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易复发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和便血。由于迄今为止对于此病的发生机理还不明确,对有关病变过程缺乏详细了解,处理起来常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本文就当前对该病的治疗常规按照病情类型作一简介。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法;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炎症疾病。病变大多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目前认为病因是由多因素(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按本病的病程分为:1.初发型;2.慢性复发型;3.慢性持续型;4.急性暴发型;按临床严重程度分为:1.轻度2.中度3.重度;按病变范围分为:1.直肠炎;2.直肠乙状结肠炎;3.左半结肠炎;4.广泛性或全结肠炎;按病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轻症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症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多数为糊状,重者可至稀水样,偶尔反有便秘;腹痛:轻者一般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腹痛一般多见左下腹和下腹的阵痛,也可见于全腹,符合疼痛一便意一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其他症状:可出现腹胀,严重者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征:轻型、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重型或暴发型者常有明显的压痛和鼓肠。全身表现:中、重型患者有明显表现,常在活动期出现低度至中度发热。当出现高热时常有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当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时,大多为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状态。肠外表现:本病常伴有多种肠外表现,包括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复发性溃疡、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骸骼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较少见于的淀粉样变性、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体会
氨基水杨酸类:氨基水杨酸盐已成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诱导与维持缓解治疗的第一线药物。SASP也仍是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口服后大部分抵达结肠,并在细菌的偶氮键还原酶作用下被分解为上述2种成分,其中52ASA在结肠内发挥局部黏膜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1个或多个步骤,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清除自由基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及抑制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等综合作用所致。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可先试服SASP 1~2片,3~4次/日,如无不良反应可增至110g/次,3~4次/日;病情如缓解,可连续服用4~8周,然后渐减为210g/日,分次服用。SASP可抑制小肠叶酸吸收,偶尔可致叶酸缺乏,故应同时补充叶酸(110mg/日)。SASP价廉,对大多数患者有效。但SP有腹痛、头痛、恶心甚至不育等不良反应,近1/3的患者无法耐受,限制了临床上的大剂量长期应用。近年来,着眼于提高52ASA在结肠的浓度,降低不良反应,国内外已开发出许多52ASA的新制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都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而毒性极低。
皮质类固醇类:1957年Trnelove开始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可阻止细胞磷脂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游离花生四烯酸,使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生成减少,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目前主要用于SASP、52ASA疗效不佳及重症患者。此类药长期应用易产生不良反应,且易复发,故症状好转后应立即减量至停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强的松、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下是几种新型类固醇类药物,其疗效与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相当,全身不良反应小。
免疫抑制剂:较早期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抑制剂有嘌呤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AZA和6-MP通过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及细胞增殖,MTX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DNA合成。210~215mg/kg/日的AZA或110~115mg/kg/日的6-MP对激素依赖或维持缓解期的治疗有效;6-MP能使65%的慢性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获得临床缓解,但停用后87%的患者复发,因此在缓解期维持治疗应长期使用;MTX的应用则不成功。但这些药物起效较慢,毒性较大,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次还包括急性胰腺炎、恶心、发热、肝炎和过敏反应等,因此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2]。
抗感染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肠道细菌和细菌的某些抗原诱导黏膜炎症有关,因此抗生素被尝试用于治疗。灭滴灵可抑制肠内厌氧菌,并有免疫抑制,影响白细胞趋化等作用,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效果。
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是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以其保留灌肠,可促使炎症消退及溃疡愈合。思密达颗粒与颗粒之间具有黏塑性,保证连续覆盖在消化道表面,加强消化道黏液屏障作用,保护肠黏膜,有利于肠道上皮细胞功能恢复和再生,而且帮助清除病原体及毒素。思密达因能吸附气体降低结肠内气体对肠壁刺激,有改善腹胀腹痛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口服氨基水杨酸类制剂(2~4g/日)对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有很好的维持效果。对激素依赖的患者,或用氨基水杨酸治疗不能很好地维持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AZA或62NP。AZA或62MP能有效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并不会增加结肠癌、死亡率的危险性。
三、总结
溃疡性结肠炎常因未坚持治疗而使得效果降低,因饮食失节、精神刺激、劳累而诱发或加重病情。如果早期未规范治疗,炎症逐步发展会使患者出现全身毒血症,水、电解质、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肠道丢失致体重减轻、体力下降。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使得营养丧失。所以,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本病,从休息、饮食、心理、康复等各个方面进行精细护理和指导,对于控制病情的发展,逐步走向缓解至康复痊愈至关重要。另外,对于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的并发症,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早期发现,尽早采取措施解决才能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苏春年,李陕区,杨博等.临床护理重症溃疡性结肠炎119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178
[2]王芳,刘慧敏.中药灌肠不同深度插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9):19-20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法;分析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炎症疾病。病变大多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目前认为病因是由多因素(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相互作用所致。按本病的病程分为:1.初发型;2.慢性复发型;3.慢性持续型;4.急性暴发型;按临床严重程度分为:1.轻度2.中度3.重度;按病变范围分为:1.直肠炎;2.直肠乙状结肠炎;3.左半结肠炎;4.广泛性或全结肠炎;按病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轻症每日排便2-4次,便血轻或无;重症每日可达10次以上,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多数为糊状,重者可至稀水样,偶尔反有便秘;腹痛:轻者一般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腹痛一般多见左下腹和下腹的阵痛,也可见于全腹,符合疼痛一便意一缓解的规律,常有里急后重;其他症状:可出现腹胀,严重者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体征:轻型、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重型或暴发型者常有明显的压痛和鼓肠。全身表现:中、重型患者有明显表现,常在活动期出现低度至中度发热。当出现高热时常有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当出现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表现时,大多为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状态。肠外表现:本病常伴有多种肠外表现,包括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口腔复发性溃疡、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骸骼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较少见于的淀粉样变性、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体会
氨基水杨酸类:氨基水杨酸盐已成为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诱导与维持缓解治疗的第一线药物。SASP也仍是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口服后大部分抵达结肠,并在细菌的偶氮键还原酶作用下被分解为上述2种成分,其中52ASA在结肠内发挥局部黏膜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的1个或多个步骤,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清除自由基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免疫细胞的免疫反应及抑制激活的T淋巴细胞凋亡等综合作用所致。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可先试服SASP 1~2片,3~4次/日,如无不良反应可增至110g/次,3~4次/日;病情如缓解,可连续服用4~8周,然后渐减为210g/日,分次服用。SASP可抑制小肠叶酸吸收,偶尔可致叶酸缺乏,故应同时补充叶酸(110mg/日)。SASP价廉,对大多数患者有效。但SP有腹痛、头痛、恶心甚至不育等不良反应,近1/3的患者无法耐受,限制了临床上的大剂量长期应用。近年来,着眼于提高52ASA在结肠的浓度,降低不良反应,国内外已开发出许多52ASA的新制剂。美沙拉嗪、奥沙拉嗪等都有较强的抗炎作用而毒性极低。
皮质类固醇类:1957年Trnelove开始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其可阻止细胞磷脂中花生四烯酸转化为游离花生四烯酸,使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生成减少,降低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目前主要用于SASP、52ASA疗效不佳及重症患者。此类药长期应用易产生不良反应,且易复发,故症状好转后应立即减量至停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强的松、强的松龙、氢化可的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以下是几种新型类固醇类药物,其疗效与氢化可的松、强的松相当,全身不良反应小。
免疫抑制剂:较早期应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抑制剂有嘌呤类药物包括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AZA和6-MP通过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及细胞增殖,MTX主要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DNA合成。210~215mg/kg/日的AZA或110~115mg/kg/日的6-MP对激素依赖或维持缓解期的治疗有效;6-MP能使65%的慢性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获得临床缓解,但停用后87%的患者复发,因此在缓解期维持治疗应长期使用;MTX的应用则不成功。但这些药物起效较慢,毒性较大,最主要的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其次还包括急性胰腺炎、恶心、发热、肝炎和过敏反应等,因此这些药物的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2]。
抗感染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与肠道细菌和细菌的某些抗原诱导黏膜炎症有关,因此抗生素被尝试用于治疗。灭滴灵可抑制肠内厌氧菌,并有免疫抑制,影响白细胞趋化等作用,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效果。
消化道黏膜保护剂:思密达是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以其保留灌肠,可促使炎症消退及溃疡愈合。思密达颗粒与颗粒之间具有黏塑性,保证连续覆盖在消化道表面,加强消化道黏液屏障作用,保护肠黏膜,有利于肠道上皮细胞功能恢复和再生,而且帮助清除病原体及毒素。思密达因能吸附气体降低结肠内气体对肠壁刺激,有改善腹胀腹痛的作用。
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口服氨基水杨酸类制剂(2~4g/日)对广泛性溃疡性结肠炎有很好的维持效果。对激素依赖的患者,或用氨基水杨酸治疗不能很好地维持治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AZA或62NP。AZA或62MP能有效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并不会增加结肠癌、死亡率的危险性。
三、总结
溃疡性结肠炎常因未坚持治疗而使得效果降低,因饮食失节、精神刺激、劳累而诱发或加重病情。如果早期未规范治疗,炎症逐步发展会使患者出现全身毒血症,水、电解质、维生素、蛋白质等从肠道丢失致体重减轻、体力下降。经常出现恶心、呕吐、纳差等使得营养丧失。所以,教育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本病,从休息、饮食、心理、康复等各个方面进行精细护理和指导,对于控制病情的发展,逐步走向缓解至康复痊愈至关重要。另外,对于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的并发症,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早期发现,尽早采取措施解决才能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苏春年,李陕区,杨博等.临床护理重症溃疡性结肠炎119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178
[2]王芳,刘慧敏.中药灌肠不同深度插管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9):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