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国作文命题趋势分析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i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语文分数对考生而言举足轻重,从2010年高考广西语文科各批次录取线对应分数就可得知:理科总分上一本线的语文单科分数是109分,上二本线的语文单科分数是100分,上三本线的语文单科分数是92分;文科总分上一本线的语文单科分数是113分,上二本线的语文单科分数是104分,上三本线的语文单科分数是96分。
  而高考作文分数历来是高考语文成绩的半壁江山,作文得分基本目标是——确保48分底线,突破52分瓶颈。如何确保作文目标的达成呢?当然要进行系统的高考作文训练,但在临考前的作文动态分析对制定最后的冲刺训练计划也是关键的“临门一脚”。
  高考日益逼近,广大考生的目光就聚焦在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上来。今年作文考什么?笔者试着从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分析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些参考信息。
  
  一、2011年高考作文主题取向分析
  
  高考作文主题是属于考什么内容的问题。众所周之,宏观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主题走向,决定着考试作文的大方向。要分析2011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大方向,那就要回首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学科出现的19套试卷的作文题目,从中感悟作文命题的总体趋势,为制定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一)高考作文命题要体现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始终是它的基本原则
  从全国联考语文试题看,2010年全国卷1作文题是漫画作文“小猫抓老鼠”。命题者的初衷是要考生从漫画的表面现象看到漫画的深刻寓意,折射出对中国“富二代”的深沉思考:是坐吃山空,还是自食其力?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就是坚守住了传统的价值观。
  2010年全国卷2作文题是材料作文——关于“浅阅读”的讨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浅阅读”与“深阅读”往往有冲突,两种阅读方式孰优孰劣?从命题者意图看,是对现代社会浮躁风气进行反思,其态度还是倾向于推崇“深阅读”。这类主题很明显,就是提倡好好读书。在当下许多学校里,为了应试,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几乎不读课外书籍,更不用说去静心读什么名著了。这是快节奏时代带来浮躁的弊端,传染到学校中就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的后果。联想到中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浙江大学作文命题——“谈你最喜欢的一本书,说说你读后的感受”。如果中学生没有真正看过一本好书,肯定无法写出这类作文。这类“读书”题目这击中了当今中学语文教育的“不好好读书”的“软肋”。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呀。
  2010年新课标卷(宁夏、海南卷)作文题是材料作文——“谈人才成长的规律”。三个材料说明一个共同问题:如何让一个人按照规律成长。这是教育上的主题,与2009年全国卷1的作文题“小兔子学游泳”的主题是异曲同工。
  (二)中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作文命题闪烁出“辩证思维的火花”
  中国高校招生考试正面临着一场改革:“分类考试,多元评价,自主招生”。于是中国重点大学自主招生拉开了序幕,各类大学自主招生题目“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分析这些大学自主招生作文题目,也有很大的启发。
  1.清华大学作文题:“声音并不都是音乐”(2011年)“声音并不都是音乐”,多有哲理呀。“音乐”应该是美好悦耳悦心之声音,如果是烦心闹心的声音就是“噪声”。联想到“金子是闪光的,而闪光的不一定是金子。”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是看它的本质而不是看它的表面,按照这个思维去写作文就符合题意了。
  2.人民大学作文题:“使你疲惫的不是眼前的高山,而是你鞋底的一粒沙子”
  这句大文豪伏尔泰的名言可以从多元角度解读。
  角度一:你的阻碍不是来自你的远大的目标,而是你自身的某个缺点和某个障碍。比如“懒惰”、“松懈”、“自卑”、“缺毅力”等等,排除这些鞋中的“沙子”,才能心情舒畅地登上你希望的高山。
  角度二:细节决定成败。高中课文《项链》中有句经典名言:“一件小事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现实生活中,将你击垮的有时并不是那些巨大的挑战,而是一些非常琐碎的小事。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灾难突然降临时,常会因恐惧、紧张本能地产生出一种巨大的抗争力量;然而,当困扰你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时,你可能就会束手无策,因为它们是生活的细枝末节。然而,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无休止地消耗人的精力,正像那种吸血蝙蝠一样能把强大的生命置于死地。
  角度三:扫天下者要扫一屋。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细小的事情,这个角度实际上是把两者结合起来写。
  3.北大联考作文题:鲁迅名言——“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以《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为题写作
  2011年初春,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13所学校组织的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考,作文题目是鲁迅名言《无尽的远方和无数的人》。这是一个十分开放的题目,可以选准的角度很多,但它的核心就应该是一种开放心态,一种与他人合作沟通、友好交往的心愿。我们想起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主题歌《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从这首歌词中就有许多可以写作的角度。
  (三)搜索2011年度中国社会热门话题的关键词,是高考作文主题选择的最佳参考
  高考作文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儒家的“入世哲学”,强调修身养性,建功立业,奉献社会,振兴民族,富国强民。所以“关注自我、关注人生、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关注民族”始终是热门话题。高考作文命题可以直接用现实材料,但是大多数是提供一个有寓意的材料,由考生自己去产生类比和联想。如果是现实社会的材料,写作的思路基本上是对现实材料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如果是寓意含蓄的材料就要准确解读提供材料的内涵,联系社会实际,选准一个符合题意的角度作文了。
  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社会的不良现象有哪些?这些正反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从中国社会主流看:“民族强大、祖国繁荣;社会和谐、天下安详;安居乐业、四海同春;追求公平、享受尊严;同心同德、爱心永存”始终是当今弘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
  2010年,温总理说过:“为了国家的富强,为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为了让人们幸福快乐地过得更好,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使我们的民族在世界赢得应有的尊严,我愿献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如果我们的国家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有比爱自己还要宽广的博爱,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国家。”
  2011年,温总理痛批社会不良现象。他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法制的推进,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举例来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温总理正面赞扬了什么,反面批评了什么,这一正一反对比鲜明,也正是说明了目前社会的焦点问题。
  当然高考作文命题一般不会直接用这些材料,但是考生如果关注了社会,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联系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写作文,那他的作文立意就高远,境界就高雅了。这也是高考作文评分的要求。
  
  二、2011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样式分析
  
  综观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出现了“命题作文(或称: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漫画作文”四种样式。不同的作文样式在具体的写作中有不同的要求。考生们要掌握某种写作样式的基本要领,这样就不至于犯形式上的错误。
  命题作文。要注意审题,看是否有限定词语?关键词是什么?题目是否有比喻义和引申义?
  材料作文。只提供材料,没有任何提示语,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的核心内涵。写作的基本要求是从原材料出发联想开去,原则上要在作文中出现原材料,否则极容易被判为脱离原材料作文,很危险!
  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相同点是都提供一个材料,最大的不同点在于:话题作文在提供原材料后加上一段“话题”,考生只要按照话题范围去作文就行了,可以不用原材料。话题作文实际上是帮助考生审题,提示作文的方向,降低了作文审题难度。
  漫画作文。是一种特殊的供材料作文,它的写作成功与否取决于解读漫画内涵的水平,即考生如果读不懂漫画就写不成作文,如果把漫画内涵解读偏了,写出的作文主题也是偏颇的,所以漫画作文写作难度大。
  2011年高考作文没有出现的命题样式有:
  想象作文。想象作文出现的次数少,历次高考作文命题中出现的有1986年上海市作文题《2000年回母校》,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想象作文的写作也是根据生活的逻辑加以想象的内容完成的,它的主题是很广泛的,自由的。但如果考生懂得从高远的主题去想象,其作文也会写出意境深远,意义崇高的主题来。技巧作文(改写、扩写、缩写)。
  技巧作文如改写、扩写、缩写等,命题时提供了一个内容,只是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内容,运用写作的技巧去完成作文就行了。这类作文命题很少出现,它不需要考生自己去准备作文材料,只要求考生具备熟练的写作技巧就可以完成作文。1978年高考作文出现了“缩写”作文:《速度问题》,1979年高考作文出现了“改写”作文:《陈伊玲的故事》,至今还没有出现。
  半标题作文。这种题型以往只出现在初中升学考试中,要求考生在空格上填上一个主题词进行作文。这种作文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扩大了作文主题选择的空间,给了考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也给了考生更多的选择内容的自由。如,2009年湖北省高考作文题是半标题作文:《站在……门口》;2009年福建省高考作文也题是半标题作文:《这也是一种……》。我在这里也提供下面两个半标题作文让考生思考:
  1.《点亮你心中……的灯》
  2.《我们共有一张名片叫……》
  
  作者简介:陈玉秋,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现任广西高考语文评卷组组长,作文大组组长。
  
其他文献
名师考前经验谈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对写作的要求,发展等级的第一点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从这可以看出,优秀的高考作文要求体现出人性和人情方面的真实性和深度感。  作文如何做到“真”和“深”,做到真情与深刻的融合,是我们考生应该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首先,要融入情感,感受生活,用情感的“真”写出文章感人的力量。  感受是观察基础上的提升,并不仅仅是
期刊
名师考前经验谈  高考在即,如何把握高考作文要点,从而做到得心应手呢?我想,灵丹妙药是没有的,但一些经验与探究却可以与大家分享并作借鉴的。    文前要腹稿  所谓“腹稿”,就是你一看到作文题时的构思联想,也就是说你如何写成这800字的“如来佛手掌”。它是你确定落笔角度的第一判断,应该说相当重要,如果你选择得好,思路就畅,反之就涩;如果你选择得“顺路”,去你仓库“提货”就比较容易,反之就累;如果你
期刊
名师考前经验谈  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这样说过:“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在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间里,同学们不妨让高考作文形式“飞”一会儿,好好梳理,比如:  故事新编。即作者充分利用名著、名篇、名作或课文,对其进行改编,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用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来反观现实生活从而揭示主旨的一种作文方式。
期刊
名师考前经验谈  随着审题难度的降低,考生在语言表达上的比拼将会越来越激烈。从阅卷情况看,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获得高分的优势十分明显,当然也有不少学生因为写作语言的失误而留下了遗憾。  高考作文中一味追求语言华美,套用现话成句的风气可以说几成痼疾。一些同学完全置作文文题于不顾,将宿构的一段华美文字生硬地插入文中,以期提升自己的作文语言,殊不知弄巧成拙,会大大败坏阅卷老师的胃口。如这一则华美文字“盈
期刊
《微风入林》  作者:迟子建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年1月  定价:15.00元    《雪坝下的新娘》不是以故事的生动和曲折吸引人,而是靠一种叙述的力量牵引着读者走进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在小说的开篇,迟子建用简洁明了的线条勾勒出清新、自然的画面,传达出独特的意境。单一的景物,安静的环境,金黄色的幌子,孤零零矗立着的杨树,弯弯的月亮放出冷冷的光,冷静、清幽、惨白,像一幅
期刊
名师考前经验谈  我的一位学生在高考前拿来厚厚的一个笔记本,问我,这些材料可以作为考场作文的素材么?我一看,哇,全是古今中外的爱国、励志故事。我说,这些故事都很好,很有意义,但不一定有意思。因为这些材料除开是别人的不说,你用,别人也会用,你想,老师一旦产生了“审美疲劳”,会给你高分吗?学生问我怎么办,我给他讲了两个前些年高考作文的例子。2004年,江苏省的高考题为“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很多的考生
期刊
名师考前经验谈  一般认为,狭义的材料作文分为情节叙事类、寓意格言类和评论性材料。这三类题目中,又以情节叙事类审题难度最大,因为叙事性材料作文可以提炼的角度较多,而考生在有限时间内提炼出上佳立意,并敷展成文,难度可想而知。在写作实践中,学生常遇到的这样的问题:提炼不出材料的核心意思。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先给这些材料“减减肥”。  材料作文的本质是从所给材料中提炼出切合题意的观点,然后围绕观点,或议论
期刊
名师考前经验谈  关于新材料作文的立意,相信同学们掌握的并不少,比如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等等,这些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得出的立意也都是比较中规中矩或者说是比较常规的。那么,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使得我们的立意得到提升呢?当然有!  我们以2010年辽宁高考作文为例:  3岁的托尼把手伸进瓶子,慢慢地抓了一把糖果,他想抽出手时,瓶口太小,出不来。他一颗糖也不想放弃,手又出不出来,“哇”地一
期刊
名师考前经验谈  临近高考,从哪些方面准备你的作文?考场之上怎样写才能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获得理想的分数?请你尝试下面的考场作文小绝招:  1.紧扣题意。行文中要多次扣题,材料、引语、话题(标题)关键词句,要在文章中多次出现,至少要有三次:开头三句话中,应点一次,结尾回扣一次,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既也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也是给评卷老师的“题意告白”。  2.合理分段。就阅卷的
期刊
87岁的齐邦媛,台湾翻译家,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并且负责过统筹中学教材编选和推广台湾文学等工作。她的一本《巨流河》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地反响,同时也把这位老人再次带入人们的视野。近期,齐老接受了凤凰网的采访。  在《巨流河》中,齐邦媛通过自己的家族史来描述中国近代史,她提笔写作时已经80岁高龄。为何要拖到这么晚来写?齐邦媛说:“我到了80岁,终于有了完整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大病中重得余生,自知每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