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囊膜上超声乳化、机械劈核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采用10点半处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对125例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摘出、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第一天、一周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60%、89.6%,术后3个月以上裸眼视力为≥1.0占76%;术后三个月平均散光为0.78±0.66D。结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高负压低能量白内障超声乳化具有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切口自闭好,屈光状态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主题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折叠人工晶体植入
我院于2002年起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16例,现将其中材料较为完整的125例(125眼)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并随访三个月以上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组125例,男56例,女69例,年龄10~93岁,平均68.3岁,老年性白内障89例,并发性白内障27例,外伤性白内障3例,先天性白内障3例,核Ⅰ级9例,核Ⅱ级34例,Ⅲ级54例,Ⅳ级22例,Ⅴ级6例。术前视力:光感~0.3。
1.2 方法
1.2.1 人工晶体选择:美国Alcon公司的MA30BA型直径5.5mm三体式可折叠人工晶体、Storz公司直径6mm的水凝胶可折叠式人工晶体。粘弹剂用其胜牌透明质酸钠。
1.2.2 超声乳化时的参数:使用美国STORZ公司Protégé超声乳化仪,术中超声能量最低8%,最高为50%,平均22%;超声平均时间最短18秒,最长6分钟,平均2分30秒;超声乳化负压最低为40mmHg,最高200mmHg;流量为25/min,高度60-78cm。
1.2.3 手术步骤:手术在Topocon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表面麻醉,在2点处作角膜辅助切口,在10点半透明角膜缘内0.5mm作宽3.2mm,长1.5-2.0mm的隧道切口,前房注入盼蓝染色前囊膜,再注入玻璃酸钠,用撕囊镊作环行撕囊,直径5mm,用BSS作水分离及水分层,用高负压低能量超声探头直接插入晶状体核中央部固定晶状体核,由辅助切口将劈裂器插入晶状体核赤道部,劈核器与超声探头相对移动错位,将晶状体核分成两半,转动晶状体核方向,用同样的方法将核逐步切割成小块,逐一吸除,用自动注吸系统吸净皮质,抛光前后囊膜,注入粘弹剂,植入折叠后房型人工晶体于囊袋内,吸出前房内粘弹剂。对切口有漏水的在角膜切口两侧基质层注入少许BSS液,使切口水肿闭合。
1.2.4 术后处理:次日摘掉眼罩,每2小时滴典必殊眼水一次,角膜有水肿者滴贝复舒眼水。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
术后视力: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5者75例﹙60%﹚,术后一周视力≥0.5者112眼﹙89.6%﹚,术后三个月以上裸眼或矫正视力≥1.0者95例﹙76%﹚。
2.2 角膜散光情况:
角膜隧道切口术前散光平均为0.81±0.67D,术后一天、一周和三个月以上角膜平均散光分别为1.13±0.75D、1.21±0.70D、0.78±0.66D。
2.3 并发症:
(1)后囊膜破裂9例,占7.2%,其中4例破口不大仍行后房型人工晶体值入,5例行前段玻切后作睫状沟植入。术中虹膜被乳化头误伤5例。
(2)术后并发症:①角膜轻度水肿22例,占17.6%;中重度水肿11例,占8.8%;轻度水肿一般在3~4天内消退,中重度者在一周内消退。②术后早期眼压升高、角膜上皮水肿12眼,占9.6%。③虹膜反应16例,占12. 8%,轻度反应在2-5天消退;人工晶体表面渗出膜3例,占2.4%。④术后三个月以上晶体后囊浑浊13眼,占10.4%。
3 讨论
角膜水肿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超声波振动伤、能量转换的热灼伤、晶体碎片和器械创伤、灌注液的理化毒性损伤是引起角膜内皮损害的四大因素。术中碎核乳化尽量用低能量、高负压机械劈核的方法,对核较硬的碎核后以脉冲进行乳化,可减轻对角膜内皮的损害。
后囊混浊是严重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的原因之一,本文中后囊混浊12例,占9.6%,后囊混浊的原因与术中晶状体皮质及上皮细胞是否吸除干净和选择人工晶体材料有关,选择丙烯酸类光学直径6mm的折叠人工晶体边缘带有棱角,可与囊袋紧密贴附,有效阻止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迁移、增生而引起的后囊混浊。
超声乳化手术切口有多种选择方式,我们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是因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避免了球后、球周麻醉的并发症。透明角膜切口不会出血,术中及术后不会渗血入前房,不需电凝,减少术后散光,对有功能性滤泡的青光眼患者更为适用[1]。术后散光与手术切口大小、结构和位置有关,切口大小与手术性散光的大小成正比[2],透明角膜切口不会产生新的散光,术后视力恢复快。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视力恢复快、减少角膜散光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霞.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4,12(4):362-364.
〔2〕谢紫斌,姜文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01,21(1):68.
【主题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折叠人工晶体植入
我院于2002年起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16例,现将其中材料较为完整的125例(125眼)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并随访三个月以上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组125例,男56例,女69例,年龄10~93岁,平均68.3岁,老年性白内障89例,并发性白内障27例,外伤性白内障3例,先天性白内障3例,核Ⅰ级9例,核Ⅱ级34例,Ⅲ级54例,Ⅳ级22例,Ⅴ级6例。术前视力:光感~0.3。
1.2 方法
1.2.1 人工晶体选择:美国Alcon公司的MA30BA型直径5.5mm三体式可折叠人工晶体、Storz公司直径6mm的水凝胶可折叠式人工晶体。粘弹剂用其胜牌透明质酸钠。
1.2.2 超声乳化时的参数:使用美国STORZ公司Protégé超声乳化仪,术中超声能量最低8%,最高为50%,平均22%;超声平均时间最短18秒,最长6分钟,平均2分30秒;超声乳化负压最低为40mmHg,最高200mmHg;流量为25/min,高度60-78cm。
1.2.3 手术步骤:手术在Topocon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表面麻醉,在2点处作角膜辅助切口,在10点半透明角膜缘内0.5mm作宽3.2mm,长1.5-2.0mm的隧道切口,前房注入盼蓝染色前囊膜,再注入玻璃酸钠,用撕囊镊作环行撕囊,直径5mm,用BSS作水分离及水分层,用高负压低能量超声探头直接插入晶状体核中央部固定晶状体核,由辅助切口将劈裂器插入晶状体核赤道部,劈核器与超声探头相对移动错位,将晶状体核分成两半,转动晶状体核方向,用同样的方法将核逐步切割成小块,逐一吸除,用自动注吸系统吸净皮质,抛光前后囊膜,注入粘弹剂,植入折叠后房型人工晶体于囊袋内,吸出前房内粘弹剂。对切口有漏水的在角膜切口两侧基质层注入少许BSS液,使切口水肿闭合。
1.2.4 术后处理:次日摘掉眼罩,每2小时滴典必殊眼水一次,角膜有水肿者滴贝复舒眼水。
2 结果
2.1 术后视力及角膜散光:
术后视力:术后第一天裸眼视力≥0.5者75例﹙60%﹚,术后一周视力≥0.5者112眼﹙89.6%﹚,术后三个月以上裸眼或矫正视力≥1.0者95例﹙76%﹚。
2.2 角膜散光情况:
角膜隧道切口术前散光平均为0.81±0.67D,术后一天、一周和三个月以上角膜平均散光分别为1.13±0.75D、1.21±0.70D、0.78±0.66D。
2.3 并发症:
(1)后囊膜破裂9例,占7.2%,其中4例破口不大仍行后房型人工晶体值入,5例行前段玻切后作睫状沟植入。术中虹膜被乳化头误伤5例。
(2)术后并发症:①角膜轻度水肿22例,占17.6%;中重度水肿11例,占8.8%;轻度水肿一般在3~4天内消退,中重度者在一周内消退。②术后早期眼压升高、角膜上皮水肿12眼,占9.6%。③虹膜反应16例,占12. 8%,轻度反应在2-5天消退;人工晶体表面渗出膜3例,占2.4%。④术后三个月以上晶体后囊浑浊13眼,占10.4%。
3 讨论
角膜水肿是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超声波振动伤、能量转换的热灼伤、晶体碎片和器械创伤、灌注液的理化毒性损伤是引起角膜内皮损害的四大因素。术中碎核乳化尽量用低能量、高负压机械劈核的方法,对核较硬的碎核后以脉冲进行乳化,可减轻对角膜内皮的损害。
后囊混浊是严重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的原因之一,本文中后囊混浊12例,占9.6%,后囊混浊的原因与术中晶状体皮质及上皮细胞是否吸除干净和选择人工晶体材料有关,选择丙烯酸类光学直径6mm的折叠人工晶体边缘带有棱角,可与囊袋紧密贴附,有效阻止晶状体上皮细胞向后囊迁移、增生而引起的后囊混浊。
超声乳化手术切口有多种选择方式,我们采用透明角膜切口是因为透明角膜隧道切口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炎症反应,避免了球后、球周麻醉的并发症。透明角膜切口不会出血,术中及术后不会渗血入前房,不需电凝,减少术后散光,对有功能性滤泡的青光眼患者更为适用[1]。术后散光与手术切口大小、结构和位置有关,切口大小与手术性散光的大小成正比[2],透明角膜切口不会产生新的散光,术后视力恢复快。
综上所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视力恢复快、减少角膜散光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等优点,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霞. 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J].临床眼科杂志,2004,12(4):362-364.
〔2〕谢紫斌,姜文浩.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J].眼科新进展,2001,2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