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里所指的“真理”获得的前提条件是问题的存在和发现。没有问题存在和发现,也就没有探究的过程,也就没有“真理”的获得。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新《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亲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心理操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都较差,因此,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首先应激发幼儿主体的探究思维品质,让幼儿敢问、想问、会问。
  一、創设宽松环境,让幼儿敢问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或心理自由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最优的表现和发展。激发的幼儿问题意识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以消除幼儿在活动中的紧张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敢于表达心中的疑问。
  (一)多给幼儿一些思考的时间
  孩子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认真思考的过程,这种思考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如幼儿在投掷纸飞机时,发现有的飞的远,有就落在了脚跟前。这时,老师就应该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孩子进行观察,对飞机的“构造”进行细心的研究,从而发现其中蕴藏的问题,如果要求幼儿快速说出答案,幼儿恐怕只能胡乱猜想了。
  (二)多给幼儿一些活动的空间
  “生活即教育”“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丰富多彩的生活,无限广阔的大自然为幼儿学习提供了无穷的内容和不竭的源泉,其中也蕴涵着无数问题。例如幼儿在参观医院时,问医生为什么要穿白衣服,为什么电梯里要有专门的人开门关门,为什么挂盐水时瓶子要吊的老高老高的等。由此可见,教师应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引导幼儿走出狭小的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幼儿有了问题,自然就敢问了。
  (三)多给幼儿一些鼓励的回应
  好奇、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但由于幼儿性格之间的差异,有的幼儿很怕在教师或集体面前表达心中的疑虑,这对孩子个性的发展将是很大的障碍。作为一个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以一种热情、肯定的态度回应幼儿,哪怕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幼稚的、荒唐的,也不能轻易否定,更不能训斥,而是启发他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时还可以用适当的物质刺激,以调动幼儿提问的激情和自信心。孩子有了自信,有问题就敢问了。
  二、设置问题情境,让幼儿想问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问题情境是诱发幼儿产生问题的种子,是鼓励幼儿在知识海洋中探索的帆。
  (一)设置“冲突式”情境
  “冲突式”情境是让幼儿的原有经验与现实发生矛盾而创设的情境。如科学活动《土豆片浮起来》。老师出示一杯水和一块土豆片,问如果把土豆片放入水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幼儿异口同声地说会沉在水底,但当老师把土豆片放入水中时,幼儿却发现了土豆片浮在水上的情景,这一现象激起了幼儿的疑问,有的说:我外婆家的土豆都是沉在水里的,老师的为什么浮在上面?有的说:是不是土豆片小,所以就浮在上面?有的说:老师,这里面有我们看不见的手把土豆片举在上面吗?还有的说:我们看到鸡蛋会在盐水里浮起来,这里也加了盐了吗……这一连串的问题帮助幼儿打开了探索的大门。
  (二)设置“比较式”情境
  “比较式”情境是让幼儿在几种类似物体的比较中发现问题而创设的情境。如认识长绿树和落叶树时,老师把孩子们直接带到了幼儿园里紧挨在一起的腊梅树和棕榈树下。深秋时节,腊梅树满树花蕾伴着卷曲的枯叶,树下是落叶缤纷,可棕榈树依然挥动着一把把大扇子,绿意葱茏。孩子们被眼前的景象惊奇住,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腊梅有花苞,为什么不开花啊?腊梅为什么有花苞而棕榈树没有呢?棕榈树也开花吗?为什么棕榈树的树叶那么绿,腊梅树却有的绿有的黄?……面对眼前的两颗树,孩子不由自主地想要表达发现的喜悦,心中的疑虑也被激发了出来。
  (三)设置“悬念式”情境
  “悬念式”情境是利用幼儿的认知空缺,为把幼儿引入一种迫切希望解决新问题的疑惑状态时而创设的情境。例如,在《保护蛋宝宝》活动中,老师让每个幼儿带一个鸡蛋在身上,要求让鸡蛋跟着你一天,而且不能破掉。幼儿首先想到的是用什么办法保护蛋宝宝。有的幼儿说放在口袋里,但立即遭到了质疑,小朋友说那做操时蹦出来怎么办?有的说,找个网袋挂在脖子上,但又有幼儿提出反对,他们说睡觉时怎么办?有的说装在盒子里,幼儿同样提出问题,盒子捧在手上,我们还能别的事吗?这种情境给幼儿带来了有趣的挑战,问题形形色色,五花八门。
  三、改变教学方式,让幼儿会问
  (一)唤醒幼儿的自主意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积极的知识建构着,而不是消极的信息接受者;学习者是带着许多不同的经验、观点和不同的学习方式进入教育情境的;学习者不会从传递中获得知识,而是要通过他们的智力活动去建构知识,使知识成为他们自己的知识。由此可见,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展现。教师应唤醒幼儿的自主意识,让幼儿主动探索、自主思考,促使幼儿依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提出独特的见解,不断发展。
  (二)让幼儿在探究中发现问题
  每一个幼儿都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用敏锐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探索和发现着周围变化着的事物和有趣的现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探究,创设条件让幼儿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例如在大班数学活动《装种子》中,教师让幼儿通过提供的大小不同的杯子反复装、数黄豆、花生和蚕豆三种种子,老师只是问他们发现了什么,幼儿一次次操作,一次次研究,一次次记录,发现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大杯子装满的蚕豆比小杯子装满的花生数量少;同样的杯子装满各种种子数量都不一样等等。
  (三)让幼儿在合作中发现问题
  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都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个人就都有两种思想”。在教育过程中,除了幼儿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应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合作学习。例如让幼儿分小组合作制作一件玩具、合作讨论一个问题,合作展示一个活动等,在合作中,幼儿常常会发生冲突和矛盾,幼儿遇到了这些“麻烦”,问题便产生了。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我们应该给幼儿一个怎样的支点?那就是探索兴趣和创造能力,提问正是激发探索意识产生创新能力的基础,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从问题出发给幼儿提问的权利、思维的空间、表达的机会,在问题情境中引发幼儿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形成问题意识,不断培养、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但从本质上说,它是幼儿自己的科学探究过程。在科学教育中,如果没有幼儿的探究过程,就不存在科学教育的过程。幼儿期是接受新知的关键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很强,此时,教育者要关心幼儿身边的事物,给孩子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
期刊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运用整合的思想,根据目标、内容恰当地采用适宜的组织形式,以达到最优化的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是语言的艺术,它以优美形象的语言塑造艺术形象感染、教育儿童,使儿童从中获得美的感受。绘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载体。二者虽具有不同审美形式,但都是以塑造形象、表现情感为特征。所以故事和绘画相通相容、互存互用也就不难理解了。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化时代,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信息技术也悄然走进了幼儿园,各种电化教学纷纷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要使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着时代气息,以适应孩子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开展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幼儿学习主动性,促进幼儿智力发展,使幼儿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幼儿教育肩负着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奠基任务,每一位幼儿教师对幼儿一生的发展都起着深远的影响。正确的教育理念、多元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教育技能固然重要,然而教师的道德素养及教育形象更是影响每一个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立足于现代幼儿教育新观念,我园坚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法》《教师法》和各级关于幼儿教师道德建设的规定为依据,全面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以
期刊
两面派,在我们看来一直是一个贬义词,是一种社会的丑恶现象,在人前一个样,在人后一个样,是某种人群生存的手段,也是我们所憎恶、所不喜欢的。而“两面派”又是幼儿之间常见的一种现象,那是否幼儿的“两面派“和传统的“两面派”定义是一样的呢?何为幼儿的“两面派”呢?幼儿的“两面派”指的是幼儿在家中和在幼儿园的表现不一,在家中任性,不听话,在幼儿园乖巧,听话的行为,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其适应社会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天的孩子是21世纪的主人,对他们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所以作为教育系统工程基石的早期教育,尤其应把发展幼儿创造力作为其培养目标,因为早期开发并培养幼儿创造力较之其它阶段,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有时孩子的创造性
期刊
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问题”。为防止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出现,我们幼儿教师应用慈母般的爱温暖、转化、激励每个留守幼儿,给留守幼儿留下美好童年,使他们健康、幸福,阳光成长,促进教育和谐。  由于社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小城乡的人力资源向城市涌入,继而出现了新名词“留守儿童”。而且越来越多县级的寄宿制幼儿园也应运而生,面对这些正在嗷嗷待哺的时候就离开父
期刊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的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马卡连科曾指出:“儿童的责任感,对父母、家庭怀有感激之情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扩大起来,将会扩展到对国家和人民的态度上来,扩展到对人民的热爱和关心上来,并且扩展到使我们国家的公民得以幸福生活的一切工作上来。”良好的责任心是社会合作精神的基本体现,也是个人健
期刊
《纲要》中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应当与幼儿的实际生活密切相连,幼儿生活既是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的问题,又是幼儿解决科学活动的途径。 那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在《纲要》精神的指引下,让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真正贴近生活,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
期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是幼儿接触社会的,从小班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因为,幼儿园生活是一种集体活动,为了保证群体生活的有序进行,约束群体中不同个体的行为,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纪律来维持。特别是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自我控制力相对比较差,自觉性和规则意识也比较弱,缺乏一定的规则加以约束是不行的。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运用信号机制,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培养小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