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城乡对立观点,追求城市与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缓解三农问题、加快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应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本文对郑州生态农业的发展路径做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
关键词:生态农业;协调发展;三农问题
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求大力推进地区生态农业发展。2014年郑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郑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紧接着编制完成了《郑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郑州都市区环城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郑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郑州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郑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当前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一)认识不足
由于郑州市生态农业的提出、起步较晚,政府各级相关决策部门、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及公众对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功能特点特征认识模糊,对生态农业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的認识和理解存在着局限性,认为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加上“农家乐”就是生态农业,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态势、作用意义尚无清晰的认识,对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颇为淡漠,这是制约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影响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主要问题之一。同时,由于对生态农业的宣传与引导力度不够,使公众对生态农业缺乏认识与了解。
(二)缺乏总体规划
郑州市至今从市到大多数区县乡镇都没有形成生态农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发展生态农业以宏观的口号出现在各种规划、发展纲要中,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整个城市(都市)发展规划不同步。无规划导致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明确。一是造成农业与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功能、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脱节、结合松散,形成了领域上的分割。就农业论农业,就旅游说旅游,功能体现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单一功能上,且突出在经济功能和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部分休闲旅游功能上。二是没有整体布局。“农家乐”多以“区区摘果、吃肉,”的形式,而没有根据资源分布、环境特点,现代农业多功能集合体现的要求,构成整体科学的主体布局。使旅游、生态观光休闲、社会教育分割而局限于各自领域中,没有将农业资源优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文化优势、旅游文化市场紧密联合,联带互动,相互促进。
(三)缺乏创新能力
很多生态农业园区盲目“借鉴”学习成功企业的形式,而不挖掘其实质的核心竞争力。造成别的企业有的,自己也有,但没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不了竞争力。很多园区企业,没有高新的技术,从而不能生产出特色独特的产品品种,也就没有市场竞争力。部分园区虽然有多种娱乐设施服务,但是由于缺少特色,以及没有进行适当的宣传营销,知名度低,对周围的城市居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造成娱乐设施和娱乐服务投资回报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四)农业经济效益较低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产品价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经济效益较差,再加上农业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市场竞争力弱,在“大市场大流通”的机制下,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易受周边发达省市地区以及省内各地州市的冲击影响。总之,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趋利效应的影响下,农业经济效益低是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又一主要制约因素。
二、对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广大城镇居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宣传引导力度。二是通过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培训等形式,引导有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经营者提高对发展生态农业及其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转变注重农业自身发展和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传统生产经营观念,树立注重农业的综合发展和现代农业多功能集合体现的新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三是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是推进生态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各级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积极性,鼓励和倡导其积极探索与实践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进郑州市生态农业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政府科学、规范、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引导和推进生态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议郑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注重并酌情研究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鉴于生态农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推行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建设新农村的成功模式,建议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发展生态农业的范畴;二是规划应从优质安全型、特色精品型、节约效率型、生态环保型、休闲观赏型等方面进一步确立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同时生态农业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对建设生态绿色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州生态农业虽然己初具规模,但还未形成真正合理的布局,也存在建设雷同、形式相似的现象。因此,做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生态农业模式尤其重要;例如发展不同层次、主题鲜明的市民农园、农业公园、花卉公园、少儿农庄、垂钓农园、森林公园、休闲农场、观光牧场、自然休养村、民宿庄园等等开发项目。而且政府部门要注重调整各个生态农业结构,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发展设施化、工厂化农业是生态农业重要特点之一,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以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依托。因此,今后应继续发挥优势,本着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采取聘请专家或技术入股等形式,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提供优惠待遇,吸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并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充实和壮大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队伍,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依托郑州市内拥有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应关注所在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前提,主动参与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既为生态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又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进行高新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抓好“种子工程”和养殖良种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土地节省型农业,推动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大都市的土地比一般地区更加稀缺,土地价格更加高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追求较高的土地回报率,必须尽可能使每一平方米实现尽可能大的产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花卉、园艺、苗木、农产品精深加工行业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制度创新,推动着技术革新,因此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生态农业就是通过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四)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很多城市的生态农业发展都十分注重在投资、融资渠道的拓宽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在稳定农业投入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财政资金、借贷资金对农业投入的比重。同时,调动各方面对生态农业的投入,以政府投入为龙头,带动社会资金、信贷资金、外资、农民自有资金投入生态农业,鼓励企业家到郊区开发生态农业。除了农民自筹、信贷资金和政府扶持外,也通过股份制、设立基金、制定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来广开财源。郑州市也应建立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元投资機制,以高科技武装农业,形成生态农业科技配套工程。
近几年来,很多城市在不断的出现招商热潮,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在农业领域也可以采取招商方式。招商农业,它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农业招商引入市场经济理念,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方式,调整和优化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企业化、效益化经营的一种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招商农业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将产生一场新的农业变革,能够非常迅速的改变目前农业产业观念、体制、市场、管理、技术和人才在内的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系统。
总之,郑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城乡对立观点,追求城市与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缓解三农问题、加快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应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作者简介
张明学(1973-),男,汉族,河南省卢氏县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讲师,党史党建。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
关键词:生态农业;协调发展;三农问题
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求大力推进地区生态农业发展。2014年郑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郑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紧接着编制完成了《郑州市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郑州都市区环城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郑州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郑州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为郑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当前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查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情况过程中,发现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一)认识不足
由于郑州市生态农业的提出、起步较晚,政府各级相关决策部门、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及公众对生态农业的概念及功能特点特征认识模糊,对生态农业的概念、特征和功能的認识和理解存在着局限性,认为为城市提供鲜活农产品加上“农家乐”就是生态农业,对生态农业的发展态势、作用意义尚无清晰的认识,对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颇为淡漠,这是制约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影响提升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主要问题之一。同时,由于对生态农业的宣传与引导力度不够,使公众对生态农业缺乏认识与了解。
(二)缺乏总体规划
郑州市至今从市到大多数区县乡镇都没有形成生态农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发展生态农业以宏观的口号出现在各种规划、发展纲要中,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整个城市(都市)发展规划不同步。无规划导致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不明确。一是造成农业与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功能、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脱节、结合松散,形成了领域上的分割。就农业论农业,就旅游说旅游,功能体现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单一功能上,且突出在经济功能和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部分休闲旅游功能上。二是没有整体布局。“农家乐”多以“区区摘果、吃肉,”的形式,而没有根据资源分布、环境特点,现代农业多功能集合体现的要求,构成整体科学的主体布局。使旅游、生态观光休闲、社会教育分割而局限于各自领域中,没有将农业资源优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旅游文化优势、旅游文化市场紧密联合,联带互动,相互促进。
(三)缺乏创新能力
很多生态农业园区盲目“借鉴”学习成功企业的形式,而不挖掘其实质的核心竞争力。造成别的企业有的,自己也有,但没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不了竞争力。很多园区企业,没有高新的技术,从而不能生产出特色独特的产品品种,也就没有市场竞争力。部分园区虽然有多种娱乐设施服务,但是由于缺少特色,以及没有进行适当的宣传营销,知名度低,对周围的城市居民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而造成娱乐设施和娱乐服务投资回报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四)农业经济效益较低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产品价格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经济效益较差,再加上农业生产周期长,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市场竞争力弱,在“大市场大流通”的机制下,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易受周边发达省市地区以及省内各地州市的冲击影响。总之,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趋利效应的影响下,农业经济效益低是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又一主要制约因素。
二、对郑州市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分析
(一)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衡量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提升城市品位,丰富广大城镇居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生态农业的发展,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宣传引导力度。二是通过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培训等形式,引导有关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经营者提高对发展生态农业及其意义和作用的认识,转变注重农业自身发展和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传统生产经营观念,树立注重农业的综合发展和现代农业多功能集合体现的新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三是有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是推进生态农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各级政府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积极性,鼓励和倡导其积极探索与实践有利于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为推进郑州市生态农业全面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政府科学、规范、合理的规划和布局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为引导和推进生态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建议郑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注重并酌情研究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鉴于生态农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结合,推行在发展生态农业过程中建设新农村的成功模式,建议将新农村建设纳入发展生态农业的范畴;二是规划应从优质安全型、特色精品型、节约效率型、生态环保型、休闲观赏型等方面进一步确立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同时生态农业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部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对建设生态绿色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州生态农业虽然己初具规模,但还未形成真正合理的布局,也存在建设雷同、形式相似的现象。因此,做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生态农业模式尤其重要;例如发展不同层次、主题鲜明的市民农园、农业公园、花卉公园、少儿农庄、垂钓农园、森林公园、休闲农场、观光牧场、自然休养村、民宿庄园等等开发项目。而且政府部门要注重调整各个生态农业结构,避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三)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发展设施化、工厂化农业是生态农业重要特点之一,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以高新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依托。因此,今后应继续发挥优势,本着资源共享,互利互惠的原则,采取聘请专家或技术入股等形式,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提供优惠待遇,吸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参与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并与之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充实和壮大发展生态农业的技术队伍,提高生态农业的科技发展水平。依托郑州市内拥有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应关注所在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为前提,主动参与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既为生态农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又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进行高新技术与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抓好“种子工程”和养殖良种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土地节省型农业,推动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广泛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大都市的土地比一般地区更加稀缺,土地价格更加高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追求较高的土地回报率,必须尽可能使每一平方米实现尽可能大的产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以花卉、园艺、苗木、农产品精深加工行业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农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是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生态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制度创新,推动着技术革新,因此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生态农业就是通过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提供多样化的服务,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四)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很多城市的生态农业发展都十分注重在投资、融资渠道的拓宽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在稳定农业投入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财政资金、借贷资金对农业投入的比重。同时,调动各方面对生态农业的投入,以政府投入为龙头,带动社会资金、信贷资金、外资、农民自有资金投入生态农业,鼓励企业家到郊区开发生态农业。除了农民自筹、信贷资金和政府扶持外,也通过股份制、设立基金、制定引进外资的优惠政策来广开财源。郑州市也应建立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元投资機制,以高科技武装农业,形成生态农业科技配套工程。
近几年来,很多城市在不断的出现招商热潮,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在农业领域也可以采取招商方式。招商农业,它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农业招商引入市场经济理念,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管理方式,调整和优化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实现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企业化、效益化经营的一种农业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招商农业在生态农业建设中将产生一场新的农业变革,能够非常迅速的改变目前农业产业观念、体制、市场、管理、技术和人才在内的农业和农村社会经济系统。
总之,郑州市生态农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城乡对立观点,追求城市与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缓解三农问题、加快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必然选择,应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作者简介
张明学(1973-),男,汉族,河南省卢氏县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讲师,党史党建。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