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辅助工具。在此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全面解读信息技术的特点,立足学生发展实际,把握教育的核心内涵,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层面给予转变,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教学成效的同时,全面推动我国化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现状;策略研究
  当今教育背景下,聚焦信息技术、丰富育人架构已成为初中化学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相比于传统“知识传授+知识练习”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更能唤醒学生学习热情,其不仅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丰富课程体系的同时,给予学生别样的课堂体验,而且在多种教学手段的引导下,学生知识感知、知识运用等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为其日后学习、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基于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二者的关系,探寻多个有效基点,提升课堂温度的同时,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培育。
  一、当今背景下初中生特点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逐渐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工具,既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工作的深度与广度,又拓宽了学生知识获取渠道,使其学习模式更加多元化。但这其中,往往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学生认知特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首先,信息技术、媒体设备的普及,使得学生信息获取渠道呈多元态势,但互联网信息的冗杂,使得他们很少去主动学习一些新知识,而是将视野放在一些热点新闻上,时间利用率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次,现阶段初中生思想、认知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受年龄、自控力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流于表面,往往将其作为身心放松的工具,而这也是目前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技术的特点
  (一)交互性
  互联网作为学生“第二课堂”,以多种信息数据交互渠道为导向,不仅能够起到补充式教学的作用,而且针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不同,能够有效进行知识的增删,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作为当今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辅助工具,信息技术有效弥补了传统“直输式”教学存在的短板,既实现了知识与能力的有效传递,而且多种形式的交互渠道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把握现阶段学生学情,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便利性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其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不仅降低了教师备课、教学的压力,而且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课程标准、课时安排进行及时调整,既保证了教学进度的统一,又能在原有的课程内容上进行延伸拓展,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使其获得别样的课堂体验。除此之外,学生同样可借助信息技术收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知识,并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了解、学习,完善自身知识框架的同时,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跃迁。
  三、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当今社会背景下,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战略的提出,为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当下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但传统应试思维的影响仍然存在,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化学思维并未过多涉及。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效率,但长时间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他们,对知识的运用流于表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身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其次,部分教师对化学教学存在局限性,并未将深层次的知识讲授于学生,学生虽然能够掌握复杂化学反应与化学原理,但并未形成良好的化学思维,导致学生很难独自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能力发展受限,教师教学质量也随之受到影响。此外,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内容、形式过于单一,教学目标较为模糊,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化学思维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成效也并不理想。同时,在内容设置、课程安排的时候,部分教师并未考虑学生发展需求,只是围绕中考要求,按照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方案,学生思维、知识面得不到拓展,对化学学习兴趣自然无法保证。对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完善现有的教学架构,从而给予学生最大程度上的课堂体验。
  四、信息技术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
  (一)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温度
  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方式,也是知识传授的重要媒介。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常常采用“讲解+示范+練习”的教学模式,将化学知识进行拆分,按照课程标准,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方程式。这种教学模式虽能保证学生学习效果,但方式的单一使得他们很难对化学产生学习兴趣。对此,初中化学教师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现实意义,立足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从而营造优质的育人氛围。
  1.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法作为互联网技术的重要产物,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联动。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的不同,开设多个教学板块,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掌握知识重点,从而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以“空气”一课为例,本节课目的在于帮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后,掌握氧气的制取方式。对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分为三个阶段,保证教学架构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可将本节课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提前下发至学生,并借助微课制作预习视频,通过生活案例的引导,帮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部分与物理性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记录,并以其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为参考,制定课上教学方案;课上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氧气含量测定”为教学主题,并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通过构建不同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课下复习阶段,教师可让学生登录线上学习平台,观看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并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教师可将学生三个阶段的分数进行汇总,以课时/周为节点进行公示,并对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物质奖励,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升课堂温度。   2.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的本质在于分层引导。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很难进行一对一教学,加之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只能采取平均教学法进行知识讲授,教学进度虽然得到保证,但学困生/优秀生很难提高自身能力。差异化教学的出现,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短板。对此,化学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差异化教学,以确保每位学生均能有所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可按照能力大致将学生分层三类,并利用信息技术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对于Ⅰ组基础生而言,教师要以当前教学内容为主,以本节课核心目标为导向,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如: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对于Ⅱ组中等生而言,教师则要在原有核心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比如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判断反应物质量与生成物质量是否相等;对于Ⅲ组优秀生而言,教师应以核心素养发展为中心目标,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拓展,从而促进其知识运用、化学思维能力的协同发展。
  (二)革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思维
  在新课标要求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样是教师更为关注的素养内涵。对此,教师可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革新教学内容,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其掌握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基本能力。例如在学习完“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水质净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探究,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蒸馏水提取、除杂等流程。针对学生实验情况,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实验视频,引导学生正确操作的同时,规范其实验行为,进而确保其化学操作能力的提升。
  (三)转变学习形态,培养化学思维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兴趣建设是教师需要考虑的根本,只有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探索兴趣,才能在学习中更加主动,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应有的学习成果。但是在传统实验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实验过程、方法以及内容的控制比较严格,学生只能模仿与重复操作,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對化学实验的热爱,因此教师需要改变这种方法,依托信息技术的优势,转变教学形态,提升课堂温度的同时,使学生更为清楚地感受实验魅力,从而提高自身化学思维。以“燃烧的条件”实验为例,开展教学前,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设置多个导学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条件有哪些?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云实验”,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实验。一方面,由于本实验具有一定危险性,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学生实验安全性,使其更好地总结实验规律与注意事项;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学生可根据自身猜想进行实验,并在多次失败中总结成功经验,强化学生知识印象的同时,促进其化学思维的发散,为日后学习奠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立足学生发展实际,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导向,全面解读信息技术的核心内涵,探寻其与当前教育工作的契合点,丰富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温度;革新教学内容,强化学生思维;转变学习形态,培养化学思维。多措并举,提高教师教学工作针对性与指向性的同时,加快构建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备的化学讲堂。
  参考文献:
  [1]周胜英.基于信息化视野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193.
  [2]巩吉荣.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J].中国新通信,2020,22(23):200-201.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深入各行各业了,尤其在教育行业,新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水平。小学阶段是学生启蒙学习阶段,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终端技术,创新建立网络云课堂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大数据背景下移动终端技术的课堂云教学模式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新课标的改革和创
期刊
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一改以前体育教学的功利性目标,更关注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课程标准也倡导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自主学习。学生在合作互助中,相互交流,进而找到最好的锻炼方式,优化学习效果。因为排球是一种集体性运动项目,所以合作学习模式适合应用在排球教学活动中。基于此,本文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排球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以期探讨出更优的排球学习模式。  关键词:初中;
期刊
摘要: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授课形式。教师利用微课开展金融课程教学,可以打破固有的教学思维,真正从学科特点、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微课教学特点入手开展相应的金融课程,最终达到提升金融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本文的论述中,教师从金融教学现状、金融在微课中的教学意义、微课在金融教学中的原则以及注意点四个方面开展相应的微课教学,最终达到提升微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职金融;金融课程;应用策略  众所
期刊
摘要:情景教学法是当前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方法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率。本文聚焦小学英语课堂,探究如何情境创设的有效方法,以期进一步提升情景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法;应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景创设主要是指创设人们进行交际的语言环境。全球化背景下,掌握英语语言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小学阶段是学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微课视频的形象生动和微课使用上的简单便捷,逐渐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加深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拓展学生对音乐相关文化的了解,从而促使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全面提升音乐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微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着革新。在此背景下,单元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展现出了巨大活力,而这也为选择性必修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启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正视单元教学的意蕴内涵,以单元教学为助力来搭建一个高效化的选修性必修教学新常态,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收益。基于此,本文以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选择性
期刊
第一部分,《两次鸦片战争》授课解读  课程标准: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性质及其意义;认识林则徐、魏源等向西方学习的努力以及存在的局限性。  “三解”课标:  了解:了解鸦片战争相关史实。  理解: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理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性质及其意。  见解:认识林则徐、魏源等为挽救危局向西方学习的努力及局限性,由此发表对民族英雄的认识以及启示。 
期刊
摘要:通过对金融学类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融合的现状、价值研究,推动金融学类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专业核心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关键词:金融学类 专业核心课 课程思政 融合 现状价值  一、融合现状分析  (一)关于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的研究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其重要内涵和外延。有些学者认为,课程思政的课程是指思政课的外围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质量的小学音乐课程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音乐课程知识,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领悟作品情感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艺术审美素养,从而为学生个人艺术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众多教师的主要教育精力放在了学生演唱技法的培养上,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不够重视。基于此,本文通过深入探究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
期刊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信息技术得到空前发展,在此背景下涌现出各种新型教学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给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落实课程改革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信息更具丰富性、网络文化更具多元化,各种文化潮流和思想观念接踵而至,给思想、认知不够成熟的初中生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冲击和思想侵害,并在网络信息的影响下逐渐偏离正轨。本文以笔者教学经历为切入点,立足于新时期教育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