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更成为衡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标准。作为站在教书育人的风口浪尖上的老师,教师更应紧紧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以迎合改革潮流,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新 策略
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常常会出现“一言堂”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产生审美疲劳,无法集中精力,对历史学科提不起兴趣来,成为“低头族”,造成了教学效率低的状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一学科,正处于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期,教师应趁热打铁,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策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那么,如何实现初中历史的创新教学呢?笔者谈谈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一、从教师出发,提升自身素质。
1.夯实知识储备,活到老,学到老。历史学科的本身特点便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领域,这就决定了历史老师要博古通今、广泛涉猎各方面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们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充斥着视线,学生们也是如此,初中生手中掌握的资料也许并不比老师少。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做的是解决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和具有价值的部分,自然要高出学生一大截。因此,教师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时刻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才有资格去谈创新教学。
2.寻求理论支撑。一位合格的中学历史老师,应该是时刻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与此同时,创新教学首先要创新的就是教师,只有具备系统的理论素养,才能够制定出有深度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广泛涉猎学术论文,博采众长以成全自身的理论体系,为学生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起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作用,实现融会贯通。
3.关注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能力。在外行眼中,教师的工作很轻松,备一次课就可以一成不变地讲下去,其实不然。课程内容随着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学生也在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而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进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使学生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将是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但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天赋、理解能力、领悟能力不同,学生体现出的对于历史的兴趣、反应能力也不同。然而,无论是教材的制定,还是教师的教学内容,针对的都只是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有的学生领悟能力比较高,老师讲的东西甚至还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而有的学生则跟不上老师的步伐,目光里充满了期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学生的表现,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展开分层教学。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这一课,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掌握的仅仅是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而对于尖子生们,我要求他们用辩证地思维看待洋务运动的利弊并学会用这种思维来思考问题。当然,这种层次的划分要由教师独立完成,切莫被学生知晓,以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利于班级团结。这样一来,不同种类的学生都能够自得其所,在学习中享受达到目标的成就感和喜悦,从而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2.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课堂虽然是教师的主要阵地,但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还给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到他们自身的存在感,这也符合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这一课,我以“我看商鞅变法”为题,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激烈的讨论。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表现得特别活跃,让我看到了他们不同以往的一面,有的学生思辨性很强、逻辑清晰、表达能力很好,并且都拥有自己的观点,就连平日里提不起兴趣的同学也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整堂课里,作为教师,我只是适当地引导,使讨论的场面没有过于混乱,最后概括总结,大部分都是学生为主力,每个人都有收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课堂氛围也十分融洽,比教师的“一言堂”效果要好得多。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才得以顺利地展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大部分处于13岁~16岁的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更应乘胜追击,既然学生喜欢什么,为何不在活动中展开教学,寓教于乐,从而轻松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呢?例如,在《文成公主入藏》这一课,我安排学生自导自演了一出历史话剧,尽可能地还原真实情境。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甚至将同学们都带入了那种深明大义的民族情境之中。又如,在课后我鼓励学生尝试撰写历史小论文,拥有自己的观点的论文被我挑选出来,粘贴在班级的墙壁上重点表扬,以激励其他同学奋发图强,观点无所谓对错,只要言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的同时又巩固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灵活而有效。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已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创新教学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意愿,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出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学计划,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以创新教学推进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辩证精神。
参考文献:
[1]凌学渊,创新教学,减负增效-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的几点尝试 ,[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5)
[2]纪九梅,浅谈初中历史创新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30)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新 策略
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常常会出现“一言堂”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产生审美疲劳,无法集中精力,对历史学科提不起兴趣来,成为“低头族”,造成了教学效率低的状况。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历史这一学科,正处于奠定基础的黄金时期,教师应趁热打铁,根据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的需求改进教学策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那么,如何实现初中历史的创新教学呢?笔者谈谈个人的意见和看法。
一、从教师出发,提升自身素质。
1.夯实知识储备,活到老,学到老。历史学科的本身特点便涉及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领域,这就决定了历史老师要博古通今、广泛涉猎各方面的书籍来充实自己。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人们被各种各样的信息所充斥着视线,学生们也是如此,初中生手中掌握的资料也许并不比老师少。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做的是解决学生不理解的部分和具有价值的部分,自然要高出学生一大截。因此,教师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时刻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自己的课堂丰富多彩,才有资格去谈创新教学。
2.寻求理论支撑。一位合格的中学历史老师,应该是时刻关注新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的。与此同时,创新教学首先要创新的就是教师,只有具备系统的理论素养,才能够制定出有深度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广泛涉猎学术论文,博采众长以成全自身的理论体系,为学生揭示历史的本质规律,起到“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作用,实现融会贯通。
3.关注课堂管理,提高教学能力。在外行眼中,教师的工作很轻松,备一次课就可以一成不变地讲下去,其实不然。课程内容随着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变化、学生也在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随之而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进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实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使学生习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来说将是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我们,对待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但众所周知,每个人的天赋、理解能力、领悟能力不同,学生体现出的对于历史的兴趣、反应能力也不同。然而,无论是教材的制定,还是教师的教学内容,针对的都只是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有的学生领悟能力比较高,老师讲的东西甚至还不能满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而有的学生则跟不上老师的步伐,目光里充满了期待。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学生的表现,将学生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展开分层教学。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这一课,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掌握的仅仅是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内容;而对于尖子生们,我要求他们用辩证地思维看待洋务运动的利弊并学会用这种思维来思考问题。当然,这种层次的划分要由教师独立完成,切莫被学生知晓,以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不利于班级团结。这样一来,不同种类的学生都能够自得其所,在学习中享受达到目标的成就感和喜悦,从而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2.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课堂虽然是教师的主要阵地,但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师要还给学生作为课堂主人的地位,让每一名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感受到他们自身的存在感,这也符合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这一课,我以“我看商鞅变法”为题,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激烈的讨论。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表现得特别活跃,让我看到了他们不同以往的一面,有的学生思辨性很强、逻辑清晰、表达能力很好,并且都拥有自己的观点,就连平日里提不起兴趣的同学也跃跃欲试,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整堂课里,作为教师,我只是适当地引导,使讨论的场面没有过于混乱,最后概括总结,大部分都是学生为主力,每个人都有收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课堂氛围也十分融洽,比教师的“一言堂”效果要好得多。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才得以顺利地展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生大部分处于13岁~16岁的青春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更应乘胜追击,既然学生喜欢什么,为何不在活动中展开教学,寓教于乐,从而轻松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呢?例如,在《文成公主入藏》这一课,我安排学生自导自演了一出历史话剧,尽可能地还原真实情境。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甚至将同学们都带入了那种深明大义的民族情境之中。又如,在课后我鼓励学生尝试撰写历史小论文,拥有自己的观点的论文被我挑选出来,粘贴在班级的墙壁上重点表扬,以激励其他同学奋发图强,观点无所谓对错,只要言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的同时又巩固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点,灵活而有效。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已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创新教学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善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意愿,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出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学计划,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以创新教学推进创新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辩证精神。
参考文献:
[1]凌学渊,创新教学,减负增效-初中历史创新教学的几点尝试 ,[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1(5)
[2]纪九梅,浅谈初中历史创新教学,[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