所作出的贡献。通过感受中国民族器乐之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外国民歌欣赏
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欧洲风情》之音乐欣赏《我的太阳》为例。
《我的太阳》是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卡普阿写的一首独唱歌曲。词作者卡普罗受莎士比亚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诗句的启发,创作了这首借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爱情的歌词。词曲浑然一体,情深意切。
首先,聆听帕瓦罗蒂等歌唱家的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并体验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歌唱家的演唱风格。
聆听时,引导学生關注歌唱家的人声类别属于哪一类,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具有哪些主要特点,歌曲的调式是什么,歌曲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可以采用比较的聆听方式,用《伏尔加船夫曲》及《我的太阳》两位音乐家的人声音色作比较,进而判断出前者为男低音,后者为男高音。再用《我的太阳》这首歌的A、B两个乐段作比较,以此判断歌曲的高潮在哪个乐段。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模唱歌曲的一两个片段,让他们体验歌唱的快乐。对帕瓦罗蒂的了解和认知,作为本课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完成课后的音乐实践。
通过欣赏欧洲民歌,引导学生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以上只是我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课例,通过精心备课,条理清晰的组织教学,学生对欣赏课并不排斥,表现得饶有兴致,老师也颇有成就感。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加深对祖国及世界音乐文化的热爱与理解,开阔学生视野,从而发展音乐感受、想象、创造及表现能力。
总之,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多探索、多研究,不断积累经验,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拓宽学生的艺术领域而努力!让音乐,带着它无与伦比的魅力,走进学生心灵!
关键词:音乐欣赏;审美;文化;探究;表现;创造
一、中国民歌之少数民族民歌欣赏
以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草原牧歌》之音乐欣赏《牧歌》为例。
蒙古族长调《牧歌》及由瞿希贤在此基础上加工创作的无伴奏合唱《牧歌》,具有典型的长调元素:舒展、辽阔,旋律优美、音乐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首先让学生了解长调:“长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一种,是牧民在放牧时唱的一种牧歌,伴奏乐器以马头琴为主,以歌唱草原、赞美骏马、向往和追求幸福生活等为主要内容。长调,通过舒缓自由延绵婉转的旋律以及歌唱中特殊的技法,创造了一种与辽阔的草原极为融合的,唯草原环境才会产生的坦荡的音乐语言风格。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请学生用心聆听歌曲《牧歌》,体验长调所具有的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的曲风特点。试着找出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复习一段体知识。跟着范唱版音响,模唱《牧歌》旋律,尽可能做到轻柔快速地换气,以保持歌曲平稳、连贯、悠长的风格,以自然舒展的声音,体验长调易于叙事、长于抒情的特点。
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依照书上的图谱聆听歌曲,体会女低、女高、男低、男高各声部音色、力度的变化,听辨歌曲主旋律依次在哪个声部中出现,体会各个声部的音色特点。
最后对比分析《牧歌》与无伴奏合唱《牧歌》(一)部分A段的旋律、歌词的异同,加深体会蒙古族长调与具有长调意境的无伴奏合唱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唤起学生对祖国广博深厚的音乐文化的热爱。
二、传统民族器乐曲欣赏
以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国乐飘香》之音乐欣赏《春江花月夜》为例。
中国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结合动与静、远与近、景与情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春、江、花、月、夜、人,这六种事物相互辉映、幽美恬静的意境,体现了以“平和恬淡”为美的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特征。
首先为学生进行教材分析:该曲为多段体,文学标题成套,属于一种套曲化的单乐章混合曲式:①江楼钟鼓;②月上东山;③花影层叠;④水云深际;⑤渔歌唱晚;⑥回澜拍岸;⑦欸乃归舟;⑧尾声。乐曲旋律优美、构思巧妙,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犹如展开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带领学生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理解乐曲的八个“音乐段落”。先学唱《春江花月夜》音乐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段音乐与主题音调之间变化、展开、统一的关系。欣赏全曲时,当听到“232 1231 |2 - |”这句旋律时就随音乐唱出来,体验“换头合尾”的音乐创作手法。
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探究活动,我们可以从张若虚的词中选取一段填入《春江花月夜》主题音乐旋律中。先通过朗读理解词中的意境,引导学生把填配的诗词与旋律基本对应,并大胆自信地独立演唱出来。诗词与旋律的填配不止一种,鼓励学生积极创编。
最后,引导学生体会琵琶和新笛在乐曲各段的开头和结尾处出现的意韵。介绍彭修文先生为确立中国民族管弦乐团基本编制,及乐团的兼容性与丰富表现力所作出的贡献。通过感受中国民族器乐之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外国民歌欣赏
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欧洲风情》之音乐欣赏《我的太阳》为例。
《我的太阳》是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卡普阿写的一首独唱歌曲。词作者卡普罗受莎士比亚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诗句的启发,创作了这首借赞美太阳来表达真挚爱情的歌词。词曲浑然一体,情深意切。
首先,聆听帕瓦罗蒂等歌唱家的录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并体验歌曲的音乐风格及歌唱家的演唱风格。
聆听时,引导学生關注歌唱家的人声类别属于哪一类,歌唱家的演唱风格具有哪些主要特点,歌曲的调式是什么,歌曲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可以采用比较的聆听方式,用《伏尔加船夫曲》及《我的太阳》两位音乐家的人声音色作比较,进而判断出前者为男低音,后者为男高音。再用《我的太阳》这首歌的A、B两个乐段作比较,以此判断歌曲的高潮在哪个乐段。最后还可以引导学生模唱歌曲的一两个片段,让他们体验歌唱的快乐。对帕瓦罗蒂的了解和认知,作为本课的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完成课后的音乐实践。
通过欣赏欧洲民歌,引导学生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拓宽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以上只是我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课例,通过精心备课,条理清晰的组织教学,学生对欣赏课并不排斥,表现得饶有兴致,老师也颇有成就感。通过音乐欣赏,可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唤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加深对祖国及世界音乐文化的热爱与理解,开阔学生视野,从而发展音乐感受、想象、创造及表现能力。
总之,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多探索、多研究,不断积累经验,为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拓宽学生的艺术领域而努力!让音乐,带着它无与伦比的魅力,走进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