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需的,也是很现实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教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我们比较注重的是教师如何教学;在论及教学方法时,主要是在说教师教的方法,习惯从教育者的角度观察教学的实际问题,把教师看作是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看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认识人类社会。下面,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掌握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自学。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并要求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资料、历史插图等重难点知识,则要求学生详细阅读、认真思考,以使学生养成快速读、会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为日后自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学科的记忆量要求特别大,如何记忆?除了理解记忆外,历史还有很多具体知识点是无法通过理解记忆的,这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记忆方法。这里试举几种:
(1)数字代表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提取字头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3)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4)概括记忆法。即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两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两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以“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二、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
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纵横向联系,提高其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历史学科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依存关系。因此,在讲课时,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并使其在学习中逐渐学会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现象。如在学完《日本明治维新》一课后,我便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通过比较,学生对19世纪末日、中两国发生的重大改革的成败便有了清晰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用这种横向联系的方法分析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横、纵向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它,就是要让历史为我们所用。历史包含前人的一切失败和成功经历,注意总结提炼前人的经验、教训,与当今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历史在现实中发挥参谋、借鉴作用,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在学习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样一个历史现象:不论哪一个朝代,举凡经济发展得好,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社会安定。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稳定压倒一切的道理,不仅过去如此,今天也一样。另外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治国方式、做法都有所不同,像夏桀、商纣、隋炀帝等暴君骄横自大,目空一切,采取强权政治,结果落个身死国亡;而汉文帝、汉景帝和唐太宗推行休养生息的宽舒政策,则使国家繁荣昌盛,成为历史佳话。在教学中,我通过引用这一反一正的史实,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这一史实所蕴含的辩证原理,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联系到今天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的局面,就是因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忠心拥护。这一事实更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历史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认识人类社会。下面,我就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掌握基本史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自学。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思,什么内容要略看了解,寻找知识的纵横联系、前因后果等,并要求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课文中绝大部分针对历史名词、概念、人物等所作的小字或资料补充,部分不带星号的引言或插图等,只要快速扫描略看即可,而诸如历史事件的起因、进程、影响,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人物,重要的历史资料、历史插图等重难点知识,则要求学生详细阅读、认真思考,以使学生养成快速读、会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为日后自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历史学科的记忆量要求特别大,如何记忆?除了理解记忆外,历史还有很多具体知识点是无法通过理解记忆的,这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记忆方法。这里试举几种:
(1)数字代表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如: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提取字头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如:记646年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时,可记为“分田土改”,即分配土地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土地属国家;改革行政制度。
(3)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这样趣味性强,记得快而牢。
(4)概括记忆法。即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如:拉美革命的过程可概括为:一场革命、两个阶段(1810—1815;1816—1826)、三个中心(墨西哥、委内瑞拉、阿根廷)、三个领导人(伊达尔哥、玻利瓦尔、圣马丁)、反对两个殖民者(葡萄牙、西班牙)、一场决战(阿亚库巧战役),即以“123321”就可以将整个拉美革命进程完全掌握。
二、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比较、归纳问题的能力
在掌握基本史实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纵横向联系,提高其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历史学科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依存关系。因此,在讲课时,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并使其在学习中逐渐学会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现象。如在学完《日本明治维新》一课后,我便引导学生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通过比较,学生对19世纪末日、中两国发生的重大改革的成败便有了清晰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用这种横向联系的方法分析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横、纵向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学习它,就是要让历史为我们所用。历史包含前人的一切失败和成功经历,注意总结提炼前人的经验、教训,与当今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历史在现实中发挥参谋、借鉴作用,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统一。这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高目标。在学习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这样一个历史现象:不论哪一个朝代,举凡经济发展得好,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即社会安定。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稳定压倒一切的道理,不仅过去如此,今天也一样。另外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治国方式、做法都有所不同,像夏桀、商纣、隋炀帝等暴君骄横自大,目空一切,采取强权政治,结果落个身死国亡;而汉文帝、汉景帝和唐太宗推行休养生息的宽舒政策,则使国家繁荣昌盛,成为历史佳话。在教学中,我通过引用这一反一正的史实,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这一史实所蕴含的辩证原理,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联系到今天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的局面,就是因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忠心拥护。这一事实更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我特别强调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历史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力图使学生通过历史教学,逐渐掌握开启历史之门的金钥匙,成为能够认识历史的真正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