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引入企业文化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hizhong8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园文化是熏陶学生综合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高职院校培养的是企业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只有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吸收到校园中来并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实现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和 人才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那么,如何建设有高职特色的高品位校园文化,保障高职教育健康协调发展,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及对当今人才培养作用的角度阐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很多方面的相近点,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理论基础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不同的内容、特点、形式和作用,但从文化形态学的角度看,二者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二者都是一定区域内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对本区域人的行为起着导向、激励和潜移默化作用的群体文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师生员工为主体,在各种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财富,它是学校办学理念、人文精神的综合外现,是一个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底蕴。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行为准则,它是企业为达到经营成功所共同遵循的、反映企业意志的价值理念。因此,在发展的高层次上,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代表着它们自己最具特色的、最核心的东西。其次,在二者的形成中,都存在一个不断吸收其它形式的社会文化、并与之相互融合的过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主要通过各种信息传递吸收外界各种文化,并整合为以先进文化为主导、以时代精神为核心的统一的文化。而企业多与大学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受到了大学文化的熏陶,这些企业的文化,呈现出大学文化的特性;这些宽厚博大的文化底蕴,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从校企文化的基本形态来看,它们均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其中的精神文化是各自文化的核心内容,校企文化的精神均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两者的这种一致性,为校企文化的互融互动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依据。
  
  二、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
  
  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如今的大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保持旺盛活力,必须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广泛联系,不断吸收各种优秀的文化,形成校园、企业互动网络,让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很大程度上是根据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确定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走向社会已成为满足青年学生参与性和促进自我成才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而企业文化,更多体现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功能,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引导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管理文化和经济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以育人为核心教育文化。这种校企文化的互补性对高职学生成才尤为重要。
  
  三、高职院校必须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
  
  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吸收进来,才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最重要的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围绕高职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构建自己的文化特色。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围绕着“职业”这一本质特征,将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因素融入校园文化中。具体来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1.必须按照“职业”的要求搞好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建设。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必须偏重实验实训教学设备建设。教学楼班级环境布置,也必须用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等内容来布置,以便能让学生感受到行业的日新月异,增强自身学习的紧迫感和学习的动力。
  2.必须按照“职业”的要求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创新。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作为高职院校,首先,要建立崭新的职业生涯设计管理模式,紧紧围绕着学生将来需要进行制度建设;其次,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组织和实施教学。要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专业;再次,推行毕业生的“双证制”,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
   3.必须按照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打造学校精神。作为校园文化最核心的表现,学校精神是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管理理念等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胎记和生命力象征。高职院校大都是从原有的中专学校、成人学校升格为高校的,其办学层次的提升和培养目标的提高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跳出原有的办学模式,及时地进行角色调整和提升。要以企业家素质结构为参照,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的培养;要注重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的提升。这些良好的品质,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精髓,也是衡量校企文化能否真正互融互动的关键因素。
  
  四、校企合作,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要发展,必须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途径。近年来,高职院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努力争取校企零距离的对接,真正地实现了校企文化互融互动。具体的讲,一是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模式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操作能力为主的生产环境有机结合于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二是产学合作在人才培养环境上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条件。学生进入到企业、走向社会学习,提前了解、熟悉和适应社会环境,对学生未来的择业和社会用人都很重要。三是产学结合对人才进行全面培养,不仅通过专业理论知识,而且通过岗位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把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学会做人、做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总之,校园文化对人才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建立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笔者认为必须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中来,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已成为当前众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小岩.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4,(1).
   [2]梁建平.校企合作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有效途径[J].职教论坛,2003,(1).
   [3]陈德峰.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
   [4]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滤器保护下经腘静脉置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DVT病人,在滤器保护下经彩超引导,由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以微量泵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药物7~10天,同时行抗凝治疗。结果: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出院前行下肢静脉顺行检查,治愈8例,显效24例,有效3例。结论: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腘静脉置管定向溶栓,可防止肺栓塞,快速溶解血栓,恢复深静
脑血管疾病是"隆"和"赤巴"以及血的平衡和功能失调所致的综合性疑难病。本症病情急、发病快、死亡率高,为现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藏医认为人体的命脉主要由白脉(神经)
某课标教材《唐宋散文选读》收录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一文,文中有句段如下:“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课文注释“仅”为:“多达。唐代口语。”  笔者以为,此注解存在一些疑点:首先,从文体来看,该文为唐代散文代表作之一,其作者韩愈是古文运动倡导者,我们知道,古文运动倡导者们虽一改六朝重辞藻、讲音韵和对仗的文风。但语言风格仍是文言。因此不应该凭空出现
[摘要]苏教版《实验化学》是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六大模块之一,根据教材上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探究优化的实验方案,掌握学习化学概念和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并在实验方法和技能、科学态度和思想观念上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化学》 优化设计研究 苏教版    2008年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第二年,而高中化学选修课程《实验化学》,是新课程改革之后六大选修模块之一,是第一次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实
本文证明了套代数上的每个范数连续的零点广义σ-可导映射是广义σ-导子.
很久很久以前,我有张稚气的脸。犹记得那年,十几岁的我坐在教室里,看着尹老师一手托着语文课本,一手在随着情绪指指画画,这个两鬢有白发的男老师,讲课时不准说话。但我没法挑剔,因为这是尹老师的语文课。  初二上学期,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我听尹老师课的三年中。最寻常的一天,最普通的一课。记忆里,阅读、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这些都是中学语文
关键词 微管 胸腔积液 气胸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31.069  本文收集了我院胸外科2005~2008年间胸腔积液及自发性气胸的病人。胸腔积液及自发性气胸的病人临床很多,有恶性肿瘤所引起胸腔积液、有結核所引起的、有心衰所引起的胸腔积液,有肺大泡破裂所致的自发性气胸。它们共同的症状:胸闷、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伴有疼痛,重者不能平卧,端坐呼吸,甚至危
《记承天寺夜游》写苏轼在一个寒秋的深夜(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与好友张怀民在月下散步的情景。既然是“夜游”,自然是不眠人做的事情。那么为何不眠呢?
原诗没有题目。这首诗写于1917年9月周总理东渡日本留学之际;1919年3月,周总理归国前夕,以此诗书赠张鸿浩诸人,诗后有“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