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在于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它对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大胆的冲击,对进一步发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潜在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学习、乐于探索、思维敏捷、潜质巨大的创造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
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自主发展,如果没有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厌学、怕学,课堂上不敢发言,又如何自主发展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提供合作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师充分信任、理解、尊重与支持的心理背景下愉快地释放自己,产生强烈的自探需求。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做到:
(1)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
(2)要发扬学生间的平等互助精神,不要让优等生产生优越感,也不要让后进生产生自卑感。
(3)要互相尊重学友之间的各种活动。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产生成功感和愉悦感,产生对待学习的积极心态。
二、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受,理解知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
1、用网络教育技术指导学生开展课堂自主学習。
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中灌输式封闭型教育程式,坚持启发式、互动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功能和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创设形象生动、图、文、声并茂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围绕教学目标,引导、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协作,自主实现知识的获得与迁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用电子阅览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阅览功能,发挥课外教育渠道灵活开放的优势,依靠校内信息资源库和校外网上教育资源,给学生以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机会,提高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提供课外学习基地。
3、利用课余时间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分组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的学习方式相比,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学习能力
1、更新教育观念,创设促使学生创新的课堂环境氛围
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意识,将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阵地。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学生是认识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在教育方面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教师要和蔼可亲,不要成天板着面孔,不盛气凌人、不居高临下、不压制、压服学生,善于诱导,不挖苦讽刺学生,善于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让学生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充分利用自己知识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开口讲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经常表扬学生"很好""很不错",即使学生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他"没关系","跟老师再来一遍",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核心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很必要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眼于人的发展,激发、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才会是成功的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意发展学生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留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给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3、质疑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多问"为什么"并勇于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对学生的发现、发问和解答方案要给予肯定和保护,并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而让学生质疑问难,就能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并进行分组讨论,让各小组把答案写在胶片上打印出来,这样,便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课文,探讨答案,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另外,我们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通过活动角,知识学习园地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知识的交际性,从而使学生感受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学生;主体;教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它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的一种教学模式,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它对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个大胆的冲击,对进一步发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的潜在功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善于学习、乐于探索、思维敏捷、潜质巨大的创造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如何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呢?下面浅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
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自主发展,如果没有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学生厌学、怕学,课堂上不敢发言,又如何自主发展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多给学生提供合作的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在教师充分信任、理解、尊重与支持的心理背景下愉快地释放自己,产生强烈的自探需求。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做到:
(1)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
(2)要发扬学生间的平等互助精神,不要让优等生产生优越感,也不要让后进生产生自卑感。
(3)要互相尊重学友之间的各种活动。这样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从而产生成功感和愉悦感,产生对待学习的积极心态。
二、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要努力将“一言堂”变成“群言堂”,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讨论、合作,自己去领受,理解知识,将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
1、用网络教育技术指导学生开展课堂自主学習。
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中灌输式封闭型教育程式,坚持启发式、互动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室功能和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创设形象生动、图、文、声并茂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围绕教学目标,引导、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协作,自主实现知识的获得与迁移,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2、用电子阅览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课外自主学习。
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子阅览功能,发挥课外教育渠道灵活开放的优势,依靠校内信息资源库和校外网上教育资源,给学生以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和自我管理的机会,提高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提供课外学习基地。
3、利用课余时间分组开展研究性学习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分组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的学习方式相比,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学习能力
1、更新教育观念,创设促使学生创新的课堂环境氛围
教师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质量观,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意识,将课堂变成师生互动的阵地。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师生之间情感和知识的双向交流,学生是认识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在教育方面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意愿和选择,教师要和蔼可亲,不要成天板着面孔,不盛气凌人、不居高临下、不压制、压服学生,善于诱导,不挖苦讽刺学生,善于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让学生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充分利用自己知识的交际功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开口讲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经常表扬学生"很好""很不错",即使学生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他"没关系","跟老师再来一遍",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造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无拘无束地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尽可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高思维素质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增强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核心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力发展情况,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很必要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学设计时,教师应着眼于人的发展,激发、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地探究知识,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才会是成功的教学,课堂教学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要注意发展学生四个方面的基本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留一片自由发展的天空给我们的学生,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3、质疑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多问"为什么"并勇于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教师对学生的发现、发问和解答方案要给予肯定和保护,并多鼓励、多引导、多总结。而让学生质疑问难,就能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并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并进行分组讨论,让各小组把答案写在胶片上打印出来,这样,便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课文,探讨答案,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另外,我们还可以开辟第二课堂,通过活动角,知识学习园地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知识的交际性,从而使学生感受学习的趣味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