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为主体”理论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htyyu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已逐渐成为广大老师的共识,以落实“学为主体”为着眼点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也已广泛开展起来。根据笔者了解的情况和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获得几点粗浅看法,提出来与广大语文教学同仁商榷。
  1.学为主体”要有正确的理解
  什么是“学为主体”?不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就是让学生多活动,老师多提问学生多回答。因而出现各种各样的活动方式。或“小组活动”、“同桌交流”,或“分角色扮演”、“相互回答”,或“老师问学生答”,等等。这种种模式,表面看起来,气氛活跃,真的“学为主体”了。其实问题不能单从形式上去看。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能。因此,衡量一节课是否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还是看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看学生的讨论、质疑、感悟是否流于形式,学生是否真正用自己的思想进行有效的思考。当然我们并不是说上述形式不可取,没有效果,而是说在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些活动多少带有表演的味道。尤其是那些公开课、观摩课,有人听课的课,往往是一节课老师不住地引导,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发问,而不管学生怎么回答,最终还得回到老师的“标准答案”上。到头来学生还是围着教师转,这有什么“主体”可言?语文教学要把阅读自由还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自读自悟,从而在自身的阅读实践中不断地“悟”出、“练”出自己的语文能力,而不是靠老师的标准答案衡量出来。
  2.“主体”的觉醒是主体确立的关键
  所谓“主体觉醒”即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学生的认知需要所激发出来的内在学习动力。从根本上说,学生只有在这种觉醒之下才能产生持久的学习驱动力,学习主体地位才真正确立起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得比较自觉刻苦,时常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发问;有的就很少有问题,学得很被动;还有的从来就不提一个问题,连最基本的学习任务都完不成,或根本就不去完成。这就是主体觉醒的差异使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基础问题,也有智力问题;既有来自教师教学方法教育思想方面的问题,也有学生意志力、人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对症下药”,所以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详情恕不在本篇阐述。
  3.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为主体”的保障
  据上所述,“学为主体”的确立有学生自身觉醒的关键作用,主要是发挥好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应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3.1给学生的学习创设浓厚的教学情意场,使整个教学过程沉浸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不良因素影响其智力活动。如有的学生胆怯、不敢大胆与别人交流;有的焦虑紧张,思想不能集中;有的灰心丧气,认知积极性不高等等。排除这些不利因素,需要一个氛围或情意场。而学生只有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这些不利因素才会得以消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学习创设这样一种环境气氛。
  3.2帮助学生克服认知系统障碍,适时启发诱导和点拨。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认知障碍。对此教师要事先心中有数,这就是常说的准确把握教材难点,摸清学生实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机进行启发诱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克服障碍,顺利进入下一认知阶段。
  3.3在整个课堂学习过程中,时刻注意各种反馈信息,控制好进程。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存在差异,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快慢难易的不同。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不能顾此失彼,既要防止学生“吃不饱”,也要注意学习困难学生“吃不了”,时刻注意各种反馈信息,控制好进程,使所有学生学得了,学得好。
  总之,“学为主体”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教师端正教育思想,不断探索其内在规律,“学为主体”的思想就能贯彻到底,日久便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收稿日期:2011-02-10
其他文献
语文的最高境界是享受语文,享受思考的成果,更是享受思考的过程。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阅读成为一种对话,当表述成为一种倾诉,我们就是在“享受”语文带给我们的乐趣。  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达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问题和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在这样的前提下,语文课堂的问题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日记成为新添的活力,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总结,而且还能进行无声的心灵沟通。教师通过数学日记走进学生中间,
期刊
【摘要】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的、高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生物;方法     怎样学好高中生物课?首先要培养自己对生物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门学科充满兴趣,才会取得辉煌的成绩;其次要明确学习目的,掌握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具备勤奋的学习态度,要相信“态度决定一切,勤奋造就辉煌”。  1.学会课前预习  什么叫
期刊
1.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实验存在一定的区别  1.1探究活动与学生实验的目的和进行程序不同;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活动来解决多种难题,更重要的是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从而培养其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实验则是通过一定的仪器设备或药品的处理对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进行观察研究,从而使学生获得、验证或巩固知识,并
期刊
一日语文课上,孩子们正盛情并茂地朗读着课文,我发现班级里的一个女同学老趴在桌子上,而且一点精神也没有。我一边巡视同学们读课文一边走到她的面前。轻轻地敲了几下桌子,还没等我问她,她便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并且挺直了身体。我看女孩子知道自己的坐姿不对也改正过了,我就继续巡视同学们朗读课文。可当我走开不一会,她又故态复萌。于是,我有些生气了,心想怎么对待学习这么不认真呀!于是我递给她一个责备的眼神。放学后
期刊
【摘要】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这是面向2l世纪的重大语文课程改革行动。体现了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特点,在新教材中将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发展。  【关键词】数初
期刊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具有生动的形象性,教师可采用直观演示、暗示启发、情景诱发,出示教具模拟表演等多方法,充分挖掘教学本身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因素。   用好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感。充分利用电化教具“化静为动,以动促思”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演示把死的东西变成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在学习面前,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中国石拱桥》一课,可以借助投影仪打出赵州桥外形图,讲《变色龙》时,
期刊
我校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中数学新教材(A版本),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普通教师,更应该直面新课改,加强对课改精神理解,不断完善自身教学素养,为新课改增砖添瓦,现笔者将高中数学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在教学过程,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粗浅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1.对立体几何知识的理解  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空间想像能力,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
期刊
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读”与“写”是两个重要的语文能力,既要加强学生阅读的指导,又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阅读是理解,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表达,又得益于阅读,两者密不可分。读写结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式,选准读写结合点,有层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行弹性教学,做到融情、和谐,以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表达能力。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都拥有着一片充满梦想的语文课堂,怎样让“读写结合”这朵
期刊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学要“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又名“小组学习”或“团队学习”,是通过学生的分工合作以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目前,要有效地推进合作学习的开展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深刻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和要素  合作学习活动包涵以下要素:①积极地相互依赖;②面对面地激励互动;③每一成员的个人责任;④人际交往与小组技巧;⑤团体历程。从这五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