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我之境是指抒情色彩浓重的艺术境界。诗人一方直接抒情,另一方面,又将自己的情感强加於外物,使得物具我情,物因情活,所创造的境界也就显得我情我意特浓。无我之境是主体的情感表达相对隐蔽的境界。此时主体因心态闲静,融身对象,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极力客观呈示外物情势。
一、中国舞蹈文化的有我、无我境界之分
王国维的这种二种境界之分,同时也存在於中国舞蹈文化中,若将中国舞蹈文化的身体情态视为一种艺术化身体,则可以这麽说,有我之境较偏向“以我观物”层次。这一层次较偏向以身体动作为主的呈现;无我之境则是较趋向“以物观物”的艺术层次,我之情是隐的。在无形的我隐匿地渗透於各个动作之中,一种无所为而为的表现,优游的舞姿,自在的神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情境。
但这有一问题存在,就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其实都蕴涵着“我’的存在,只是”我”的不同层次的表现,无我仍是一种有我的存在现象,就中国舞蹈文化的身体情态而言,无我可以说是忘我,在身体运行之中忘却了四肢形体与时间、空间的相对性,而扩大了同一性。
无我之境来自於艺术创作中一种想像的真实,而这种想像的真实毕竟是情感力量所造成关於想像的真实与无我之境,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这样认为:
要在虚无、寂寞中凭想像的真实生出音乐和画面来,要真正有诗情画意,只有那庄子虚已以应物的创造直观和纯粹意识还是不够的,它有赖於情的渗入。正是深情,使想像的真实产生了所谓以我观物的有我之境和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而不再是认识性的描述和概念性的比附了,这样就有了意境创造的广大天地。
二、有我之境是通向无我之境的必经层次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在舞蹈作品中主要在于创作者对于舞者表现的要求,舞蹈作品表现的完美层次当然是无我之境的层次,但有我之境却是进入无我之境的道路。有我之境的舞蹈表现受自我的过往经验影响较多,在接受新的作品的诠释时,亦较从自我的立场出发来表现,例如一般的民俗节庆舞蹈表演,总是影射着舞者过往的经验与情感,习惯用夸张的情绪与动作来诠释节庆时的欢欣跃动,这是从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的立场来表现的舞蹈。
舞者在训练的过程往往是以过往的学习经验来接受创作者的思想、理念与舞蹈动作,在舞蹈动作未达到臻熟之前,舞者都是处于有我之境的层次,在编舞者不断要求与训练下,舞者脱离了自我经验约束的状况,逐渐进入了无我之境的层次。其实这也并不是真的无我之境,或可说是由原自我的有我之境进入了一个全新自我的有我之境,后者是舞者不曾经验过的自我,也因为不曾经验过所以不会有太多的习惯性矫揉做作的情形,更能真实的表现作品欲传达的思想与理念。
舞蹈若仅是单纯的肢体动作表现,那是具体可感的,而不具备隐喻想像的艺术空间。舞蹈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达到离开肉体的世界才会有舞蹈的美,因为这时的肉体已经不再单纯是生理上的肉体,而是因肉体的有节奏的动作而形成一种生命观,已经成为具有象徵意义的艺术了。舞蹈作品的无我之境可以说是一种诗意般的境界,这种诗意般境界所表现出来的舞姿,不是僵化的肢体动作,每一个肢节,每一个细胞都在不断地活化放射,放射出内在心灵所蕴涵的情感,这样的舞姿是写意性的表现,境界才得以被表现,艺术内涵才得以被释放。如同写诗般,写实之景易描述而言外之意则难表之。
三、无我之境是情感隐而不露
朱光潜先生认为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其实都是有我之境。与其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不如说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
无我的另一种诠释,可以说是极度专注,宗教活动中常透过坐禅方式以获得解除我执之境,这个过程是训练心灵能随心地产生极度专注的能量。舞蹈在舞台上的演出,就是要求这样的意境。其实许多现代舞作品,看似极单纯的身体动作,其中却蕴涵着极度专注的心灵能量,而绝非只是纯粹肢体。
四、有我、无我之境对中国舞蹈文化的作用
王国维的审美境界说,对於中国美学发展而言,是一种创新的发展。就舞蹈而言,其关键仍在於舞者表演当下,是否真心、真情,完全沉浸於舞台空间与时间流转下的虚幻世界,以虚拟的身体动作,真心自然地呈现内在的心灵情感。不做作、不虚伪地表现,沉浸在可感的知觉意识与不可感的含混意识之中。
五、结语
中国舞蹈文化中的身体不仅是生理性的身体,而且是心灵化的身体,涵孕了身与心、感性与灵性、自然与价值,及生理、意识和无意识,且在时、空中动态生成、展现的生命整体。舞蹈艺术在动态不确定性本质上,对于意境的掌握亦是艰难的。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区别更有联系,对於艺术境界而言绝对无法一刀切,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区分。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
一、中国舞蹈文化的有我、无我境界之分
王国维的这种二种境界之分,同时也存在於中国舞蹈文化中,若将中国舞蹈文化的身体情态视为一种艺术化身体,则可以这麽说,有我之境较偏向“以我观物”层次。这一层次较偏向以身体动作为主的呈现;无我之境则是较趋向“以物观物”的艺术层次,我之情是隐的。在无形的我隐匿地渗透於各个动作之中,一种无所为而为的表现,优游的舞姿,自在的神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情境。
但这有一问题存在,就是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其实都蕴涵着“我’的存在,只是”我”的不同层次的表现,无我仍是一种有我的存在现象,就中国舞蹈文化的身体情态而言,无我可以说是忘我,在身体运行之中忘却了四肢形体与时间、空间的相对性,而扩大了同一性。
无我之境来自於艺术创作中一种想像的真实,而这种想像的真实毕竟是情感力量所造成关於想像的真实与无我之境,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这样认为:
要在虚无、寂寞中凭想像的真实生出音乐和画面来,要真正有诗情画意,只有那庄子虚已以应物的创造直观和纯粹意识还是不够的,它有赖於情的渗入。正是深情,使想像的真实产生了所谓以我观物的有我之境和以物观物的无我之境,而不再是认识性的描述和概念性的比附了,这样就有了意境创造的广大天地。
二、有我之境是通向无我之境的必经层次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在舞蹈作品中主要在于创作者对于舞者表现的要求,舞蹈作品表现的完美层次当然是无我之境的层次,但有我之境却是进入无我之境的道路。有我之境的舞蹈表现受自我的过往经验影响较多,在接受新的作品的诠释时,亦较从自我的立场出发来表现,例如一般的民俗节庆舞蹈表演,总是影射着舞者过往的经验与情感,习惯用夸张的情绪与动作来诠释节庆时的欢欣跃动,这是从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的立场来表现的舞蹈。
舞者在训练的过程往往是以过往的学习经验来接受创作者的思想、理念与舞蹈动作,在舞蹈动作未达到臻熟之前,舞者都是处于有我之境的层次,在编舞者不断要求与训练下,舞者脱离了自我经验约束的状况,逐渐进入了无我之境的层次。其实这也并不是真的无我之境,或可说是由原自我的有我之境进入了一个全新自我的有我之境,后者是舞者不曾经验过的自我,也因为不曾经验过所以不会有太多的习惯性矫揉做作的情形,更能真实的表现作品欲传达的思想与理念。
舞蹈若仅是单纯的肢体动作表现,那是具体可感的,而不具备隐喻想像的艺术空间。舞蹈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有达到离开肉体的世界才会有舞蹈的美,因为这时的肉体已经不再单纯是生理上的肉体,而是因肉体的有节奏的动作而形成一种生命观,已经成为具有象徵意义的艺术了。舞蹈作品的无我之境可以说是一种诗意般的境界,这种诗意般境界所表现出来的舞姿,不是僵化的肢体动作,每一个肢节,每一个细胞都在不断地活化放射,放射出内在心灵所蕴涵的情感,这样的舞姿是写意性的表现,境界才得以被表现,艺术内涵才得以被释放。如同写诗般,写实之景易描述而言外之意则难表之。
三、无我之境是情感隐而不露
朱光潜先生认为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其实都是有我之境。与其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不如说超物之境和同物之境。
无我的另一种诠释,可以说是极度专注,宗教活动中常透过坐禅方式以获得解除我执之境,这个过程是训练心灵能随心地产生极度专注的能量。舞蹈在舞台上的演出,就是要求这样的意境。其实许多现代舞作品,看似极单纯的身体动作,其中却蕴涵着极度专注的心灵能量,而绝非只是纯粹肢体。
四、有我、无我之境对中国舞蹈文化的作用
王国维的审美境界说,对於中国美学发展而言,是一种创新的发展。就舞蹈而言,其关键仍在於舞者表演当下,是否真心、真情,完全沉浸於舞台空间与时间流转下的虚幻世界,以虚拟的身体动作,真心自然地呈现内在的心灵情感。不做作、不虚伪地表现,沉浸在可感的知觉意识与不可感的含混意识之中。
五、结语
中国舞蹈文化中的身体不仅是生理性的身体,而且是心灵化的身体,涵孕了身与心、感性与灵性、自然与价值,及生理、意识和无意识,且在时、空中动态生成、展现的生命整体。舞蹈艺术在动态不确定性本质上,对于意境的掌握亦是艰难的。而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区别更有联系,对於艺术境界而言绝对无法一刀切,没有绝对的界限和区分。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