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技校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ooooo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兴趣对学习具有巨大作用,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关键词: 技校生 语文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常听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技校生就是不想读书,教起来真没劲。”“现在的学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讲了几遍他还是一问三不知。”“没办法!这些学生根本不想学!”,等等。这些现象引起教师深思:学生何以如此讨厌学习,不求上进?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在多次听课和调查中发现,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归根到底是老师没有把培养学习兴趣真正落到实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的巨大作用。
  何谓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产生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学习者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那么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悦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
  如何才能真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
  一、教师必须热爱教育工作和学生。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年轻国王,他倾注全部的爱雕塑了一尊象牙美女,后来这位美女竟然复活了,并与国王永结连理,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教师能够像皮格马利翁那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那么学生岂会不热爱学习?“亲其师,信其道”。要做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
  二、运用充满激情的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文学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作家心声的流露,但许多作品的创作年代距现在可谓遥远。时代不同,生活不同,体验不同,感情不同。对此,在学习课文之前,充满激情地介绍时代背景,营造与所学课文内容相联系的时代氛围,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我用很沉痛、很严肃的口吻介绍艾青的身世和诗歌的写作背景:因为“八字大,要克父母”,所以他从小被送到本村贫苦农妇大堰河的家中抚养,五岁才被接回家中读书,回家后仍然受父母歧视,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与此相反,“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1932年7月,艾青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反动派抓进监狱。1933年1月的某一天早晨,诗人面对窗外的大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到已经长眠于九泉之下的保姆,不禁感慨万千,一口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抒情诗。我注意到:教室里异常安静,学生专心地听着,对此诗产生了浓厚兴趣。
  三、激情朗读,以情感人。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是教与学的桥梁。感情真挚、热情洋溢的语言,让人听了如沐春风;高低转折、抑扬顿挫的语言,让人听了获得美的享受;气势恢弘、铿锵有力的语言,让人听了激情昂扬,受到鼓舞。由此可见,语言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例如,教屈原的《离骚》,其想象丰富,气势雄伟,充满了战斗激情。为了更深刻地理解屈原对黑暗和邪恶的愤怒诅咒,对光明和自由的热切追求之情,我运用富有气势、铿锵有力、充满激情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朗读,很快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情绪受到感染,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学习中。
  四、安排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参与。表演集声色行情于一体,具有立体感,形象最具体。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既省时省力,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充当“导演”指导学生表演,或亲自扮演角色为学生表演。
  如,教学鲁迅的《药》时,为了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刽子手康大叔的凶狠、贪婪,我选取华老栓从康大叔手里买药的那一段情节,事先准备一件黑衣、一根黑色宽腰带、一包硬币、一块海绵(充当人血馒头)和一个纸糊灯笼,要求两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华老栓和康大叔。学生热情高涨、非常踊跃,很多人想上台表演。我从中选了两位有一定表演能力的男生上台表演。学生在笑声中,亲眼目睹课文场景,如见其人,不但体会到了康大叔的凶狠、贪婪,而且体会到了华老栓的胆小、老实,还对“嚷、抢、扯、裹、塞、抓、捏、哼”一系列动作描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向教育捧出你的一颗赤诚之心,在教坛挥洒你的一身汗水,向学生献出你的一腔热情,想方设法创设优美融洽的学习环境,尽自己所能地展示才识和技艺,学生定会围聚在你的周围。
其他文献
《圣经》为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提供了大量的原型和素材,从其代表作《红字》中,可以看到“伊甸园”原型、“魔鬼原型”、“亚当—夏娃”原型、“圣母”原型、“替罪羊”原型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怎样将语文实践课变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舞台,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语文既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目。它带有“人文性”和“社会性”,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工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过程应重情感的诱发、激励,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调动
摘 要: 古诗词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深深积淀的体现。学习古诗词是学生提高文学艺术修养,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只有体会了古诗词的意境,才能感悟到其魅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古诗词教学 意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其中一颗闪耀的明珠。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新教材的编撰,古诗词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古诗词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选编的古诗词具有很高的
在金融投资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存在大量风险。而这些风险主要来自于利率和收益率的变动。于是,将债务和资产的风险加以匹配以消除风险甚至进而予以套利的想法就十分自然。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开篇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这表明,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深化,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在语文教育领域中不断渗透。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又是传递文化、陶冶人性、建构人格、唤醒灵魂、促进生命个体成长完善的过程。语文就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对理想与未来的追求、对自然与人生的关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人文基
摘 要: 初中课堂往往会缺乏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不愿主动回答问题,害怕答错,特别是学生起来答问时“卡壳”,导致对课堂发言失去勇气和信心。因此,教师必须热情地、千方百计为学生排忧解困,多方启发,因势利导,使学生正确回答出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走向成功,获得成功感。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诱导启发 因势利导 化难为易  语文教学好比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
过去有色金属硫化矿物的选矿主要是浮选法。但某些硫化矿中的矿物可浮性相近,浮选难以分离。由于黄铜矿、黄铁矿、铁闪锌矿等矿物具有弱磁性,因而可以用湿式强磁选或高梯度磁
摘 要: 本文基于对当前语文课标的理解,对三维目标的表述方式进行探究,对三维目标的设计依据和原则进行阐述,并对三维目标在不同境遇中的设计与叙述方式予以反思,为当前语文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三维目标 原则 反思  一、三维目标设计的理论依据和语文学习目标设计的原则  迄今为止,对学习目标设计影响较大的理论主要有两个,一是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二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ABC转运蛋白在肉鸡组织中的表达。试验采用免疫组化、real time RT-PCR以及Western blot的方法对肉鸡的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BCRP的蛋白的表达进行了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且是更新教育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在这种大变革的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只有认真领会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通过多年的中专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体会。  1.转变观念,增强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竞争的加剧,各行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