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区域活动已经越来越成为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合理投放材料,要充分考虑区域活动目标和幼儿年龄特点。要为幼儿的操作和学习创新提供支持性空间。要注重投放材料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 材料 区域活动 实效
区域活动已经越来越成为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一项国外研究发现,幼儿在97%的自由游戏时间里会使用某些玩物。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表明,幼儿进入区域,一般会先寻找可玩、想玩的材料,作用于材料的行为平均达90%以上。材料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物质支撑,材料投放是区域创设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内容。只有合理投放材料,才能切实提高区域活动在幼儿发展和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中的实效。
1 要充分考虑区域活动目标和幼儿年龄特点
所有区域活动都不会是孤立的教育活动,而是班级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充分考虑到本园、本班在某个特定阶段的教育目标和主题活动要求。如本园组织“迎新年”活动、本班开展“迎新年”主题教学活动时,相关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就需要围绕该活动进行,使得该区域活动成为总体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在设置区域和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同样的角色游戏区域,“娃娃家”就更适合设在小班,因为他们更喜欢模仿,社会生活经验更有待于丰富;而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服务设施可设在大班。在材料的投放,特别要在材料的可识读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充分考虑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育和学习特点。譬如在同样是建构区,对小班的建构区投放的积木体积要适当大一些,便于操作取放;投放一些穿珠、拼插方面的材料,有利于小班幼儿操作。而对大班建构区则要投放相对小巧、精密型和敲打、编织、缝制等精细动作发展的材料。相对而言,小班幼儿喜欢玩平行游戏的时候更多一些,所以要提供的材料中,同种类的材料要多一些;中、大班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则提供的一物多用材料要多一些。
2 要为幼儿的操作和学习创新提供支持性空间
一是围绕多样的材质投放材料。如在“做灯笼”区域活动中,可以请家长配合,与幼儿一起收集不同材质的材料,用布、挂历纸等来糊制灯笼,用水彩颜料、彩色纸等装饰。
二是投放一物多玩的材料。在“造汽车”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平时多有他用的纸盒、瓶盖、废旧光盘等材料,幼儿就表现出了以物多玩的兴趣和能力,纷纷对这些材料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尝试和实践,对这些平时常见的物品材料有了更多新的应用,发现了许多新的玩法。
三是及时跟进做好材料的更新。当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操作,原有材料对幼儿已经显得过于简单和单调时,我们要及时跟进投放新的材料,适当提高操作难度。如在引导幼儿探索“摩擦起电”现象时,当教师发现幼儿对前期投放的材料:纸屑、绒布、塑料棒、丝绸、木筷等的操作已失去兴趣时,就及时地投放新的材料:纸卷的小棒、电池,引导幼儿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来吸引小纸棒在电池上转动,从而激发和满足了大班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3 要通过材料投放的调整促进幼儿发展水平提高
一是要通过材料的投放调整,影响和改变幼儿的操作行为方式,从而促进幼儿在特定方面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如对小班幼儿活动区域材料投放时,如果从种类少、数量多的角度,则可以建设幼儿之间的争抢行为出现,但是如果也相应减少材料的数量,则可以因为材料选择机会的减少而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的加强和合作行为的出现。在材料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要玩同一种游戏的幼儿就不得不共同选择、使用同一材料。甚至他们因为材料数量减少而出现的争抢行为,也会成为他们认识纠纷、解决纠纷、发展认知能力和增进社会交往机会的契机。对大班幼儿活动区域材料投放时,增加同种类材料数量,在保持幼儿的合作行为的同时,也会促进幼儿一物多玩探索多种玩法能力的提高。
二是要以幼儿的兴趣变化为主要指标,观察确定材料的调整时机。如幼儿玩棋类游戏一段时间后,该区域幼儿数量明显减少,则观察判定幼儿不感兴趣了。于是教师又增添了新的棋类材料和项目,增加了游戏难度,部分幼儿就开始回归该区域。通过材料的添减投放,会出现新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情境,重新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探索活动动机。如在数学区投放纽扣分类材料,原本只是让幼儿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和计数。随着幼儿兴趣的降低,教师又添加了一份记录表,请幼儿将每次抓出的纽扣数量按照颜色分别记录在记录表中。记录表这一新材料的加入,改变了原来纽扣分类材料系统的特性,形成了一个新的材料系统,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三是要重视材料与材料的伴随出现对幼儿行为方式和动机的影响,引导幼儿探索新玩法。有时候,某一材料的功能和价值并不是只由材料自身决定的,而是通过与其伴随出现的其他材料影响决定的。材料之间的伴随出现,会改变所有相伴出现的材料自身的显性特征和功能价值。如小班“撕纸”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有了感官体验,而且小手撕纸有了一定的技能掌握,逐渐能撕出各种图形。教师将各种颜色的纸片有意识的收集积累,然后将纸片与美工区的制作画框相伴投放,幼儿就有了新的发现,就会尝试用各种颜色的纸片装饰画框。再如,当发现幼儿在建构区用积木、塑料插片等制作汽车较为单调、简单时,教师就投放一辆玩具汽车到建构区。幼儿就开始用建构材料仿制这辆玩具汽车。再后来,幼儿开始主动到汽车玩具区寻找合适的玩具汽车作为模型,用建构材料进行仿制,提高了幼儿的操作和发展水平。
4 要注重投放材料的使用安全
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大多数时候和提供的大部分区域活动材料,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这固然体现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和经济办园思想,但是对废旧材料在投放前的安全卫生保障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投放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必须由专人做好专项的安全卫生管理。包括对所用材料的安全检查评估和卫生消毒处理,以及对废旧材料使用后的管理等,使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有一个安全卫生的良好环境。
区域活动的开展,重在坚持,贵在实效。只要切实把好材料投放关,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就一定能把幼儿园区域活动做实做好。
【关键词】 材料 区域活动 实效
区域活动已经越来越成为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一项国外研究发现,幼儿在97%的自由游戏时间里会使用某些玩物。我们对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表明,幼儿进入区域,一般会先寻找可玩、想玩的材料,作用于材料的行为平均达90%以上。材料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物质支撑,材料投放是区域创设和有效利用的重要内容。只有合理投放材料,才能切实提高区域活动在幼儿发展和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中的实效。
1 要充分考虑区域活动目标和幼儿年龄特点
所有区域活动都不会是孤立的教育活动,而是班级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充分考虑到本园、本班在某个特定阶段的教育目标和主题活动要求。如本园组织“迎新年”活动、本班开展“迎新年”主题教学活动时,相关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就需要围绕该活动进行,使得该区域活动成为总体教育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在设置区域和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如同样的角色游戏区域,“娃娃家”就更适合设在小班,因为他们更喜欢模仿,社会生活经验更有待于丰富;而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服务设施可设在大班。在材料的投放,特别要在材料的可识读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充分考虑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育和学习特点。譬如在同样是建构区,对小班的建构区投放的积木体积要适当大一些,便于操作取放;投放一些穿珠、拼插方面的材料,有利于小班幼儿操作。而对大班建构区则要投放相对小巧、精密型和敲打、编织、缝制等精细动作发展的材料。相对而言,小班幼儿喜欢玩平行游戏的时候更多一些,所以要提供的材料中,同种类的材料要多一些;中、大班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增强了,则提供的一物多用材料要多一些。
2 要为幼儿的操作和学习创新提供支持性空间
一是围绕多样的材质投放材料。如在“做灯笼”区域活动中,可以请家长配合,与幼儿一起收集不同材质的材料,用布、挂历纸等来糊制灯笼,用水彩颜料、彩色纸等装饰。
二是投放一物多玩的材料。在“造汽车”区域活动中,投放了平时多有他用的纸盒、瓶盖、废旧光盘等材料,幼儿就表现出了以物多玩的兴趣和能力,纷纷对这些材料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尝试和实践,对这些平时常见的物品材料有了更多新的应用,发现了许多新的玩法。
三是及时跟进做好材料的更新。当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操作,原有材料对幼儿已经显得过于简单和单调时,我们要及时跟进投放新的材料,适当提高操作难度。如在引导幼儿探索“摩擦起电”现象时,当教师发现幼儿对前期投放的材料:纸屑、绒布、塑料棒、丝绸、木筷等的操作已失去兴趣时,就及时地投放新的材料:纸卷的小棒、电池,引导幼儿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来吸引小纸棒在电池上转动,从而激发和满足了大班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3 要通过材料投放的调整促进幼儿发展水平提高
一是要通过材料的投放调整,影响和改变幼儿的操作行为方式,从而促进幼儿在特定方面的发展水平的提高。如对小班幼儿活动区域材料投放时,如果从种类少、数量多的角度,则可以建设幼儿之间的争抢行为出现,但是如果也相应减少材料的数量,则可以因为材料选择机会的减少而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意识的加强和合作行为的出现。在材料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要玩同一种游戏的幼儿就不得不共同选择、使用同一材料。甚至他们因为材料数量减少而出现的争抢行为,也会成为他们认识纠纷、解决纠纷、发展认知能力和增进社会交往机会的契机。对大班幼儿活动区域材料投放时,增加同种类材料数量,在保持幼儿的合作行为的同时,也会促进幼儿一物多玩探索多种玩法能力的提高。
二是要以幼儿的兴趣变化为主要指标,观察确定材料的调整时机。如幼儿玩棋类游戏一段时间后,该区域幼儿数量明显减少,则观察判定幼儿不感兴趣了。于是教师又增添了新的棋类材料和项目,增加了游戏难度,部分幼儿就开始回归该区域。通过材料的添减投放,会出现新的问题情境和游戏情境,重新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产生新的探索活动动机。如在数学区投放纽扣分类材料,原本只是让幼儿按照颜色进行分类和计数。随着幼儿兴趣的降低,教师又添加了一份记录表,请幼儿将每次抓出的纽扣数量按照颜色分别记录在记录表中。记录表这一新材料的加入,改变了原来纽扣分类材料系统的特性,形成了一个新的材料系统,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三是要重视材料与材料的伴随出现对幼儿行为方式和动机的影响,引导幼儿探索新玩法。有时候,某一材料的功能和价值并不是只由材料自身决定的,而是通过与其伴随出现的其他材料影响决定的。材料之间的伴随出现,会改变所有相伴出现的材料自身的显性特征和功能价值。如小班“撕纸”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有了感官体验,而且小手撕纸有了一定的技能掌握,逐渐能撕出各种图形。教师将各种颜色的纸片有意识的收集积累,然后将纸片与美工区的制作画框相伴投放,幼儿就有了新的发现,就会尝试用各种颜色的纸片装饰画框。再如,当发现幼儿在建构区用积木、塑料插片等制作汽车较为单调、简单时,教师就投放一辆玩具汽车到建构区。幼儿就开始用建构材料仿制这辆玩具汽车。再后来,幼儿开始主动到汽车玩具区寻找合适的玩具汽车作为模型,用建构材料进行仿制,提高了幼儿的操作和发展水平。
4 要注重投放材料的使用安全
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中,我们大多数时候和提供的大部分区域活动材料,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这固然体现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和经济办园思想,但是对废旧材料在投放前的安全卫生保障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投放到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各种废旧材料,必须由专人做好专项的安全卫生管理。包括对所用材料的安全检查评估和卫生消毒处理,以及对废旧材料使用后的管理等,使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有一个安全卫生的良好环境。
区域活动的开展,重在坚持,贵在实效。只要切实把好材料投放关,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就一定能把幼儿园区域活动做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