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运用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料是历史学科研究与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来说,对史料的学习可以使他们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受,直接参与历史问题的解决活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此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可见,史料是研究历史和从事历史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可是历史上的史料汗牛充栋,如各种典籍、图表、笔记、碑文、图画、文物、民谣等,那么如何精选和运用好史料,对历史课程教学有效性有重大影响。
  
  一、史料特点分析
  
  1、史料本身的可靠性。所用史料必须真实可靠,为了增加史料的可信度,应注意和注明史料的出处。在教学中,切忌把野史甚至是道听途说的内容作为史料给学生分析思考。对于有争议的史料,尤其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评价方面,引用时一定要向学生说明。影视文艺作品虽可采用,但采用时应要说明其来源及性质。
  2、史料选择的典型性。选择史料时,要注意把握史料与课本内容的潜在联系,更重要的是选择史料一定要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具有典型性,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作用。
  3、史料运用的量力性。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实际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史料。要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尽量选择通俗易懂的篇幅较短的史料。
  4、史料运用的准确性。只有准确地运用史料,才能凸显史料运用的作用和效果。准确运用史料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和准确把握史料作用的目的的基础上,准确运用史料的过程,也就是教师精心进行筛选史料的过程。把握好史料运用的准确性,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收放自如,详略得当地用好史料。
  
  二、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史料创设情景,可以引人入胜,使课堂生色。历史具有过去性,提供相关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可以化无形的历史为真实的存在。所以,在介绍历史人物的时候,可适当补充历史的人物的画像、照片或手迹、名言、代表作品;介绍历史文物、古迹时,最好展示真实的文物、遗迹图片;在介绍历史事件时,可播放相关的录像资料。这样可以穿越时空的约束,再现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刺激,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处于活跃状态,提高课堂效率。
  2、合理选择与利用史料,进行史料的整合,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对史料进行整合可以培养学生捕捉、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讲授《新文化运动》时,在讲授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这一要点时,我运用史料设计了下面这个问题:
  材料一:1912——1919年间,中国新设厂矿379家,设立资本8580万元,平均每年开设63家,新增资本1430万元……这时期,外国资本增加有限,而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材料二:“三年以来中国,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
  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归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经过简短的讨论,学生很快得出自己的见解:两组材料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阐释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材料一反映了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之后北洋军阀政府继续推行专制统治。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简单总结: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束缚,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政治上,辛亥革命将封建帝王从金銮宝殿上打翻在地,政权却落入了北洋军阀的手中,袁世凯及其继任者们继续推行专制统治。文化上: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后,废除临时约法,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一个看似复杂的问题,在史料阅读的帮助下,轻松解决。
  3、通过史料,论证一些史学观念,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史学观念的理解与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考古的新发现,史学研究不断出现新成果、新观点。中学历史教材毕竟不能年年更新,同历史研究的进展不可能完全同步,于是,出现了教材相对滞后的状况。有的史学新成果虽然出现于教材,也只有蜻蜓点水式的结论,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面对这些情形,最好的做法是在课堂上适当引用史学新成果、新观点进行补救。这样,可以创设新的历史情境,提供新的视角,丰富学生的认识,拓展思维的空间,深化教学内容,引导质疑创新。
  4、合理布置史料作业研习,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教材上、课堂上、练习本上提供的史料往往都是专家、学者、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只是被动拿来运用;而且每位学生面前呈现的史料都没有区别,体现不出个体差异,满足不了个性需求。只有让学生自己去查找、收集、整理、阅读、理解、综合、运用史料,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布置灵活机动的史料研习作业,显得很有必要,如:
  (1)选择《三国志》中你最喜欢的一篇阅读,写出阅读体会。
  (2)阅读《三国演义》中有关曹操的材料,结合电视剧《三国演义》,分析讨论人物形象有什么区别,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诸如此类的作业,教材中是没有现成答案的,要求学生要像史学家一样“探究”历史,进行自主学习,自己选读史书,对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主动去获取信息、发掘信息、归纳信息。长此以往,必然养成自觉、主动研习史料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精选和巧用史料作为探究历史问题的证据,用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只要我们注意方法、掌握原则,不断实践,勇于探索,一定能达到活化历史课堂、提高教学效益的目的。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改革,在经历了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潮起潮落之后,猛抬头,一顶“误尽苍生”的大帽子已经扣下来,痛定思痛,“应试教育”偃旗息鼓,“大语文”教学崭新登场,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紧扣这一教学宗旨,依据个人教学实践,对教学中的有益尝试进行了概括和论述,主要有以下七项活动:“诵、读、览、赏、写、设、谈”,同时还配有操作图表。  语文教学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要想在一天、一个月能看出语文成绩有明显的
期刊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类职业中专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相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计算机教育存在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我们有必要对职业中专的计算机教学进行总结思考,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使职教中心的计算机教学走上一条更加专业化,更加适应人才需求的路子。笔者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长期以来小学生惧怕作文已成为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如何使学生喜欢作文,进而写好作文呢?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乐写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可见,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
期刊
目前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职学校学生普遍存在“成绩差,行为习惯差,厌学情绪重等问题;人格适应不良;兴趣爱好娱乐性强”的特点。要教好中职学生,就必须面对他们的特点。根据他们的实际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作文的学习兴趣:    一、明确目的,激活动力    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使学生明白学习语文写作的重要性。现在读职
期刊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的应试教学模式上。上课交待知识点;复习背诵要点;考试答要点。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学习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不知道它们在现实中有什么用,如何用,甚至觉得他们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难怪有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喊出了“思想品德课没法上了”的哀叹。那么,如何上好思想品德课呢?  一、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应
期刊
“面向每一位学生”、“树立大语文观”、“创造性使用教材”……这些都是老师们耳熟能详的字眼,关键是在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践行,让每个学生在充满生命活力的多维互动对话中,实现知、情、意、行等的全面和谐发展。现结合个人日常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一、少些“一对一”,多元互动顺学而导    这里的“一对一”指的是“单一的互动方式”。教学是一种“交流”,一种“对话”,教师是面对一个班级几十位学生进行“
期刊
历史是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文科学生高考的一门必考课。要使学生学好历史、考好历史,教师必须 注意平时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另外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能力对学生不作要求)。平时注意培养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考试时学生就可以取得较好成 绩。    一、记忆能力的培养    1、要求学生采用分散记忆法。学生往往把某一段
期刊
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化
期刊
21世纪将是一个知识创新的世纪,新世纪正在召唤大批高素质创造型人才。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
期刊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民族,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美德相融会,汇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21世纪的今天,我国领导人多次强调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明确提出了要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要求,在初中语文课本中,近两百篇文章,大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 学、勤俭、公而忘私等等,其中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