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汤婷(1981),女,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及功能语言学研究。
摘要:韩礼德建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篇分析建构了一个可适用的理论框架,然而从该角度对英诗及其译文的鉴赏在我国并不多见。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概念功能、逻辑功能和语篇功能出发,对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五种汉译版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从新的视角诠释翻译研究中原文与译文对等转换的差异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汉译本的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具备应用性;英诗汉译的原文与译文很难实现“对等转换”,因此在翻译评价活动中应避免机械地照搬功能对等原则。
关键词:概念功能;逻辑功能;语篇功能;英诗;华兹华斯
中图分类号:H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3011107
一、引言
“译事难,译诗更难。”[1]在任何国家,诗歌都被认为是语言的最高表现形式,具备独特的文学魅力。相比小说和散文的翻译,诗歌翻译一直被中外翻译界视为一项费时费力且颇具争议的工作[23]。如何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呈现原诗的风格,表现原诗的意境、音韵和形式,对此国内外学者各尽其能,力解其难。其中,美国著名翻译学家Nida倡导的翻译理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他指出译文不能仅停留在表层结构的形式对应层面,还要注重深层结构的功能对等——应成为源语“最自然的等值体”。但如何在技术层面将这一思想应用到翻译作品的评价中,翻译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提出为Nida翻译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M.K.Halliday[4]179认为任何语篇都是由三大意义构建而成,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若将该理论与语篇分析、翻译研究置于同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源语语篇和目的语语篇均呈现这三大功能。一篇“好的译文需要在这三种意义上实现与原文的对等转换”[5]。由此可见,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目的正是从“科学”角度为翻译现象做出“客观”描述[6],同时也可作为评价翻译得失的重要依据——即翻译过程中的原文与译文是否在三种意义上实现了对应转换和功能对应。
但是,由于在语境、形式、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原文与译文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对等转换”。因此,本文选取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经典作品“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及其五种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逻辑功能和语篇功能为视角,从不同译本对这三种功能及其意义的处理中探讨译文的得失,旨在从新的角度评判翻译实践中译文与原文对等转换的差异问题。
二、功能语篇分析及讨论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是由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湖畔派的主要代表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全诗共分四个诗节,每个诗节有六行。诗人以水仙花为主线,描写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同时借景抒情,流露出诗人的悲观情绪,并强调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回忆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关于诗歌应描写“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这一诗学主张。这首诗后来被翻译成各种汉译版本,本文讨论的是这些版本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五种:分别是辜正坤《咏水仙》[7]、飞白《咏水仙》[8]、孙梁《水仙》[9]、杨德豫《我独自游荡,像一朵孤云》[10]、顾子欣《咏水仙》[11]。为了节省篇幅,以上版本简称为辜译、飞译、孙译、杨译和顾译。下面是对威廉·华兹华斯原诗的这五种汉译本所作的功能语篇分析和讨论。
(一)经验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纯理功能包括概念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汤普森[12]16将其中的概念功能细化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指的是说话人用语言表达对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和看法,反映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涉及的人和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
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语态”(voice)和“归一度”(polarity)三个语义系统来体现,其中最重要最常见的是及物性系统。它的作用是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用若干个“过程”(process)表达出来,并指明与各个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13]。“过程”是及物性系统的核心成分,一个“过程”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韩礼德[4]108区分出六种主要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ing process)。
从及物性系统的角度看,“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一诗共由五个过程组成,分别为:
(1)物质过程:Line 1,2,3,6,11,12,13,21; (2)心理过程:Line 14,15,16,17,18,23,24;
(3)存在过程:Line 5,7,8,10;
(4)行为过程:Line 19;
(5)关系过程:Line 22。
除此之外,其他各行是作为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别为:
(1)参与者:Line 4;
(2)环境成分:Line 9,20。
表1列出了五种汉译版本具体过程的分布情况。根据表1,可以看出五种汉译本的及物性系统与原诗大体一致,都能较好地反映原诗的意境和情绪。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各版本在过程类型、过程数量、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上还是略有差别,其中孙梁的翻译与原诗最为接近。例如在辜正坤的译本中,由于过多地使用了物质过程,因此更加强调诗篇的叙事功能。而原诗则同时以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为主,用于刻画大自然的宁静景象、主人翁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感受,所以二者在意义的表达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请看下例:
例1:原诗: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存在过程)
辜译:隐约闪烁出一片光芒(物质过程)
例2:原诗: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关系过程)
辜译:送轻温抚慰我寂寞的心房(物质过程)
在其他译本中,同样存在用物质过程代替其他过程的情况,从而导致与原诗的意义稍有区别。请看下例:
例3:原诗: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参与者)
飞译: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物质过程)
例4:原诗: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存在过程)
杨译: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物质过程)
例5:原诗:in such a jocund company(心理过程)
顾译: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物质和心理过程)
当然在这几个译本中,也有部分诗句的译文与原文过程类型一一对应,使得翻译更加贴切。例如:
例6:原诗: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存在过程)
孙译:沿银河闪霎晶莹(环境成分)
杨译: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存在过程)
例7:原诗: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关系过程)
杨译: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关系过程)
例8:原诗: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存在过程)
辜译:不绝如缕似银河的星斗(存在过程)
孙译:仿佛群星璀璨(存在过程)
顾译: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存在过程)
同时,我们发现某些原诗中用存在过程表达的诗句在译文中用物质过程好像并无不妥,请看下例:
例9:原诗: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存在过程)
辜译:隐约闪烁出一片光芒(物质过程)
飞译:在银河里闪闪发光(物质过程)
顾译: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物质过程)
仔细考察例9的译文我们认为,译文中的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闪烁”、“发光”等已经不再表示动作过程的原义,或者“基本范畴”的概念,而属于一种隐喻用法,用来代表意义的引申。因此例9中的译文并不是典型的物质过程,而是描述某种状态,这与存在过程所表达的意义是一致的,从这一点看,上述的翻译是可以接受的。除此之外,原诗中是关系过程的诗句也可以用其他过程类型来翻译。例如:
例10:原诗: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关系过程)
飞译: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心理过程)
孙译:独处方能神往(心理过程)
顾译: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心理过程)
由此可见,及物性系统中的过程类型和其所表达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不同过程类型之间的界限划分也并非绝对,这种现象在上述英汉译本的对比分析中已经得到证实,因而在英诗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以根据自己对原诗意思和意境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过程类型进行翻译,不必追求英汉两种语篇过程类型的绝对对等。
(二)逻辑功能分析
逻辑功能是指小句与小句之间的连接情况。通过逻辑功能分析,可以确定小句与小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根据系统功能语法[4]194290,[12]194,我们能从两个角度考察小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一种是相互依赖的情况(interdependency),包括并列(parataxis)和从属(hypotaxis)关系;另一种为逻辑—语义关系(logicosemantic relations),是指在首要句(primary clause)和次要句(secondary clause)之间存在扩展(expansion)和投射(projection)两种类型,其中扩展可以细分为解释(elaborating)、延伸(extending)和增强(enhancing),投射则包括言语(locution)和观点(idea)。
原诗中小句与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主要以“扩展:解释”和“扩展:延伸”为主,这种小句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和内心感受的刻画。五种汉译本与原诗句的逻辑—语义关系总体上是吻合的,能较好地翻译出原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其中孙译与原文最为贴切,这显示了孙译在“形”和“意”上与原诗的高度一致,与其他四种译文相比,似乎略胜一筹。请看下面例子:
例11:原诗: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主从:延伸)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nghtly dance.
孙译:一湾碧波边缘,(主从:延伸)
绵延,望不尽;
只见万千无穷,
随风偃仰舞兴浓。
辜译:它们无际地向前伸展,(主从:解释)
沿着湖畔散落成行。
放眼望,千朵万朵,(主从:解释)
正颔首嬉戏,浪舞轻妆。
飞译: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主从:解释)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主从:延伸)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杨译:这一片水仙,沿着湖湾,(主从:解释)
排成延续无尽的行列;
一眼便瞥见万朵千株,
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顾译: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主从:解释)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杨译和顾译都把Line 9,10,11,12 翻译为主从关系,即Line 9为主句,Line 10,11和12都为从句,它们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为解释。辜译和飞译将Line 9和10与Line 11和12翻译为并列关系,其中Line 9和10均为主从解释关系,Line 11和12之间的关系略有不同,辜译为主从解释关系,而飞译为主从延伸关系。所以,孙译在意群上与原诗音步更为接近,体现出“形”和“意”与原诗的高度一致,比起另四种译本更为贴切。
原诗Line 13和14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是主从:延伸,Line15和16之间的关系是主从:增强,Line17和18之间是主从:观点,而这三组句子之间相互又构成并列关系,如下所示: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主从:延伸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 a poet并列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主从:增强 a jocund company: / I 并列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主从:观点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辜译和孙译的Line13,14,15和16与原诗的逻辑—语义关系是一致的,如下所示:
辜译:
/弄影的湖波荡漾,//怎比得水主从:延伸仙花舞步欢畅。/既有这并列快活的旅伴相依,//诗主从:增强
人们怎能不心花怒放。/我并列只是凝望,凝望,却未曾想到,//这主从:观点美景将于我价值无双!
孙译:
/花边波光潋滟,//怎比得主从:延伸繁花似锦;/面并列对如此良伴,//诗人主从:增强怎不欢欣!/凝并列视,
凝视,流连不止;//殊不知引主从:观点起悠悠情思;
尽管如此,孙译比辜译在“形”上似乎更接近原诗。
与辜译和孙译不同,飞译、杨译和顾译采取了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在他们的译文中,三组句子之间仍然是并列关系,但是Line13和14、Line15和16、Line17和18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不同,如下所示:
飞译: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水仙的主从:延伸欢欣却胜过水波;/与并列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诗人怎能不主从:观点满心欢乐!/我久并列久凝望,却想象不到//这小句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杨译:
/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水仙的主从:延伸欢悦却胜似涟漪;/有并列了这样愉快的伴侣,
//诗人怎能主从:观点不心旷神怡!/我凝并列望多时,却未曾想到//这美景主从:观点给了我怎样的珍宝。
顾译: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却不如主从:延伸这水仙舞得轻俏;/诗人并列遇见这快乐的旅伴,
//又怎能不感主从:观点到欣喜雀跃;/我并列久久凝视——却未领悟,//这景主从:观点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相对而言,飞译和原诗在逻辑—语义关系上差别较大。
原诗Line21,22,23和24组成一个小句复合体,Line21是主句,Line22,23和24都是从句,与主句的关系分别是“扩展:解释”、“扩展:增强”和“扩展:延伸”,它们之间关系如下: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主从:解释 the bliss of solitude;/and增强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延伸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五种汉译版本中,孙译在逻辑—语义上的处理和原诗是基本一致的,如下所示:
/蓦地花影闪心扉,/独处方能主从:解释神往;/衷观点心喜悦洋溢,/伴延伸水仙、舞不息。
其他四种汉译本和原诗在逻辑—语义关系上有所不同,如下所示:
辜译:
/这景象便会如返照的回光,/送轻主从:观点温抚慰我寂寞的心房。//我并列的灵魂于是又注
满了欢欣,/伴主从:延伸水仙同乐舞步飞扬。
飞译:
/它们常在主从:延伸心灵中闪现,/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于并列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和水主从:增强 仙一同翩翩起舞。
杨译:
/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那是我主从:增强孤寂时分的乐园;//我并列的心灵便欢情
洋溢,/和水主从:延伸仙一道舞踊不息。
顾译: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主从:观点次安慰过我的寂寞;//我的并列心又随水仙跳起
舞来,/我的心主从:观点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从总体上讲,小句间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所表达的意义有所差别,但我们从原诗和五种汉译本之间的语篇对比分析中也发现,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有时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不同逻辑—语义关系之间的界线有时也不是十分清晰,这也正好说明单从一个角度对不同翻译版本进行分析和评判是不够的。
(三)语篇功能分析
语篇功能是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语言使本身前后连贯,并与语域发生联系的功能。语言的语篇功能实现是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协同完成。
主位结构作为语篇功能的一个子系统,主要用于分析小句和小句复合体中信息起点与小句(或复合体)其余部分之间的关系。一个小句由主位和述位两部分组成: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句子的第一个成分;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是话语的核心内容[14]。主位既有标记主位(marked theme)和无标记主位(unmarked theme)之分,也可根据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分为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下面我们集中考察五种汉译本对原诗有标记主位处理上的差异。请看下例:
例12:原诗: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辜译:不绝如缕似银河的星斗,
隐约闪烁出一片光芒。
飞译: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孙译:仿佛群星璀璨,
沿银河闪霎晶莹;
杨译: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
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
顾译: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Line 7,8是有标记主位,省略了主语they或者the daffodils。在五种译本中,只有辜译与原诗完全一致,飞译、杨译与原诗大致相同,而顾译采用了无标记主位。有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的小句给读者带来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采用有标记主位的辜译、飞译和杨译比其他译本更接近原诗的意境,给读者带来的心理反应与原诗给读者带来的心理反应是一样的。在原诗中还存在与此类似的案例,对此五种汉译本均有不同的处理,如下所示:
例13:原诗: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nghtly dance.
辜译:放眼望,千朵万朵,
正颔首嬉戏,浪舞轻妆。
飞译: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孙译:只见万千无穷,
随风偃仰舞兴浓。
杨译:一眼便瞥见万朵千株,
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顾译: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原诗Line11和12合成一个小句,由“ten thousand saw”充当主位,因此属于有标记主位。正常语序应为:
原诗:I saw ten thousand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nghtly dance.
在译本中,飞译中的“我”充当主位,是无标记主位。在其他四种译本中,则都省略了主语“我”,采用与原文基本一致的有标记主位充当主语,较飞译而言,更能贴切地反映出原诗的意境。
对主位结构的分析通常以意义的传递为基点。主位是小句的起始部分,是信息的起点,传递已知信息,而述位是小句结尾的部分,即信息中心。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之间通常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不同的主位结构常常传递不同的信息,引起读者不同的心理反应。但另一方面,主位结构与主要传递的信息和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相同的意义有时可以由不同的主位结构来体现,我们对原诗和五个汉译本的对比分析就发现了这样的例子:
例14:原诗: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辜译:弄影的湖波荡漾,
怎比得水仙花舞步欢畅。
飞译: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孙译:花边波光潋滟,
怎比得繁花似锦;
杨译: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
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
顾译: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
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
原诗Line 13,14是一个小句复合体,前后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为主从:延伸,Line13的主位为表示参与者的“the waves”,Line14的主位为“they”,全局的信息中心为“in glee”。五种汉译本中,辜译Line13的主位为“弄影的湖波”,Line14的主位为“水仙花”,全句的信息中心为“欢畅”;飞译Line13的主位为“粼粼波光”,Line14的主位为“水仙的欢欣”,全句的信息中心是“水波”;孙译Line13的主位是“花边波光”,Line14没有主位,其信息中心是“繁花似锦”;杨译Line13的主位是“湖面的涟漪”,Line14的主位是“水仙的欢悦”,信息中心是“涟漪”;顾译Line13的主位是“粼粼湖波”,Line14的主位是“这水仙”,信息中心是“轻俏”。以上五种汉译版本虽然在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上与原诗有所不同,但是译文所传递的信息和对读者所引发的心理反应是十分接近的,提醒我们在对英诗汉译本进行功能语篇分析的时候,不可简单按照形式和意义对应的机械方式进行评判。 三、结论
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从经验功能、逻辑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对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及其五个汉译本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分析表明:在翻译实践中,原文与译文很难实现绝对的“对等转换”,意义与功能也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同样的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形式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功能。所以当我们在进行翻译评价活动时,不可机械地照搬功能对等原则。
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和分析都是试探性和初步的,希望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新方法和新视角,而如何更好地解决翻译中的“功能对等”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学者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重德.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297.
[2]罗益民,宋欣蓝.尽善尽美——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6131.
[3]谢柯.翻译认知研究范式论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4140.
[4]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2nd ed. London:Arnold,1994.
[5]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88.
[6]BELL 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M]//Theory and Practic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4.
[7]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55.
[8]飞白.英国 爱尔兰[M]//世界诗库:第2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304.
[9]孙梁.水仙[M]//英美名诗一百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7:134.
[10]杨德豫.我独自游荡,像一朵孤云[M]//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选.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7577.
[11]华兹华斯.英国湖畔三诗人选集[M]. 顾子欣,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7778.
[12]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2000.
[13]黄国文.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1.
[14]HALLIDAY M A K. Dimensions of Discourse Analysis: Grammar[M]//VAN DIJK T A.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Vol.2.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5:3839.
摘要:韩礼德建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语篇分析建构了一个可适用的理论框架,然而从该角度对英诗及其译文的鉴赏在我国并不多见。通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概念功能、逻辑功能和语篇功能出发,对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的五种汉译版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从新的视角诠释翻译研究中原文与译文对等转换的差异问题。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英诗汉译本的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具备应用性;英诗汉译的原文与译文很难实现“对等转换”,因此在翻译评价活动中应避免机械地照搬功能对等原则。
关键词:概念功能;逻辑功能;语篇功能;英诗;华兹华斯
中图分类号:H3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3)03011107
一、引言
“译事难,译诗更难。”[1]在任何国家,诗歌都被认为是语言的最高表现形式,具备独特的文学魅力。相比小说和散文的翻译,诗歌翻译一直被中外翻译界视为一项费时费力且颇具争议的工作[23]。如何使译文最大程度地呈现原诗的风格,表现原诗的意境、音韵和形式,对此国内外学者各尽其能,力解其难。其中,美国著名翻译学家Nida倡导的翻译理念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他指出译文不能仅停留在表层结构的形式对应层面,还要注重深层结构的功能对等——应成为源语“最自然的等值体”。但如何在技术层面将这一思想应用到翻译作品的评价中,翻译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提出为Nida翻译理念的实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M.K.Halliday[4]179认为任何语篇都是由三大意义构建而成,即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若将该理论与语篇分析、翻译研究置于同一个框架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翻译过程中涉及的源语语篇和目的语语篇均呈现这三大功能。一篇“好的译文需要在这三种意义上实现与原文的对等转换”[5]。由此可见,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目的正是从“科学”角度为翻译现象做出“客观”描述[6],同时也可作为评价翻译得失的重要依据——即翻译过程中的原文与译文是否在三种意义上实现了对应转换和功能对应。
但是,由于在语境、形式、文化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原文与译文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对等转换”。因此,本文选取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的经典作品“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及其五种汉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概念功能、逻辑功能和语篇功能为视角,从不同译本对这三种功能及其意义的处理中探讨译文的得失,旨在从新的角度评判翻译实践中译文与原文对等转换的差异问题。
二、功能语篇分析及讨论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是由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创始人和湖畔派的主要代表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全诗共分四个诗节,每个诗节有六行。诗人以水仙花为主线,描写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同时借景抒情,流露出诗人的悲观情绪,并强调了其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回忆的重要性,体现了诗人关于诗歌应描写“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emotion recollected in tranquility)”这一诗学主张。这首诗后来被翻译成各种汉译版本,本文讨论的是这些版本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五种:分别是辜正坤《咏水仙》[7]、飞白《咏水仙》[8]、孙梁《水仙》[9]、杨德豫《我独自游荡,像一朵孤云》[10]、顾子欣《咏水仙》[11]。为了节省篇幅,以上版本简称为辜译、飞译、孙译、杨译和顾译。下面是对威廉·华兹华斯原诗的这五种汉译本所作的功能语篇分析和讨论。
(一)经验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纯理功能包括概念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汤普森[12]16将其中的概念功能细化为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指的是说话人用语言表达对主客观世界的经验和看法,反映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涉及的人和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
经验功能主要是通过“及物性”(transitivity)、“语态”(voice)和“归一度”(polarity)三个语义系统来体现,其中最重要最常见的是及物性系统。它的作用是将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用若干个“过程”(process)表达出来,并指明与各个过程有关的“参与者”(participant)和“环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13]。“过程”是及物性系统的核心成分,一个“过程”可能涉及一个或多个“参与者”和“环境成分”。韩礼德[4]108区分出六种主要过程: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和存在过程(existing process)。
从及物性系统的角度看,“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一诗共由五个过程组成,分别为:
(1)物质过程:Line 1,2,3,6,11,12,13,21; (2)心理过程:Line 14,15,16,17,18,23,24;
(3)存在过程:Line 5,7,8,10;
(4)行为过程:Line 19;
(5)关系过程:Line 22。
除此之外,其他各行是作为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别为:
(1)参与者:Line 4;
(2)环境成分:Line 9,20。
表1列出了五种汉译版本具体过程的分布情况。根据表1,可以看出五种汉译本的及物性系统与原诗大体一致,都能较好地反映原诗的意境和情绪。但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各版本在过程类型、过程数量、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上还是略有差别,其中孙梁的翻译与原诗最为接近。例如在辜正坤的译本中,由于过多地使用了物质过程,因此更加强调诗篇的叙事功能。而原诗则同时以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为主,用于刻画大自然的宁静景象、主人翁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感受,所以二者在意义的表达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请看下例:
例1:原诗: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存在过程)
辜译:隐约闪烁出一片光芒(物质过程)
例2:原诗: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关系过程)
辜译:送轻温抚慰我寂寞的心房(物质过程)
在其他译本中,同样存在用物质过程代替其他过程的情况,从而导致与原诗的意义稍有区别。请看下例:
例3:原诗: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参与者)
飞译:金色的水仙花迎春开放(物质过程)
例4:原诗: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存在过程)
杨译: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物质过程)
例5:原诗:in such a jocund company(心理过程)
顾译: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物质和心理过程)
当然在这几个译本中,也有部分诗句的译文与原文过程类型一一对应,使得翻译更加贴切。例如:
例6:原诗: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存在过程)
孙译:沿银河闪霎晶莹(环境成分)
杨译: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存在过程)
例7:原诗: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关系过程)
杨译:那是我孤寂时分的乐园(关系过程)
例8:原诗: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存在过程)
辜译:不绝如缕似银河的星斗(存在过程)
孙译:仿佛群星璀璨(存在过程)
顾译: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存在过程)
同时,我们发现某些原诗中用存在过程表达的诗句在译文中用物质过程好像并无不妥,请看下例:
例9:原诗: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存在过程)
辜译:隐约闪烁出一片光芒(物质过程)
飞译:在银河里闪闪发光(物质过程)
顾译: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物质过程)
仔细考察例9的译文我们认为,译文中的表示物质过程的动词“闪烁”、“发光”等已经不再表示动作过程的原义,或者“基本范畴”的概念,而属于一种隐喻用法,用来代表意义的引申。因此例9中的译文并不是典型的物质过程,而是描述某种状态,这与存在过程所表达的意义是一致的,从这一点看,上述的翻译是可以接受的。除此之外,原诗中是关系过程的诗句也可以用其他过程类型来翻译。例如:
例10:原诗: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关系过程)
飞译: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心理过程)
孙译:独处方能神往(心理过程)
顾译: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心理过程)
由此可见,及物性系统中的过程类型和其所表达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不同过程类型之间的界限划分也并非绝对,这种现象在上述英汉译本的对比分析中已经得到证实,因而在英诗的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以根据自己对原诗意思和意境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过程类型进行翻译,不必追求英汉两种语篇过程类型的绝对对等。
(二)逻辑功能分析
逻辑功能是指小句与小句之间的连接情况。通过逻辑功能分析,可以确定小句与小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根据系统功能语法[4]194290,[12]194,我们能从两个角度考察小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一种是相互依赖的情况(interdependency),包括并列(parataxis)和从属(hypotaxis)关系;另一种为逻辑—语义关系(logicosemantic relations),是指在首要句(primary clause)和次要句(secondary clause)之间存在扩展(expansion)和投射(projection)两种类型,其中扩展可以细分为解释(elaborating)、延伸(extending)和增强(enhancing),投射则包括言语(locution)和观点(idea)。
原诗中小句与小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主要以“扩展:解释”和“扩展:延伸”为主,这种小句之间的关系有利于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和内心感受的刻画。五种汉译本与原诗句的逻辑—语义关系总体上是吻合的,能较好地翻译出原诗中所蕴含的意境。其中孙译与原文最为贴切,这显示了孙译在“形”和“意”上与原诗的高度一致,与其他四种译文相比,似乎略胜一筹。请看下面例子:
例11:原诗: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主从:延伸)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nghtly dance.
孙译:一湾碧波边缘,(主从:延伸)
绵延,望不尽;
只见万千无穷,
随风偃仰舞兴浓。
辜译:它们无际地向前伸展,(主从:解释)
沿着湖畔散落成行。
放眼望,千朵万朵,(主从:解释)
正颔首嬉戏,浪舞轻妆。
飞译:它们沿着湖湾的边缘,(主从:解释)
延伸成无穷无尽的一行;
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主从:延伸)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杨译:这一片水仙,沿着湖湾,(主从:解释)
排成延续无尽的行列;
一眼便瞥见万朵千株,
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顾译:它们沿着海湾向前伸展,(主从:解释)
通往远方仿佛无穷无尽;
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杨译和顾译都把Line 9,10,11,12 翻译为主从关系,即Line 9为主句,Line 10,11和12都为从句,它们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为解释。辜译和飞译将Line 9和10与Line 11和12翻译为并列关系,其中Line 9和10均为主从解释关系,Line 11和12之间的关系略有不同,辜译为主从解释关系,而飞译为主从延伸关系。所以,孙译在意群上与原诗音步更为接近,体现出“形”和“意”与原诗的高度一致,比起另四种译本更为贴切。
原诗Line 13和14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是主从:延伸,Line15和16之间的关系是主从:增强,Line17和18之间是主从:观点,而这三组句子之间相互又构成并列关系,如下所示: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主从:延伸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 a poet并列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主从:增强 a jocund company: / I 并列gazed—and gazed—but
little thought// what 主从:观点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辜译和孙译的Line13,14,15和16与原诗的逻辑—语义关系是一致的,如下所示:
辜译:
/弄影的湖波荡漾,//怎比得水主从:延伸仙花舞步欢畅。/既有这并列快活的旅伴相依,//诗主从:增强
人们怎能不心花怒放。/我并列只是凝望,凝望,却未曾想到,//这主从:观点美景将于我价值无双!
孙译:
/花边波光潋滟,//怎比得主从:延伸繁花似锦;/面并列对如此良伴,//诗人主从:增强怎不欢欣!/凝并列视,
凝视,流连不止;//殊不知引主从:观点起悠悠情思;
尽管如此,孙译比辜译在“形”上似乎更接近原诗。
与辜译和孙译不同,飞译、杨译和顾译采取了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在他们的译文中,三组句子之间仍然是并列关系,但是Line13和14、Line15和16、Line17和18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不同,如下所示:
飞译:
/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水仙的主从:延伸欢欣却胜过水波;/与并列这样快活的伴侣为伍,
//诗人怎能不主从:观点满心欢乐!/我久并列久凝望,却想象不到//这小句奇景赋予我多少财宝。
杨译:
/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水仙的主从:延伸欢悦却胜似涟漪;/有并列了这样愉快的伴侣,
//诗人怎能主从:观点不心旷神怡!/我凝并列望多时,却未曾想到//这美景主从:观点给了我怎样的珍宝。
顾译:
/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却不如主从:延伸这水仙舞得轻俏;/诗人并列遇见这快乐的旅伴,
//又怎能不感主从:观点到欣喜雀跃;/我并列久久凝视——却未领悟,//这景主从:观点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
相对而言,飞译和原诗在逻辑—语义关系上差别较大。
原诗Line21,22,23和24组成一个小句复合体,Line21是主句,Line22,23和24都是从句,与主句的关系分别是“扩展:解释”、“扩展:增强”和“扩展:延伸”,它们之间关系如下: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主从:解释 the bliss of solitude;/and增强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延伸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五种汉译版本中,孙译在逻辑—语义上的处理和原诗是基本一致的,如下所示:
/蓦地花影闪心扉,/独处方能主从:解释神往;/衷观点心喜悦洋溢,/伴延伸水仙、舞不息。
其他四种汉译本和原诗在逻辑—语义关系上有所不同,如下所示:
辜译:
/这景象便会如返照的回光,/送轻主从:观点温抚慰我寂寞的心房。//我并列的灵魂于是又注
满了欢欣,/伴主从:延伸水仙同乐舞步飞扬。
飞译:
/它们常在主从:延伸心灵中闪现,/那是孤独之中的福祉;//于并列是我的心便涨满幸福,/和水主从:增强 仙一同翩翩起舞。
杨译:
/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闪烁——/那是我主从:增强孤寂时分的乐园;//我并列的心灵便欢情
洋溢,/和水主从:延伸仙一道舞踊不息。
顾译:
/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主从:观点次安慰过我的寂寞;//我的并列心又随水仙跳起
舞来,/我的心主从:观点又重新充满了欢乐。
从总体上讲,小句间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所表达的意义有所差别,但我们从原诗和五种汉译本之间的语篇对比分析中也发现,不同的逻辑—语义关系有时可以表达相同的意义,不同逻辑—语义关系之间的界线有时也不是十分清晰,这也正好说明单从一个角度对不同翻译版本进行分析和评判是不够的。
(三)语篇功能分析
语篇功能是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语言使本身前后连贯,并与语域发生联系的功能。语言的语篇功能实现是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协同完成。
主位结构作为语篇功能的一个子系统,主要用于分析小句和小句复合体中信息起点与小句(或复合体)其余部分之间的关系。一个小句由主位和述位两部分组成: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句子的第一个成分;述位是围绕主位所说的话,是话语的核心内容[14]。主位既有标记主位(marked theme)和无标记主位(unmarked theme)之分,也可根据本身结构的复杂程度分为单项主位(simple theme)、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al theme)。下面我们集中考察五种汉译本对原诗有标记主位处理上的差异。请看下例:
例12:原诗: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辜译:不绝如缕似银河的星斗,
隐约闪烁出一片光芒。
飞译:连绵不绝,如繁星灿烂,
在银河里闪闪发光,
孙译:仿佛群星璀璨,
沿银河闪霎晶莹;
杨译:连绵密布,似繁星万点
在银河上下闪烁明灭,
顾译:它们密集如银河的星星,
像群星在闪烁一片晶莹,
Line 7,8是有标记主位,省略了主语they或者the daffodils。在五种译本中,只有辜译与原诗完全一致,飞译、杨译与原诗大致相同,而顾译采用了无标记主位。有标记主位和无标记主位的小句给读者带来的心理反应是不同的。采用有标记主位的辜译、飞译和杨译比其他译本更接近原诗的意境,给读者带来的心理反应与原诗给读者带来的心理反应是一样的。在原诗中还存在与此类似的案例,对此五种汉译本均有不同的处理,如下所示:
例13:原诗: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nghtly dance.
辜译:放眼望,千朵万朵,
正颔首嬉戏,浪舞轻妆。
飞译:我一眼看见了一万朵,
在欢舞之中起伏颠簸。
孙译:只见万千无穷,
随风偃仰舞兴浓。
杨译:一眼便瞥见万朵千株,
摇颤着花冠,轻盈飘舞。
顾译:一眼看去就有千朵万朵,
万花摇首舞得多么高兴。
原诗Line11和12合成一个小句,由“ten thousand saw”充当主位,因此属于有标记主位。正常语序应为:
原诗:I saw ten thousand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nghtly dance.
在译本中,飞译中的“我”充当主位,是无标记主位。在其他四种译本中,则都省略了主语“我”,采用与原文基本一致的有标记主位充当主语,较飞译而言,更能贴切地反映出原诗的意境。
对主位结构的分析通常以意义的传递为基点。主位是小句的起始部分,是信息的起点,传递已知信息,而述位是小句结尾的部分,即信息中心。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之间通常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不同的主位结构常常传递不同的信息,引起读者不同的心理反应。但另一方面,主位结构与主要传递的信息和所要表达的意义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相同的意义有时可以由不同的主位结构来体现,我们对原诗和五个汉译本的对比分析就发现了这样的例子:
例14:原诗: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辜译:弄影的湖波荡漾,
怎比得水仙花舞步欢畅。
飞译:粼粼波光也在跳着舞,
水仙的欢欣却胜过水波;
孙译:花边波光潋滟,
怎比得繁花似锦;
杨译:湖面的涟漪也迎风起舞,
水仙的欢悦却胜似涟漪;
顾译: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
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
原诗Line 13,14是一个小句复合体,前后句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为主从:延伸,Line13的主位为表示参与者的“the waves”,Line14的主位为“they”,全局的信息中心为“in glee”。五种汉译本中,辜译Line13的主位为“弄影的湖波”,Line14的主位为“水仙花”,全句的信息中心为“欢畅”;飞译Line13的主位为“粼粼波光”,Line14的主位为“水仙的欢欣”,全句的信息中心是“水波”;孙译Line13的主位是“花边波光”,Line14没有主位,其信息中心是“繁花似锦”;杨译Line13的主位是“湖面的涟漪”,Line14的主位是“水仙的欢悦”,信息中心是“涟漪”;顾译Line13的主位是“粼粼湖波”,Line14的主位是“这水仙”,信息中心是“轻俏”。以上五种汉译版本虽然在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上与原诗有所不同,但是译文所传递的信息和对读者所引发的心理反应是十分接近的,提醒我们在对英诗汉译本进行功能语篇分析的时候,不可简单按照形式和意义对应的机械方式进行评判。 三、结论
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依据,从经验功能、逻辑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对威廉·华兹华斯的代表作“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及其五个汉译本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分析表明:在翻译实践中,原文与译文很难实现绝对的“对等转换”,意义与功能也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在某些情况下,同样的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形式也可以表示不同的功能。所以当我们在进行翻译评价活动时,不可机械地照搬功能对等原则。
本文所提出的问题和分析都是试探性和初步的,希望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分析,为翻译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客观的新方法和新视角,而如何更好地解决翻译中的“功能对等”问题还有待于今后学者做进一步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刘重德.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297.
[2]罗益民,宋欣蓝.尽善尽美——诗歌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6131.
[3]谢柯.翻译认知研究范式论略[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4140.
[4]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2nd ed. London:Arnold,1994.
[5]胡壮麟.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188.
[6]BELL R T.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M]//Theory and Practic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4.
[7]辜正坤.中西诗比较鉴赏与翻译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55.
[8]飞白.英国 爱尔兰[M]//世界诗库:第2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304.
[9]孙梁.水仙[M]//英美名诗一百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7:134.
[10]杨德豫.我独自游荡,像一朵孤云[M]//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选.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7577.
[11]华兹华斯.英国湖畔三诗人选集[M]. 顾子欣,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7778.
[12]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2000.
[13]黄国文. 翻译研究的语言学探索——古诗词英译本的语言学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1.
[14]HALLIDAY M A K. Dimensions of Discourse Analysis: Grammar[M]//VAN DIJK T A.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Vol.2.New York:Academic Press,1985: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