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1.通过儿女和父亲眼中的白杨找准“物——白杨”的特点;2.通过阅读文本、补充资料,联系生活了解白杨走进爸爸心中的原因;3. 通过对比找到“物—白杨”与“父亲-边疆建设者”相同点,建立物与人的连接,领悟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4. 能运用所学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迁移训练。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文本、联系生活、补充资料了解白杨走进爸爸心中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孩子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明确白杨生活的环境和爸爸工作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白杨的生长环境,课文的主要内容,爸爸和儿女眼中的白杨的样子)2.是的,这就是白杨,生活在茫茫的大戈壁,是大戈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渡:展示白杨生活的环境照片,感受白杨的外在形象。)
二、细读文段,品味眼中的白杨
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孩子们和爸爸对白杨的认识是不同的。他们眼中的白杨有什么异同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2、请看要求:请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孩子眼中的白杨是怎样的?爸爸眼中的白杨又是怎样的?用“~~~”勾画相关的语句。完成表格的填写。3、都做好了吧!咱们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请看互学要求互学要求:孩子们眼中的白杨和爸爸眼中的白杨,有什么异同?小组内交流勾画的语句,完善表格的填写;思考交流:从表格的填写中,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可以横着看,竖着看);4、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5、教师引导发现:孩子看到的都是白杨的外形特点。爸爸看到了外形特点,还看到了内在的品质。(板书);6、小结:是的,在爸爸的眼中,既看到了白杨的外形的高大笔直,也看到了白杨的内在的品质。现在,我们一起聚焦爸爸的话,看看爸爸是怎么表达白杨的外在特定和内在品质的?7、出示12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读读这段话,想想这段话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又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点的呢?将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8、学生自学。展示;9、小结:是的,这段话就是这样运用了这样一些词语,包括我们很熟悉的关联词,写出了白杨的外在特点和白杨的内在品质;10、白杨不但走进了爸爸的眼中,还走进了爸爸的心中。爸爸这是在借白杨表达自己的心呢;11、齐声朗读。
三、多方链接,深刻感悟心中的白杨
1、同学们,为什么孩子眼中的白杨,就仅仅是树,而在爸爸眼中的,白杨不仅仅是树,还可以表白自己的心呢!白杨是如何走进爸爸心中的呢?我们继续来探讨;2、孩子们,你们知道爸爸是干什么的?(边疆建设者)让我们走进像爸爸那样的边疆建设者背后的故事。请看微视频。要求:请注意,请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边疆建设者和白杨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中途截断:1;37,这是新中国解放后,新疆的面貌。2:32,这是边疆建设者正在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智慧建设新疆。3:33,这是新疆建设后的面貌。);3、孩子们,看完了视频,你能说说,白杨是怎么走进爸爸的心中的呢?可以联系刚才看到的新疆的环境,建设的过程,建设后的面貌,或者是二者之间有什么共通的品质等等。在小组内交流。梳理汇总,派代表进行汇总;4、小组交流;5、代表展学。教师引导。(因为生活的环境都是很相似的,恶劣,哪里需要哪里去。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等等。);6、小结:是啊,在爸爸眼中,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啊;7、揭示概念:像这样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的表达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借物喻人(板书)。作者写白杨,其实写得就是那群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孩子们,咱们以后读到类似的文章的时候,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找找物和人之间的共通的地方。不光是外形的相似,环境的相似,经历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内在品质的相似,有时还有联系当时的背景资料呢。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借物喻人的文章,读懂作者的意图。拓展:阅读《落花也美丽》。想想,作者借什么比喻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8、运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就读懂了爸爸的心,知道了爸爸看到的白杨不止是树,还是边疆建设者的象征;9、那么,孩子们,为什么在儿女眼中,白杨树就仅仅是树呢?10、齐读14自然段;11、这是儿女们知道的,那么,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呢?请学生回答;12、这么多不知道的,儿女们今后会慢慢知道吗?为什么?13、出示文末句子:微笑。理解;14、是的,像白杨那样的边疆建设者,一定会影响着自己的儿女,让自己的儿女也成长为坚强、不怕艰辛、无私奉献的新一代边疆建设者;15、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对白杨,对边疆建设者的敬意。齐读爸爸说的话。
五、总结
1、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阅读借物喻人这类散文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发现物和人之间相似的地方,特别是二者之间内在的品质特点,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作者的意图,读懂作者的情感;2、下课。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文本、联系生活、补充资料了解白杨走进爸爸心中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孩子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明确白杨生活的环境和爸爸工作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白杨的生长环境,课文的主要内容,爸爸和儿女眼中的白杨的样子)2.是的,这就是白杨,生活在茫茫的大戈壁,是大戈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过渡:展示白杨生活的环境照片,感受白杨的外在形象。)
二、细读文段,品味眼中的白杨
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孩子们和爸爸对白杨的认识是不同的。他们眼中的白杨有什么异同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2、请看要求:请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孩子眼中的白杨是怎样的?爸爸眼中的白杨又是怎样的?用“~~~”勾画相关的语句。完成表格的填写。3、都做好了吧!咱们在小组内交流交流。请看互学要求互学要求:孩子们眼中的白杨和爸爸眼中的白杨,有什么异同?小组内交流勾画的语句,完善表格的填写;思考交流:从表格的填写中,你发现了什么?(提示:可以横着看,竖着看);4、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5、教师引导发现:孩子看到的都是白杨的外形特点。爸爸看到了外形特点,还看到了内在的品质。(板书);6、小结:是的,在爸爸的眼中,既看到了白杨的外形的高大笔直,也看到了白杨的内在的品质。现在,我们一起聚焦爸爸的话,看看爸爸是怎么表达白杨的外在特定和内在品质的?7、出示12自然段。出示自学要求:读读这段话,想想这段话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又是怎么写出这些特点的呢?将关键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8、学生自学。展示;9、小结:是的,这段话就是这样运用了这样一些词语,包括我们很熟悉的关联词,写出了白杨的外在特点和白杨的内在品质;10、白杨不但走进了爸爸的眼中,还走进了爸爸的心中。爸爸这是在借白杨表达自己的心呢;11、齐声朗读。
三、多方链接,深刻感悟心中的白杨
1、同学们,为什么孩子眼中的白杨,就仅仅是树,而在爸爸眼中的,白杨不仅仅是树,还可以表白自己的心呢!白杨是如何走进爸爸心中的呢?我们继续来探讨;2、孩子们,你们知道爸爸是干什么的?(边疆建设者)让我们走进像爸爸那样的边疆建设者背后的故事。请看微视频。要求:请注意,请一边观看视频,一边思考,边疆建设者和白杨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中途截断:1;37,这是新中国解放后,新疆的面貌。2:32,这是边疆建设者正在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的汗水,用自己的智慧建设新疆。3:33,这是新疆建设后的面貌。);3、孩子们,看完了视频,你能说说,白杨是怎么走进爸爸的心中的呢?可以联系刚才看到的新疆的环境,建设的过程,建设后的面貌,或者是二者之间有什么共通的品质等等。在小组内交流。梳理汇总,派代表进行汇总;4、小组交流;5、代表展学。教师引导。(因为生活的环境都是很相似的,恶劣,哪里需要哪里去。坚强,不软弱,不动摇等等。);6、小结:是啊,在爸爸眼中,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建设者啊;7、揭示概念:像这样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品格的表达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借物喻人(板书)。作者写白杨,其实写得就是那群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孩子们,咱们以后读到类似的文章的时候,一定要从多个角度找找物和人之间的共通的地方。不光是外形的相似,环境的相似,经历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内在品质的相似,有时还有联系当时的背景资料呢。这样,才能真正读懂借物喻人的文章,读懂作者的意图。拓展:阅读《落花也美丽》。想想,作者借什么比喻什么?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呢?8、运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就读懂了爸爸的心,知道了爸爸看到的白杨不止是树,还是边疆建设者的象征;9、那么,孩子们,为什么在儿女眼中,白杨树就仅仅是树呢?10、齐读14自然段;11、这是儿女们知道的,那么,他們不知道的是什么呢?请学生回答;12、这么多不知道的,儿女们今后会慢慢知道吗?为什么?13、出示文末句子:微笑。理解;14、是的,像白杨那样的边疆建设者,一定会影响着自己的儿女,让自己的儿女也成长为坚强、不怕艰辛、无私奉献的新一代边疆建设者;15、让我们用朗读表达对白杨,对边疆建设者的敬意。齐读爸爸说的话。
五、总结
1、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阅读借物喻人这类散文的时候,要从多个角度发现物和人之间相似的地方,特别是二者之间内在的品质特点,这样才能真正读懂作者的意图,读懂作者的情感;2、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