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不仅关系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还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甚至会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如何建设一支心理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健康;快乐;阳光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5.1
在当代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社会整体运转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心理压力增大,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频发。教师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比一般人肩负了更多的责任,承受着更大的压力。2011年,北京市对30所学校1700多名教师的调查显示,66%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48%表现为轻度症状,12%为中度症状,2.7%为重度症状。调查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综合指标与普通人群相比,在“躯体化”(心理问题导致的生理表现如嗓子疼、颈椎疼等)“焦虑”和“敌对”三项均高于全国常模。[李莉调查显示:北京超六成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N.北京晚报,2011-04-11
]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比一般教师承担了更为艰巨、繁琐而又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与过大的压力,班主任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不仅关系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还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甚至会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如何建设一支心理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一、当前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危害
(一)管理班级时“独裁”专制。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不可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使学生见了自己的面就害怕。”可有些班主任却把“让学生害怕自己”作为自己在班上享有“崇高威信”的标志,在班级管理中讲究绝对权威,听不进学生的反面意见,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到底,制定一些过左的苛刻的章程,让学生绝对服从,稍有违反就要严加制裁,不允许学生犯一点错误;或者把班级管理得铁板一块,无论学校管理人员还是任课老师都无法插手,班主任是真正的“一人说了算”;有些班主任在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时,强调绝对整齐划一,没有任何例外,还美其名曰“一视同仁”,甚至还有的对学生家长吆五喝六,随便使唤训斥,动則怒脸相向,诸多表现实属“极权主义”的“独裁”意识。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使班主任脱离学生实际,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成了“睁眼瞎”;其次它违反了教育心理学和认识论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阻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涉及班级利益时斤斤计较。在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中,经常会有部分班主任认为学校任务分配不均而斤斤计较的现象,有的班主任甚至当着本班同学的面与别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争执,以致于班级之间、班级与学校之间产生矛盾。例如在某学校的常规管理过程中,有的班主任对送“扣分单”(指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对班级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判的一种记录单)学生会干部大声责骂,威胁说下次不允许其进办公室;还有的班主任面对“扣分单”,教育本班的学生会班干部对其他班级的卫生“吹毛求疵”,争取扣分……凡此种种做法,都是狭隘个人主义的表现,既不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阻碍良好校风的形成,也不利于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团结协作,使本班学生产生小集体意识,还不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养成,有损于班主任个人在师生中间的威信,给师生留下心胸狭隘,不顾大局的印象。
(三)碰见偶发事件时冲动急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源泉中才能涌现教育的力量。”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乱涂乱画、损坏公物、物品丢失等违纪现象,但又没有学生承认,于是班主任便大加训斥、下令追查,结果却往往是在紧张的气氛下不了了之。还有的班主任在紧急无奈的情况下,甚至干出一些让人难以理喻的事情:在学生脸上刺“贼”字;逼着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脱裤子;北京一女教师与学生发生纠纷,失去理智,一气之下把学生的右耳咬下……这种缺乏耐心,动辄发火,一触即怒的表现就是冲动急躁。班主任在如此冲动急躁的不良心理状态下教育学生,不但产生不了积极的效果,还会严重地伤害师生的感情,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终身的“伤痕”和“永远的痛”。
(四)在人际交往中冷漠孤僻。在学校工作中,正常的人际交往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增强人的生活情趣,增进工作适应能力,在同事、领导、学生之间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可在现实中也经常看见有的班主任处世冷漠、热情不足,对学生态度冷淡,漠然视之,否定多、肯定少,求全责备,讽刺挖苦;性格孤僻内向,自我欣赏,固执已见,别人再好的做法也不屑一顾;缺乏自信,自卑心强,上进心差,不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喜表白,很少向人倾诉,什么都觉得无所谓等。有这种“孤僻症”的班主任,不但让人觉得难以接近,使领导同事对其“敬而远之”,还会让学生觉得“可怕”,不愿亲近,使学生在无形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班主任关闭了自己的心灵,时间长了,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也出现“孤僻”的不良心理状态。
(五)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作为学生,每个人都希望班主任能够公正合理、平等待人,都一样能够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有些班主任在对待学生时“多只眼睛”,“多种角度”,特别是对一些成绩优秀,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落后,调皮捣蛋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总是有意无意地偏袒“好”学生,让“坏”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久而久之就会“破罐子破摔”,认为反正自己怎样表现都无所谓,严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也会损害班主任在其他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会在班级产生离心效应。
二、班主任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矫治
(一)摒弃“独裁”,以民主的精神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人都会说,但并不是每个班主任都能做到,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作为班级一切工作的起点和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重视他、欣赏他,听取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赞扬他的优点,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解除他的苦恼,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正如我国伟大的民主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所说:“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教师不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便不成教师。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人民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尽了教师的天职。” (二)淡泊名利,以云水般情怀去感染学生。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荣誉就像河流:轻浮的和空虚的荣誉浮在河面上,沉重的和厚实的荣誉沉的河底。”世间之事,不可追求绝对公平。在学校任务的分配过程中,既然偏差客观存在,校方又不是有意为之,班主任就没有必要帮自己的班级患得患失,更不要因为一张“扣分单”而大光其火,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的话,就不会斤斤计较于班级的得失荣辱,相反,面对矛盾和不足能意识到“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只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前进。”从而产生胸怀全局利教育,春风化雨感学生的良好教育效果。
(三)控制自我,以宽容冷静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在班级工作中,出现偶发事件是在所难免的。碰见这类事情,班主任首先要头脑冷静,思虑缜密,处事周全,举措慎重,切不可简单鲁莽,发雷霆之怒,而要不厌其烦,仔细倾听,循循善诱,讲究教育艺术,寻找教育灵感,以自己的机智、幽默来唤得“浪子”回头,幡然悔悟。著名的爱心教育家李镇西教师有一次去一个新班上课,没想到刚走到教室门口,迎面飞来一把尖刀插在门框上,李老师当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但他很快镇静下来,以一句诙谐的话语轻松地打破了尴尬的局面。事后,李老师谈心、家访,帮助这名后进生提高学习兴趣,改掉不良习惯,曾经整夜寻找离家出走的他,甚至帮他回“绝情书”……历经三年终于使一个“臭名远扬”的“小痞子”变成了一个全面发展,主动将“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让给同学的好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李老师在面对“尖刀”时,不是冷静理智而是冲动急躁地处理,又怎会有這名后进学生后来“脱胎换骨”的转变呢?
(四)开阔视野,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看待周围的世界。班主任的孤僻症多同视野闭塞、生活圈子狭窄有关,所以要矫治,应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方吸收新知识,接受新信息,多听取不同意见;走出自己狭小的天地,不断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要求与呼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少一些个人打算,多从他人利益出发,将自己融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群体之中,定会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只有自己的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才能在工作中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里,总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1866年---1944年),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让我们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善于学习,乐于合群开始,做一个健康快乐的“阳光”班主任!
参考文献
李莉调查显示:北京超六成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N.北京晚报,2011-04-11
罗曼·罗兰,(1866年---1944年),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关键词】健康;快乐;阳光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5.1
在当代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社会整体运转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人的心理压力增大,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频发。教师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比一般人肩负了更多的责任,承受着更大的压力。2011年,北京市对30所学校1700多名教师的调查显示,66%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48%表现为轻度症状,12%为中度症状,2.7%为重度症状。调查显示,教师的心理健康综合指标与普通人群相比,在“躯体化”(心理问题导致的生理表现如嗓子疼、颈椎疼等)“焦虑”和“敌对”三项均高于全国常模。[李莉调查显示:北京超六成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N.北京晚报,2011-04-11
]班主任,作为教师群体中特殊的一部分,比一般教师承担了更为艰巨、繁琐而又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与过大的压力,班主任是否拥有健康的心理不仅关系到自己的身体健康,还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甚至会影响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如何建设一支心理素质过硬的班主任队伍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
一、当前班主任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危害
(一)管理班级时“独裁”专制。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教师不可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使学生见了自己的面就害怕。”可有些班主任却把“让学生害怕自己”作为自己在班上享有“崇高威信”的标志,在班级管理中讲究绝对权威,听不进学生的反面意见,明知错了也要强词到底,制定一些过左的苛刻的章程,让学生绝对服从,稍有违反就要严加制裁,不允许学生犯一点错误;或者把班级管理得铁板一块,无论学校管理人员还是任课老师都无法插手,班主任是真正的“一人说了算”;有些班主任在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时,强调绝对整齐划一,没有任何例外,还美其名曰“一视同仁”,甚至还有的对学生家长吆五喝六,随便使唤训斥,动則怒脸相向,诸多表现实属“极权主义”的“独裁”意识。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它使班主任脱离学生实际,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成了“睁眼瞎”;其次它违反了教育心理学和认识论规律,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精神,阻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涉及班级利益时斤斤计较。在学校组织的一些活动中,经常会有部分班主任认为学校任务分配不均而斤斤计较的现象,有的班主任甚至当着本班同学的面与别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争执,以致于班级之间、班级与学校之间产生矛盾。例如在某学校的常规管理过程中,有的班主任对送“扣分单”(指在学校常规管理中对班级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判的一种记录单)学生会干部大声责骂,威胁说下次不允许其进办公室;还有的班主任面对“扣分单”,教育本班的学生会班干部对其他班级的卫生“吹毛求疵”,争取扣分……凡此种种做法,都是狭隘个人主义的表现,既不利于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阻碍良好校风的形成,也不利于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团结协作,使本班学生产生小集体意识,还不利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养成,有损于班主任个人在师生中间的威信,给师生留下心胸狭隘,不顾大局的印象。
(三)碰见偶发事件时冲动急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源泉中才能涌现教育的力量。”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乱涂乱画、损坏公物、物品丢失等违纪现象,但又没有学生承认,于是班主任便大加训斥、下令追查,结果却往往是在紧张的气氛下不了了之。还有的班主任在紧急无奈的情况下,甚至干出一些让人难以理喻的事情:在学生脸上刺“贼”字;逼着学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脱裤子;北京一女教师与学生发生纠纷,失去理智,一气之下把学生的右耳咬下……这种缺乏耐心,动辄发火,一触即怒的表现就是冲动急躁。班主任在如此冲动急躁的不良心理状态下教育学生,不但产生不了积极的效果,还会严重地伤害师生的感情,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终身的“伤痕”和“永远的痛”。
(四)在人际交往中冷漠孤僻。在学校工作中,正常的人际交往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增强人的生活情趣,增进工作适应能力,在同事、领导、学生之间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教育氛围。可在现实中也经常看见有的班主任处世冷漠、热情不足,对学生态度冷淡,漠然视之,否定多、肯定少,求全责备,讽刺挖苦;性格孤僻内向,自我欣赏,固执已见,别人再好的做法也不屑一顾;缺乏自信,自卑心强,上进心差,不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喜表白,很少向人倾诉,什么都觉得无所谓等。有这种“孤僻症”的班主任,不但让人觉得难以接近,使领导同事对其“敬而远之”,还会让学生觉得“可怕”,不愿亲近,使学生在无形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班主任关闭了自己的心灵,时间长了,必然会使一部分学生也出现“孤僻”的不良心理状态。
(五)对待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作为学生,每个人都希望班主任能够公正合理、平等待人,都一样能够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我们有些班主任在对待学生时“多只眼睛”,“多种角度”,特别是对一些成绩优秀,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落后,调皮捣蛋的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总是有意无意地偏袒“好”学生,让“坏”学生觉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久而久之就会“破罐子破摔”,认为反正自己怎样表现都无所谓,严重挫伤他们的上进心,也会损害班主任在其他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会在班级产生离心效应。
二、班主任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矫治
(一)摒弃“独裁”,以民主的精神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人都会说,但并不是每个班主任都能做到,在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就是要把学生作为班级一切工作的起点和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重视他、欣赏他,听取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赞扬他的优点,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解除他的苦恼,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正如我国伟大的民主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所说:“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教师不和学生站在一条战线上便不成教师。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你若把你的生命放在人民大众的生命里,这才算尽了教师的天职。” (二)淡泊名利,以云水般情怀去感染学生。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有句名言:“荣誉就像河流:轻浮的和空虚的荣誉浮在河面上,沉重的和厚实的荣誉沉的河底。”世间之事,不可追求绝对公平。在学校任务的分配过程中,既然偏差客观存在,校方又不是有意为之,班主任就没有必要帮自己的班级患得患失,更不要因为一张“扣分单”而大光其火,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的话,就不会斤斤计较于班级的得失荣辱,相反,面对矛盾和不足能意识到“只要有问题,就有存活的希望;只要敢于正视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前进。”从而产生胸怀全局利教育,春风化雨感学生的良好教育效果。
(三)控制自我,以宽容冷静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在班级工作中,出现偶发事件是在所难免的。碰见这类事情,班主任首先要头脑冷静,思虑缜密,处事周全,举措慎重,切不可简单鲁莽,发雷霆之怒,而要不厌其烦,仔细倾听,循循善诱,讲究教育艺术,寻找教育灵感,以自己的机智、幽默来唤得“浪子”回头,幡然悔悟。著名的爱心教育家李镇西教师有一次去一个新班上课,没想到刚走到教室门口,迎面飞来一把尖刀插在门框上,李老师当时惊出了一身冷汗,但他很快镇静下来,以一句诙谐的话语轻松地打破了尴尬的局面。事后,李老师谈心、家访,帮助这名后进生提高学习兴趣,改掉不良习惯,曾经整夜寻找离家出走的他,甚至帮他回“绝情书”……历经三年终于使一个“臭名远扬”的“小痞子”变成了一个全面发展,主动将“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让给同学的好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李老师在面对“尖刀”时,不是冷静理智而是冲动急躁地处理,又怎会有這名后进学生后来“脱胎换骨”的转变呢?
(四)开阔视野,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看待周围的世界。班主任的孤僻症多同视野闭塞、生活圈子狭窄有关,所以要矫治,应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方吸收新知识,接受新信息,多听取不同意见;走出自己狭小的天地,不断扩大生活圈子,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要求与呼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少一些个人打算,多从他人利益出发,将自己融于领导、同事、学生、家长群体之中,定会在自己的周围营造一个和谐、宽松愉快的教育环境,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只有自己的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才能在工作中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里,总得自己心里有阳光”[罗曼·罗兰,(1866年---1944年),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让我们从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节自我,善于学习,乐于合群开始,做一个健康快乐的“阳光”班主任!
参考文献
李莉调查显示:北京超六成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N.北京晚报,2011-04-11
罗曼·罗兰,(1866年---1944年),法国现代著名文学家、传记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