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时期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不再是一味听讲,而是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通过自己思考,对实验进行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并对实验的事实加以分析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就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理念
高中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只有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进行改革,才能给新课程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作为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须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创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课堂,让学生通过课堂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升。成功地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是:“是不是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而不是单纯看是不是把该讲得知识都讲清楚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
一、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做好设计,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首先,要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学情。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要降低教学的重心。既要避免教师自己因未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产生失落和烦躁的心理,又要避免丧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清楚学生的思想状态。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做到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惑,找准“最近发展区”,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其次,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显然,如果你的教学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流畅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知识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这便需要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对学生还应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
再次,吃透教材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教师要关注章与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节与节之间的规律顺序,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熟悉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化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需良好的教学情景
首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
其次,创设的情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但更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内隐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一个简单的情境,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探索。
再次,创设的情境要结合学习的目标。学习情境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离。在一堂课中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如果为创设情境而冲淡了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那又是得不偿失的。情境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就可以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境,这样既保持动态生成性,又要保持静态稳定性。
四、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分子的极性、原电池原理等概念时,实验很少,内容又较抽象,学生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如原电池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对于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其放电过程,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再如分子的极性判断,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积极探究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精讲精练,来启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使其有所发现或者萌发新的灵感,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我们提出几点要求:第一,在课堂教育中要把读、议、讲、练结合起来;把动跟、动脑、动口、动手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结合起来。在知识传授上要注意激活知识,在智能开发上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使学生能够有条件思考问题。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课堂提问艺术,引导学生在启发、提问中进行讨论、争论、辩论,给学生以研讨知识的余地。第三,要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以指导学生的练习。对学生不仅要求勤奋学习,而且也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会学,自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从感悟积累中归纳、提取出一般原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留有自学的余地。第四,课堂教学要注意充实富有时代气息的信息,要增大各科知识的科技含量,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探索知识的余地。第五,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并且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创造技法的训练,以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学生留有创新的余地。
六、利用信息反馈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利用信息反馈作为主要手段,以便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隹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摆脱目前较陈旧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集思广益,长期不懈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和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步入新课改的正确轨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完全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燕.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学,2005,07
[3]谢建富.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备课的策略与形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理念
高中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最终都要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只有在教与学的方式上进行改革,才能给新课程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作为传统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必须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创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课堂,让学生通过课堂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升。成功地教学的评价标准应该是:“是不是使每个学生都成为有效的学习者,而不是单纯看是不是把该讲得知识都讲清楚了。教学的有效性,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
一、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
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二、做好设计,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首先,要明确课堂所要实现的目标,了解学情。对于课堂所需实现的目标,我们要心中有数,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要降低教学的重心。既要避免教师自己因未完成课堂教学目标而产生失落和烦躁的心理,又要避免丧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清楚学生的思想状态。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真正做到讲学生之所难,解学生之所惑,找准“最近发展区”,不断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区。
其次,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这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显然,如果你的教学设计中所创设的环境不能吸引学生,或学生不感兴趣,那一定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设计的各个环节的流畅性也很重要,要符合学生的思考、探索、求知过程,逐层诱导深入,理解巩固,深入浅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实现教学目标是终点。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是由学生现有知识和兴趣以及教师的实施水平综合决定的,这便需要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之外,对学生还应有比较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
再次,吃透教材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代言人”,教师要关注章与章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握节与节之间的规律顺序,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熟悉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活动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化学思想、方法,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创设需良好的教学情景
首先,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局限,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化学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化学的价值。
其次,创设的情境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习情境的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但更要能体现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内隐的化学知识、化学方法上。一个简单的情境,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进一步的积极探索。
再次,创设的情境要结合学习的目标。学习情境是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境素材应有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同时本身又融入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更好的传授知识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有任何的偏离。在一堂课中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多多益善,而应该保持一个度,如果为创设情境而冲淡了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那又是得不偿失的。情境的创设只要为新知识的引入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服务就可以了,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去创设情境,这样既保持动态生成性,又要保持静态稳定性。
四、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适当的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分子的极性、原电池原理等概念时,实验很少,内容又较抽象,学生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如原电池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对于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其放电过程,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再如分子的极性判断,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五、积极探究有效的思维训练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精讲精练,来启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使其有所发现或者萌发新的灵感,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此.我们提出几点要求:第一,在课堂教育中要把读、议、讲、练结合起来;把动跟、动脑、动口、动手结合起来;把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结合起来。在知识传授上要注意激活知识,在智能开发上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使学生能够有条件思考问题。第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课堂提问艺术,引导学生在启发、提问中进行讨论、争论、辩论,给学生以研讨知识的余地。第三,要注重学生学法的研究,以指导学生的练习。对学生不仅要求勤奋学习,而且也要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会学,自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从感悟积累中归纳、提取出一般原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留有自学的余地。第四,课堂教学要注意充实富有时代气息的信息,要增大各科知识的科技含量,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以探索知识的余地。第五,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并且进一步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思维、创造技法的训练,以诱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给学生留有创新的余地。
六、利用信息反馈调整教学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利用信息反馈作为主要手段,以便及时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隹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总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摆脱目前较陈旧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素质教育,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集思广益,长期不懈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和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步入新课改的正确轨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完全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燕.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化学教学,2005,07
[3]谢建富.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备课的策略与形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