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直困扰师生的“顽疾”,有这样一个顺口溜:“提起作文直摇头,看见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学生为了写好作文搜肠刮肚、绞尽脑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不谈“作”色变,不说假话、空话,做到说真话、吐真情,由“让我作文,我怕作文”的不良局面转变为“我要作文,我爱作文”的可喜局面,从而真正激活新课改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呢?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写作教学体会。
一、注重素材积累,厚积薄发
叶圣陶曾说:“写东西靠平时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写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作过精辟论述: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古训就说明了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还要引导学生勤于动笔、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定期交流。同时,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到生活中去。去野炊,去郊游,去欣赏万木争秀的群山、白雪皑皑的大地、热闹非凡的市景、精美别致的玩具……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素材多了,习作时便能有事可写,有感而发,习作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术,写作的源泉就能源源不断。
二、提高自改作文能力,自我完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斟酌再三,几易其稿,最后才确定为“绿”,小学生写作文也要不断自我修改、自我完善。让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不断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好改美。低年级侧重句子完整性、连贯性方面的自改训练;中年级可侧重句子写具体和片段的条理性方面的训练:高年级侧重词汇活用、句式运用、情感表达等综合自改训练,同时自改作文的训练方式要灵活多变,如,(1)一作多练,即一次作文要求设计成多次作文训练,让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习作过程中进行。(2)一题多练,即同一个作文题目要求从不同角度、不同选材、不同结构方法多次习作,多次修改,达到提高修改作文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动力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都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地写作文,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尽可能多开展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如,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就可以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那么,作为故事的讲述人——学生,必然会感到欣慰,这种快乐就成了写作的直接动机。高年级学生开始关注国家大事了,“5.12”汶川大地震后组织学生捐款,然后可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学生必然通过种种渠道了解信息,自己的同情心、强烈的爱国情不就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了吗?课堂上还可以搞一些“看动作,猜词语”的游戏,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既要观察同学的表演又要留意观众的反应,从中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总之,让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材料,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
四、教师写“下水”文,共同促进
教师和学生一起作文,共同练笔,将自己的作文甘苦和实际体验和学生交流,无疑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好比做示范动作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如,和学生共同收看“神七”顺利升空、翟志刚成功太空行走的报道后,共同作文,共同评讲交流,学生的注意力格外集中,真情实感更容易流露。也许他人会说:“教师本来的琐事就多,又何必再自找麻烦?”但我认为,为了能让学生切实提高作文水平,这点“苦”还是要吃的。
五、讲读课文与习作结合,相得益彰
作文和课文讲读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尤其在农村小学中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面、阅读量都不如城市学生那么广、那么多,课文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写作范文。如《东方之珠》一课,全篇采用总分总结构布局,每一部分内容又中心突出,呈总分关系,教学过程中,我特意讲解这种写作方法,课后让学生以《热闹的街市》为题仿写一段话,同学们热情高涨,写出了不错的片段。这样把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传给学生,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写作能力。
作文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知、情、意、行一并加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浓厚的写作兴趣、持久恒定的情感,使学生写作欲望经久不衰。
一、注重素材积累,厚积薄发
叶圣陶曾说:“写东西靠平时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写某一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如何积累写作素材呢?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作过精辟论述: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古训就说明了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丰富词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还要引导学生勤于动笔、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定期交流。同时,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到生活中去。去野炊,去郊游,去欣赏万木争秀的群山、白雪皑皑的大地、热闹非凡的市景、精美别致的玩具……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素材多了,习作时便能有事可写,有感而发,习作就不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术,写作的源泉就能源源不断。
二、提高自改作文能力,自我完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斟酌再三,几易其稿,最后才确定为“绿”,小学生写作文也要不断自我修改、自我完善。让学生修改作文,不仅能促进“写”,而且能让学生在不断品尝成功的过程中养成精益求精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明白: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不断改出来的,只有反复多次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语句、段落、情节改好改美。低年级侧重句子完整性、连贯性方面的自改训练;中年级可侧重句子写具体和片段的条理性方面的训练:高年级侧重词汇活用、句式运用、情感表达等综合自改训练,同时自改作文的训练方式要灵活多变,如,(1)一作多练,即一次作文要求设计成多次作文训练,让学生的修改训练在连续的习作过程中进行。(2)一题多练,即同一个作文题目要求从不同角度、不同选材、不同结构方法多次习作,多次修改,达到提高修改作文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动力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都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非常乐意地写作文,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尽可能多开展一些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如,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就可以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那么,作为故事的讲述人——学生,必然会感到欣慰,这种快乐就成了写作的直接动机。高年级学生开始关注国家大事了,“5.12”汶川大地震后组织学生捐款,然后可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学生必然通过种种渠道了解信息,自己的同情心、强烈的爱国情不就自然而然流露出来了吗?课堂上还可以搞一些“看动作,猜词语”的游戏,在活动中提醒学生既要观察同学的表演又要留意观众的反应,从中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总之,让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浓厚情趣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获取写作材料,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动力。
四、教师写“下水”文,共同促进
教师和学生一起作文,共同练笔,将自己的作文甘苦和实际体验和学生交流,无疑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好比做示范动作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如,和学生共同收看“神七”顺利升空、翟志刚成功太空行走的报道后,共同作文,共同评讲交流,学生的注意力格外集中,真情实感更容易流露。也许他人会说:“教师本来的琐事就多,又何必再自找麻烦?”但我认为,为了能让学生切实提高作文水平,这点“苦”还是要吃的。
五、讲读课文与习作结合,相得益彰
作文和课文讲读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两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尤其在农村小学中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面、阅读量都不如城市学生那么广、那么多,课文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写作范文。如《东方之珠》一课,全篇采用总分总结构布局,每一部分内容又中心突出,呈总分关系,教学过程中,我特意讲解这种写作方法,课后让学生以《热闹的街市》为题仿写一段话,同学们热情高涨,写出了不错的片段。这样把课文中的写作技巧传给学生,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写作能力。
作文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知、情、意、行一并加入,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浓厚的写作兴趣、持久恒定的情感,使学生写作欲望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