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结合自己对生命地理课堂的理解和多年的教学实践,旗帜鲜明的提出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从让地理教材的乡土化、活动化、时代化、逻辑化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使用地理教材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乡土化活动化时代化逻辑化
【正文】
从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为学校设置地理课程以来,已经有三百多年了。我国在清末中小学设立地理课程至今也有一百年历史。地理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其课程的重要功能,无论在外国和中国都是肯定的。现代的地理教学理念提倡地理“生命课堂”,即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形成有智慧和德行的人的课堂。生命地理课堂改变了地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想完成地理教学的目标,需要设计一定的活动内容,地理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生命地理课堂需要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 用“教材教”or“教教材”
地理教材是地理专家和地理教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服务于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区的同年级学生共同的学材。目前初中地理教材有北京版、人教版、 湘教版、 鲁教版、商务星球版等不同的版本。笔者所在地区淮安使用的是人教版的2012年新版地理教材,该教材反映的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技能要求,与淮安本地的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并不一定相符合,如在七年级上册序言部分《与同学们谈地理》这一节,教材设计这样的一个活动:“根据列举的地理问题,还能列举出在生活中或者在小学的科学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地理问题?”,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学生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有小学科学的基础,而据作者调查,所在城市的小学科学课程基本没有开设。让孩子们再提出一些地理问题确实有一定困难,附近的乡村孩子更没有能力回答出该问题了。
地理教材是基于地理教师所必备的专业素养,而地理教师是一个学识、能力、个性迥然的群体,如有教师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说理;有的地理教师动手能力强,擅长制作;有的教师有有独特绘画天赋,擅长作图; “生命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课堂”提出,强调课堂的动态性和学生生命个体的本质,主张实现生命的对话和交流。地理生命课堂是基于师生个体的知识、能力和情感,这样的课堂不仅呼唤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且要灵活、智慧地用好教材。
二、 基于生命的地理课堂该如何用好地理教材
“生命地理课堂”鼓励地理教学鼓励师生的平等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生命地理课堂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教教材的刻板、缺乏生机的现状,如何使用地理教材是关键,笔者在使用地理教材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增加乡土内容让地理教材乡土化
2011年出版的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包括《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内容,“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 “乡土”一词,按《辞海》的解释,是指“家乡、故土”“亦泛指地方”。“乡土”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因其是从“乡土”一词延伸发展而来, 新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 “乡土地理指县一级行政区域”,但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也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乡土地理教学可以讲授本地区(省辖市)地理,或者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笔者所在学校没有专门的课时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在长期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着在地理教材使用过程中有计划的穿插融入淮安市乡土地理的内容。家乡的地理既便于师生有共同的话题,更符合地理课程提倡的“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理念。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学习到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时补充:“淮安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是绿色,师生共同找出淮安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 在学习八上第一章《辽阔的疆域》的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时,问“有谁知道淮安的行政区划?”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淮安是江苏省所辖的13个地级市之一,包括洪泽、金湖、盱眙、涟水四县及清河区、清浦区、楚州区和淮阴区四区,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518万(2013年数据),有“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
在使用地理教材中注意方式多样有计划的安排乡土地理内容。内容有淮安的气候、地形、河流、湖泊、自然资源、行政区划、人口、交通、农业、工业、饮食、商业等内容。学习八年级中国地理时是很好的契机。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探究、社会调查、考察、参观访问等方法来完成。呈现方式可以是师生探讨、手抄报展览、研究性学习报告、班级交流会等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了解家乡,形成地理技能,也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二) 合理使用地理材让教材活动化
地理教材的内容是经过众多地理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论证并精心编排而成,是凝聚着众人智慧的结晶,教材的语言表达力求严谨。一方面规范的语言,体现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但另一面语言言简意赅,缺乏亲和力,与初中生年龄特点不相符合,也不利于师生共同讨论和学习。在处理教材叙述性内容的的方法有:
1、替换教材叙述性内容为活动案例
在使用地理教材时,笔者试着把地理教材中平铺直叙的内容重新加工,增加活动案例和设置教学情境,让同学们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学会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如在七年级上册序言课《与同学们谈地理》这一节中,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创建和谐的人地关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和谐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道路,都是同学们在地理学习中第一次接触,晦涩难懂,如何能让同学正确的理解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呢?针对这样情况,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某地生长的木材需要采伐,一种是席卷式,一种是间伐式,你认为该采用哪种方式?说说你的理由”,教师明释:席卷式是指象卷席子一样,大小一起砍伐,间伐式是指砍伐大的,留下小的。再问你们会选择哪一种?学生都异口同声选择第二种方式,解释原因是这样可以长久的供我们使用。教师补充“可持续发展是指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合理的使用自然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通过同样的方法对“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热爱生我养我的地方”,教师设计了案例:“海南省2002年以来,椰心叶甲的害虫吞噬着树木,近百万棵椰树和棕榈科植物遭受侵害,海南椰子出现大片枯死,造成了上亿元经济损失。经专家调查,发现这种害虫原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等地,海南缺乏天敌,充足的食物导致了大量它们繁殖。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如何解决虫害呢?”学生通过分析,引进天敌来解决害虫,树立了顺应自然规律,做自然的朋友观念。通过用案例替换叙述性语言,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不仅掌握地理概念、也形成地理观念,符合地理生命课堂的要求。 2、合理增删图片创设活动情境
地图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片包括地理景观图片、分布图、各种数据图表等,在地理教学中,语言的描述虽然不可替代,但是各种图片更直观、形象,起到无需置疑的作用。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节中地震和火山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是一张图片,该地图上只有山系的名称,没有标出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板块学说,说出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及山系与板块之间关系。”为了更好的开展读图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用世界火山地震带图、世界主要山系图两幅图替代了教材上的图片,新图内容完整,标注清晰,学生能够通过读图很容易找到世界上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地理教材中叙述性内容和图片众多,教师要依课程标准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实际,灵活的增设活动案例、增删地理图片,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养成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增添时事材料让教材更有时代化
地理教材虽然关注国际和我国的发展的动态,但是教材的更新修订周期远远落后于变幻无穷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不能用昨天的内容来教今天的学生、也不能用老数据来帮助学生认识现在的国家地区和世界的现状。教师要关注时事新闻,注重学习,做生活、教学中的有心人。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时课本上的数据比较陈旧,教师就收集了我国2013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自制了《2013年中国各种土地类型比重结构饼状图》、《2013年中国耕地、林地所占比重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的柱状图》,新材料和数据让学生耳目一新,更便于分析我国的土地资源现在的特点。在教学中提供最新地理信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关注新闻和时事,做一位心怀祖国和放眼世界的现代公民。
在信息社会,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让我们时事材料来源广泛,一方面为我们收集信息资料带来便捷,另一方面让我们收集的资料良莠不齐,难以确保材料的科学性。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要养成收看每天的新闻30分的习惯,关注政府的网站的年报数据,收藏一些科研单位如的网站,可以让我们快速掌握世界时事的最新动态。
(四)改变地理教材呈现顺序让教材逻辑化
地理教材在编辑过程中注重地理学科的科学性,从整体到局部,从近到远规律安排章节的内容,这种安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教师教,学生学。但是在局部某些章节内部也有笔者略有异议的地方。如在七上第四章第一节《人口和人种》这一节依次分为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四方面的内容。实际上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调整教学顺序为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世界人口分布、不同的人种,这样调整让地理教材的呈现顺序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七年级第一章的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分为学会阅读地图、选择适用的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内容,考虑到选择适用的地图这一部分涉及到地形图的选择,学生又没有学习过地形图判读,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中把选择适用的地图放在《地形图的判读》后面,这样设计活动:“如果去山区登山活动,你会选择什么地图”,学生顺利成章会选择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在地理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除对教材章节之间内容进行整合,还可以对一节课内的内容进行整合,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个课时内安排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时,教师设计探究活动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地球仪比较经纬线的含义、经纬线的长度、经纬线的方向、经纬线的形状,列表格学习经线和纬线特点,不仅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探究中学习,还可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之,地理教材的使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共同的同行一起加入到研究中,用好教材,上好地理课,真如《地理宪章》所说“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生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让地理生命课堂影响每位学生的生活,需要各位地理教师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崔允漷 《有效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1日)
【关键词】乡土化活动化时代化逻辑化
【正文】
从17世纪中叶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为学校设置地理课程以来,已经有三百多年了。我国在清末中小学设立地理课程至今也有一百年历史。地理课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其课程的重要功能,无论在外国和中国都是肯定的。现代的地理教学理念提倡地理“生命课堂”,即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形成有智慧和德行的人的课堂。生命地理课堂改变了地理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要想完成地理教学的目标,需要设计一定的活动内容,地理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生命地理课堂需要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一、 用“教材教”or“教教材”
地理教材是地理专家和地理教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编写的服务于不同层次和不同地区的同年级学生共同的学材。目前初中地理教材有北京版、人教版、 湘教版、 鲁教版、商务星球版等不同的版本。笔者所在地区淮安使用的是人教版的2012年新版地理教材,该教材反映的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技能要求,与淮安本地的学生的基础和水平并不一定相符合,如在七年级上册序言部分《与同学们谈地理》这一节,教材设计这样的一个活动:“根据列举的地理问题,还能列举出在生活中或者在小学的科学学习中,还见到过哪些地理问题?”,这一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学生有广博的知识面和有小学科学的基础,而据作者调查,所在城市的小学科学课程基本没有开设。让孩子们再提出一些地理问题确实有一定困难,附近的乡村孩子更没有能力回答出该问题了。
地理教材是基于地理教师所必备的专业素养,而地理教师是一个学识、能力、个性迥然的群体,如有教师逻辑思维能力强,擅长说理;有的地理教师动手能力强,擅长制作;有的教师有有独特绘画天赋,擅长作图; “生命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课堂”提出,强调课堂的动态性和学生生命个体的本质,主张实现生命的对话和交流。地理生命课堂是基于师生个体的知识、能力和情感,这样的课堂不仅呼唤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且要灵活、智慧地用好教材。
二、 基于生命的地理课堂该如何用好地理教材
“生命地理课堂”鼓励地理教学鼓励师生的平等交流,在交流中,学生达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生命地理课堂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教教材的刻板、缺乏生机的现状,如何使用地理教材是关键,笔者在使用地理教材中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增加乡土内容让地理教材乡土化
2011年出版的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包括《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内容,“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 “乡土”一词,按《辞海》的解释,是指“家乡、故土”“亦泛指地方”。“乡土”是一个边界模糊的地域概念。乡土地理作为区域地理学中的一个特定的科学概念。因其是从“乡土”一词延伸发展而来, 新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 “乡土地理指县一级行政区域”,但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平衡,也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乡土地理教学可以讲授本地区(省辖市)地理,或者本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理”笔者所在学校没有专门的课时进行乡土地理教学,在长期初中地理教学中尝试着在地理教材使用过程中有计划的穿插融入淮安市乡土地理的内容。家乡的地理既便于师生有共同的话题,更符合地理课程提倡的“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理念。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学习到分层设色地形图判读时补充:“淮安市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是什么颜色?”学生回答是绿色,师生共同找出淮安市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 在学习八上第一章《辽阔的疆域》的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时,问“有谁知道淮安的行政区划?”经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淮安是江苏省所辖的13个地级市之一,包括洪泽、金湖、盱眙、涟水四县及清河区、清浦区、楚州区和淮阴区四区,面积1.01万平方公里,人口518万(2013年数据),有“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易懂、亲切、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
在使用地理教材中注意方式多样有计划的安排乡土地理内容。内容有淮安的气候、地形、河流、湖泊、自然资源、行政区划、人口、交通、农业、工业、饮食、商业等内容。学习八年级中国地理时是很好的契机。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探究、社会调查、考察、参观访问等方法来完成。呈现方式可以是师生探讨、手抄报展览、研究性学习报告、班级交流会等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在地理教学中了解家乡,形成地理技能,也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二) 合理使用地理材让教材活动化
地理教材的内容是经过众多地理学科专家和一线教师论证并精心编排而成,是凝聚着众人智慧的结晶,教材的语言表达力求严谨。一方面规范的语言,体现地理学科的科学性特点,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但另一面语言言简意赅,缺乏亲和力,与初中生年龄特点不相符合,也不利于师生共同讨论和学习。在处理教材叙述性内容的的方法有:
1、替换教材叙述性内容为活动案例
在使用地理教材时,笔者试着把地理教材中平铺直叙的内容重新加工,增加活动案例和设置教学情境,让同学们在轻松有趣的活动中学会地理知识、提高地理能力。如在七年级上册序言课《与同学们谈地理》这一节中,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人们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创建和谐的人地关系,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和谐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道路,都是同学们在地理学习中第一次接触,晦涩难懂,如何能让同学正确的理解并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呢?针对这样情况,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活动:“某地生长的木材需要采伐,一种是席卷式,一种是间伐式,你认为该采用哪种方式?说说你的理由”,教师明释:席卷式是指象卷席子一样,大小一起砍伐,间伐式是指砍伐大的,留下小的。再问你们会选择哪一种?学生都异口同声选择第二种方式,解释原因是这样可以长久的供我们使用。教师补充“可持续发展是指我们在生活和生产中合理的使用自然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通过同样的方法对“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热爱生我养我的地方”,教师设计了案例:“海南省2002年以来,椰心叶甲的害虫吞噬着树木,近百万棵椰树和棕榈科植物遭受侵害,海南椰子出现大片枯死,造成了上亿元经济损失。经专家调查,发现这种害虫原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等地,海南缺乏天敌,充足的食物导致了大量它们繁殖。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如何解决虫害呢?”学生通过分析,引进天敌来解决害虫,树立了顺应自然规律,做自然的朋友观念。通过用案例替换叙述性语言,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地理活动中解决问题,不仅掌握地理概念、也形成地理观念,符合地理生命课堂的要求。 2、合理增删图片创设活动情境
地图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图片包括地理景观图片、分布图、各种数据图表等,在地理教学中,语言的描述虽然不可替代,但是各种图片更直观、形象,起到无需置疑的作用。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节中地震和火山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是一张图片,该地图上只有山系的名称,没有标出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板块学说,说出世界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及山系与板块之间关系。”为了更好的开展读图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中用世界火山地震带图、世界主要山系图两幅图替代了教材上的图片,新图内容完整,标注清晰,学生能够通过读图很容易找到世界上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地理教材中叙述性内容和图片众多,教师要依课程标准制定学生的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实际,灵活的增设活动案例、增删地理图片,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养成情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增添时事材料让教材更有时代化
地理教材虽然关注国际和我国的发展的动态,但是教材的更新修订周期远远落后于变幻无穷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不能用昨天的内容来教今天的学生、也不能用老数据来帮助学生认识现在的国家地区和世界的现状。教师要关注时事新闻,注重学习,做生活、教学中的有心人。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时课本上的数据比较陈旧,教师就收集了我国2013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自制了《2013年中国各种土地类型比重结构饼状图》、《2013年中国耕地、林地所占比重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的柱状图》,新材料和数据让学生耳目一新,更便于分析我国的土地资源现在的特点。在教学中提供最新地理信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关注新闻和时事,做一位心怀祖国和放眼世界的现代公民。
在信息社会,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等让我们时事材料来源广泛,一方面为我们收集信息资料带来便捷,另一方面让我们收集的资料良莠不齐,难以确保材料的科学性。作为地理教师的我们要养成收看每天的新闻30分的习惯,关注政府的网站的年报数据,收藏一些科研单位如的网站,可以让我们快速掌握世界时事的最新动态。
(四)改变地理教材呈现顺序让教材逻辑化
地理教材在编辑过程中注重地理学科的科学性,从整体到局部,从近到远规律安排章节的内容,这种安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教师教,学生学。但是在局部某些章节内部也有笔者略有异议的地方。如在七上第四章第一节《人口和人种》这一节依次分为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四方面的内容。实际上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调整教学顺序为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世界人口分布、不同的人种,这样调整让地理教材的呈现顺序更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七年级第一章的第三节《地图的阅读》分为学会阅读地图、选择适用的地图,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分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内容,考虑到选择适用的地图这一部分涉及到地形图的选择,学生又没有学习过地形图判读,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中把选择适用的地图放在《地形图的判读》后面,这样设计活动:“如果去山区登山活动,你会选择什么地图”,学生顺利成章会选择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在地理教材的使用过程中,除对教材章节之间内容进行整合,还可以对一节课内的内容进行整合,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个课时内安排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时,教师设计探究活动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地球仪比较经纬线的含义、经纬线的长度、经纬线的方向、经纬线的形状,列表格学习经线和纬线特点,不仅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探究中学习,还可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之,地理教材的使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共同的同行一起加入到研究中,用好教材,上好地理课,真如《地理宪章》所说“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生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让地理生命课堂影响每位学生的生活,需要各位地理教师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崔允漷 《有效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