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活”“动”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kel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活动与问题”贯穿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个性,课堂焕发活力
  课堂教学要创造性地将课程理念呈现出来,否则,就会成为没有内涵的教学行为。品德与生活课要强化活动教学,但这里所说的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教学意义上的活动是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索的活动是生命存在的表现,儿童生命的本性是活动,活动教学的根本在于新生生命,帮助提高其生命质量。教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活动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发展的果实”──已经达到的现有的发展水平,而是“发展的花蕾”──明日可能达到的发展标准。力求目标明确,“落地有根”,在此基础上不拘形式、创造形式,追求操作性强的朴素的课堂教学活动,凸显活动内容的生活性、开放性、实效性。
  活动教学是在教师精心设计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主动自觉的有意义的体验与建构活动,促使学生情意状态、认知结构和功能的改组、重建和发展的一种基本教学范型。在活动中,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使教学进程与学生的需要同步递进,教师不是告诉他们知识,而是引起他们活动,引导他们发现。发现的过程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探究感,会让他们体会到快乐、焦虑甚至痛苦……这时候,教师要善于敏锐的发现、生成教学目标,及时调控教学进程。使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的体验与感悟是发自内心而不是外部强加的。这种体验与感悟是道德内化的必要环节,是使知识转化为行动的动力,是把他人的或社会的观念、实际做法、标准或“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观念、实际做法、标准或“价值观”。这样,活动教育的作用才真正显现出来。
  新课程中课文中设置了许多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环节,其目的是着眼于学生道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种活动,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活动的主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我们的合作》 一课,为了让才入学的小朋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在新集体中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课堂中,我设计了“跳长绳”、“拔河”等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
  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品德与生活课作为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喜爱它,进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呢?我认为要根据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和具体的课文内容,依托儿童现实生活,搭建生活平台,在课堂上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在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中,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培养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指导道德行为,提高道德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学生主动探索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就会形成学生自主探索的动力。疑问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动力。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进步。
  1.利用媒体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不断发展,许多兼俱影、像、声、光等功能的教学设备,如实物投影仪、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充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课件”,熟练操作运用这些电教设备,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视听”情景。
  2.利用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来创设问题情
  新教材提出要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升华为道德信念,转化为道德行动。为了培养学生“道德行动”的意识,我在课内外组织开展各种操作活动。
  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教学中不断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愉快地、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小组学习的协作性。这样的课学生爱上,老师也爱上,师生在教学互动中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3.利用现实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
  贴进学生生活,讲究“小、近、实”。本课教學中,我较注重从贴近学生生活且看来是“小事”的素材为切入口,避免空洞的说教。联系生活的实际,激发起了学生的兴趣。因为道德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尽可能地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作用。
  传统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解答”模式过于单一,约束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教师在“包办”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创设学生能够质疑的情境氛围,使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查资料或讨论或实地考查或实验操作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课堂教学较强的现场性,学习节外生枝
  一般地,教学活动是教师在课前预设的,预设的活动并不是不可调整的。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因此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活动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始料未及的信息。
  如有位教师教学《家庭的记忆》 这一课时,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这时,从教室的某处穿来学生轻轻的讨论声:“我妈妈叫我不用对奶奶好。因为妈妈说,我小时侯,奶奶从来没有抱过我……”声音虽小,但引起了授课老师的关注,她马上让其他同学停止了讨论,问这个学生:“你的话刚才老师都听见了,那现在你是怎么想的,告诉我行吗?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吧,没关系。”学生站起来,犹豫了会儿说:“因为我妈妈跟我奶奶吵过架,有时我替奶奶做些事,妈妈就会骂我。”“其实他奶奶对他挺好的。”马上有同学插上话来。老师又问:“那你想对你奶奶好吗?”该生点点头。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并没有马上告诉他该怎么做,而是对全班同学说:“其实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让他妈妈也尊敬奶奶呢?你们能帮帮他吗?”于是,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把奶奶对你的好经常讲给妈妈听;有的说找外婆帮忙,让外婆从老人的角度说说晚辈不孝敬他们的感受,让妈妈明白……这样一来,使得全班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教育。
  四、学习效果检测手段多样化,评价更加科学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实际是处于不平等的位置,教师无论是在知识的占有还是经验的丰富方面都相对于学生而言处于强势地位,所以,在课堂教学师生的语言交流中,常常留下老师说教的痕迹、总结的话语以及居高临下的“评价”……一节课下来,搞得老师“疲惫不堪”。其实,我们知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一节课上,真正要“表现”的是学生。只有学生异彩纷呈,那样课堂教学才会美不胜收。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湾头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近期细细品读了《精神的力量》一书,掩卷冥思,颇有感触。纵观一个国家的崛起,历史发展、地理环境等外部因素固然重要,然而内因的变化——即民族群体意识的觉醒和国民素质的急速提高才是根本动力所在。18、19世纪德国、法国的崛起,后期美国的崛起,战后日本的崛起,无不得益于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21世纪的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要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定要靠一批有着坚定信念、具有
期刊
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给各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创造了新契机。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赏识便是教育的艺术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赏识教育正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确认和推广,并且在很多个体范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赏识——开启学生的心扉  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期刊
怎样才能学好数学,这是每个老师及学生都在讨论的一个问题。近年来,我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做了以下探索。小学学好数学,只要课本上的例题学会了,在做练习的时候模仿一下就行了,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学习方法是行不通的。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可以看到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使数学由传统的“文本课程”向“体验课程”转变,它强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数学课程不再是特定数学知识的载体,而是数学教师和
期刊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洞山良价禅师在南泉普愿禅师座下修道时,有学僧问:“禅师既然为先师设斋,那么是肯定先师的禅风了?”洞山答:“一半肯定一半不肯定。”学僧问:“为什么不全部肯定呢?”洞山答:“因为如果全部肯定就辜负先师了。”  故事中的洞山良价禅师对先师的禅风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怀着“半肯”的理念,在追寻、怀疑和批判中寻找新的观念,产生新的见解。“半肯”所营造的教学文化是一种对话的文化,探究的文化、
期刊
孩子的进餐,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班的好几个宝宝确实不爱吃饭,吴鸣是问题最大的孩子,每天保育老师推着餐车进来,别的孩子都是露出期盼、高兴的表情,可是他却是一副要哭的表情,洗手的时候就跟在老师后面小声地说:“老师,我要少吃一点。”吃饭的时候,看着好吃的饭菜,他却毫无胃口,一粒一粒的扒着米,比吃药还痛苦地吃着饭。逸逸和博博呢,只吃饭不吃菜,每天老师盛菜的时候,他们都大声地说:“我只吃白饭。”奇奇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思想指导下提出探究性学习设计的几点策略:把握生物探究的基本特征和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充分加强新旧生物概念、原理之间的逻辑联系、重视学生的合作交流。  【关键词】探究学习、建构、概念、合作  在2003年教育部制定出版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对生物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
期刊
利用电脑辅助教学,是当今幼教界的新气象。那么什么是多媒体教学?顾名思义,运用多媒体作为教学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称为多媒体教学。那么什么又叫媒体呢?媒体也称媒介。媒体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语“Medium”,意思是“两者之间”,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当媒体用于传递以教学为目的的信息时,称为教学媒体。  当今的人类社会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高素
期刊
幼儿故事对幼儿的成长具有多元的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可以使幼儿的心灵和情感受到很好的熏陶。幼儿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一个类型,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体验式故事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念和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幼儿亲身介入活动,通过体验激发幼儿情感,使幼儿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指导幼儿
期刊
人物  虎子、玲玲、小黄鸭、小黑鸭、鸭妈妈、众鸭宝宝、鸡大婶、志愿者甲、志愿者乙  道具  桥、书包、桌子、椅子、托盘、体温表、手机、鱼、扫帚、簸箕、垃圾桶、竹竿、环保警示牌、垃圾箱、船、  编剧  曹慧玉  第一幕  (灯光渐强)  河边草地  音乐(河水声、小鸭子的嘎嘎声,欢快的)  旁白:虎子和玲玲背着书包放学归来,他们看见一群小鸭子正在河边草地上快乐地嬉戏  玲玲:哎,虎子哥——《数鸭子》
期刊
【摘要】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环境,这两大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趋势,而在其中起着领导作用的幼儿园将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而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家庭都要担当起这个幼儿教育的重要责任,才能使幼儿得到全面的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家园合作、沟通、了解、合作  《纲要》提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