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复杂,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不正之风横行、腐败现象日益加剧,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一切给人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冲击,这也波及到了我们的学校、学生,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与社会对其的宠爱等原因,造成日益增多的心理问题,其中患有心理缺陷与疾病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影响他们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就更为突出与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健康,人们总认为它指的是人身体无病无害,这有点片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麦灵格是一位精神病学者,他对健康的理解是“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这样也就是说,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而学校教育是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有意识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着重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教学心理。如果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教育,不仅对学生智能的教育是一种影响,还会损害其身心的健康。学校应该将心理教学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与日常管理中去。因为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也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拥有积极态度。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做到豁达大度、心胸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言传身教。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
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學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初步得到开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影响他们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面,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就更为突出与重要。为此,教师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尤为关键。
健康,人们总认为它指的是人身体无病无害,这有点片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麦灵格是一位精神病学者,他对健康的理解是“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只是要有高效率,也不只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俱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这样也就是说,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而学校教育是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有意识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在着重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教学心理。如果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的教育,不仅对学生智能的教育是一种影响,还会损害其身心的健康。学校应该将心理教学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与日常管理中去。因为不同的教师所带的学生也存在不小差异,教师也正是用自己的一切去教育、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能够面对现实、积极乐观,对前途有信心;具有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认知能力。有独创性,能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有健全的人格,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和谐相处,拥有积极态度。教师的心理常态应是不卑不亢、不愠不哀、宽严适度,既有激情、又很理智;教师无论处于何种状态下,都必须表现出心理状态的稳定性;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大大超过学生,要做到豁达大度、心胸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到言传身教。如果学生眼中看到的是一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的教师,看到他自尊但不自傲、自重但不自夸、自信但不固执,能正确对待挫折、乐观向上、尊重自己的事业、尊重他人、言行一致,可以想象他在学生心中的地位会怎样。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模仿性很强,这样的教师一定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所以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我们教师应首先拥有同样健康的心理。
没有健康的心理,一切形式的素质教育都是无从谈起的。总之,小学阶段是人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學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也将初步得到开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总体结构中的奠基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