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谋篇布局 特色片区示范引领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pa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萍乡市湘东区面对如何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问卷,积极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谋篇布局。通过整合资源、多点发力,探索打造了百里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一河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多个乡村产业发展示范片区,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提质增效。以做强产业发展这一“引擎”,助推构建全域乡村振兴发展的新格局,探索出一条具有湘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因地制宜做好“谋划”文章,让产業发展更有生命力
  一是调研分析摸准“家底”。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沉下去、走出去,积极为产业振兴的谋篇布局举旗定向。组建乡村产业发展重点工作调度机构,对产业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对乡村振兴发展优势和薄弱环节进行研判分析,明确发展方向,制定落实机制。二是集思广益定准“盘子”。广泛听取区直有关部门、乡镇、村支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及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对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为发挥传统产业优势、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制定工作蓝图,确立目标“盘子”。三是对标先进定准“思路”。赴浙江温州、台州,赣州、寻乌、上犹等地观摩学习,引进杨梅加工生产线和优质脐橙种苗,为杨梅基地和脐橙基地提升了“技术”含量,注入了新生活力。通过深入调研,湘东区确立了打造百里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一河两岸”乡村振兴示范带和多个乡村产业发展示范片区的发展思路。
  整合资源做好“加法”文章,让产业发展更有辐射力
  一是推动“政府+企业”融合发展。投资近2亿元重点打造藤茶、生态油茶、杂交水稻制种、双低油菜、乡村振兴示范园区为主的5个万亩农业基地和区级脐橙、杨梅、冰糖柚等20个千亩果业基地,打造百里特色农业产业带。同时各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均打造了1个镇级成熟产业基地。二是推动“文化景区+产业振兴”联动发展。打造“一河两岸”20公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成零799艺术区、三石竹艺中心、海绵城市植物培育基地、花草基地等项目景点。培育“农业+旅游”“农业+体验”等新业态,将文化、旅游、休闲相融合,依托骑马、餐饮等产业,实现村民增收致富。三是推动“农旅研学+乡村振兴示范带”协同发展。打造以研学为产业的特色小镇,推进乡村振兴全域农旅研学公园建设项目,形成种植、加工、配送、销售、采摘、研学体验一体化研学公园。四是推动“红色教育+民宿经济”组合发展。依托凯丰故里的资源优势,将红色资源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组织发展致富产业,助推民宿、餐饮、种养等行业全面发展,探索出一条以红色培训带动村民致富增收的特色发展之路。五是推动“地方+高校”双赢发展。积极与高校进行对接,深化政府和商业院校的合作,带动高校人才在企业和学校之间双向流动,将高校资源与产业融合。与萍乡学院商学院初步达成了框架协议,致力于健全产业技术服务,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双赢发展。
  立足全局做好“延伸”文章,让产业发展更有吸附力
  一是打造先行示范点。重点打造麻山杨梅基地、麻山金蝉柚基地、腊市脐橙基地作为先行示范点,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将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作为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在优品培育、促进农户就业增收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着力延伸产业链。投资3400万元占地1500亩的湘东区区级扶贫产业脐橙种植示范基地,投资2600万元引种金蝉柚、马家柚、唐柚等项目初显成效,投资900余万元的杨梅加工生产线投产,让“制成品”身价大幅提升。三是带动农户致富增收。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整合项目资金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成立带贫合作社42个,培育155个致富带头人,龙头企业7个,家庭农场2个,扶贫产业基地32个,共吸纳5000余人到基地务工,人均增收近6000元。
  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使命,湘东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坚持真抓实干,持续奋斗,坚持建美乡村、城乡融合,奋力带领湘东百姓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
  作者简介:汤中检,湘东区乡村振兴局局长。
  ■责任编辑:朱晨光
其他文献
专业学会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晋江市老年大学坚持学会活动与课堂教学“两个轮子”一齐转,有力推动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夯实组织基础,落实经费保障。学校持续推进各学会组织制度建设,着力提高学会自身素质,增强学会生机与活力。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学校现有中国象棋、南音、功拳、谜语、花卉盆景等9个专业学会理事会,会员700余人,占各专业学员数30%以上。学校专门成立了学会主管处,组织指导学会开展
期刊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晋江市老年大学通过规范教学管理,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促发展。  一、适应需求调整学科设置  学校针对学员的需求特点和教学实际,不断调整优化课程设置。2014年以来,先后增设了葫芦丝、电钢琴、器乐、剪纸、素描、舞蹈基础、礼仪形体等7门新课程共10个班级。合并相近课程,增加热门课程招生数,达到了既适应学校发展又满足学员需求的效果。为更科学地对各
期刊
老,是相对年轻而言。变老,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老”作为一个形容词时,犹如“新、旧、好、坏”等,有概念、能区别,但又见仁见智,难以界定。因此,“老”就有了不同说辞。  从生理上讲,人必老之,此乃规律,不可逆转。但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锻炼,有病早医,无病早防,就会拥有健康的体魄,甚而延年益寿。这样的人,看上去会给人一种小于生理年龄的感觉。反之,不讲究科学养生,讳疾忌医,甚至打起扑克昼夜奋战、抽起烟来
期刊
[提 要]近年来,柑村村致力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挖掘,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助推乡村振兴的成效显著。然而,柑村村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存在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红色讲解员队伍短缺、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比较传统等问题。在乡村振兴视域下,通过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完善相关基础服务设施、打造优秀红色讲解团队、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方法等举措,将为柑村村进一步做好红色文化资源的
期刊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第一批)》名单,《崇义县立足特色果业资源引领三产互促并进》成功入选,为江西省唯一。近年来,崇义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紧紧抓住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生态环境部对口支援历史机遇,多措并举提升农产品品质,并连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创新营销推动兴产富民,奋力谱写了乡村振兴的“崇义乐章”。  多
期刊
盛夏时节,南昌县乡村大地生机勃勃,崭新的果蔬大棚里孕育着希望,荒地上建起的休闲公园里人声鼎沸,农家小院里欢声笑语,一个个景区、村庄喜迎宾客。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动人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近年来,南昌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产业兴 提质增效迈出
期刊
8月5日,当记者赶到上饶市广丰区东阳乡竹岩村采访时,右手打着石膏绑着绷带的杨敏正在村里忙碌着。  当季的竹岩村,清泉绿树夏风凉。站在村边那座古老的石拱桥上,只见清澈透亮的沧溪河水静静地流淌,一些村民正在田地里忙活着。夜幕降临,有的村民在村庄平坦的柏油路上散步、谈笑,有的村民则在空地上随着音乐节拍欢快地跳着广场舞……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秀美乡村画卷中。  这两年,山青岭翠的竹岩村在发展
期刊
曲江村位于江西省井冈山市东上乡西南方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贫困落后、偏远闭塞”是以前人们给曲江村贴的标签。  如今,走进曲江村,空气清新,道路宽敞,一幢幢新别墅鳞次栉比,一条条绿篱沿路延伸,各类配套设施掩映于绿树丛中,真可谓是移步换景,让人惊叹不已。  小山村能发生大“变”法,是因为村里有一个善“变”的第一书记。  变“脏乱差”为“美加净”  2015年,曲江村被定为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定点
期刊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从省定贫困村到如今的村民年年增收,宜春市丰城市段潭乡西洲村在第一书记龚汉斌的带领下,打造了一系列特色产业基地模式,确立了“科学种植菌菇和蔬菜”这一既可长远持续发展、又能实现短期见效的特色致富道路。  自2017年到段潭乡西洲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龚汉斌把“产业富民”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政府引导、产业培育、企业
期刊
盛夏时节,晴空万里。行走在山青水秀的赣县区阳埠乡新联村,如同走进一幅泼墨山水画卷中,但见稻浪滚滚,溪水潺潺,错落有致的农民新居,隐于竹荫深处,三五成群的麻鸭,或在溪水中争相觅食,或在池塘中悠闲嬉戏,干净整洁的村道上,一辆辆小轿车来回穿梭……在美丽祥和的田野上,新联人民幸福安康。  新联村地处阳埠乡东南部大山深处,东邻王母渡镇,南邻信丰县西牛镇,距离赣县区城区50.5公里,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