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这一课时内容时,学生已经掌握圆柱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后开展的新课学习,作为几何知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圆柱表面积知识为后续学习圆柱的体积奠定坚实基础。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此前已经学习过的长方体及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理解如何推导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引导学生重点掌握本部分知识。在教材设计中,教师可以借助具体情境进行有效操作活动,在动手操作及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学习自信,得到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知识时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含义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问题启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时可以通过将曲面转化为平面开展推理,在完善计算步骤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圆柱表面积意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采用复习旧知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应用把握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够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柱体图形,(生举例说明)圆柱体一般都有哪些部分组成?
生:圆柱是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般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两个圆形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师:我们此前已经学过圆的面积,哪个学生愿意说一说圆的面积公式应该怎么计算?(学生复习旧知识回答问题)
师: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采用了转化思想,通过“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最终得到了圆的面积。(多媒体呈现圆柱体)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则是圆柱体的表面积,我们先来学习圆柱的侧面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师:谁能说一说侧面是怎么形成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就能够平铺变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时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师:我们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长方形,因此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师:谁能试着写一写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即长×宽=底面周长×高)
师:多媒体展示情境例题,给出圆柱及底面直径和高,引导学生求其侧面积。
师:圆柱的两个底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三、教师追问,设疑引导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计算公式,那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生自主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
师:我们应该抓住哪两个量来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如何求?
生:(自主列式)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2+侧面积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总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按照圆的周长——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顺序计算。
师:(多媒体呈现图片)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总结的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步骤求出以下圆柱体的表面积吗?(学生讨论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同步骤列为综合算式),
四、随堂练习,内化知识
师:请翻开教材中的“做一做”,同学们先自主练习。(教师指定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列算式计算,有疑问可以互相讨论,师生核对后集体评议算法和得数)
教学反思:
在本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秉承素质教育倡导的生本理念开展教学,在教学伊始,教师先结合班级学情特点和具体教材内容,从网络资源中搜集众多课例借鉴优秀经验。课堂中,教师没有采用趣味性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而是采用谈话的方法让学生回顾此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通过联系旧知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打消他们认为本节课的知识很难的念头,从圆的面积公式到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推导,学生经历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让学生在猜想中探究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思維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得出结论,遗憾的是,由于教具学具有限,因此教师只能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采用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实施,然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媒体辅助的形式强化这种知识传递,在演示的过程中,一目了然地呈现知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本质。而最终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可以在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提高到应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真正掌握好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段玉婷.浅谈《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对学生素养的关注和培养[J].亚太教育,2016(29):3.
[2]伏志瑛.“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与说明[J].小学数学教育,2015(Z2):102-103.
关键词: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这节内容知识时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含义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问题启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时可以通过将曲面转化为平面开展推理,在完善计算步骤的过程中,促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圆柱表面积意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采用复习旧知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应用把握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够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探究的乐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提出问题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柱体图形,(生举例说明)圆柱体一般都有哪些部分组成?
生:圆柱是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般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两个圆形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
师:我们此前已经学过圆的面积,哪个学生愿意说一说圆的面积公式应该怎么计算?(学生复习旧知识回答问题)
师:我们在学习圆的面积时采用了转化思想,通过“转化图形——建立联系——推导公式”最终得到了圆的面积。(多媒体呈现圆柱体)今天我们要探究的问题则是圆柱体的表面积,我们先来学习圆柱的侧面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师:谁能说一说侧面是怎么形成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就能够平铺变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时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
师:我们将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长方形,因此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师:谁能试着写一写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即长×宽=底面周长×高)
师:多媒体展示情境例题,给出圆柱及底面直径和高,引导学生求其侧面积。
师:圆柱的两个底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相等)
三、教师追问,设疑引导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计算公式,那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生自主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
师:我们应该抓住哪两个量来求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如何求?
生:(自主列式)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2+侧面积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总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按照圆的周长——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的顺序计算。
师:(多媒体呈现图片)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总结的圆柱表面积计算公式步骤求出以下圆柱体的表面积吗?(学生讨论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将不同步骤列为综合算式),
四、随堂练习,内化知识
师:请翻开教材中的“做一做”,同学们先自主练习。(教师指定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列算式计算,有疑问可以互相讨论,师生核对后集体评议算法和得数)
教学反思:
在本课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秉承素质教育倡导的生本理念开展教学,在教学伊始,教师先结合班级学情特点和具体教材内容,从网络资源中搜集众多课例借鉴优秀经验。课堂中,教师没有采用趣味性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而是采用谈话的方法让学生回顾此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通过联系旧知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打消他们认为本节课的知识很难的念头,从圆的面积公式到圆柱体的侧面积公式推导,学生经历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变,让学生在猜想中探究知识更有利于学生思維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得出结论,遗憾的是,由于教具学具有限,因此教师只能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采用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实施,然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媒体辅助的形式强化这种知识传递,在演示的过程中,一目了然地呈现知识,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本质。而最终的教学环节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在设计练习的时候可以在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提高到应用,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不同类型的题目,真正掌握好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同时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段玉婷.浅谈《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对学生素养的关注和培养[J].亚太教育,2016(29):3.
[2]伏志瑛.“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与说明[J].小学数学教育,2015(Z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