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地模仿社会生活的形式,也是幼儿以自身条件反映现实生活的特殊表现。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展示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场所,是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游戏环境中,幼儿通过与同伴、教师以及材料的相互作用得以全面发展。因此,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就变得格外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心理学家认为,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多样的、开放的、富有启发性的游戏环境,利用这样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他们尝试以前没玩过的游戏,进行过去没做过的事情,从而更好地感知身边不一样的事物。由此可见,想要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要求我们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充分挖掘游戏环境中的教育价值
为了体现游戏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对创设环境的目的、材料进行提前的设想,从幼儿的兴趣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置与投放,积极引导幼儿从现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内在作用。
完成环境创设之后,如何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要想充分发挥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例如最容易被我们忽视但又是每个班级都必须有的区角——自然角,除了鼓励幼儿进行常规的浇水、剪叶等照顾植物的游戏之外,我们还可以在适合移栽的季节和孩子们一起帮植物“换个家”,在换盆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观察平时最不起眼的泥土,找找泥土里除了植物的根须还会有什么。进一步灌输环保的概念,让孩子知道保护周边环境的重要性。
要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作用,我们还必须明确每一个游戏环境的教育价值。如时下风靡大街小巷的“串串”受到了大人孩子的热捧,区角游戏“串串吧”应运而生。这是一个角色游戏区,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串串吧里卖什么?怎么卖的?”,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串串店里的顾客和服务员,和教师一起制作各种各样的串串。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幼儿也参与了游戏角色的设立和游戏材料的制作。因为游戏主题的确立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对其非常熟悉,所以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玩起来更是驾轻就熟。同时,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引导、解决,并根据幼儿即时的游戏行为,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游戏中顾客、服务员、备菜员等角色间的交往引向深入,并鼓励幼儿将之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进行游戏。这些做法不但为幼儿开放性的游戏行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进一步丰富了游戏的情节。虽然游戏区在师幼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好了,但我们利用角色游戏进行的教育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我们仍旧会通过晨谈或者游戏评价继续关于游戏的话题,分享幼儿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从一开始的模仿游戏,逐渐到幼儿自发性的创建角色、制作材料,这其中不仅有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更有孩子和材料、环境的互动。
结合主题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在实践中,我发现在游戏创设中,教师不是主角,孩子们才是游戏环境主要的提供者,我们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角色互换,鼓励幼儿参与游戏环境创设。如我们在开展《香喷喷的食物》主题活动中,区角游戏的布局、各个区域的名称都是从孩子们的讨论、协商中产生的,如“串串吧 ”“水果屋”等。创设“水果屋”时,孩子们讨论的水果品种非常的丰富,许多孩子都自发地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水果屋”的环境创设而成。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水果进行创意:自己切水果做沙拉、在水果上画五官做水果娃娃、用橘子皮借形想象……一件件或平面、或立体的作品呈现在了区域里,孩子们还自发性地把作品送到其它区域里,作为礼物装扮其它的活动区。
开放性的游戏环境不仅给孩子们搭建了展现自己的舞台,自编自导的游戏情节更是促进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此时的主题活动更像是一个丰富的资料库,教师和孩子一起搜集整理主题资料,布置游戏环境,为游戏活动的开展积聚大量的生活经验。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为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的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开放性环境的帮助下,每个孩子都能从中找到最喜欢,也是最适合自己的的游戲方式。同时我们也通过各种不同的环境教育方式和途径,努力寻找适合幼儿自我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既发展了个性,学会了动手动脑、搜集加工等能力,又学会了消化吸收已掌握的知识,学会了生产知识和自我积累,并将其转化为独立思考的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使之具备了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别是当孩子们的这种创新思维再次付诸实践,其创造欲在最高层次的需要上达到满足后产生的美感和成就感,给人一种难以描述的快乐。这使得孩子们不仅能正确认识自我、探索世界,更能看到一种智慧的升华。正如哲人所说:“人一旦接受一种新思想,他再不会回到原来的思想状态。”
充分挖掘游戏环境中的教育价值
为了体现游戏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对创设环境的目的、材料进行提前的设想,从幼儿的兴趣点和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布置与投放,积极引导幼儿从现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内在作用。
完成环境创设之后,如何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是我们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要想充分发挥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我们必须对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有所了解。例如最容易被我们忽视但又是每个班级都必须有的区角——自然角,除了鼓励幼儿进行常规的浇水、剪叶等照顾植物的游戏之外,我们还可以在适合移栽的季节和孩子们一起帮植物“换个家”,在换盆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观察平时最不起眼的泥土,找找泥土里除了植物的根须还会有什么。进一步灌输环保的概念,让孩子知道保护周边环境的重要性。
要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作用,我们还必须明确每一个游戏环境的教育价值。如时下风靡大街小巷的“串串”受到了大人孩子的热捧,区角游戏“串串吧”应运而生。这是一个角色游戏区,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串串吧里卖什么?怎么卖的?”,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串串店里的顾客和服务员,和教师一起制作各种各样的串串。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幼儿也参与了游戏角色的设立和游戏材料的制作。因为游戏主题的确立来源于幼儿的现实生活,对其非常熟悉,所以对游戏活动很感兴趣,也易于接受,玩起来更是驾轻就熟。同时,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应该及时引导、解决,并根据幼儿即时的游戏行为,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把游戏中顾客、服务员、备菜员等角色间的交往引向深入,并鼓励幼儿将之与自己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便更好地进行游戏。这些做法不但为幼儿开放性的游戏行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进一步丰富了游戏的情节。虽然游戏区在师幼的共同努力下建立好了,但我们利用角色游戏进行的教育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我们仍旧会通过晨谈或者游戏评价继续关于游戏的话题,分享幼儿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从一开始的模仿游戏,逐渐到幼儿自发性的创建角色、制作材料,这其中不仅有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更有孩子和材料、环境的互动。
结合主题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在实践中,我发现在游戏创设中,教师不是主角,孩子们才是游戏环境主要的提供者,我们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角色互换,鼓励幼儿参与游戏环境创设。如我们在开展《香喷喷的食物》主题活动中,区角游戏的布局、各个区域的名称都是从孩子们的讨论、协商中产生的,如“串串吧 ”“水果屋”等。创设“水果屋”时,孩子们讨论的水果品种非常的丰富,许多孩子都自发地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水果屋”的环境创设而成。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水果进行创意:自己切水果做沙拉、在水果上画五官做水果娃娃、用橘子皮借形想象……一件件或平面、或立体的作品呈现在了区域里,孩子们还自发性地把作品送到其它区域里,作为礼物装扮其它的活动区。
开放性的游戏环境不仅给孩子们搭建了展现自己的舞台,自编自导的游戏情节更是促进了孩子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此时的主题活动更像是一个丰富的资料库,教师和孩子一起搜集整理主题资料,布置游戏环境,为游戏活动的开展积聚大量的生活经验。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为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游戏的开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
在开放性环境的帮助下,每个孩子都能从中找到最喜欢,也是最适合自己的的游戲方式。同时我们也通过各种不同的环境教育方式和途径,努力寻找适合幼儿自我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既发展了个性,学会了动手动脑、搜集加工等能力,又学会了消化吸收已掌握的知识,学会了生产知识和自我积累,并将其转化为独立思考的基本素养和实践能力,使之具备了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别是当孩子们的这种创新思维再次付诸实践,其创造欲在最高层次的需要上达到满足后产生的美感和成就感,给人一种难以描述的快乐。这使得孩子们不仅能正确认识自我、探索世界,更能看到一种智慧的升华。正如哲人所说:“人一旦接受一种新思想,他再不会回到原来的思想状态。”