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词汇是语言中最敏感、最迅速地反映时代变幻、社会变革、人们心态变化的要素。近年来网络报刊中经常用到一个词——“电人”、“很电人”。这指“有魅力的、迷人的、有感觉的”,而且用来指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电”的这一新用法最初用于改革开放之初,这显然与当时的社会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电人 有魅力的 社会变化
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对它的解释为:(1)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电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广泛用在生活和生产各方面,如:放光、发热、产生动力等。(2)触电。这是从物理学角度进行解释的。从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来看,专业术语有时会发生变化,“逐渐演变为一般的词语”。然而,我们发现最近的网络报刊上出现了“电”的一种新用法。
先来看下面的例子:
1、海诺走过来用他那很电人的眼睛看着天瑜:“你还好吧?”(百度/天国的嫁衣VS王子变青蛙合成的续集)
2、我将恩惠拉开,双手抓着她的肩膀,以我最严肃的表情,最电人的眼神面对着她(网络小说/城之内)。
3、小葱在舞台上用歌声倾诉的时候,是很电人的,这一点自从崔健之后,大陆就没有出现过具有这种潜质的歌手(天涯社区)。
4、大概就是那种很电人,很阳光的笑容(西陆网/网络小说/琥珀的小屋)。
5、我只好顺势甩了一下头发并摆出了一副很电人的表情(网络小说/城之内)。
6、莫文蔚姐姐很雷很电人(阿里巴巴/商人论坛)。
7、主持人大鹏:有网友说你的眼睛太漂亮了,太电人了,我永远不放弃你,你肯定不是近视眼(《乔家大院》马伊俐做客搜狐大话戏内戏外事)?
8、这个娃娃很“电”人——张韶涵 This Boy Is Very Charming—Zhang Shaohan(《航空港》2005年第4期)
9、双眼皮不咬人,电人(《半岛新生活》2007年11期)!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电人”本是一个动词性的词组,但是这一动词性词组受到程度副词“太”“很”或“最”的修饰,这就说明这个动宾词组的性质已经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字面的“电到某人,某人触电”的意思。
结合以上具体语境,我们不难得知,“电人”有一个共同的所指,指施事者是“亮丽的、迷人的、有魅力的(charming)”。根据人类认知的角度和词义的发展变化,具有性状特征的名词,很容易从本身的特征性质发展出相关的形容词。
由于“电”这个名词的词义,更加强调的是带给受事者的感受(类似的还有“雷”),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名词中特殊的一类——具有性状语义特征的名词,在“词类连续系统(名词—形容词—动词)”中处于名词和形容词的交界处,已经开始向形容词发展变化。
说某人被“电”,显然是指某人受到对方魅力的刺激,继而产生强烈的感应:眩晕、酥麻、甚至窒息。形象地说,这种感应有如遭受“电流从身体中经过”一般,脑中轰然,全身麻木。触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感应的过程,这种感应需要施事者和受事者双方的共同完成,需要施事者(“放电人”)具有迷人、亮丽的特征,才能使受事者眼前一亮,心头颤动,产生如同触电一般的感觉。可见,“电人”一词糅合了施事者和受事者双方的特征。
由以上例子我们发现,“电人”、“放电”的感情色彩已经发生了变化,指施事者是“亮丽的、迷人的、有魅力的”。在最初的时候,“放电,很电人”指具有“挑逗”意味的一种行为。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心理学家莫妮卡指出:“挑逗能够帮助男女方尽量突出自己的长处去吸引对方,一则可测试一下双方的感觉,二则也可增加自己的吸引力,从而捉住对方的心。”“这个挑逗的过程就叫做‘放电’”、“有触电般的感觉”、“‘来电了’则表示有了感觉”。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定义的,从感情色彩上来说则稍带贬义。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放电、电人”变成了中性或含褒义色彩的词语,指“有魅力的,迷人的,漂亮的”。
张斌先生曾经说过:“词义是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的深化,就会变化和演化。”那么“电人”这一新意的产生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因素促成的呢?笔者推测,由于“电”已经不是专门行业或部门所使用的了,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部分。
可以说现代人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电,那么“电人(人触电)”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加之人们固有的求新求异的心态,使得人们在表达“迷人的、有魅力的、有感觉的”之类的意思时,选择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电人”的新用法,这样“电人”就“时尚”起来了。
这也是汉语新词产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当新词新语代表的是新的事物、新的概念时,人们也许会因为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只好用原来的旧词表达新的意义,为一个旧词注入新的义素,使它展现出新的活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旧瓶装新酒”。
新词语是语言对社会变化表现最敏感的部分。我们通过在电脑检索系统中查询到的结果发现,“放电”、“电人”的施事者多为女性,这除了与业已形成的打扮者多为女性的社会习俗有关外,也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新的生存方式。
旧时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夫妻间男为女主,夫对妻可随意打骂休弃。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歧视、束缚妇女的法律。在宪法和有关选举、劳动、教育、婚姻家庭和继承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中,都鲜明地体现了男女平等的精神。
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种种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仍然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男权社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女性的公平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一方面他们要靠自己的努力、主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适应这个以男性为主的“男权社会”。
过去,我们都知道,当女人对某个男人有好感或心生羡意的时候,往往会用含蓄且难让对方明白其意的方式去表达。这样的表达对于男人来说是若有若无的表叙,也是难以界定的,往往都是流于他意而难结“秦晋之好”。这是由于过去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而今天的女人早已经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矜持了,于是就出现了这种鼓励女性主动出击,去吸引自己喜欢的男性,从而把握自己幸福的新的社会观念。“放电”、“电人”这些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便充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变革。
“一个词在具体的语义环境中往往会派生出新的临时意义”,而且“随着该义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它很可能成为固定的词义而进入词典的义项”。但任何一个词语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与淘洗。
目前对“电人”而言,从它产生之初就只具有一种口语化形象化的色彩(而且一般在青少年群体中使用),在正式的书面语体如科技语体、公文语体、政论语体中很少使用。但由于媒体和个人在使用时相当主观的随文释义,使“电人的、很电人”日渐大众化,由某一领域而扩散至其他领域。如在最初的时候,“电人”主要的指称对象是“人的眼睛”,后来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体形象,随着认识的不断变化,人们采用类推方式以及形象化的表达,又扩展到指人的声音,笑容、动作、性格、皮肤等。如:
1、“真的,兴许是呢,你看,那飞机拐过来了,兴许娃拿电眼正看你呢(张胜利《八舅》)。
2、Michelle branch 的声音挺像布兰妮,有种慵懒的磁性,又带点娇憨,很电人(好苹果的博客)。
3、她的声音有一种和小甜甜一样的磁性,听上去很电人(百度贴吧)。
4、FIFA小姐出席FHM庆祝派对,大摆电人媚姿(腾讯体育)。
5、不过现在觉得他这种性格很电人啊,韧性很强,比向鼎那种活泼外向的好,我喜欢内敛一点的(天涯社区)。
6、在冬日里想拥有“电人”肌肤吗?(舜网论坛/广而告之)
然而,任何一种新语汇进入生活系统不难,新词的加入,也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库,至于以后会不会万古留名,“进入词典的义项”,那要看它自己的生命了,大浪淘沙,与时俱进的,总会留下印迹。
综上所述,语言的变化发展,同其他的新生事物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语言既依附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演变是语言发生变化的直接根源,这种变化最迅速、最直接地在反映在词汇当中。同时,语言的丰富程度又会提高人们的表达能力,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电人”这一旧词的新用现象,既是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语言自身发展变化连续性和渐变性的充分体现。正如肖复兴所说:“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对于新词语,我们也应该静心容忍,让时间来大浪淘沙。”
参考文献:
[1]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2] (东汉)许慎,徐铉校订:《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作者简介:薛培,女,1983—,河北石家庄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关键词:电人 有魅力的 社会变化
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一个名词。《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商务印书馆,2002年)对它的解释为:(1)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电是一种很重要的能源,广泛用在生活和生产各方面,如:放光、发热、产生动力等。(2)触电。这是从物理学角度进行解释的。从词汇发展演变的规律来看,专业术语有时会发生变化,“逐渐演变为一般的词语”。然而,我们发现最近的网络报刊上出现了“电”的一种新用法。
先来看下面的例子:
1、海诺走过来用他那很电人的眼睛看着天瑜:“你还好吧?”(百度/天国的嫁衣VS王子变青蛙合成的续集)
2、我将恩惠拉开,双手抓着她的肩膀,以我最严肃的表情,最电人的眼神面对着她(网络小说/城之内)。
3、小葱在舞台上用歌声倾诉的时候,是很电人的,这一点自从崔健之后,大陆就没有出现过具有这种潜质的歌手(天涯社区)。
4、大概就是那种很电人,很阳光的笑容(西陆网/网络小说/琥珀的小屋)。
5、我只好顺势甩了一下头发并摆出了一副很电人的表情(网络小说/城之内)。
6、莫文蔚姐姐很雷很电人(阿里巴巴/商人论坛)。
7、主持人大鹏:有网友说你的眼睛太漂亮了,太电人了,我永远不放弃你,你肯定不是近视眼(《乔家大院》马伊俐做客搜狐大话戏内戏外事)?
8、这个娃娃很“电”人——张韶涵 This Boy Is Very Charming—Zhang Shaohan(《航空港》2005年第4期)
9、双眼皮不咬人,电人(《半岛新生活》2007年11期)!
随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电人”本是一个动词性的词组,但是这一动词性词组受到程度副词“太”“很”或“最”的修饰,这就说明这个动宾词组的性质已经发生了转移,并不是字面的“电到某人,某人触电”的意思。
结合以上具体语境,我们不难得知,“电人”有一个共同的所指,指施事者是“亮丽的、迷人的、有魅力的(charming)”。根据人类认知的角度和词义的发展变化,具有性状特征的名词,很容易从本身的特征性质发展出相关的形容词。
由于“电”这个名词的词义,更加强调的是带给受事者的感受(类似的还有“雷”),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名词中特殊的一类——具有性状语义特征的名词,在“词类连续系统(名词—形容词—动词)”中处于名词和形容词的交界处,已经开始向形容词发展变化。
说某人被“电”,显然是指某人受到对方魅力的刺激,继而产生强烈的感应:眩晕、酥麻、甚至窒息。形象地说,这种感应有如遭受“电流从身体中经过”一般,脑中轰然,全身麻木。触电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感应的过程,这种感应需要施事者和受事者双方的共同完成,需要施事者(“放电人”)具有迷人、亮丽的特征,才能使受事者眼前一亮,心头颤动,产生如同触电一般的感觉。可见,“电人”一词糅合了施事者和受事者双方的特征。
由以上例子我们发现,“电人”、“放电”的感情色彩已经发生了变化,指施事者是“亮丽的、迷人的、有魅力的”。在最初的时候,“放电,很电人”指具有“挑逗”意味的一种行为。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心理学家莫妮卡指出:“挑逗能够帮助男女方尽量突出自己的长处去吸引对方,一则可测试一下双方的感觉,二则也可增加自己的吸引力,从而捉住对方的心。”“这个挑逗的过程就叫做‘放电’”、“有触电般的感觉”、“‘来电了’则表示有了感觉”。这是从科学的角度来定义的,从感情色彩上来说则稍带贬义。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放电、电人”变成了中性或含褒义色彩的词语,指“有魅力的,迷人的,漂亮的”。
张斌先生曾经说过:“词义是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的认识的深化,就会变化和演化。”那么“电人”这一新意的产生又是什么样的社会因素促成的呢?笔者推测,由于“电”已经不是专门行业或部门所使用的了,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部分。
可以说现代人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电,那么“电人(人触电)”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加之人们固有的求新求异的心态,使得人们在表达“迷人的、有魅力的、有感觉的”之类的意思时,选择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电人”的新用法,这样“电人”就“时尚”起来了。
这也是汉语新词产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当新词新语代表的是新的事物、新的概念时,人们也许会因为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只好用原来的旧词表达新的意义,为一个旧词注入新的义素,使它展现出新的活力,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旧瓶装新酒”。
新词语是语言对社会变化表现最敏感的部分。我们通过在电脑检索系统中查询到的结果发现,“放电”、“电人”的施事者多为女性,这除了与业已形成的打扮者多为女性的社会习俗有关外,也从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和由此产生的新的生存方式。
旧时男尊女卑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夫妻间男为女主,夫对妻可随意打骂休弃。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歧视、束缚妇女的法律。在宪法和有关选举、劳动、教育、婚姻家庭和继承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中,都鲜明地体现了男女平等的精神。
由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种种原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仍然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男权社会。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女性的公平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一方面他们要靠自己的努力、主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适应这个以男性为主的“男权社会”。
过去,我们都知道,当女人对某个男人有好感或心生羡意的时候,往往会用含蓄且难让对方明白其意的方式去表达。这样的表达对于男人来说是若有若无的表叙,也是难以界定的,往往都是流于他意而难结“秦晋之好”。这是由于过去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而今天的女人早已经不再需要像过去那样矜持了,于是就出现了这种鼓励女性主动出击,去吸引自己喜欢的男性,从而把握自己幸福的新的社会观念。“放电”、“电人”这些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便充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变革。
“一个词在具体的语义环境中往往会派生出新的临时意义”,而且“随着该义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它很可能成为固定的词义而进入词典的义项”。但任何一个词语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与淘洗。
目前对“电人”而言,从它产生之初就只具有一种口语化形象化的色彩(而且一般在青少年群体中使用),在正式的书面语体如科技语体、公文语体、政论语体中很少使用。但由于媒体和个人在使用时相当主观的随文释义,使“电人的、很电人”日渐大众化,由某一领域而扩散至其他领域。如在最初的时候,“电人”主要的指称对象是“人的眼睛”,后来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体形象,随着认识的不断变化,人们采用类推方式以及形象化的表达,又扩展到指人的声音,笑容、动作、性格、皮肤等。如:
1、“真的,兴许是呢,你看,那飞机拐过来了,兴许娃拿电眼正看你呢(张胜利《八舅》)。
2、Michelle branch 的声音挺像布兰妮,有种慵懒的磁性,又带点娇憨,很电人(好苹果的博客)。
3、她的声音有一种和小甜甜一样的磁性,听上去很电人(百度贴吧)。
4、FIFA小姐出席FHM庆祝派对,大摆电人媚姿(腾讯体育)。
5、不过现在觉得他这种性格很电人啊,韧性很强,比向鼎那种活泼外向的好,我喜欢内敛一点的(天涯社区)。
6、在冬日里想拥有“电人”肌肤吗?(舜网论坛/广而告之)
然而,任何一种新语汇进入生活系统不难,新词的加入,也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库,至于以后会不会万古留名,“进入词典的义项”,那要看它自己的生命了,大浪淘沙,与时俱进的,总会留下印迹。
综上所述,语言的变化发展,同其他的新生事物一样,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语言既依附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社会生活的发展和演变是语言发生变化的直接根源,这种变化最迅速、最直接地在反映在词汇当中。同时,语言的丰富程度又会提高人们的表达能力,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电人”这一旧词的新用现象,既是当今社会生活多元化、思想意识多元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语言自身发展变化连续性和渐变性的充分体现。正如肖复兴所说:“多元化的社会应该对语言有多元化的认识与宽容。对于新词语,我们也应该静心容忍,让时间来大浪淘沙。”
参考文献:
[1]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2] (东汉)许慎,徐铉校订:《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作者简介:薛培,女,1983—,河北石家庄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7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