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雄强绘江山

来源 :鉴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y85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希源,1964年生于福建诏安县,1985至1986年就读于上海外语学院美术专业班,现为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政协委员。
  
  两年前初识希源,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印象一则来自于其人,觉得其貌虽兼有中土狂士之容与西土嬉皮士之态,实则为人诚朴、勤奋、谦逊、热情,有事业心,也值得交朋友;二则来自于其画,觉得其山水气势恢宏,笔墨精到,有大家之气。当时便认定希源是有笔墨根底之人,又胸怀五岳,假以时日,是能够画大画、出精品的。
  几个月前,他应邀为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作画,其间见缝插针飞到杭州,谈他的构思,并让我看了小样的局部。我深感两年不见,他的创作已经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他肯定能够不负重望,画出巨构精品。
  现在,他的描绘黄山景色的《山高云祥》作为喜庆新中国成立54周年的陈列画,于2003年9月26日陈列于天安门城楼正厅;另一幅描绘9只仙鹤迎接旭日东升的《鹤鸣天地宽》,也已于2003年9月30日悬挂到人民大会堂西北宴会厅。他因而成了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特邀作画的最年轻的画家。当然,早在1994年他的《农家山市》就被中南海收藏,在《鹤鸣天地宽》之前,他已为人民大会堂设计创作了《乡情》、《春风得意》、《清音出泉壑》三幅大画,但同时被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特邀作画,并在国庆前夕的特殊日子里双双悬挂,这在他还是第一次,毫无疑问,也可以看作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里程碑。
  


  董希源的山水画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备受关注,我认为与他注重传统、注重笔墨是分不开的。中国画离不开笔墨,离开了笔墨,中国画便成了无本之本,无源之水,便将失去生命的依存。打个比方,如果说笔墨构成了人的躯体,那么气韵则是一个人的神态,离开躯体,神态何以附丽?近几年画,关于笔墨的争论不断,其实,笔墨的重要性是毋庸争辩的。就如同当年打倒“孔家店”、推行白话的“五四”健将们如陈独秀、钱玄同、刘半农等个个精通国学,折腾半天后又可以回归国学一样,只有已经精通笔墨如吴冠中者,才可以说说“笔墨等于零”的偏激话,其实他的本意并非不要笔墨,他的看家本领始终离不开笔墨。未谙笔墨者当真忽视笔墨,则大上其当,这辈子不复再有出息了。
  


  董希源不会上这样的当,他从学画以来,就紧紧抓住笔墨不放。何谓笔墨?不少笔墨问题讨论者有不同的定义。我这里说的董希源所重视的笔墨,是中国山水画“靠笔取气,靠墨取韵”的笔墨,是荆浩山水画“六要”气、韵、思、景、笔、墨中所云的笔墨。荆浩对笔墨确实是重视的,他曾云:“吴道子画山水有笔无墨,项容有墨无笔。吾当采二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荆浩指的笔,是指有勾有皴;他指的墨,是指阴阳向背的效果。如此观之,则笔墨不再虚无缥缈的,而实实在在可以操作的事情。董希源的可贵在于不好高骛远,而是老老实实从这些实实在在的基本功打基础,从而厚积薄发,探索到中国山水画的真谛。
  


  董希源重视笔墨,同他良好的传承有关。他出生于“书画之乡”福建诏安,这里文风昌炽,书画妙手辈出,明清有沈起津、谢颖苏、深古松、马兆麟彪炳画史,现代有沈耀初、沈柔坚、沈福文、林林等饮誉艺坛,董希源受沈冰山先生启蒙从小习画,后得画家沈锡纯指导,上海读书时又师从钱行健、乐震文诸先生,并得谢稚柳、钱君等亲授,利用上海博物馆、美术馆藏画多的便利条件,临摹了大量古画,特别是对巨然、范宽、王希孟、黄公望、龚贤等名家的作品更是悉心研习,而走上了中国画的正途。董希源重视笔墨,还同他良好的心态有关。我们身处市场经济时代,书画家难免受商品化浪潮的冲击,书画进入流通,并不为过,但如果把钱财看得过重,把画画完全当作挣钱的工具,则对艺术水平的提高肯定是一种制约。希源清楚地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给自己定下规矩:不画应景之作。另人在忙于参加各种笔会时,他则在工作室埋头研习和创作。一次他来我办公室,我正忙于审阅一篇重要稿件,一时无暇陪他聊天,便随口说:“你闲着也是闲着,不妨在册页上随便涂上几笔吧!“没想到这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原来他不喜欢这样即兴挥涂,担心万一画得不理想,对自己、对别人都不负责任。知道原委后,我对他的做法大为赞赏。我觉得一位负责任的画家,是能够出大作品的。他最终的成就和收获,肯定比热衷于出名、热衷于卖画者要大得多。董希源重视笔墨,同他对中国传统有深刻认识也不无关系。中国画要发展,首先必须继承传统,要继承传统就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哗众取宠。他从不用所谓前卫的形式来取悦观众,他说:“这种时尚换来的只不过是一阵短暂的掌声。绘画不能走时尚,只有全身心地学习研究传统,才能有所创新”。
  


  这次在天安门和人民大会堂陈列的董希源的两幅作品,是颇能代表其创作风格的。《山高云祥》气局开阔,黄山奇峰的峻峭苍劲与翻滚涌动云海相互交融,飞瀑鸣泉尽在其中,云蒸霞蔚,如波涛汹涌,气势澎湃,意境悠远,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鹤鸣天地宽》则表现出了他在花鸟领域的功力,9只仙鹤沐浴于阳光之下,各具其态,或仰天长鸣,或展翅欲飞,或单足玉立,或引颈嬉戏,仪态万方,高雅脱俗,壮美祥和。这两件作品自然是他的精心力作,但与平日的创作也有共同点,这便是布局的开张与笔墨的精细达到有机统一。特别是其勾皴之功,简直达到了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地步,细皴慢擦,不急不燥,反复泻染,从而增强画面的质感肌理,在经意与不经意者情韵独出。
  


  董希源山水与花鸟兼擅,但我还是偏爱他的山水。记得与他初次见面时是在他的一个画展上,兼建议其主攻山水。我觉得其山水兼有北派的雄强刚劲与南派的秀逸温润,持之以恒,必能形成自家面目。当时看了画展,即兴吟成一律,今日重新翻阅,仍觉得颇有意思,特抄录于下,权作结尾:
  董家山水人交口,今有希源古董源。
  丘壑连绵胸内垒,风云吞吐笔尖燃。
  雄浑气势肖江左,灵秀天资出岭南。
  满目画图何须论,百年之后见评传。
  


  董希源简历
  1994年作品《农家山市》被中南海收藏,2001年参加第十五届全国新人作展、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中国当代名家水墨画精品展;
  2002年参加迎奥运全国中国画展获铜奖、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作品提名展获优秀奖、全国工笔花鸟画展获取优秀奖、影像与印象——走进水墨艺术家工作室文献展,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高计创作《春风得意》、《乡情》;
  2003年参加全国中国画提名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华夏笔都全国百位知名国画家物邀作品展,应邀为天安门城楼创作《山高云祥》,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清音出泉壑》、《鹤鸣天地宽》、《新篁映锦绣·寒梅化春光》;
  2004年参加法国中国风情——当代中国画作品展、“菜乡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水墨心象——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传承与融合——当代全国中青年国画家学术邀请展、首届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全国中青年中国画提名展获优秀奖;
  2005年参加中国画实力派画家——赴香港邀请展、应邀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涛涛云海壮山河》;1986年至今先后在上海,福建福州、漳州,广东广州、清远、佛山,山东德州,浙江杭州等地举办画展,出版有《董希源画集》、《名家画范——董希源·我学山水画》。
  “董希源中国画山东威海邀请展”2005年7月
其他文献
新碶,这座崛起在宁波北仑的滨海新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纵横交错、碧波荡漾的岩泰河水系自南向北缓缓流入海口。她因拥有13公里深水航线而被称为“黄金水道”。  2011年金秋十月,新碶街道健身气功活动站的功友们,沉静在节日般的欢乐中。全区从十多个站点选派出1160名习练者,要参加北仑区举办的“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启动仪式暨全国千村健身气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动宁波北仑大会”表演。运动员身着鲜艳的练功服
期刊
摘要:1926—1931年间席卷国内和南洋的古装类型片及其“本事”,迄今为止的研究只局限在电影领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学术史上基本处于双重失语状态。早期古装类型片的产生源于商业驱动、剧本荒、民间文学和受众趣味等多重因素,更受到都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以及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语境下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深层制约。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与其“本事”虽然同为一体,但由于电影化的改塑和市场化嫁接,二者又存在着某种
期刊
在水中绽放的瓣瓣灵芽,犹如自心中馥郁不败的觉华;在手中摩挲的把把砂壶,有似自性中圆满含光的月轮。“羡诗客,慕僧家”。诗、画、书、禅、茶、壶,自古为文人雅士不得不习之艺,不得不尚之趣。无画境不足以发诗情,无书理不足以益画境,无禅心不足以究书理,无茶道不足以醒禅心,无壶器不足以显茶道。种种方便施设,最后统归于性灵之升遐。  中华禅茶文化和禅画艺术的当世传承者——月照上人引诗、书、画、禅皆人茶道,即茶道
期刊
我与德利兄相识已有30多年了,可以说对他的为人,他的艺术是极熟悉的。尽管他近些年全身心的致力于他所从事的影视美术创作的研究,同时我也特别的发现他的书法创作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提高,日近成熟和老辣。观赏他的书法形体妖冶多姿,刚柔兼备,行笔欹侧顾盼,欲放又收,欲行又止,结构亦松亦紧,亦拙亦巧。那种非秦非汉,非晋非魏,表现着取诸家之长,融会古今的格调,看起来很耐人寻味。  早在七十年代中期,我和德利兄在
期刊
生活每天这样周而复始地继续,渐渐发现,除了日常琐事,我所能做的只是在画布上努力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或者说通过画布从日常琐事逃离到一个我自认为的‘‘清凉世界”。  最羡慕道家里的神仙,“肌肤若冰雪,卓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乘白云,驾飞龙”是我对自由的最大想像了。会飞,还想怎样?  常常梦到自己在云层里飞,手臂轻划,然而速度极快,且有凉风,感觉非常的惬意。有
期刊
墨生其人,众说不一。褒之者,称其慷慨好义;贬之者,谓其露才扬己。然无论褒贬,一个显在的事实是:墨生不是一个平凡的人。墨生的不凡在于他既是理论家,又是艺术家。然而,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让人称奇。因为这样的人在古代、在当代都不是“稀世之珍”;还有人以为墨生的奇特在于中专毕业的他不仅一度执中央美院之教鞭,而且现任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主任。但是,仅仅如此,便认定墨生的奇特,那也只能说明我们智力的平庸与治学的草
期刊
阳太阳,1909年生,广西桂林人,历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广西艺术学院院长、广西书画院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广西政协副主席、现任广西美协名誉主席、桂林中国画院院长等职。  倘若说有“感动中国”的画家,年近百岁的阳太阳可谓当之无愧。他在长期的艺术创作中,苦心砺志、勤笔耕耘、盈筐写生,踏遍祖国千山万水,以崇尚生活,表现自然为基调,最终将漓江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呈现于画幅之上,并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艺术峰峦,铸就
期刊
华夏文明,历史悠远灿烂,先圣先贤留下许多直至今日都令世人赞叹的精神文化遗产,这无尽宝藏着实让我们这些龙的传人兴奋与自豪。在自豪的同时,我们也应知晓,天道循环,有先必有后,有盈必有亏,有强必有弱。毫无疑问中国艺术文明在傲视群伦的同时,也有其一定的不足之处。  艺术是神圣的,多少人为其奋斗终生。正是这些锲而不舍的奋进者。那瑰丽的艺术殿堂才愈来愈奇美,越来越辉煌。河流奔腾,岁月流逝。到了我们这个崭新的世
期刊
每一个画家都愿意为自己的画室起一个斋名或几个斋名,以表示自己的志趣和爱好。程十发也不外乎此,但与众不同的是程十发的不同斋名是随着他的艺术人生而不断变化的,不同时期的不同斋名,能清楚地反映了他的艺术进程。  程十发194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画的是传统的山水画和人物画,20世纪50年代开始参加工作,在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绘制连环画,由于过去学的是传统技法,而今连环画、年画创作完全要写生功夫
期刊
甘长霖,天津静海县人,1946年出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军航空兵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奖、全年新作一等奖;全军第十届美展银奖;全国第二届国画展银奖;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金奖。  甘长霖在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家中是极具个性、极有实力、极具代表性的,是大写意花鸟画领域的重要画家。  长霖是个好人。说他好,是因为他总是踏踏实实,不夸夸其谈,即使与朋友闲聊也是不紧不慢、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