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理念下国际航运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_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职教20条”的正式颁布,产教融合成为职业院校办学的指导理念。这一理念反映出高职院校在课程建设中要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并不断强调课程内容的更新。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建设紧跟深圳行业产业发展现状、前沿需求,强调双语教学,以业务操作流程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以实训项目、实习作为课程考核内容,以教研、科研项目作为课程教学补充,重点突出国际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关键词]  课程建设;产教融合;国际航运实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171-03
  一、产教融合理念下高职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由国务院正式颁布。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提出了具体措施。其中,一个鲜明的理念就是“产教融合”。
  “职教20条”强调我国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要与产业需求相对接,在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课程开发方式上强调校企共同合作开发。基于以上理念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上,既需要在教学理念上匹配行业产业发展方向,也要在教学内容上匹配产业发展的趋势和企业的操作流程,同时要求在师资队伍选择上,要由校企双方人员构成,突出人才培养方式上的校企“双元”主体。
  此外,在课程开发的具体路径上,“职教20条”还提出:“遴选认定一大批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一大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国家规划教材,倡导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
  二、产教融合理念下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历程
  (一)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建设的产业基础
  有专家提出,产教融合要突出其“合需求性”,即产教融合的目的在于顺应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产业的对接。产业发展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搭建的主要现实起点。课程建设是深化工学结合,不断深入产教融合理念的重要载体。而课程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就是行业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只是一个边陲小镇、荒凉渔村。如今,深圳已经拥有2000万人口、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先行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港是世界集装箱第四大港,也是全国发展最快的港口。世界50强航运企业早在2009年便全部进驻深圳,国际货运代理、船舶代理业等配套产业发展迅猛,深圳的航运产业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基于产业发展的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改革历程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深圳唯一一所拥有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高等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于1995年成立,二十多年来,该专业伴随着深圳港的发展而成长,建设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迄今为止,已为深圳航运业输送了超过3000位优秀毕业生,学生遍布世界50强航运企业及深圳各大国际集装箱码头。许多学生已经成长为资深行业专家、企业领袖和创业先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市场上拥有如此强大的竞争力,其核心竞争力来自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核心必修课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为例,该课程原名为航运业务英语,经过多年打磨与更新迭代,现更名为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
  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按照深圳航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在教学课程的设置上,致力于按照国际规则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提供具有较强实践性和系统性的航运实务培训,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航运技能型人才。毕业生普遍反馈,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的学习不仅帮助他们顺利通过了外企的专业招聘考试,还使他们成为国际航运企业里上手最快、升职领先的员工。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在第三方机构麦可思评价报告中,该课被深职院毕业生评选为大学期间对职业发展最有帮助的课程。
  此外,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经过多年的积累与打磨,在行业内获得良好的口碑,受到业内知名企业的高度认可。不仅对本校在校生、往届生、国内同类院校学生产生正向影响,还以本课程为依托,通过与招商集团合作为来自13个“一带一路”国家的30名港口航运界高级管理人才提供培训服务,借着“一带一路”倡议,把课程的影响力延伸到世界。参与该培训的“一带一路”国家港口航运界高管在充分了解和学习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后,对该课程赞不绝口,认为该课程对于企业培训员工非常有帮助,希望课程组进一步开发线上课程,以便他们回国后组织企业员工继续深入学习本课程。
  2019年,按照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该课程由学校立项,开始制作并在国内主要在线课程平台推出,进一步输出课程影响力。
  三、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基于岗位要求的中英文双语教学
  深圳港航业发展带有非常明显的外向型、国际化特征,因为90%以上的集装箱货源都是外贸货源,全英文的港航单证和全英文的专业术语沟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英语表达能力,既具备航运业务知識又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深圳港航就业市场的宠儿。
  我国高职院校在课程资源建设上,存在着“课程开发主体单一、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节、课程资源供给形式单一、课程资源利用率不高”等突出问题,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在设计的时候针对以上痛点问题,课程组出版了工学结合模式教材《港航专业英语》,该教材历经七年积累和完善,完全打破了传统专业英语教材模式,以大比例的专业英语业务能力训练为主,辅以模块式实训项目检验学习成效。教材首先以航运企业招聘广告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型航运企业的招聘广告多为全英文)。通过招聘广告分析、引入就业岗位描述,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引入具体工作流程模块,这种以工作流程为基础设计的教学模块既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又符合教师的教学节奏,每个教学模块都有相应的实训项目检验学习效果,便于教师进行阶段性考核。   考虑到全英文教学学生接受程度较低,而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中英双语教学,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在用中英文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本课程还按照学习任务及教学要求,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融专业基础理论讲解于课堂过程,并在真实的港口航运企业实习中进行演练,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所学知识和技能,形成和习得将来在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职业行动经验和策略,运用适合高职教育“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体现“工作过程”的教学特点,满足本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按照三个不同的教学阶段的特点,分别采用了项目教学法、问题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进行教学。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校企联合课程开发
  根据行业发展特点,在师资队伍的组建上,课程专家负责课程的体系搭建与理论指导;学校教师负责课程框架的搭建、教学组织的实施;行业专家负责讲解行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甄别和选择;同时聘用企业一线专家负责具体实操性课程的讲解和实施,保证了课程的实践性与教学性的统一。在企业师资队伍的选择上尤其注重企业背景、行业影响,要求具有港航知名企业工作经历。
  在教学内容上直接采用航运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实际案例,教学内容更加优化,强调知识的迭代更新,教学设计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及企业发展的真实现状,突出了产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基于模拟教学的情景教学
  由于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以港口与航运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托设置专业英语业务模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容易实施情景教学法。学生分别模拟航運企业市场部、客户服务部、操作部、箱管部等部门的新员工,学习航运企业的基本操作流程;教师将专业英语词汇、专业英文单证、专业英文Email的阅读与写作、专业英语会话等知识融入整个情景教学的过程中。
  (四)基于实训项目的学习成效考核
  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强调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因此采取了集中考核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实训项目考核方式为重点。每个教学模块完成后,教师都从企业直接引入最鲜活的业务案例要求学生试做,通过实训项目的方式对学生实际业务技能进行考核,记录成绩,多次考核优秀者给予平时加分奖励,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国际航运实务(中英双语)课程的创新点
  (一)紧跟行业发展前沿,强调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
  从1988年盐田集装箱码头建港伊始,深圳港从零开始,短短13年的时间,便跻身全球十强集装箱港口之列,2003年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港口,稳坐第四强宝座十年后,于2013年进入世界三强之列,一路高歌猛进。直到2019这一年,深圳港从世界第三大集装箱港口倒退一位变成第四。这背后映射的是深圳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具体表现。
  本课程组多年来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进行深入研究,在2012年就具有前瞻性地提出在深圳发展高端航运,而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在原本培养职业技能的基础知识上,更注重培养其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以应对产业升级变化。
  实践结果证明,目前很多的毕业生随着深圳港航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走向国际,向世界输出深圳的港航软实力。
  (二)构建了多来源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近几十年来,我国企业一直未成为一种教育主体,现实情况依然还只是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在产教融合理念的不断指引下,各个高职院校在教师团队的建设上,一方面强调学校聘用教师的企业经验,另一方面不断突破人事聘用制度的边界,通过长短期引入、外聘、联合开发等形式将企业的师资资源引入课堂。但是在企业师资资源上还缺乏统一的要求和标准。本课程在“双师型”教师团队的选择上,非常注重多样化,除了学校的老师,还邀请企业讲师、行业主管领导、毕业生精英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课,和学生交流。这使港航人才的培养与行业、企业的发展随时随地保持着密切的连接和更新迭代。
  本课程邀请行业顶级精英走进课堂为学生授课,重点讲授行业一线最新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帮助学生根据市场的最新资讯找准自己的定位。
  课程邀请行业主管领导进入课堂,从主管单位的角度,深度参与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紧跟国家政策方针,也让学生了解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在大趋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课程邀请毕业生精英进课堂,以往届毕业生的真实职业发展路径与经验分享,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三)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产、研促学
  国际航运是深圳产业发展重点,是贯彻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本课程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还通过为招商集团等知名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开发联合课程,输出课程教学的“产学研模式”。课程组于2017年10月参与招商集团“一带一路”国家港航英才培训计划,采用本课程教学内容,向来自13个“一带一路”国家的30名港口航运界高级管理人才全英文授课,并获得了一致好评。根据后续反馈,不少学员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仍通过网络继续深入学习本课程。
  基于“一带一路”国家港航人才对线上课程有非常大的需求,本项目将继续坚持工学结合,以港口与航运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为依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按照国际规则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技能型人才。
  (四)基于行业特点,强调课程建设的国际性
  本课程与丹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Denmark)合作培训项目,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建立学生的国际视野。学生去到丹麦,参观全球第一大航运公司丹麦马士基总部,并与丹麦大学学院相同专业学生一起学习,共同完成项目。
  (五)在线课程推进课程建设的普及性
  为进一步适应国家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本课程网站于2006年开始建设,2009年国家示范校验收被评为优秀教学网站。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本课程网站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文件:教学大纲、教学进度、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等;学习指导文件:课程学习指南、教材中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实训题集及参考答案示例、考试样题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企业操作案例:合作企业实际操作案例、单证及操作流程等;教学展示资料:主讲教师的相关资料、各界对课程的评价、学生作品等;辅助教学资源:与本课程相关的图片、视频、练习题集、实训题集。
  2019年按国家线上精品开放课程的要求,本课程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更新迭代,开发慕课,把课堂搬到线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学习途径,同时把课程从校内推到校外,从深圳推到全国,进一步扩大课程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龚娟.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45-46.
  [2]潘海生,裴旭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动力、内涵与功能优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7):22-26.
  [3]贺萍.基于构建流程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探析[J].物流科技,2019,42(7):175-177.
  [4]姜大源.高校要提升深度参与产教融合的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8(2):23-24.
  [5]张咏梅.现代物流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8(21):77-78.
其他文献
[摘要] 实践育人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部部署实施的“易班”推广行动计划为高职院校实践育人教育提供了创新平台,其省校共建、资源共享和平台共融等突出优势给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带来了新的机遇。以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为例,抓紧话语权和主导权,掌握大学生用网规律和注重活动创新等方面开展基于易班共建体系的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育人的工作。  [关键词] 易班;高职院
期刊
[摘要] 高职课程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已经逐步摆脱了“学科化”,但是冷静分析目前的课程设计,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OBE理念自被提出以来,已经被各个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纳,经过近30年的实践和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在借鉴和吸收OBE理念的基础上,以网络互联技术与实施课程为例,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焦点,以学生能够成功学习为中心点,明确课程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改革考核方式,对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加以实践,以期
期刊
[摘要] 目的:调查高职护理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的真实需求,分析影响其学习的因素和解决办法。方法:使用自制量表对236名高职护理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高职护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对护理专业认知存在偏差、学习能力和自律性不足、对教学方式改变有需求。结论:高职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促进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 高
期刊
[摘要] 当前高等院校的德育和美育工作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高校要将德育和美育的引导放在首要地位上,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让高等院校的德育与美育工作有机结合,体现协同育人的发展理念,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能够保持理论高度和实践意义上的创新发展。最终完成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满足新时代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新时代;德育;美育;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是无锡市新吴区创办的高职院校,是一所省属区办的公立高职院校。因为地理优势,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实践机会,尤其是对于IT类专业而言,在学习过程中,有企业真实项目的实践配合是非常宝贵且有意义的。立足区域经济的实践教学规划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区域经济;实践教学;校企合作;规划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期刊
[摘要] “双高”计划是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之后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对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提升、确立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巩固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具有重大意义。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产业集群和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建设。艺术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类别,应主动思考为服务湖北地域文化经济,围绕音乐艺术
期刊
[摘要] 创建继续教育慕课课程,对有效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具体课程为例,阐明课程建设的内容、经验及不足。  [关键词] 继续教育;慕课;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096-02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日
期刊
[摘要] 以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国际学生短期汉语进修项目为例,分析了口语交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课程定位和教学大纲不清晰、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脱节以及教学环境和教学形式的拘泥等。随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选定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以及扩大课堂教学范围并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问题诊断;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 中高职衔接已成为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但普遍存在“贯而不通”“联而不合”等诸多问题。结合自身实践和反思,进一步诠释了中高职衔接的意义与关键要素,并从工作机制建设等六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中职;高职;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0-0158-02  中高职衔接作为职
期刊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构成,要能够立德树人,引导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从思想上有所感悟,更要从实践活动中得以见证。要深入探讨当前五年制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时,其中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开展的情况,改变原有二者相互独立的教学现象。需要从整体层面上在开展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时融入思想政治教学元素,以此为研究切入点,在分析将思想政治元素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