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关键,提高作文质量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从福建的高考作文说开去
  【2011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专家是这样评价2012年作文题的:
  与2011年袁隆平的材料相比,这一材料更富有理性色彩,体育运动中的比赛与人生的赛跑之间有趣的反差,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深思。同时,材料只呈现现象的列举,并没有鲜明的情感倾向植入,让考生可以作多义的解读,充分体现了试题的开放性与多义性。
  从福建省这两年的高考作文来看,都是全新的作文命题形式,提供一则材料,要求考生阅读,根据自己对材料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进行作文。这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它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因此,有人就把这样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福建省这两年的作文改革,新材料作文一改往常给题目的做法,让考生“自拟题目”。这种开放式的命题方式避免了主题先行。和命题、话题作文相比,新材料作文更具有开放性,更具有选择空间,也更适合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个性,展示自己的才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值得提倡。但其隐性材料和限制条件也增加了考生审题和立意的难度。
  二、如何审题立意
  面对新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有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甚至有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要提炼好观点,必须先审好题。高考考场作文,审题是第一关,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厦门一中的陈岩立老师曾明确指出,当前学生写作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境界不够开阔,这“境界不够开阔”归根结底就是立意的问题。可见审好题这一关,至关重要。要闯过这一关,考生就要发散思维,通过思考与分析,理解题意,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
  如2011年福建省质检语文试卷以“有益与无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有学生就这样立意:我们要做有益之事,不做无益之事。接着他只是在一般材料上兜圈子,从老师认为学习英语有益,自己认为无益;老师认为多读多背有益,自己认为无益——在这两个方面兜圈子,未能就“有益与无益”作更深入的阐述。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于学生没能吃透材料,理清题目。“有益与无益”话题指涉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求写作者必须能够辩证地思考这一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样想问题:在面粉中添加漂白粉对谁有益,对谁无益?在馒头上染色对谁有益,对谁无益?用石蜡磨大米对谁有益,对谁无益?用“地沟油”炒菜对谁有益,对谁无益?……然后深入追问:其本质是什么?我们就不难想到在“唯利是图”的今天,诚信缺失、行业道德滑坡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进而呼吁政府要加强监管职责。如果能这样发散开去,那么学生的立意就很深刻,写出来的文章不但新颖,而且针砭时弊,评卷老师想不给高分都不行。
  又如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作文材料简短,关键词明确,落在“人生”、“赛跑”、“时间”、“路程”上,降低了审题门槛。材料立意导向明确:想考查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关注及观察社会的广度,思考和追求人生的深度。但考生如果不能发散思维,立意就只会落在“人生如赛跑”这个老话题上,进而在表层谈应该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无穷的价值。至于“为什么人生如赛跑”,应该“怎么样在有限的人生里去创造无穷的价值”,考生往往无法深入涉及。若能这样发散开去,再结合人生体验和感悟,分析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价值的关系,分析在为人、治学、修心、齐家、平天下等方面该如何最大化地实践与实现,这样你的文章就会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就会在众多考场作文中出彩。
  三、 结束语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考生能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写作方面应当注意立意的新颖与深刻,有别于“众生俗论”,那就多用发散思维,审好题,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思索,确保自己的写作具有开阔的视野和高质量的立意。审好题,立好意,考场作文也就成功了一半。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对于高中艺术特长生这个群体,大家并不陌生。随着美术和音乐艺术特长教育的迅速发展,艺术特长生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作为中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爱交往,自我意识也比较强,管理起来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多年从事艺术特长生的管理和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际,从立足常规管理,力求自我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实行民主化管理;注重德育内化,构建德育转化的纵深策略;追求真艺术,致力德育生活化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加
应用文教学,往往教师教得平淡,学生学得乏味。“应用文嘛,就那么点东西,让学生自己看看背背就行了。”有的教师说。所谓的“那么点东西”是指教师基本上只注重了格式的学习,例如书信只强调称谓、正文与落款。新闻应用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然后按格式把附在后面的例文加以分析,最后习题一处理,便大功告成了,学生面对枯燥的应用文作用、格式、特点也一时背得昏天黑地、滚瓜烂熟。但过后一个月,再回过头问问,他
弹指一挥间,已从教十多年。回眸教学路上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为什么仅有初中学历的魏书生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教学名师,而许多毕业于名牌师范大学的教师在教学路上却建树不大呢?再环顾周边,很多大学毕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成绩比不上专科的教师。这些现象是什么因素使然呢?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爱与责任。  一、爱是教师起码的道德要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前进的动力。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够抛弃人世间功名利禄的诱
做一个轻松的班主任并不难,班主任在实行班级管理中要讲究艺术和方法,要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熏陶学生思想,推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以下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的见解。  一、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德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如学习《弟子规》《论语》《三字经》等经典书籍,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坚韧的意志。根据
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班主任,除了通过班队会等集体教育学生外,还应细心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既包括优等生的培育和学困生的工作——“两头”;也包括中等生的扶持工作——“中间”。  一、做好优等生的培育工作  优等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好、思想好,可以作为其他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的学生。班主任既要对他们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又要指出他们不够的地方,并采取有效的办法,激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引导他们认识世界和渴望获得知识技能的心理倾向,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人物脸部的比例、表情特点,人物头部的基本结构以及头像的基本写生方法等知识,让学生明白人的形象最为生动,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因此,要画好人物形象就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人物头像的写生练习是获得这些能力和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元代陶宗仪曾对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过精彩而贴切的比喻。他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是也。”我想作乐府然,作其他文章亦然,尤其是中高考这类限时应试作文更应该如此。中高考的作文阅卷工作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每位评卷员每天几乎都得评阅200来份试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要是你的文章具有高昂的“凤头”,丰满的“猪肚”,刚劲的“豹尾”,则会吸引读者,令评卷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真题再现】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70分)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推进新一轮课改目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教研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几点看法,旨在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思考。  一、追求和谐课堂,开启学生心扉  和谐课堂是课堂教学状态的价值追求,
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评价机制需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需重视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它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同时要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兴趣爱好评价、创意无限评价、结果展示评价这三方面的全程评价模式来塑造品质课堂的新评价模式。  大家还记得凤凰卫视的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吗?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