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普遍存在着消极表现,这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成为阻碍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功能实现的瓶颈。因此,研究分析大学生产生这种消极表现的原因,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消解的对策,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原因;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关心和重视,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起了其它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发挥其对大学生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人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提出了质疑。因此,探讨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消极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一个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大学生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消极的表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消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认识上的轻视与怀疑。多数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什么作用,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际意义,怀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
二是情感上的冷淡和疏远。不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发生了情感上的偏斜,普遍比较漠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觉性。
三是心理上的逆反和排斥。大学生往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偏见。不管该课对大学生的成才和做人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不管该课教师多么尽职尽责地工作,是不能赢得他们的好感。只要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大学生的反映都不以为然,甚至采取敬而远之、拒绝接纳的态度。
四是行为上的躲避和敷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逃避责任、消极应付。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学生的缺课率很高,旷课现象比较严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的消极表现,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渠道的畅通,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成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功能的瓶颈。尤其值得的是,这种现象不是发生在个别学校或个别学生中,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大学生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积极性的原因
1、环境因素
随着中国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从闭关自守到全面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整个社会商品化、市场化、利益化的过程中,狭隘的功利主义成为我们社会的主要价值取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功能被日益削弱,大学的理念也发生了改变。重效益、轻质量,重物质、轻精神,大学简化为替经济社会培养劳动者的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对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无意识忽视,使大学生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完全受制于现实的物欲。从而对理论课和道德课就失去了兴趣、热情和学习的动机。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的原因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这一方面表现在理论的说理性不透彻、不深刻,不能抓住读者,与古今中外的其它相关理论的衔接也不够紧密,有王婆卖瓜和唯我独尊之嫌。另一方面表现在对现实的理论把握不够客观、全面,对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缺乏直面而透彻的剖析,相应减弱了理论的说服力和现实的感召力。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敬业态度、人格魅力、学习兴趣、治学态度、理智感情等)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是专门上公共政治课的,学科意识不强,科研意识不强,深度培训的力度不够。加上各高校扩招后教学任务加重,教师们疲于应付,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形式单一、缺乏社会实践。知识型、应试型的考试“指挥棒”从导向和客观结果上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动机日益单一、肤浅、功利。各高校虽有社会实践的学分,但往往以点带面,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或走过场,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也不够多样化。这种状况也间接减弱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
3、大学生自身思想的原因
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由于生活圈子基本仅限于学校,和社会接触不多,因而对社会了解不够、认识不清,往往只看到社会的消极面或不良现象,对社会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使得大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和研究产生排斥情绪。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忽然就业压力的加大也减弱了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大学里各种奖项的评比、先进的获得都首先要和专业成绩挂钩,毕业面临的激烈的就业竞争迫使大学生们拼命学习专业、外语、考证以证明个人实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性在大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中日益边缘化,这不能不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动机的措施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高校应克服内容偏窄、目标偏低、急功近利的传统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更新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培养标准、培养措施上都体现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这样就有助于大学生们重视自身人格的锻造、思想的成长、政治觉悟的提高,真正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从认识到实践、从教学到管理、从校内到校外,用同向的声音说话,形成强大的合力,为扭转大学生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良心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和舆论气氛。
2、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转型功能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应在侧重学科性、突出科学性、说服性上下功夫。首先,教材的编写应集中国内一流专家,站在理论的至高点上,反映我国当前学界的最高思想和学术水平,以深刻、简洁、明白的吸引广大学生。教材编写专家应充分运用他们的智慧、知识和学养,超以往政治教育的说教性、独断性、抽象性、片面性,让大学生感受到马克义理论的思想魅力,从而感受到进行这种理论锻炼和学习的必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把握重点,想政治理论课课时普遍减少的情况下,把每一节课都变成信息量大、水平高的“精彩一刻”。同时,以公选课的形式开设一些与思想政治理相配套的相关课程,如中西哲学史、鸦片战争史、文化大革命史、《资本论》导读、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西伦理思、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课程一方面可以开阔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又会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领会,从而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也由外部压力变成内在要求。
3、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形势、心系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也很关心,并试图从理论上进行思考。他们排斥的主要是传统的僵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脱离的假话大话、不尊重学生的强迫式说教、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谈。当代大学生接受的信息丰富庞杂,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他们对问题往往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对外在的观点不轻易接受,渴望、喜欢用平等对话的态度和方式来讨论问题,表现欲望较强,这些特点与“填鸭式”教学显然是不相容的。教师要把握课程内容和学生思想的结合点,引势利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讲授、讨论、辩论、质询、演讲等多种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有意识地运用课本上的理论给学生关注的问题以可信的回答或科学引导,增强互动性,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增强说服力、感染力、渗透性。不仅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新的认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需求,变消极应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韩风.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价值[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 (7): 48-50.
[3]闫海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之我见[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 302.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原因;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即16号文件充分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关心和重视,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对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起了其它课程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发挥其对大学生应有的作用,甚至有些人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提出了质疑。因此,探讨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消极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是一个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大学生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消极的表现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消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认识上的轻视与怀疑。多数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什么作用,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实际意义,怀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
二是情感上的冷淡和疏远。不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发生了情感上的偏斜,普遍比较漠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觉性。
三是心理上的逆反和排斥。大学生往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偏见。不管该课对大学生的成才和做人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不管该课教师多么尽职尽责地工作,是不能赢得他们的好感。只要是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活动,大学生的反映都不以为然,甚至采取敬而远之、拒绝接纳的态度。
四是行为上的躲避和敷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逃避责任、消极应付。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学生的缺课率很高,旷课现象比较严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上的消极表现,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渠道的畅通,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成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功能的瓶颈。尤其值得的是,这种现象不是发生在个别学校或个别学生中,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大学生缺乏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积极性的原因
1、环境因素
随着中国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从闭关自守到全面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整个社会商品化、市场化、利益化的过程中,狭隘的功利主义成为我们社会的主要价值取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功能被日益削弱,大学的理念也发生了改变。重效益、轻质量,重物质、轻精神,大学简化为替经济社会培养劳动者的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对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无意识忽视,使大学生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完全受制于现实的物欲。从而对理论课和道德课就失去了兴趣、热情和学习的动机。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身的原因
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内容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这一方面表现在理论的说理性不透彻、不深刻,不能抓住读者,与古今中外的其它相关理论的衔接也不够紧密,有王婆卖瓜和唯我独尊之嫌。另一方面表现在对现实的理论把握不够客观、全面,对重大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缺乏直面而透彻的剖析,相应减弱了理论的说服力和现实的感召力。
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敬业态度、人格魅力、学习兴趣、治学态度、理智感情等)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烈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然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多是专门上公共政治课的,学科意识不强,科研意识不强,深度培训的力度不够。加上各高校扩招后教学任务加重,教师们疲于应付,这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形式单一、缺乏社会实践。知识型、应试型的考试“指挥棒”从导向和客观结果上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动机日益单一、肤浅、功利。各高校虽有社会实践的学分,但往往以点带面,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或走过场,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也不够多样化。这种状况也间接减弱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
3、大学生自身思想的原因
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由于生活圈子基本仅限于学校,和社会接触不多,因而对社会了解不够、认识不清,往往只看到社会的消极面或不良现象,对社会缺乏全面客观的认识,使得大学生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和研究产生排斥情绪。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忽然就业压力的加大也减弱了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动机。大学里各种奖项的评比、先进的获得都首先要和专业成绩挂钩,毕业面临的激烈的就业竞争迫使大学生们拼命学习专业、外语、考证以证明个人实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性在大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中日益边缘化,这不能不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动机的措施
1、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高校应克服内容偏窄、目标偏低、急功近利的传统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更新应该在人才培养模培养标准、培养措施上都体现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视,这样就有助于大学生们重视自身人格的锻造、思想的成长、政治觉悟的提高,真正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从认识到实践、从教学到管理、从校内到校外,用同向的声音说话,形成强大的合力,为扭转大学生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良心态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和舆论气氛。
2、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随着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转型功能的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应在侧重学科性、突出科学性、说服性上下功夫。首先,教材的编写应集中国内一流专家,站在理论的至高点上,反映我国当前学界的最高思想和学术水平,以深刻、简洁、明白的吸引广大学生。教材编写专家应充分运用他们的智慧、知识和学养,超以往政治教育的说教性、独断性、抽象性、片面性,让大学生感受到马克义理论的思想魅力,从而感受到进行这种理论锻炼和学习的必要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把握重点,想政治理论课课时普遍减少的情况下,把每一节课都变成信息量大、水平高的“精彩一刻”。同时,以公选课的形式开设一些与思想政治理相配套的相关课程,如中西哲学史、鸦片战争史、文化大革命史、《资本论》导读、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中西伦理思、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等等。这些课程一方面可以开阔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又会增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领会,从而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也由外部压力变成内在要求。
3、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形势、心系国家发展的前途命运,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也很关心,并试图从理论上进行思考。他们排斥的主要是传统的僵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脱离的假话大话、不尊重学生的强迫式说教、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谈。当代大学生接受的信息丰富庞杂,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他们对问题往往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对外在的观点不轻易接受,渴望、喜欢用平等对话的态度和方式来讨论问题,表现欲望较强,这些特点与“填鸭式”教学显然是不相容的。教师要把握课程内容和学生思想的结合点,引势利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启发讲授、讨论、辩论、质询、演讲等多种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有意识地运用课本上的理论给学生关注的问题以可信的回答或科学引导,增强互动性,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此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要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增强说服力、感染力、渗透性。不仅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也会使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新的认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激发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需求,变消极应付为自觉主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梁金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热点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2]韩风.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价值[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8, (7): 48-50.
[3]闫海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之我见[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4):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